浅论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
2015-02-15陈志君
陈志君
浅论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
陈志君
人文精神的渗透本来就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主旨,这也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对于教学文本有更为深刻认知的基础。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激发,要有效利用课本中那些好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也能够从文本学习中有更多收获,这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当实现的教学目的。
一、挖掘教学中的人文教学素材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很多篇章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文本,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教学文本中蕴含的人文教学素材,并且在这些内容的剖析中有效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课本中有很多古诗词以及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都有着很深的文学造诣,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这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这些蕴含人文价值的教学素材展开更深入的剖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的引导与熏陶。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时候,要让学生明白毛泽东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要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又如,通过对杜甫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以及《三别》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劳动人民疾苦,让学生领会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与胸襟。这些都是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教学过程,透过对于教学文本中这些精华内容的吸收,这将会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很好的得到构建。
二、注重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
对于有些教学文本,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领会文章的含义,教师更要引导大家透过文字来对于文本展开深层次剖析。要让学生领会到文章所要传达的那种情感与情怀,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想要抒发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的获知往往能够帮助学生和文章有更深入的接触,这也是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更好地形成的基础所在。
教师在注重对语文知识讲解的同时,也要把课文中渗透出来的正确思想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例如,教师在讲解屈原的《离骚》时,不仅要让学生对于这部伟大作品的写作技巧与其中精美的语言文字有良好的吸收,也要把屈原高尚的爱国情操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屈原思想的影响,树立起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良好的构建的同时,自身的人文情怀也一点点得到深化。
三、丰富知识教学的形式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选篇在文体上十分丰富,学生们会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的丰富知识教学的形式,要结合文本的特征创设更多有意思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这也会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更加投入。此外,学生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更好地走入文字中,更好地进入文章中所营造的情境或者是文章所创设的人物性格中。这些都会极大的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体会,并且能够让学生内心的人文精神更好的得到深化。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以及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情节性比较强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爱好,将其编制成话剧在课堂中表演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中的气氛,学生通过人物的扮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极大的丰富了知识教学的形式,透过这样的活动过程也会让学生们对于戏剧这种文学形态有更深的感悟。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会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接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意。
结语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本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且要注重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这些对于实际教学过程都会起到很积极的推动效用。此外,教师要结合教学文本的特征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创设更多有意思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将会帮助学生和教学文本有更深入的接触,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一种很好的展开方式。
陈志君,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