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高三课堂激情飞扬
2015-02-15徐婵美
徐婵美
朗读让高三课堂激情飞扬
徐婵美
提起高三,那便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埋头题海,稚嫩的脸上过早地写着憔悴。而谈及作文,更是愁容满面。鲁迅先生的“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也正是学生上作文课的心声。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连倾吐的能力都没了,这就是教育的悲哀。况且我们高考选拔的是高素质人才,并不是选拔出来的学生只会做题目,却不懂得如何说话,不会写文章的“木才”学生,所以教师一直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能让我们实现素质教育与考试成绩的双赢的可行的办法,而在实践中,它可以重唤高三语文课堂的生机。
在高三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很易被人们忽视,对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已经很不适合了,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很多人认为,朗读不会给高考带来立竿见影之效,晨读时间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抓综合科目的背诵记忆,课余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目见效大。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一.朗读能重树信心
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笑话。高三学生,被学习等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候,教师特意花点时间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干扰,读准字音。晨读时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晨读时书声琅琅,复习课上也常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二.朗读能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如果学生在做所有的题目时候都考虑语法的话,且不说学得呆板,不能灵活运用,就是考试时间也不允许啊,而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反复诵读,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晨读时,除了背诵指定篇目外还有文言散文、精美现代散文;复习资料上的“多音多义字”、“易混形声字”、“易读错的成语”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学习读物,通过大声朗读,学生读音的错误会暴露出来,老师和同学,就能帮助他纠正。而且大声朗读,可以强化记忆,加强积累,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卷,将背诵识记名句名篇的分值提高至8分,而朗读能确保将这8分尽早收归囊中。
当然还有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甚至语言应用题,如,概括文段内容,一句话新闻等。又如,复习课中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课外古典诗词,这可是绝好的朗读材料。诗歌,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韵味无穷。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到诗歌之美,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这是默读所体味不到的。因此,教师在指导诗歌鉴赏时,一定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读诗百遍,其义自现”,反复朗读来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发情感,在朗读中用心领悟艺术手法的巧用,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三.朗读能使文采斐然
写作课上,我们也可以常常朗读,朗读范文,使学生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的习作,老师千改万改,学生不一定认真看,很难收到什么效果,选几篇让其自己读,或请其他同学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写作、修改文章的兴趣。
现代文阅读,那些文章几乎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可以让学生齐声读或分组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是可以极大的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如《激情人生》《菜花》《说荷》《报秋》《梧桐树》《胡杨》《蛀牙》等等,这些散文学生朗读起来,兴味盎然,充满激情。通过朗读可以达到做题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了解那些大家们的创作风格、创作经历,激起了阅读兴趣,更是为作文词语和素材作了积累,可谓“一举多得”。通过不断地朗读不同的诗、文,亦能使他们“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凭添几分雅气,真正出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韵味。
徐婵美,教师,现居江西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