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故新闻照片不能冲破职业底线

2015-02-15禄永峰

中国记者 2015年5期
关键词:冲破事故现场事发

⊙ 禄永峰

事故新闻照片不能冲破职业底线

⊙ 禄永峰

据《沈阳晚报》2014年9月7日报道,记者从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获悉,9月6日7时40分许,环县城东塬发生一辆搭载14人农用三轮车由于下雨致使路面湿滑发生侧翻,截至当日13时,事故已造成11人死亡,3人受伤。

□ 2015年4月24日,江西南昌,一面包车与货车正面相撞,被困三人成功被救。图为消防官兵在解救被困司机。(周密/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让11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不无叹惜。事故发生后,当地一面紧急救援,一面向外界发布了事态进展情况。当天到次日,国内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传播媒介纷纷跟踪关注。应对突发事件,传播媒介快速反应,是职业操守的应有之义。但无论报纸、网络还是电视的视频,在关注、还原新闻现场的版面或者画面当中,所选取的事故现场新闻画面理应不能冲破新闻职业的道德底线。

看这条新闻,不难发现,事发时的三张手机照片,经权威媒体发布后,网上转载很热,让人实在不能接受。这是三张什么照片呢?其中两张是反映事发现场的,一张是现场处置的。尤其是事发现场的那两张照片,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现场受伤人员的身体(尸体)堆积一起,农用三轮车旁边一位伤者蹲在地上,呆若木鸡,一言不发的样子。而事故现场周围,聚集了不少围观的群众。从手机拍摄画面看,人们没有看到现场救援处置,而实际上,据中新社发布的新闻获知,事发后当地交警、公安、医护等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援,终有9名受伤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一切事故新闻宣传中,常识告诉我们,第一时间发布事故现场信息,采取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让外界及时了解掌握事故救援处置情况,媒体这样的积极作为,谁都不会置疑。然而,当我们从“真实”的现场画面,除了看到血淋淋的生命、感觉到孤单无助的伤员外,还能看到什么?何况,该伤亡事件现场画面仍然在持续发酵,各类媒体对被缩小了现场的“真实”画面大肆转载传播,这种做法难道没有冲破新闻职业道德底线之嫌?

事实上,从国内以往诸多突发事故宣传的成功案例不难发现,如果第一时间不能获取到现场救援处置的图片或者视频,在播发文字消息的同时,也可以相继采取图绘、漫画、动漫等办法,为人们直观地还原事故发生全过程,同样不乏宣传警示教育作用。无论如何,这样的处置,比把血淋淋而显得孤单无助的生命,直接摆放在观众或者读者眼前要好得多。

(作者单位:甘肃《陇东报》)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冲破事故现场事发
滑轮
B站冲破圈层
王喆:温柔所及是你
冲破次元壁
靠脸吃饭
幽默大联盟
印高架桥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