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海量、快速、互动中突围
——地方新闻网站如何避免传统优势的负效应

2015-02-15文/赵

中国记者 2015年5期
关键词:海量网络媒体重点

□ 文/赵 越

从海量、快速、互动中突围
——地方新闻网站如何避免传统优势的负效应

□ 文/赵 越

海量、即时、互动,曾是新闻网站的立命之本,然而历经十几年发展,这些优势受到新技术、新形态与新时代的考验。如何从海量、快速、互动中突围?作者从事地方新闻网站工作多年,本文提供了她对此的思考与见解。

地方新闻网站 时效 海量 互动

海量内容的背后是信息无限还是资讯重叠?新闻即时发布,是速度优势的体现还是深度关怀的缺失?互动中如何保持传播价值和导向不脱正轨?笔者在十几年的网络媒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感受、发现和思考这些问题,并不断探寻着答案。

构建“千手千眼”的新闻队伍 突破海量中的新闻同质化窠臼

今天,打开各大网站的首页,其内容的庞大与繁杂使浏览者望而却步——十几年来,新闻网站的首页不断“扩张”,长度从平均2-3屏,延展到平均8-9屏;宽度普遍从760像素扩展到1024像素。首页版面不断扩大的直接后果是,增加了阅读者检索目标信息的难度。一位网络编辑曾表示:“我从来不上新闻网站的首页找新闻,因为想找的东西根本找不到。”网络编辑尚且如此,何况其他阅读者?于是,许多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成为一些无明确目的的阅读者消磨时间、休闲娱乐的平台。

进一步思考,庞大海量的信息又从何而来呢?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往往以原有强大采编队伍为依托,而独立于传统媒体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却在新闻来源方面遇到瓶颈。面对网络媒体海量刊发新闻的传播特征,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在相当长时间内以“转载”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据统计,一个省级网络媒体至少有50人从事新闻编辑录入工作,按每人日更新150条新闻计算,网站每天约转载7500条新闻,其中90%转自国家级重点新闻网和全国知名商业网站。也就是说,在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中,新闻同源化、内容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娱乐、体育等版面更为明显。那么,在这个信息循环转载的过程中,有多少编辑资源被消耗?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究竟体现在哪里?这是十多年来困扰从业者的首要问题。

当然,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从未停止过探索与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之一。以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文化娱乐板块为例,东北的二人转、天津的相声、上海的昆剧都一度成为当地重点新闻网站关注的对象。但由于新闻网站追求浏览量的硬指标及海量转发新闻的解决方案,这种挖掘往往不全面与不彻底。试想,一个板块往往只设1-2名编辑,除去大量转载工作外,每位编辑每天原创稿件(包括整合稿件)不超过两篇,新闻原创在网络媒体中就成为一个难得的奢侈品。但无论如何,笔者认为这个方向值得坚持,但需要网站管理者不断完善采编考评机制。

在原创人力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如何根本性地解决“海量转载”问题?与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相比,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优势就在于“接近基层、接近群众”。借助乡镇和社区宣传组织,构建出一支“千手千眼”的新闻播报队伍,从新闻转载的海量到新闻原创者的海量,贴近基层、反映基层、依靠基层,做“接地气”的新闻,这是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突破海量中的新闻同质化窠臼”的可行之路。以东北新闻网为例,自2010年起便从基层入手,广泛培养通讯员队伍,把乡镇和街道的新闻宣传员培养成一线新闻工作者,将基层单位的“阅读终端”转化成为“新闻发布的起点”,建设乡镇和街道新闻平台,让每一个新闻的发生地都成为新闻发源地。从“县区领导留言板”到“网民问政”,再到“科技兴农远程扶助”,具有实用价值的品牌栏目通过网络渠道,一直延伸到农民朋友的家里。真正实现了宣传工作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打造过硬的网络新闻团队 在快速反应中紧扣新闻真实性内核

多年来,网络媒体曾以即时发布新闻为傲,然而对速度的追求却使其付出了新闻失实、导向迷失的沉重代价。擦边球、标题党、恶炒恶搞等不规范操作,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网络传播事故。

网络媒体片面地追求时效性,却忽略了对新闻事实的核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挑战真实性就等于挑战媒体的生命线。令人扼腕的是,在历次舆论风波中,总有网络媒体人在报道里失真或失于全面的谬误。喧嚣一时的“陕西凤城医院医生手术台自拍”“湖南一产妇剖腹死亡 医护齐失踪 院方回应避谈详情”等新闻都存在报道角度片面、新闻信息失实等问题,却于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负面情绪,对当事人也造成了极大心理伤害。后经多方出面澄清事实,挽回了新闻造成的社会影响,却挽不回媒体公信力的严重下降,可谓“一秒可求、诚信全丢”。

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的真实性不能置于时效性之后。如果新闻失实,再及时、再快速的发布都毫无意义。因为这条“新闻”本身,就不具备新闻价值。

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要加强对采编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新闻素质。2000年前后,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相继建立之初,第一批采编人员都参加了当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在结业时通过了严格考试。随后的十几年,各地重点新闻网站业务不断扩展,采编队伍也不断壮大,但与之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却并不完善。新入职者直接上岗,虽然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人手紧缺问题,却造成了新闻理念缺失、新闻报道失实等诸多问题。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要尽快建立入职人员新闻业务培训、考核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的新闻素质,从而根本性地解决新闻失实问题。

同时,新闻网站还要进一步完善业务奖惩办法,不把时效性作为评价采编人员的第一标准。对于那些以吸引眼球为目的,将从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上获得的信息,不经查证、不经核实,便直接发布到新闻页面的、缺乏职业操守的采编人员,要严加惩处,以儆效尤。

树立网络媒体的灵魂与旗帜 在互动中把握舆论导向

互动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征。互动使新闻阅读从采编人员向阅读者的单向传播,变为阅读者主动选择新闻、甚至评价新闻的双向流动。然而,庞杂无序的网上互动却往往成为引发舆情危机的导火索。目前,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均设有时事论坛、新闻留言板、微博等互动板块。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互动板块与新闻栏目通常是同步更新。尤其是各省两会召开前,到网络上搜集民意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充分的互动性使越来越多的普通网友成为网络信息发布的主力军。

网络时代,多元化的思维固然值得提倡,但误传误导必须杜绝。绝大多数网民在由信息接受者转化为信息转播者的过程中,既不具备专业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素养,更缺乏法律层面的监管环节,在拥有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后,一些言论便会出现自由随意、误导舆论等问题。例如,自称“意见领袖”的“秦火火(原名秦志晖)”案件就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更污染了网络环境。这让我们深深感到,在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的大背景下,网络新闻工作者更应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让正能量成为网上主流意识形态。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要确立自己的灵魂与旗帜,就要不断加强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将网上舆论引向健康之路。与传统媒体比较,网络媒体初建时往往是一大批新人同时起跑,缺乏“传、帮、带”的过程。加之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偏低,对重大问题的导向把握和观点提炼能力较弱。因此,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从业人员一方面要虚心向传统媒体的前辈们请教,完成跨媒体“传、帮、带”的过程;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深入挖掘与阐明事件因果关系的能力,完成“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调查走向研究”的成长过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明确的观点,引导和激发全社会的团结和谐进步。当然,基于网络传播的独特性,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从业人员在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更要积极依靠群众的力量。正在崛起的“红色大V”,便为网上舆论导向工作助了一臂之力。“网络大V”因其账户名前面显示字母V而得名,一般粉丝在50万人以上,在网上舆论中起着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其中,“红色大V”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航者。“当代雷锋”郭明义便是网上“红色大V”中最活跃的一位。2011年,郭明义实名微博正式开通,老郭在微博上晒矿山、晒工友、晒诗歌……而晒得最多的是每时每刻发生的好人好事。朴实的话语、工友劳动的笑脸和矿山的美景,让老郭的微博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老郭踏踏实实工作、平平淡淡做人的精神内核如一剂良药,抚慰着当代人浮躁的神经;更似一副强心剂,让人们感受到身边涌动的正能量。在郭明义精神的引领下,一批批“红色大V”不断涌现出来,道德模范徐文涛喜欢在微博上转发些感悟小文,抒发自己的体会,号召大家积极乐观地生活;道德模范袁存泉经常在微博上晒晒自己的生活点滴,表达对生命的热爱。更多的“红色大V”乐于在网络阵地上转发好人好事,号召大家帮助有困难的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汇聚成红色的暖流,引领网上民众情绪驶入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所写的那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作者单位:东北新闻网)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海量网络媒体重点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海量快递垃圾正在“围城”——“绿色快递”势在必行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