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剪纸的艺术特色及开发利用

2015-02-14张冬霞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豫西艺人剪纸

张冬霞

豫西剪纸是该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婚丧、节庆等民俗活动的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艺术特色。它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民间精神信仰的物化载体,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内外媒体对其也做过大篇幅的推介宣传,全国许多大专院校及文化部门作过搜集整理和研究,所有这些,足以说明豫西剪纸在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价值。

一、豫西剪纸的简略概述

豫西剪纸主要是指存在于河南省三门峡、洛阳等地乡村,以各色纸张为主要材料,以剪刀为主要工具,以民俗事项为主要素材,适用于婚丧嫁娶、重要节庆、民俗活动以及美化生活环境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主要分布区域在三门峡的灵宝市、陕县、卢氏县和洛阳的洛宁县。

豫西剪纸历史渊源极深,夏代的崇黑理念,春秋时的老子骑青牛撒药包的传说,都被广泛应用于民俗剪纸之中,至今仍在延续传承。

豫西剪纸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家族式的口传心授为主,间或有师徒传承和集体传承的模式存在。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为深山和丘陵地带,长期处于经济落后,信息封闭状态,因此,古老的剪纸样式、民俗使用方式和制作工艺流程以及剪纸过程中伴随的歌谣、故事都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显得弥足珍贵。

豫西剪纸的艺术特色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剪纸艺人的整村聚窝现象。陕县的南沟、大营,洛宁县的一些村庄,最鼎盛时几乎是人人持剪,家家卖花,剪纸艺人聚堆成窝。二是男人为主,糙手干细活。陕县南沟村的剪纸艺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男性农民,他们面对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满老茧的双手,剪出了精巧、细腻的作品。三是染色剪纸,技艺独特。豫西的染色剪纸,先用白绵纸剪出花样,然后用米黄、桃红、果绿三种颜色蘸、点而成,清秀淡雅,赏心悦目。与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相比,技艺截然不同,因此,独具风格,自成体系。四是尊崇黑色,喜事布黑花。在豫西剪纸的窗花系列里,黑色窗花最为珍贵。春节时,人们都喜欢在自己的窗户和风门上贴几方黑色窗花,个别的家庭甚至是清一色的黑窗花。年轻人结婚,布置洞房用的顶棚花、炕围花、桌围花也都以黑色为主,这和全国其他地方,喜庆场合忌讳黑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五是进入市场,形成了产业。豫西剪纸的窗花不是自剪自用的,很早以前他们就把剪纸当作商品,拿到集市上去交易买卖,换取零用钱。人们把剪纸作为产业和谋生的手段去劳作经营。这种现象在全国较为少见,也为现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天然条件。六是边剪边唱,自得其乐。豫西人性格豁达、乐观,在辛勤的剪纸劳作中,他们一边舞动着手中的剪刀,一边哼着眉户、花鼓等当地民间小调。纸随剪动,剪落曲终。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尽情地享受着美的情趣。七是环境奇特,风格自然。陕县、灵宝的剪纸艺人世代居住在与大地融为一体的地坑院中,特殊的创作环境,造就了特殊的艺术风格。其剪纸作品构图明快,线条简洁,色彩淡雅,质朴自然。生活中的飞禽走兽、花草虫鱼被他们剪裁出来,显得是那么地形象有趣、生机盎然。造型独特的传统民居——地坑院里,坐着几个边剪边唱的“能能”、“巧巧”,把他们对自然的感受,用最原始纯朴的审美理念创造出来,贴在窗户上、风门上。地坑院、男艺人、窗户花、民间小调和谐自然地构成一个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

豫西剪纸这些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艺术特色,使开发利用在静态的艺术欣赏之外,又多了一种鲜活生动的旅游场景,并使观光旅游和剪纸的创作营销活动,情景交融地结合起来,这也是开发豫西剪纸的独特之处和一大优势。

二、豫西剪纸开发利用的现状

尽管豫西剪纸早在上世纪初就进入流通领域,作为艺术商品为民间艺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生存空间受到了相当大的挤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豫西剪纸逐渐衰微,民间艺人解决柴米油盐的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

2003年以后,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力度的逐渐加大,豫西剪纸又重新进入政府文化部门、专家学者关注的视野,民间艺人的创作积极性得到了激发,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豫西剪纸的措施得到了增强,三县一市的剪纸已分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杨春枝、杨仰溪、王蓬草、任孟仓、朱秀云、焦从仙等民间艺人也被命名为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民间艺人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也获得了应有的经济报酬。在这一前提下,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从中看到了商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豫西剪纸的商业投资。该地区灵宝、陕县等地已有十几家专门从事剪纸业务的公司和个体户。三门峡黄河民间文化研究所李竹梅,继2008年奥运会上对豫西剪纸的成功推介以及民间剪纸艺人在奥运现场的表演展示,2004年又取得了广州第九届亚运会豫西剪纸的代理商,年经济效益在五十万元左右。灵宝市尹庄镇的文化专干郭丽萍通过对该县剪纸的装裱包装,先后与北京、上海等文化代理商签下订单,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陕县旅游局2008年投入10多万元,开发出三种剪纸旅游礼品,已销售两千余册。陕县胜利广告公司总经理张健,2004投入20多万元致力于剪纸的开发推销,目前已制作出各种系列,各种档次的剪纸工艺礼品15种,半年时间,取得纯收入8万多元。还有陕县南沟村成立了纸艺公司、剪纸协会,建立了剪纸艺术馆,组织艺人到北京、郑州、洛阳等地进行了多次的展览推销,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陕县每年取得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剪纸艺人有20多名,1万——5万元的有100多名,这些成功的案例,对豫西剪纸的开发与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和促进作用。

但毋庸讳言,这种开发实例,与兄弟省市同行业相比,与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急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寻求突破点,扩张产业规模,拓宽销售渠道,使其迅速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成为民间艺人脱贫致富的一大门路。

三、豫西剪纸开发利用模式简析

豫西剪纸的开发利用已经起步,并初具规模,下面对几种模式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1.政府文化旅游部门牵头开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领导重视,容易形成合力,财政支持,资金投入快速简捷,加上文化旅游部门对民间剪纸的专业研究,熟知当地剪纸的艺术特征、价值所在,所以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形成的产品能够凸显当地的艺术特色。缺点是生产出来的艺术产品,绝大部分属于对外交往馈赠,难以进入市场流通,只能作为当地公关活动的一种手段而已,对剪纸产业的形成收效甚微,但其所起到的引领启动效应,却是十分重要的。

2.文化公司的市场运作,这种模式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起始阶段,一般采取公司+艺人的做法,利用其较强的市场预测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从剪纸艺人手中用较低的价格采购作品,然后加以精心包装,再通过各种公关营销活动,把产品变成商品,实现其艺术欣赏价值和装饰使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力图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然后再投入,再发展,滚雪球似的不断做大做强,从省内走向省外,从国内走向世界。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模式,应该提倡和支持。但这些文化公司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那就是由于过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往往把剪纸艺人的劳动和艺术价值压得很低,时间一长,其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就不可避免。另外,为了追求市场和利润的最大化,有时也不惜抹煞当地的艺术特色,盲目迎合市场需求,这样不利于豫西剪纸的原生态保护,极易剑走偏锋,所以,在支持文化公司开发利用豫西剪纸时,对此种现象应给与高度关注。事实上,如果真的这样做,也并不利于文化公司的长远发展,因为没有特色的艺术品,是没有价值的,也是没有市场前景的。

3.民间剪纸艺人自发地开发市场,实现自己的艺术劳动价值,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不需要经过第三者的运作,直接进入市场,实现效益,简便快捷,眼前利润较大,也不会发生矛盾纠纷。其缺点也是显然的,那就是不适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开拓市场能力有限,始终处于小打小闹状态,解决民间艺人日常的柴米油盐等小问题尚可,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却是相当困难的。

四、豫西剪纸的开发利用的前景判断

豫西剪纸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乐观,其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豫西剪纸的地域特征、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通过认真研究考证,在历史、科研、艺术价值等方面给予的学术定位较高,其社会价值和艺术增值在未来几年,潜力巨大,优势明显。

2.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几十家新闻媒体的宣传推介和民间艺人在全国各地不断的展演交流,使得豫西剪纸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为未来的开发利用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3.传统剪纸的开发利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适应目前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实现保护和生产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其产业发展,国家提倡,政府保护,属朝阳产业。

4.各级政府重视,政策上支持,资金上扶助,剪纸艺人创作积极性高涨,这样至上而下的人文发展因素,使得剪纸开发利用的外部环境显得十分有利。

5.剪纸作品成本极低,作为营销商品,利润空间较大,其运作管理也相对简单,费用低廉,投资规模可大可小,选择余地较大,适合各个阶层人士投资发展。

五、豫西剪纸开发利用的模型设计

通过对上述几个具体案例的调研访问,理论上的判断解析,对豫西剪纸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以下几种可供借鉴的理论模型。

1.集约式开发模型。由政府投资,在豫西剪纸比较集中的三县一市分别设立“剪纸一条街”,将开发剪纸的文化公司、个体户、有经营头脑的剪纸艺人以及县城的文化用品商店都集中到一起,形成剪纸文化产业聚集区。其结构样式以“前店(商店)后室(剪纸工作室)”的庭院式,或者“下店(店铺)上室(工作室)”的楼房式为佳;其管理模式为:政府委托文化或旅游部门统一管理,收取房屋租赁和有关规费,为商户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对外宣传推介该地区的剪纸作品,创造最优的投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为:零售、批发、个性制作及其他模式均提倡不禁。各店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平竞争;其经营范围:凡和剪纸相关或者相近的业务品种,例如:剪纸工具、材料、有关剪纸的书籍、光盘及各种档次、各种风格的剪纸作品,文化用品等都在允许和提倡之列;“剪纸一条街”的理想规模:店铺不少于100个,每个店铺面积不少于60平米,从业人员不少于500人,政府投入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剪纸一条街”里,经营剪纸的文化公司、个体店铺、艺人工作室、文化经纪人等各类杂陈,精英荟萃。各种档次、各种包装、各种价格的剪纸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其远期规模和影响力应接近或超过河北蔚县的发展水平。这种模型,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与近期国家批准的建立豫秦晋经济试验区的经济大架构相吻合,同时还和豫西剪纸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相匹配,也和目前豫西地区剪纸开发利用的现状相适应,如果当地政府有决心,有信心,果断决策,各种措施相应跟进,那么此种模式,成为现实当为首选。

2.“画虎村”式的开发经营模型。借鉴商丘市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的开发模式,在剪纸人数较多,干部、艺人积极性相对较高的村庄,如陕县南沟村,统一规划,整村推进,形成名副其实的剪纸村,其具体模式与县级的“剪纸一条街”类同,只不过是规模较小而已。这种模式,课题组在项目调研过程中,曾和南沟村的领导及剪纸艺人反复商议,但由于开发资金缺乏、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等问题困扰,不得不暂时搁浅,不过南沟村的干部、剪纸艺人,积极性仍很高涨,尤其是年初到王公庄参观考察后,南沟村剪纸艺人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俟时机成熟(政府决策,资金到位等),南沟村将有望成为本课题项目的试验基地。其远期影响力应努力达到王公庄的画虎村,河南将出现一个与王公庄齐名的剪纸村,这种愿望尽管困难重重,但其前景仍可乐观期待。

3.剪纸经纪人的开发模型。虽然豫西剪纸的开发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民间艺人也有了可观的收入,但对浩瀚无边的国内外市场来说,豫西剪纸仍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剪纸艺人苦于创造的精美艺术商品,产生不了价值,因而沮丧泄气,甚至放弃不干,而一些对豫西剪纸已有所了解的外地客户,又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才能把货真价实的豫西剪纸成批量的搞来,扩大自己的经营品种和规模,实现更大的利润。这种艺人和市场脱节的现象,主要缘于缺少中间环节的连通,这个中间环节就是市场经纪人,如果豫西各县都有几十个像李竹梅这样有头脑,有能力,有魄力且有闯劲的剪纸经纪人,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开拓联络,不遗余力地策划推销,那么豫西地区成千上万的剪纸艺人就会和世界大市场接轨,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各地应致力于这种经济人的发现培养,从政策上、资金上加以扶植力度,且允许某种程度上的失败,只要是可造就之人,就要想方设法加以培养,使其发挥经营放大效应。

4.公司+艺人的开发模型。这种模式对剪纸艺术的开发利用来说,仍不失为一个较为上乘的选择。因为剪纸创作不适合车间式的集体流水线制作,寂静的农家小院是剪纸艺术创作的天然佳地,民间艺人的创作灵感和质朴无华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在这种环境下,民间艺人按照文化公司下的订单,根据所签协议的规格、内容、交货时间及其他相关质量要求,在自己家里利用闲余时间,就可完成订单任务,农活、赚钱两不误,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理想的事情!而公司则只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信息,和剪纸艺人签好协议订单,到时交货付钱,其他的繁杂琐碎事物一概没有,这对公司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最理想的经营状态。此种模式,在豫西各地已有成功范例,再经过若干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相信这种公司+艺人的做法,将会使豫西剪纸的开发利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天地。

5.剪纸艺人工作室的开发模式。一些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剪纸艺人,在自己家里或者在街面集市上,开办自己的工作室,一边创作一边展销,由于成本极少,现买现得,简捷方便,一年下来也收入颇丰,因此受到这种类型剪纸艺人的青睐。但在现阶段,豫西剪纸上没有形成气候的大环境下,这种小打小闹、散兵游勇的模式,与剪纸产业化经营趋势有相悖之嫌,应不在政府文化产业决策者关注视野之内。

豫西剪纸有着绵延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其深深扎根与民众中,散发着民间文化、草根艺术的独特韵律和芳香,十分具有原生态的品质,大有开发利用造福一方百姓的美好前景。

[1]倪宝诚.中国剪纸全集·豫西卷,2008.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3]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1

[4]生产性保护是“非遗”保护重要途径.中国文化报公共时评,2009.2.

猜你喜欢

豫西艺人剪纸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剪纸
豫西山区‘玫香’杏高效栽培技术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天红2号”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的引种表现
花灯艺人
剪纸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
豫西“三软”煤层支护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