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舞者舞台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5-02-14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舞者心理素质舞台

宋 媛

新中国成立后,舞蹈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从历年的舞蹈演出、比赛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舞蹈艺术正作为艺术界中一支新时代的生力军,朝气蓬勃地走向属于自己的辉煌。但另一方面,舞蹈艺术作为一门学科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些领域的空白和发展中的不足是不可避免的。在现今的专业舞蹈教育中,中专时期通常都是采取半天学习舞蹈专业课,半天学习文化课的教学模式;在大学时期则是以舞蹈专业课、舞蹈专业理论课与文化课穿插为主。甚少舞蹈院校会开设专门的相关课程来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塑造的问题,大多数舞蹈教师是更加注重对学生业务方面的训练,而对学生心理方面的了解与把握则相对薄弱,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出现了不均衡、不完善的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地对学生舞台表演的心理素质更加积极的进行激发并全面的、系统的培养。

一、“心理素质”的定义与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研究如何加强心理素质,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基于自然素质为依据,经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逐渐产生和发展的”。①换言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先天拥有和后天培养融合之后的产物,它包含着人的情感与信心、包含着坚韧的意志力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要有先天的条件,再经后天环境的熏陶才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贯穿于人的一生,对人的行为举止和人生道路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所以说,如何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今舞蹈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对于一个舞者来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因为其专业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要时常登上舞台,暴露在万千观众的注目之下。但并不是每一个舞者都天生拥有十分强悍的心理素质。在日常的训练与演出时教师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明明在课堂训练时可以很好地完成某些高难度动作或技巧,但一上台就容易发生失误;有些学生在排练时明明很有表现力,在展示时却动作僵直、表情刻板;还有些学生平时训练表现平平,但每当正式表演时就会兴奋不已、发挥超常。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样的训练、同样的环境下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性格特征的各不相同,所以如何解决舞台表演与比赛时舞者心理素质较弱,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神经紧张、四肢僵硬等怯场行为就十分重要。

二、影响舞台表演的几个心理因素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会导致学生在舞台中发挥失常的几个普遍的心理因素。从心理学上讲,在舞蹈演出与比赛时所产生的情绪是一种“应激反应”。就是说当人们被某些事物、环境等因素所刺激时,便会产生出过激的情绪,同时也会使人们自身的机能失去平衡或超负荷,在这种超出能力的应激反应下,强大的压力、焦虑、紧张等情绪,使人们丧失了自信,减弱了认知的能力,这样就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及反应能力。实际上,大多数舞者在舞台上的压力、焦虑与紧张是所有人都会接触到的负面情绪,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这种情绪反应超过了个体可控制的范围,就会引起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反应,例如血压、呼吸、心跳、尿频等现象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出现。这样一来,舞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就会动作生硬、表情呆板,一切动作有形而无神,即使顺利完成本可以完成的技术技巧动作运用的也不会自如。

其次,舞者上台前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表现与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当舞者表现出“应激反应”状态时,面对不同类型与性质的舞台表演,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差别,即:舞台上的表演人数越少(如独舞、双人舞等),舞者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越大。相反在人数众多的群舞表演中所感受到的紧张感是最少的,因为群舞形式的舞蹈通常都着装统一、队形多变、动作整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压力实际上就被同舞台上的其他舞者所分担了。另一方面,表演项目的性质与重要性也是影响舞者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十分重要的比赛或较为正式、有影响力的表演场合中,舞者或其指导教师对舞蹈表演的要求与期望会更高、更苛刻,所以在上场前舞者会易于考虑过多甚至患得患失,这就会使舞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随之带来的情绪反应乃至生理上一系列的变化都会对舞者的发挥产生很大影响。

再者,从个人性格来说,可分为神经系统弱型与神经系统强型两种,前者类型的人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如内向型、神经质性格等),每当遇到演出或带有竞赛性的比赛时,就容易出现过度紧张与焦虑的心态;相比之下,后者类型的人则可以迅速地适应陌生环境,乐于接受挑战,所以他们在舞台表演时会容易产生兴奋的心态,在人前展示自己。②这两种类型的性格特质在舞台表演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无论是容易出现神经过度紧张、焦虑、呼吸急促、四肢僵硬等怯场表现;还是容易出现“人来疯”的情况,都要培养舞者在台上目若无人的性格。由此可见,神经系统强型的人对舞台表演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性格类型,但这并不意味神经系统弱型的人就不适合出现在舞台上,事实上在教学与表演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舞者的心理素质,从而使他们克服舞台恐惧的障碍。

三、如何克服舞台表演中的过度应激反应

1.尽早让舞者熟悉舞台环境

如果一个舞者的专业水平比较稳定的话,那么他在正式演出中最有可能感到紧张的原因就是对舞台环境的陌生与不熟悉。大多数人在陌生的环境中都会下意识地保持警惕、无法放松,这是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进化出来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所以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尽快让舞者熟悉正式表演时的气氛与环境,以打消舞者的这种不安全感。办法一: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可以时不时地邀请一些老师、专家或其他人进行课堂看课,使学生习惯于在老师和同学以外的人面前表现自己。办法二: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或艺术实践活动进行舞台表演,从而达到使学生逐渐熟悉舞台表演环境与氛围的目的,逐渐消除他们对舞台表演的陌生感与紧张感,使他们可以以较为轻松的心态来面对舞台表演。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与心理反应的变化,对每个学生表现出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进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2.保持平和心态,杜绝杂念干扰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穿针心理”,其典故来源于一个实验:“当一个人专注于试图穿好针线,线就越是不顺手,很难穿的过去”。③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越想专注做好一件事就越容易出现失误,心理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作“目的颤抖”。同样,一个舞者在表演时如果总是想得太多,瞻前顾后,既担心动作出现失误,又计较功利得失,那就十分容易被过多的杂念所左右,反而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导致发生失误的几率大幅增加。另外舞者如果对演出结果过度冷漠,听之任之,也是一种错误的消极态度。过分放松或懈怠会使注意力涣散,暂时神经联系迟钝,同样无法使舞者发挥正常的专业水平,同时也是对自身行为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舞者无论在台前还是台后都不要想得过多,使之物极必反,舞者应该需要把自身的心理状态调整到一个最佳的位置,这样有助于舞者达到精彩的演出效果。

3.学会加强自我心理调整

加强自我心理调整的宗旨是为了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情绪,从而达到在表演时发挥出正常的状态与水平。这些并不是指人的外表,而是针对人的神经和心理方面。因此,对于天生就属于神经系统弱型的人,学会如何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就十分重要。每个学生都是单一的个体,他们所拥有的性格特点也大不一样。有些学生天生拥有自信,喜欢表演于人前;有些学生却一直无法摆脱紧张、害怕的压力,结果导致其明明拥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却在演出或比赛中浑身发抖,肌肉僵硬,结果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这样便会使失败的学生心理恐惧进一步加深,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其实心理调节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在临上舞台前对自己减压并提示自己:“我要冷静、放松;保持情绪稳定、头脑清醒”、“只是把平常练习的再跳一次而已,一定没问题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让学生以深呼吸、听音乐等放松手段来进行自我放松,最终使身心都达到最佳的临场状态。教师们的良苦用心值得肯定,但这样做的效果实际上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同时过多的注意事项也会使学生无法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在表演之前,教师更应该做的是鼓励和安抚情绪,而不是过多的叮嘱与指导。

综上所述,舞台表演中的心理素质其组成因素、成因与干预方式都是以多元化形式表现的。事实上,影响舞台表现的心理因素远不止以上几点,还有许多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舞者临场表演的心理状态与水平发挥。其实每个舞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减压方式,只要可以达到最终目的,方式其实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建设其实比专业训练更加有难度,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仅仅全凭教师对学生内在人格的了解与把握是不够的。因此,加强舞台表演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努力,共同帮助舞者们塑造一个健康、积极、乐观的内心世界。

注释:

①赵国纬.舞蹈教育心理[M].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②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③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舞者心理素质舞台
舞者
舞者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舞者
美丽舞者再翩跹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