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理论与美学的边界研究
2015-02-14周馨
周馨
艺术学理论与美学的边界研究
周馨
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其规律的学科,美学是对艺术美的本质进行探究的学科。艺术学与美学在学理上集中表现为艺术与美的关系问题,细致地区分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有助于对两者深入的研究。
艺术学 美学 边界
一、混淆的概念
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艺术理论家费德勒并没有明确提出艺术学的概念,艺术学理论主要作用与目的在于指导艺术实践,解释艺术的性质、功能和社会作用。在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上,最主要的分为两种观点:一种主张两者应整为一体,艺术学如果不依附美学就会失去优势;第二种主张两者应单独分开,艺术学只有单独分离才会真正的独立。两种看法其实都存在片面地看待两者的关系,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进行综合研究,解释艺术的性质与特点,是区别音乐、美术、电影、舞蹈等艺术门类中的个性与共性的研究,探讨其规律的学科。而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哲学包含了美学,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并不包括艺术中具体的表现问题,而是艺术中存在的哲学问题,因此又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理论在我国发展至现在已有100多年的过程,基础理论还是依靠西方的美学经验,实践美学是现在最主流的美学理论体系。
简单来看艺术学理论可分为:1.一般艺术学,不研究具体的学科,研究总体特征,研究一般规律,基本原理和各类艺术的共性。2.特殊艺术学,与二级学科中的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电影学、艺术设计学等密切相关。艺术学理论意在建造各门艺术之间的桥梁,将各门类艺术联系起来,建造出一种包含了所有艺术门类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宏观的理论体系。
美学研究的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实践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的本质的学科,不包括具体的表现问题,而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但美的存在是依赖于审美关系中,离不开审美对象和审美受众,也就是主体和客体。它可以是客观世界存在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是精神领域中抽象的再现。也就是说它的范畴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通过人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创造表现审美价值。
二、联系与区别
1.艺术学理论
偏重思辨、有一般指向的特征,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包括所有艺术门类下的学科,包括艺术原理、艺术美学等。从表面上看这点与同样以研究艺术美的美学很相似,因此,经常有人将两者搞混。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确有不少的艺术学学术论文是从美学的观点上出发的,这种看似偶然的写作意向源自对两者概念的模糊,大多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艺术学理论创立前对美和艺术门类下理论的研究任务主要是由美学负责的,对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自然也被包含在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注重思辨、指向一般,通过对理论深刻的抽象认识,揭示普通艺术门类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这样在艺术家及其创作的活动中,通过抽象的思维认知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艺术学理论才会对此产生指导、具有哲学思辨的作用。对于艺术学理论研究来说并不是要将与美学有关的理论完全隔绝开来,在研究的过程中,艺术学可以借鉴图像学、历史学、符号学等方法,同样可以借鉴美学的观点研究;任何一种理论的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必然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每一学科的知识与营养自然可以借鉴与吸收。然而,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来自于对人的感性认识的研究、艺术之美的研究,艺术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形象美、意象美、音乐美、色彩美等固然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从性质上来说与艺术学理论有些相似、重合;不过,区别与学科本质的不同,美学对艺术学理论与艺术创造的思辨主要表现在认识的普遍规律上,而艺术现象是艺术学理论通过对艺术活动的研究所指向的一般规律。
对任何一种理论或学问的研究都应该规范在一定的指向性和依据性内,根据特定的视角,指向某一特定的范围内,这在学界中已是一个基本共识。一门学科由浅到深、由一般认知上升到普遍规律,并将具有抽象意义的概念升华为具体的理念、逻辑。而这些逻辑通过不断提炼去探知世界时,就成了我们认识科学与改变世界的方法。因此,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是这一学科经验与规律的准确总结,其规律、与范畴是对知识的不同认知或不同表述,不同的一点无非是研究路线的选择,但不管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研究,其都是对知识做系统的逻辑阐释,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设也不例外。
我们反对的是,在美学与艺术学理论概念与普遍规律不清晰的情况下,直接用美学的理论来研究艺术,甚至将美学替代艺术学,把这种方法当成艺术学理论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结果只会得出那种“四不像”的文章。
2.美学
又称(艺术哲学),是从艺术哲学的观点为基本原理,辩证地对艺术进行评判,它以自然和社会现象在内的一切美作为研究对象,对艺术品的研究方法、经验结论,在性质上并没有根本的不同。人类在审美认识、感知和审美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规律就是美学承接的主要任务,并揭示人类早期对审美活动的认识有什么特殊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增进和完善人类的感性认识。此外,我们以往对哲学的认识和研究,过于偏重理性,而将艺术作为典型性对象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又相互参与的形式,但对于艺术家及艺术的创作活动来说,会感觉有点不痛不痒,难免有牵强附用之弊。艺术家只精通于艺术门类里面,美学家只参与美学的研究,两者相互没有交叉。或许正是这样,艺术学才有了自己的存在空间。进一步说,与美学不同,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其指向必须是包括艺术发展规律、艺术的起源、本质和艺术创造及艺术作品等等在内的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活动,不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研究过程。换句话说,艺术学理论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以研究艺术为中心,而不仅只是以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与出发点。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对艺术研究,若只抓住了艺术浅层次的、部分的附加属性,就无法深入研究艺术活动内层的本质一面,费德勒就直接批评说这样的研究对艺术家及其艺术的创作活动是无一好处的。因此,他在创建现代形式的艺术学的同时,一直试图将其与美学划清界限。正如日本学者黑田鹏信说过的一句话:“美学,把美做对象,是最稳妥的事。倘使把艺术当作对象,还是艺术学来得妥当。”①由此可见,区别于根基、逻辑、立足点不同,美学理论无论其体系如何系统和完善,也不是今天的艺术学理论应该直接拿来直接用作研究的依据的,因为如果我们仍以美学的立场来讨论艺术学,仅仅是来回踱步,对艺术学的发展毫无半点益处。认清两者的分歧点、关联性,是区分艺术学与美学关系的首要条件,更重要的是,提醒着现当代的研究生及学者们切不可将文章写错,以免张冠李戴。
一些美学家普遍认为艺术学与美学不能分离,而艺术学家则持相反态度,他们认为正因为美学与艺术学分离开,艺术学才会独立的成为一门学科。主张分离论的普遍认为,美学是站在哲学的基础上研究美的问题,而艺术学理论是单纯的研究艺术的问题,两者“道不同不相为谋”。正如柏拉图所说,他之所以反对艺术,是因为艺术呈现的只是模仿和复制,听起来跟美学相差万里。确实,主张艺术学与美学完全隔离开的学者都是希望艺术学能完全独立与美学。20世纪以来,类似“艺术不美”的言论不胫而走般传开,不过,这种观点带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只是简单地认为“美”就是“优美”、“古典美”。然而美学意义中的“美”,又岂仅限于优美,甚至丑也是美的一部分。殊不知,中国艺术的美除了在西方美学认为优美、崇高等一般概念之外还存在特殊的“美”,如古代画家的“荒寒之境”等。中国的艺术发展历程贯穿着整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决定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也决定了艺术创作和审美思想的不同;正如美学思想包含着不同的形态,无论是事物本身内部(一朵花、一棵树、一条河),还是事物与事物之间(花与鸟、树与草、河与桥)等都可以统称为和谐美;古人诗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又何尝不是一种意境美呢?这也是第三种美的形成——人与对象,人的情感通过物体对象寄予传达,再通过人的主观的审美活动表现出来,这种通过诗词传达出来的带有凄凉、萧瑟的感受,通常称作“凄美”,当它经过人的审美活动放大、传播,结合审美经验,最终我们感受到的情愫就如井喷一般,让人如泣如诉,欲罢不能。
三、结论
其实,美学研究的主体简单来说就是美,艺术追求的核心也是美。美也只有在艺术这一媒介中才会体现出最鲜明的特性,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对艺术的研究。而纵观艺术学理论,其包含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跨学科研究等学科,看似与美学并无交集,两者从深度上都要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欣赏艺术的角度来自于对美的了解和认知,从美学的角度思辨艺术的创造、形成及一般规律,对艺术在以后的实践中得以繁荣发展和保持创新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艺术学与美学的边界问题上,将美学与艺术学强行分离的观点断然太草率,艺术学视为美学之手的一根手指的想法也不成熟。从理论上对待两者的关系,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分析谁归属于谁、谁大谁小,两者就像依山傍水的关系,既然从学科中已经独立出来,就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在研究问题上都可以相互借鉴,既各自独立又可统一,但并不矛盾。或许我们可以探索出第三种途径,这种途径应是从以上两种途径中总结分析出来的,它主张艺术学与美学不应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完全分开,但又主张艺术学在处理艺术范围的问题时不必以美学为唯一根据、不必只存在于美学的影子下。
注释:
①出自黑田鹏信《艺术学纲要》第一章第二节,艺术学和美学。
[1]郭勇健.艺术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前景[J].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2).
[2]黑田鹏信,俞寄凡,译.艺术学纲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3]李斯托威尔,蒋孔阳,译.近代美学史评述[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P103-104.
[4]黄惇.艺术学原理研究对象及方法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
[5]李荣有.新起点上的艺术学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