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全球化对孔子学院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5-02-14彭燕刘利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全球化孔子学院

彭燕,刘利平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重庆,401331)

文化全球化对孔子学院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彭燕1,刘利平2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重庆,401331)

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全球化对孔子学院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挑战方面,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挑战、多元文化的挑战以及各国教育机构激烈竞争的挑战;提出孔子学院应对这些挑战的主要策略。

文化全球化;孔子学院;机遇;挑战

2014年,孔子学院迎来了十周岁的生日,开办十年来,孔子学院已在全球五大洲生根发芽。作为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的发展壮大的速度令人刮目相看,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已经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1]。应该说孔子学院的发展得益于文化全球化,但文化全球化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如何顺势而为,趋利避害,则攸关孔子学院发展的长久大计。

一、文化全球化对孔子学院发展带来的机遇

要想清楚地定义“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殊为不易,因为“文化”和“全球化”这两个词汇本身就极难定义。孙洪斌在《文化全球化研究》一书中指出:“文化全球化是指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2](P18)。魏香海在《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全球化》一书中将文化全球化概括为“文化体之间广泛而快速地互动”[3](P34)。关于文化全球化的定义和概念不一而足,总体看来,文化全球化反映了全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一发展趋势和历史现象。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诞生于2004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不断壮大,在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文化全球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迅速和便捷,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而文化是特定地区人民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外在表现,为了减少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误会和误解,人们有必要增加文化交流,这样一种趋势造成了全球文化的传播。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全世界攸关经济利益的竞争和角力,而文化全球化则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理解和信任的缓冲带。中国经济的发展既为孔子学院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海外“汉语热”、“中文热”不断升温,客观上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孔子学院及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直接和间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直接效益体现在对汉语教学相关人员及产业的需求,而间接效益主要体现在孔子学院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带动和促进了贸易往来[4](P64-66)。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体现出以下趋势:一是文化传播范围更广,既每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拘于某个特定区域,静止、封闭发展,各种文化不可避免地在世界范围内的开放和传播。文化全球化促进了各国文化冲出樊笼,走出民族文化的狭隘和偏见,在全球范围内争取理解和认同。而孔子学院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必然在文化全球化大潮中扛鼎中国文化传播之大旗。二是文化传播速度更快。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的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各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文化传播的速度。同时资本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流动,裹挟着文化价值观在全球快速游走,使得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达到即时共享的程度。文化传播速度的加快,客观上也加速了全球孔子学院的发展。在加快建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的同时,为了适应发展,网络孔子学院也应运而生,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提及“加强网络孔子学院建设。增加多语种频道和栏目,建立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数字平台,帮助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用母语上网学习,鼓励和支持各国孔子学院开展远程教学。”[5]三是文化传播更加多样性。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和表现,也是文化传播在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的多样性为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提供了契机和可能性,也为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文化全球化时代,各国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to Lead:The Changing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6](P2)。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除继续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外,还要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潜力,加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二、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尽管孔子学院发展壮大的速度令人侧目,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在海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近几年来屡屡遭遇刁难和尴尬。先是2014年5月,发生了美国国务院针对孔子学院的部分中国汉语教师的签证风波。之后,美国和加拿大的几所大学陆续宣布将终止与中国孔子学院数年的合作。肇始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孔子学院风波”最近又开始开始席卷欧洲,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近日宣布将关闭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开办于2005年,是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西方的批评者多以孔子学院由中国政府提供经费、选派教师和确定教学材料,以及孔子学院“干涉学术自由”等噱头攻击孔子学院。西方抵触和驱赶孔子学院,究其原因很可能是西方已经意识到孔子学院对西方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冲击,从而维护自己国家文化的一种行为而已。归根结底,孔子学院在西方遭遇的“关门潮”是西方与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突的一种表现,也是西方“普世价值”与中国核心价值冲突和竞争的结果。

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把“自由”、“民主”和“人权”这这些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纳入其全球战略,不惜余力向全世界推广,以此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及影响力。面对西方世界咄咄逼人的“普世价值”,中国如果承认“普世价值”,就必须按西方的那套规则办事,就无法继续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反对“普世价值”,中国就将被抹黑成对抗和不尊重“普世价值”国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对中国而言,破除西方“普世价值”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7]。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凝练和高度概括。

西方国家认为孔子学院是由中国政府资助的,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目的是宣传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因此孔子学院在宣传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然会与西方国家所主导的“普世价值”冲突,这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与交锋。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也将不断增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肯定。

(二)多元文化的挑战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而文化全球化,使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共同分享相同的事物,造就了为所有人共享的国际文化,即文化融合,但文化融合往往是强势文化占主导,因此容易形成“文化霸权主义”。

在西方国家,因为西方文化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孔子学院在推广中国文化时就非常容易遭受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这也是孔子学院在某些西方国家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文化全球化在加速了世界文化融合的同时,各种文化之间的对抗和竞争也日益明显,这往往会导致另一极端,即“文化保守主义”的出现。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进行文化推广时,难免会与当地的文化交集发生冲突。同时,有些国家为了避免本土文化受到冲击,在对待孔子学院的态度上也愈发保守。

(三)机构间的竞争

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例如英国有文化委员会,法国有法语联盟,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俄罗斯有俄语中心。各国的文化推广机构虽然名称各异,但重点工作都是推广本民族语言和文化,因此各个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比如,中国想在俄罗斯建立一所孔子学院,前提是允许俄罗斯必须在中国对等地建立一个俄语中心。

为了争夺文化资源和培养对本国文化品牌的认同和吸引力,各国的文化推广机构各显神通,努力推销本国的语言和文化的。但归根到底,文化推广机构的竞争是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孔子学院虽然较国外机构起步晚,但凭借后发优势,在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和提升文化竞争力等方面应大有可为。

三、孔子学院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策略

文化全球化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全球化浪潮,孔子学院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

孔子学院如果只是单纯作为语言推广机构,也许在海外发展面临的压力和非议会减轻不少。但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孔子学院不能只是单单推广汉语语言,同时也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和输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为中国树立正面的国际形象。这也是中国政府不遗余力支持孔子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孔子学院要顺应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最有魅力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精神,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同时,孔子学院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孔子学院应该在宣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把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作为驻扎在海外的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还应该积极地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西方敌对势力总是利用文化传播的优势和国际话语权不遗余力地制造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全球化时代各国角力的主战场。目前国际舆论总体格局仍是西强我弱,中国在对外宣传中经常会遇到有理说不出,或说了没人听的窘境。凭借独特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孔子学院完全有可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对外宣传平台,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国家形象”在全球化时代显得特别重要,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损害国家形象,实际上就是损害国家利益,反之亦然。文化全球化时代宣传国家形象的渠道和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投放广告等多种形式实现。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同时由于其直接与学校、社区及民众发生交集,更有利于直接展示中国的软实力和国家形象。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汉语教师、汉语志愿者等都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言人,他们所展示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以及矢志不渝践行“中国梦”的决心,都是最为生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孔子学院是中国当前向国际展示形象的一个良好平台。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活的名片”[8](P110-115)。

(二)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的贺信中提到“孔子学院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国际合作而不懈努力的象征,是连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纽带”,李克强总理在贺信中也希望孔子学院能加深中外文化交融,让“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得到传承和发扬[9]。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对孔子学院的文化纽带作用给予厚望。

孔子学院要成为真正意义的文化交流纽带,就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要积极推广中国文化,同时孔子学院本身也应该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文化品牌。孔子学院在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是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应该着眼于民间交流为主,要在国外普通民众中宣传中国的“普世价值”,并着重宣传“和而不同”的理念,让更多的民众理解和认可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道路;二是文化交流应秉持平等原则,不同文化之间不应该以弱凌强,应相互尊重、包容并蓄,孔子学院在文化推广中应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三是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孔子学院在文化推广中不应该仅仅是输出中国的文化,也应该兼收并蓄,对国外优秀的文化应该借鉴和吸收,同时也应该促进中国文化的本土化,以及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三)成为有世界性的文化品牌

文化全球化带动了世界性文化品牌的崛起。“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品牌的多少、大小、强弱,往往反映该企业、该地区、该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强弱和大小。”孔子学院作为国家的文化品牌,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方向,同时也将促进国家文化品牌的发展[10](P107-109)。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联盟、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和俄语中心等国外语言与文化推广机构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和积淀,已经形成了可靠的文化品牌辨识度和品牌资源优势。孔子学院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权威的汉语教学中心和文化推广与交流中心。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孔子学院必须不断提升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孔子学院要成为世界性文化品牌核心是实现产业化。产业化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化能增强孔子学院自身的造血机能和发展动力;二是产业化可以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产业化能使得孔子学院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市场;四是产业化有利于文化品牌的塑造。要想实现孔子学院的产业化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质量做保证,即提供高质量的汉语教育和中国文化产品为核心;其次,孔子学院要创新经营模式,更多地引入当地企业及民间社团参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同时要加强市场营销;另外,孔子学院产业化不能光注重经济效益,必须要兼顾社会效益。

文化品牌的创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全球化浪潮不进则退,孔子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和市场运作,因此孔子学院自身品牌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1]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 htm

[2]孙洪斌.文化全球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3]魏香海.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全球化[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34.

[4]朱陆民,刘梓红.从孔子学院的兴建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64-66.

[5]http://www.hanban.org/article/2013-02/28/content_486129. htm.

[6]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何小东,等译.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2-11-08.

[8]龚莉红.文化全球化与孔子学院的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4,(10):110-115.

[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7/c_1112652079. htm.

[10]聂莺.孔子学院文化品牌形象解读[J].工会论坛,2012,(1):107-109.

(责任编辑刘强)

G915

A

1671-0681(2015)03-0159-04

彭燕,女,汉族,硕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刘利平,女,汉族,硕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2015-02-08

猜你喜欢

全球化孔子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