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综述
2015-02-14冯康净周红
○冯康净 周红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受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把目光投向中国,想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学习中国的语言。从国家汉办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教师的数量迅速增长可以看出海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也导致了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通过研招网查询,截至目前已经有107 个院校设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但是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海外进行教学的汉语教师基础知识薄弱、教学技能不足、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等。
2009 年5 月,国务院学位办制定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规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通过查阅高校培养方案、招生简章以及大量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类论文得出,一般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进行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主要通过课程培养、创新科学的教学方式、课外活动的组织、实习前培训、教学实习、新的课程考核标准等途径。下面以一些高校为例从以上几个方面分别说明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进行的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
(一)从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学习是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第一步,为后来的教育实习做铺垫。高校为了为教育实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般分为三大类:基础知识类课程、教学技能类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也兼顾学生各项汉语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查阅四所高校的课程设置,均包含跨文化交际课程;汉语基础知识课程比如汉语语言要素、汉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技能类课程比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类课程比如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课堂观察与实践等。这些课程既要培养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文化传播的技能以及跨文虎交际能力,又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储备“粮食”。虽然有些课程有的高校没有开设,但是包含在该校设置的其他课程中,比如有的高校设置的核心课程——偏误分析,其他高校没有开设,但是在开设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中得到体现;或者是通过讲座、实践活动、导师指导等形式给予弥补。高校的课程设置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学类课程偏多,可见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是以教学能力为核心的,贯彻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突出了专业硕士培养的应用特色。
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前期培养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还体现在课程考核标准上。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考核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的笔头考核考试,加入了更具活力、创造力以及挑战性的考核方式,比如试讲、录制教学视频、作报告等。这些考核方式反映出高校对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视。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实用性
近几十年来,素质教育的提倡促使各界教师推陈出新,改善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高校在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课程培养中,也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比如团队学习法、模拟训练法和案例分析法。山东部分高校在一些文化类和教学技能类课程中,采用了团队师资教学法,由曾经被公派到各个国家的教师分专题授课。让学生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学情况、不同思想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了更为广泛的知识内容。学生从各个教师的经验讲述中了解到教学实践中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获得了间接的教学经验,对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在没有真正的留学生可教的情况下,模拟训练是培养和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最好方法。所以高校会使用模拟训练的方法,模拟汉语课堂,一位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汉语教学,其他学生充当留学生角色学习汉语。在辽宁某高校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二)”的课堂上,课程教师采用“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轮流试讲——师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点评——教师进行理论补充”的方式进行教学,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音教学技能、词汇教学技能、语法教学技能、汉字教学技能、文化教学技能、综合课教学技能、口语课教学技能、听力课教学技能、阅读课教学技能以及写作课教学技能。为了使模拟课堂更真实,充当留学生角色的学生还会在课堂上不经意地制造一些外国学习者会犯的语言错误。在该门课程的课堂上不仅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实践锻炼,而且也系统地学习了实践过程中应用到的理论知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做到了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文化传播的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2015 年3 月,辽宁某高校设置了“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课程,担任这门课的教师选取了《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一书作为教材,包括126 个不同类型的案例,以课堂案例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对真实的国外汉语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学生没有国外汉语教学经历,但是却掌握了一些国外汉语教学的技巧,国外汉语课堂的组织管理技巧,国外工作、交际、生活的技巧等。
(三)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传统的课堂形式以外,高校还组织学生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学习和锻炼多项实践能力。一般有教学观摩、微格录课和教学技能比赛。河南某高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见习,侧重于教学观摩。组织学生观摩真实课堂,体验课堂氛围,了解并熟悉教学环节以及课堂上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在观摩之后做出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接下来由学生自己设计出一堂课并走上讲台,师生给予点评,学生结合反馈意见,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再次走上讲台。这样分阶段的反复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技能,还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掌握了一些教学技巧。
辽宁某高校组织学生进入微格实验室进行微格录课,由教师组进行点评选优。举行汉语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含文化教学、语言点教学以及中华才艺展示。参赛学生对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不仅给研究生创造了一个进行真实汉语教学的环境,比赛竞争的机制还促使研究生使出浑身解数,展现出自己已具备的教学技能、文化传播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给每一个研究生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参赛的学生还是观赛的学生都获益匪浅。
(四)加强教学实习前培训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年限一般为两年,第二年为教学实习。在教学实习之前,高校为了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就对研究生进行实习前的培训,较多的是进行小语种培训,也有高校培训研究生的辅导能力。定向小语种的培训无疑会让实习生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如虎添翼。河南某高校有一种叫“小语种订单式”培养,根据小语种国家的需要,在第一年就对研究生进行不同语种、相关国家国情、教法进行培训。培养出来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更具针对性,这种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了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率。辽宁某高校在对2014 级研究生第一年的培养中组织和鼓励研究生与留学生形成“一对一”辅导,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第二年的教学实习打下基础,积累一定的经验,另外也为以后的论文研究积累材料。
(五)教学实习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教学实习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进行教学工作的过渡阶段,也是检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一个过程,是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必要环节。第一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都是在为第二年的教学实习打基础、做准备,所学到的汉语基础知识、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教学技能等都将在教学实习中得到应用和验证,进而升华为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只有通过教学实习,才有可能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最终成为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高校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习渠道一般包括,通过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选拔赴海外顶岗实习,海外孔子学院当汉语教师,到国际合作学校或机构进行实习。除了这些海外的教学实习机会,高校还普遍建立有国内实习基地,比如本校的国际交流学院、当地的国际学校或者普通中小学等。由于每个高校的情况不同,所以实习渠道也都有所不同,少数高校能做到海外实习为主,国内实习为辅。其他高校的实习方案为国内实习为主,海外实习为辅。每个高校的研究生均有机会参加国家汉办组织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赴海外实习,有不少高校在海外建有孔子学院,也为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海外实习机会。高校为了尽可能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与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增加研究生进行海外实习的机会。河南某高校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家高校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该校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均提供了丰富的海外实习机会。可见高校都为为研究生提供教学实习机会,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六)基础知识是实践能力的食粮
虽然强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但是形成实践能力的基础的是基础知识。但是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基础知识类课程均显偏少。通过查阅五所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招生简章得出,有四所高校的报考条件对本科专业没有特殊要求,只有一所高校——中央民族大学的报考条件要求考生本科专业为对外汉语、英语、汉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其他专业除特别优秀者,一般不招收。另外高校所招收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本科专业确实存在多样化的现象。由此可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基础知识水平不一。这一点,高校也都在培养方案中提出设置学位预备课程,但是很少有高校具体实施,基本上全靠学生自身的学习自觉性。结果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没有实践机会,学校的要求也变作一纸空文。这是高校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多层次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落实的地方。在此,本人提出一条建议:由于每一所设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高校几乎都有对外汉语或者汉语国际教育以及汉语相关的本科专业,可以安排需要补习基础知识、积累实践经验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去到本科生的课堂上学习并和本科生一起参加考试。而且汉教硕的学生数量一般不会很大,所以高校只要多花费一些心思在课程安排上,再加上学校的严格要求,相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知识结构会得到完善,实践经验也会得到丰富。
综上所述,高校普遍能做到培养和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多层次实践能力,虽然具体方式、内容有所不同,但是通过“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不可否认的是,培养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希望高校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提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培养思路。
[1]国务院学位办.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R].2009.
[2]宣雅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调查研究——山东省部分高校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13.
[3]张小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海内外实习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4]郑千千.曲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5]杨新新,刘晓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导向探索——一安阳师范学院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
[6]王秋萍,李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