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郭沫若文学作品中四川方言量词的运用

2015-02-14唐晋先杨睿

语文学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量词郭沫若现代汉语

○唐晋先 杨睿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郭沫若文学作品中量词的使用不仅数量较大,而且来源广泛。根据《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粗略统计,郭沫若文学作品中出现各类量词400 余个,其中许多量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都是不常见的,某些量词的搭配、数量重叠方式以及与量词有关的表达形式等都是从方言中吸收的。本文分析郭沫若文学作品中四川方言量词运用的特点,以有助于郭沫若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教学研究。

一、来自四川方言的量词搭配

郭沫若文学作品中有许多量词与名词的搭配、量词与动词的搭配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常见的,这之中就有不少来自四川方言。

(一)名量词+名词

郭沫若文学作品中有不少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是来自四川方言的。

例如:“珠”在普通话中不常做量词,但在四川方言中却可用做量词,相当于“滴”,“多用于液体”[1]4559。所以在郭沫若文学作品中,“珠”可搭配“水、血、墨水、鼻涕、眼泪”等名词。如:

(1)我是大海中的一珠水,/ 我要无保留地为人民贡献。(《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

(2)我是一名老粗,倒吊起来也滴不出半珠墨水。(《南冠草》)

(3)在我身上多流几珠血,便在朋友身上少流几珠血。(《南京印象》)

(4)她笑了起来,接着便说道:“天气冷,清鼻涕一珠一珠地滴在胡桃里。”(《亭子间中》)

(5)他在婴儿的额上亲着一个很长的接吻,一珠珠的眼泪滴落在婴儿的发上。(《行路难》)

又如:量词“架”在普通话中不与“床”搭配,但在四川方言中却可“用于床铺,床铺一张叫一架”[2]174。所以在郭沫若文学作品中,“架”可与各种材质和形制的床搭配。例如:

(6)我们被引进了一间三楼的屋顶室,室中只摆着一架木床。(《创造十年》)

(7)我的一架行军床和一口小小的镔铁衣箱,找不着夫役的时候,他就自己替我挑。(《北伐途次》)

(8)门道内的小小的堂屋里,有一架炕床靠着正中的土壁,德谟便在那上面打横了起来。(《北伐途次》)

再如:量词“根”在普通话中不会与树木搭配,但在四川方言中却可以,相当于“棵”[3]3110。所以在郭沫若文学作品中,“根”可与各种树木搭配。例如:

(9)楼外东北角上的那根柿子树也好像是仇人,他连看也不想看了。(《行路难》)

(10)白果树下有花园,一群小主人。我们大家真高兴,有志气,有精神,都像白果树一根。又高大,又端正。我们要撑到天边摩到云。(《下乡去》)

(二)动词+动量词

郭沫若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动词与量词的搭配也是来自四川方言的。

例如:“道”在普通话中只做名量词,但在四川方言中却可用做动量词,相当于“遍”[1]6335。所以在郭沫若文学作品中,“道”可搭配“改编、黑漆”等动词。例如:

(11)不过我还可以保证,他们一定会把密码电报大大地改编过一道。(《洪波曲》)

(12)尤其这东内院,因为去年年底房主人庆祝七十双寿,整个黑漆了一道,又在四处加了一些匾对,很显得金黑辉煌。(《下乡去》)

又如:“转”在普通话中不会用做量词,在四川方言中却可用为动量词,相当于“圈儿”[2]471。所以在郭沫若文学作品中,“转”可搭配“走、跑”等动词。例如:

(13)但郑成功并不进殿进香,他只在殿前走了一转。(《郑成功》)

(14)婵娟 我在找我们先生,我沿着这城墙跑了一转,都没有把他找着。(《屈原》)

二、来自四川方言的数量重叠式

“一A 二A”式是郭沫若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数量重叠式之一,它来自四川方言,其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都有别于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AA”式和“一A 一A”式。

现代汉语中,“一AA”和“一A 一A”数量重叠式具有强大的句法功能,“在句中可以担任主、谓、宾、定、状、补等任何成分”[4]282。与它们相比,“一A 二A”式的句法功能显然不够强大。从郭沫若文学作品中的用例来看,“一A 二A”式主要充当句子的主语、状语和定语。

现代汉语中,“一AA”和“一A 一A”数量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非常丰富,“可以表达五种语法意义:a)所有的(包括‘每一’);b)多量;c)少量;d)定量反复;e)逐一”[5]92。从郭沫若文学作品的用例来看,“一A 二A”式的语法意义却是有限的,主要表示“每一”、“逐一”、“多量”等语法意义。

(一)用为主语,意为“每一”

在郭沫若文学作品中,“一A 二A”式可用做主语,表示“每一”的意思,其后常跟副词“都”。

在郭沫若文学作品中,“一A 二A”式常常充当主谓谓语句中主谓谓语的主语,实际指称对象是这个主谓谓语句的主语。例如:

(15)是我做父亲的不好,生下来的儿子一个二个都不成材。(《武则天》)

(16)那些船上的水手一个二个都好像是《水浒传》上的阮小二、阮小七。(《少年时代》)

例(15)中的“一个二个都不成材”和例(16)中的“一个二个都好像是《水浒传》上的阮小二、阮小七”是主谓短语充当整个句子的谓语,“一个二个”是主谓短语的主语,整个句子实际的主语是“生下来的儿子”和“那些船上的水手”。两句中的“一个二个”都表示“每一个”的意思。

在郭沫若文学作品中,“一A 二A”数量重叠式还可充当主谓句的主语,实际指称的对象会在上文中有所交代,如:

(17)他一面喝着,一面又看了些私信,但一封二封都是求事的信。(《骑士》)

(18)那些石窟里的佛像才够您看呢!怕有十来万尊,一尊二尊都活灵活现的。(《武则天》)

例(17)中的“一封二封”充当主谓句“一封二封都是求事的信”的主语,实际所指对象为前面出现的“私信”;例(18)中的“一尊二尊”充当主谓句“一尊二尊都活灵活现的”的主语,实际所指对象为前面出现的“石窟里的佛像”。如果“一封二封”、“一尊二尊”孤立出现,所指对象则不明确。两句中的“一封二封”、“一尊二尊”分别表示“每一封”、“每一尊”的意思。

(二)用为状语,意为“逐一”

现代汉语中,“一A 一A”式和“一AA”式做状语“主要表示‘逐一’的意思”[6]72,同时具有“分指性”,这是因为“‘一’具有天然的分指性和逐一性,蕴涵和控制着‘逐量’的特征。能够计数的单位都是离散的,因此在量词前加数词‘一’,就表明数量结构所指称的对象是分离式的出现,而不是笼统的出现”。[7]128

从郭沫若文学作品中的用例来看,“一A 二A”式做状语也表示“逐一”的意思,同样也具有分指性,表明陈述对象分散而不间断地完成某个动作。如:

(19)刚才拥挤得像一匣火柴一样的会场,真个又像一匣使用着的火柴一样,一根二根的抽出,抽到后来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光景了。(《反正前后》)

(20)女儿拉着缆索,一手二手地把渡船移动。(《行路难》)

(21)郑成功喊了一遍之后,她便照样重复来喊,士兵们又一句二句地跟着喊。(《郑成功》)

例(19)中的“一根二根的抽出”意即拥挤如一匣火柴的人们逐个抽身,例(20)中的“一手二手地把渡船移动”意即女儿逐手拉动缆索,例(21)中的“一句二句地跟着喊”意即士兵们逐句跟随呐喊。

(三)用为定语,表示“多量”

郭沫若文学作品中“一A 二A”式还可用做定语,表示“多量”。与其他数量结构重叠式做定语一样,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用或不用结构助词‘的’比较自由”[4]282。例如:

(22)一个二个的全世界冠军,/ 打得来真正是热火朝天。(《肯尼迪自白》)

(23)他看见一个二个人都上了课堂,他不知不觉地流出了眼泪来。(《少年时代》)

例(22)中的“一个二个的世界冠军”意即“许多世界冠军”,如省略其中的“的”整个短语意思不会产生变化;例(23)中的“一个二个人”意即“许多人”,“一个二个”与“人”之间加入“的”意思也不会有明显变化。

三、由量词构成的四川方言表达形式

郭沫若文学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些由量词构成的四川方言词语或短语。

(一)代词+个

在四川方言中,表示“谁”的意思可用由“代词+个”构成的“哪个”和“谁个”。这两个方言词语多次出现在郭沫若文学作品中。例如:

(24)南后(含笑)三闾大夫,你那花环是哪个送给你的啦?(《屈原》)

(25)他回头望着我和哈君问是哪个的孩子,哈君承应了。(《曼陀罗华》)

(26)嫦娥二……不是自己糊涂,是谁个糊涂呢?(《广寒宫》)

(27)她们的母亲要打扮她们,虽然是出于一种虚荣心,但是世间上谁个又不想有钱,谁个又不想有充裕的物质的享受呢?(《人力以上》)

(二)代词+两个

在四川方言中,表示“我俩、你俩、他俩”的意思常用由“代词+两个”构成的“我两个、你两个、他两个”,郭沫若文学作品中就不乏这样的用例。例如:

(28)少年向着他的背影回答了一声:“唔,我两个!我两个又怎样呢?”(《少年时代》)

(29)赵高 你两个都是强盗啦,好家伙。(《高渐离》)

(30)原来他两个是打从酆都庙前面的沙地里通过的。(《少年时代》)

[1]许宝华,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M]. 中华书局,1999.

[2]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四川方言词典[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3]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孙力平,刘挺.数量结构重叠的语法功能与分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5]李宇明.数量词语与主观量[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6]裴辉强,胡德明.数量短语重叠式“一AA”与“一A 一A”的异同[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7]李康澄,何山燕. 汉语数量重叠式的历时考察及其类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猜你喜欢

量词郭沫若现代汉语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量词大集合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郭沫若佚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