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本位教育视阈中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

2015-02-14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英语口语职业

吕 桥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改革热潮,改革的方向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图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的英语人才。ESP课程改革、模块化教学、职业英语教材开发、网络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改革等研究都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相较教学模式及课程建设的高关注度,有关高职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少。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心也从扩大办学规模转向加强内涵建设,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优秀的师资,任何教学改革都无从进行,更不可能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鉴于此,本文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理念出发,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现状和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一、高职英语口语教师队伍专业知识发展现状

(一)高职英语口语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高职英语教师在学历、职称和年龄上都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式结构:学历多以硕士为主,本科和博士偏少;职称多以讲师为主,助教和副教授偏少;年龄多在30-45岁之间,年轻或年长者偏少[1]。教师们多半都是在国内或国外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执教,鲜少有在企业工作后再转做教师的,而且他们的专业背景通常是英语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翻译或商务英语,缺乏其他专业的人才。以笔者任教的学校为例,由于民航行业对就业者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学校单独开设了英语口语课,并编写了一套职业英语口语教材,教材中有两本是专门针对民航运输服务类专业群(《民航运输基础英语口语》和飞机维修类专业群 (《民用飞机维修基础英语口语》)的学生而开发的,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情境为主要内容。承担口语课教学任务的共有23名教师,其中仅有2位有过企业工作的经历,没有教师曾在民航相关企业工作过,而且教师们所学的专业均是上述英语语言类和教育类的,仅有1人有民航运输的专业知识背景。教师们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下课程发展的需要,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根据笔者的访谈发现,不少口语教师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也从未去这些岗位真实体验过,大都表示备课很困难,不知道从何教起,需要查阅专业书籍来帮助理解,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还会被学生的提问难倒。由此可见,尽管教材实现了能力本位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但是如果教师专业知识不发展则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二)高职英语口语教师授课任务繁重,教师间合作发展度不高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大面积扩招使得学生人数增多,但是受编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招聘数量远不及学生的扩招力度,师生比例严重失衡。而高职公英、口语教师通常需要承担整个学校所有专业的英语教学任务,课时量较大。笔者所在的学校里,大部分口语教师的授课量都在周12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周16或20课时。教师们白天要忙于上课,晚上忙于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尤其口语课的备课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和时间来设计活动、任务及预估活动效果。除此之外,有的教师还承担着上英语选修课或行政管理的工作,因此许多教师常年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地忙碌,繁重的教学工作压缩了原本用于学习、反思和研究的时间,使得教师们在专业知识发展方面力不从心、无暇顾及。由于教学评优、科研申报、职称评定等都与教师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习惯单打独斗,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发展度不高,这势必也会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逐渐边缘化

高职院校一直非常重视专业课程的改革,扩大或提升“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或请进一些企业的技能、管理人才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或合作项目。专业教师因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原因还有许多出国学习的机会,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识课程却逐渐边缘化,通识类课程教师也有了教学改革的信息,教师的发展也进入了可有可无的地步[2]。据调查,广东省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把公共英语课程缩减为一年的学时,很少学校开设英语口语课。在这种大环境下,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不受学校的重视,能够获得的学习、培训机会相比专业教师来说也少之又少,更难有机会去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这些都使得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受阻。在笔者对任职学校口语教师的调查访谈中发现,很多英语教师都觉得在学校低人一等,没有学科的依托,申报科研课题和评聘职称都很难;希望学校能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发展给予重视,为包括口语教师在内的英语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特别是去民航行业内的企业,如机场、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公司等一线学习,构建英语教师“双师”队伍。

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与高职英语口语教师专业知识发展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3]。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基于职业分析,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由此可见,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切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4]。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情意,其中,专业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占有核心基础地位[5]。国内外的学者以不同的视角对教师专业知识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尽管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关于教师知识的研究是以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为核心展开的。在传统的英语课程下,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是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辅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兼具高等英语与职业英语教育的双重属性,既要具有“人文性”,更应突显“工具性”。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以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这就需要高职英语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化知识、教育学知识等,还要具有一定的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相关的实际工作内容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高职英语口语教师专业知识发展途径

在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教师专业知识构建中,如何将语言知识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知识及技能相结合并加以灵活地运用,对以语言知识为主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师群体是一大难点,再加上前文分析的诸多客观不利因素,高职英语口语教师专业知识发展需从以下途径着手。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强化自我发展意识,拓宽知识领域,注重教学反思

口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明晰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多种学习渠道和手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尽可能地参加语言及教学培训、争取进修或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积极参与教改和课题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知识的学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向专业教师请教以及去行业内的企业一线参观、调研,不断充实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所教专业的情况,报考一些资格认证考试,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的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个人反思与经验总结,促进教学法知识的发展。

(二)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笔者在任教的学校做的调查访谈中发现,为了能够教好CBE理念下以工作内容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教师们主要通过阅读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来获取学科内容知识,弥补专业知识背景的不足。但是教师个人能够找到的资源毕竟十分有限,而且繁重的教学任务又使得教师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学习,可见仅靠个人的力量来寻求专业知识发展是远远不够的,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该共同体教师间的合作可以采取集体备课、说课、听课和评课等形式[6],共同体中不仅要有英语教师,还要邀请专业教师的加盟。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资源共享,不仅节省了在备课上花费的时间,还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听专业教师上课,能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行业标准、工作流程等,还可与专业教师合作申报课题项目,有效地拓宽了教师获取学科内容知识的渠道;通过说课、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反思和总结,将原本隐性的教学法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取长补短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合作能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职院校要关注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为英语口语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高职英语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语课程的设立又为学生的英语日常交际能力和岗位英语应用能力提供很大裨益,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英语课程的改革,在包括口语教师在内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上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多参加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及其他的校内外的专业活动和在职培训,鼓励教师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批准英语教师深入行业内的企业学习、参观、调研,让教师们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来指导教学,亦有利于教材的开发和课程的建设。

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和核心。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要求高职英语口语教师具有英语语言及教育学的知识之外,还要掌握与学生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行业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加强自身学习和与同事间的交流合作,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能结构,争做“双师型”教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条件来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从而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1]季正红.基于CBI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师智能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82-84.

[2]孙杏林.高职英语教师现状分析及可行性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5):83-85.

[3]袁智英.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192-193.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23.

[5]邵光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30.

[6]夏洋,李雪梅.基于CBI课程改革的外语教师知识发展研究:现状与路径[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5):44-49.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英语口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我爱的职业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