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015-02-14石首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孔乙己研究性辩论

石首文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石首文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抻,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在讲授《孔乙己》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于回答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探究其名来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激疑激趣的疑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每篇课文都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勃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

四、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但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石首文,教师,现居广东兴宁。

猜你喜欢

孔乙己研究性辩论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