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言文习题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5-02-14李乡霞
李乡霞
李乡霞,教师,现居江苏仪征。
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内核与艺术精髓。对于学生来讲,文言文学习就像一颗青青的橄榄,他们只强烈地感受到了其苦涩的滋味,却未曾品味其袅袅余香。徜徉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笔者在创新文言文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尝试与探索,现与大家分享几点习题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选取真题,自主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并不排斥应试能力,如若可以在应试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创新能力,这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在进行文言文习题练习的过程中,笔者常选取文言文中考真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以升华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发现意识。
教学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一课时,笔者在习题课上出示了2013年苏州市、2014年南京市中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部分试题,通过电教媒体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对升华他们的应试能力、文言意识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将学生们的观点归纳总结了一下,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是掌握相关的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古今语言习惯及词义差异,能准确捕捉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这是文言文中考试题的主要内容。
2.文言文学习要坚决拒绝死记硬背的陋习,注重在对比联想中升华自己的文言能力。如2013年苏州市的这份试卷,考察的文本虽然是《小石潭记》,其试题却触及到了《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 《捕蛇者说》《陈涉世家》 等多个经典名篇,可见培养自己过硬的文言素养才是学习的硬道理。
3.文言文也要多多拓展,开展课外阅读,如2014年所考的《报恩塔》,就属于明朝张岱的名篇,如若我们能够在平时对其生平、文风、思想有所涉略,那么自然会在考试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自主探究环节虽然没有实际的练习操作,却真正地让学生明白了文言文学习应学些什么,真正凸显了“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
二、编题自练,深入实践
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了点击率最高的短语。教学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根植于一定的土壤环境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文言文习题课堂上,笔者常于自主探究环节之后开展编题自练活动,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将创新意识与能力落在实处。
以前文记叙的《小石潭记》习题课堂为例,学生们在探究发言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纷纷编制了扎实、深刻的文言试题,并主动开展交换练习。其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道习题:
1.解释加点的字
·以其境过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穿越时空隧道,如若毛泽东手捧《沁园春·雪》 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遇,请发挥你丰富的想象,谈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3.最近,永州市政府为了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拟借柳宗元的这篇名作搞宣传,请你执笔,为该景点拟一则宣传语。
从这几道题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与能力,我不由得感慨:你给学生的舞台有多大,他们的天空就有多大。
三、多元评价,升华效果
心理学研究显示,多元评价有益于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一把利器。文言文习题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会组织学生自主编题,但如果没有有效的评价活动来检验编题成效,其课堂活动的意义便很值得商榷。
在教学《小石潭记》时,笔者在组织学生自主编题、交流练习之后,让编题者评价了做题者的情况,也给了做题者评价编题者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文言文习题课堂迸发出别样的精彩。其中,以下几名学生的评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 《小石潭记》 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生僻艰涩的字词,对我们理解课文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觉得出题者应该在检测虚词用法的基础上,加大实词的注音、理解检测。
生2:作为一篇写景类散文,我觉得柳宗元在描摹手法上有着极为独到的地方,很遗憾出题者没能涉及这一知识点。
生3:部分同学在回答上文介绍的第3题的时候,过于凸显“小石潭”的人文内涵,却忽略了其自然魅力,这对于景区发展来说极为不利,应当有所改进。
生4:回答上文介绍的第2题时,我认为几名同学引用各自的诗文名句特别好,不仅契合了两位文豪的身份性格,更让习题答案富有诗情画意,极具文学意味,为他们点赞!
……
评价时,课堂气氛非常和谐、融洽,评价者说得头头是道,聆听者时而点头,时而蹙眉,点染了一个幸福的语文境界。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深化文言文教学改革,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义无反顾。以上几点只是笔者创新文言文习题教学的几点尝试,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文言文教学会焕发勃勃的生机,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