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评语要体现人文关怀

2015-02-14徐婵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肯评语关怀

徐婵美

作文评语要体现人文关怀

徐婵美

说起评语,最想说的就是不忍,这是我最单纯、最原始的想法,在我学生的作业本上不存在“差”字,也几乎无几个“阅”字。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给他们那热情的心上泼冷水,即便是堪称为“不文之文”的,特别是看到那些书写工整,态度十分认真的学生的作文。也许是出于年轻,也许是过于感性,也许是太喜欢那帮孩子,我竟如此“感情用事”。

一、尊重学生的创作

一篇篇作文、随笔,那都是学生的内心真实情感的吐露,都是他们用眼睛拍下来的社会镜头,用他们的耳朵记录下社会的声音,都是他们对社会的看法,甚至是对父母的埋怨,那都是他们的心语啊,就如一个活生生的纯真幼稚而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憧憬的孩子在与你说话,你能置若罔闻,用个“阅”字来应对吗?那会良心不安的,当你再次与他目光相撞的时候,你会为自己羞愧的。

再者,初中阶段的学生童心未泯,易习惯性地接受,但对高中生来说,随着知识的增长,接触的人、事、信息的扩大,他们也有了自己一定的看法,形成一定的判断力,希望在老师(大人们)那里得到证实,也希望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而老师的职责不就在于此吗?

有些学生或担心思想不“健康”,或怕人耻笑,或不屑于也不愿意接受真实的自我,于是在随笔中得到倾泻,出于对老师的信任,才说出的“讳语”,作老师的能拒绝这份信任吗?

所以不管多累,我都要认真看完每一篇,写下自己的感言和鼓励的话语。据调查,学生最反感评语就是“优良中及差”,或简单的一个“阅”,多数学生不希望在评语中看到过多的“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之类的套话,希望在评语中得到老师的鼓励和中肯的批评。评语虽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但是小环节中可以作出大文章来。好的作文评语既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也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阶梯,还是诊治学生写作问题的良方。

二、评语关怀,激发热情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该更多地把它看作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倾吐,那是学生对你的信任,才敢把内心的话语全告诉给你,所以老师当用心去聆听,感受,当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热情,增强信心。面对有进步的学生,我会说“惊叹于你进步,足以看出的你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努力,加油吧,请不要辜负父母赐予你的智慧。”从内心上得到解放,减负后,就不再挤牙膏似的为文应付了,同时他们会多去体味生活,观察生活,去感悟人间真情,学会感恩,也便会披情入文了。

当然,在具体的作文批改中,不乏有抄袭之作,而对这样的学生,如任一时之怒而对之呵斥一番,这不仅会让他们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而且会使他们颜面尽扫,无脸于同学,老师,自信心全垮了。所以对这样的学生,我会说:“你的文学审美观很好,证明你是个懂得欣赏别人文章的人,但你也得让你去欣赏自己,用自己的能力去说服自己。为文始于借鉴,但更在于创作啊,你说呢?”之后,这样的学生会主动来找我谈心,承认错误,并不再有抄袭现象。

富有人性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以平等交流的方式,老师放下架子,不以老师自居,以学生为友的方式进行交流式的评语,不说对写作的提高上有绝对的帮助或立竿见影之效,但是一席老师发自内心的话语、建议,或许会让他们一辈子受益,至少不再羞于动笔。

在鼓励的同时也当有适时适度的批评。鼓励并不是一味地吹棒,中肯的批评学生也是乐于接受的,不然也会失信于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视觉疲劳,认为老师专挑好的说,那就事辈功半了。要让他们真实感受到老师对其的欣赏,客观的评价,对他们的认可。孩子在鼓励中成长比在严斥中长大要更健康。

我们当在努力发现其优点的同时,友善委婉地征求意见的形式提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他们会更愿意接受。如“我觉得尝试以第二人称写作,是否会显得更亲切些呢?”而如果用套路的生硬的评语,如段落结构不清晰,详略不当,主次不分,中心不明确等等,这会让他们形成一种对评语不屑的习惯,对老师的劳动成果不珍惜,老师们都辛辛苦苦批改过的作文,只被这几句惯用语给“坑”了,冤啊,致使学生对上一篇作文写的什么,老师的评语是什么,只瞧个分数就罢了,这对学生的作文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只为完成任务。这样师生们都劳无所获,都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厌写,老师厌批。

徐婵美,教师,现居江西玉山。

猜你喜欢

中肯评语关怀
自拍神器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周克芹语录及诸家评语
教师评语
隔靴搔痒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留学前辈的26个建议,不能再中肯了!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