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智能手机脱瘾新探
2015-02-14荆玉君段丽君
荆玉君,段丽君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宁530021)
大学生智能手机脱瘾新探
荆玉君,段丽君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宁530021)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手机网络成瘾已经不是偶见现象,智能手机上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其主要源于大学生缺乏自控力,通过提高大学生对智能手机成瘾危害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和良好习惯等方法提高大学生自控力,摆脱智能手机成瘾。
大学生;智能手机;自控力;手机成瘾
1 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及成瘾原因
目前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手机上网这种现象几乎是随处可见。据2012年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大学生群体中智能手机的使用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20—29岁这个年龄段,成为青少年网民上网的主力军,大学生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使用电脑上网的比例,约占网络使用方式的73.0%。统计资料显示:超六成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主要是用来上网聊天、浏览社交网站、玩网络游戏、刷新微博等[1];此外,在使用智能手机的大学生中,67%的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是用来解决生活上或者学习上遇到的问题[2];55%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关注新闻;46%的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相关专业或各种兴趣爱好的学习[3];33%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观看电子书和视频、听听音乐; 34%的大学生用于打电话、发短信;25%的大学生用于玩手机游戏来消磨时间;还有13%的大学生用于收发电子邮件。在这超六成的大学生群体中,每天使用智能手机时间长达5个小时以上的大学生约占24%,仅有一小部分学生正确、理智地使用智能手机[4]。时下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被称之为“人机一体”,无论走到哪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学生手中玩弄着手机,他们有的走着路,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坐在教室里,有的坐在路边的板凳上,而他们基本上都是在上网、看小说、看电影、听歌等,手机也几乎是每天24小时不离身,一旦他们看不见手机,就会出现坐立不安、焦虑、不知所措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戒断综合征”。更甚者是大学生会在正常上课时间玩手机,他们不时地拿出手机瞧瞧,时而回复一条微信,时而发一条微博,时而评论一下QQ空间,这严重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是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隐患。因此,与传统的电脑网络成瘾相比,手机上网成瘾更加广泛,其危害性更大。
新闻传播学研究认为,人们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随着在普通手机的通讯基础功能上不断开发出具有各种各样的媒介功能的智能手机的出现,其正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智能手机的普及带给大学生很多便捷: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除了丰富日常电话、短信息等交流外,它开辟了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效率和节奏;由于方便携带,信息沟通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私密性的特点,具有强大的社交功能,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强大的娱乐功能使智能手机给大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网络购物,使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便捷。此外,有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与大学生的孤独感相关[5]。孤独感越强,手机成瘾的可能性越大。
智能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上网速度越来越快,营运商营销手段越来越多,使用非常便捷和隐蔽,附带的软件奇、特、新的变化性满足大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为大学生沉迷智能手机提供了客观的外部条件。同时,大学的学习环境自由、开放,学校对学生生活的监督较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又远离了高考的压力,脱离了父母的约束。面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由的学习方式,尚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若自控力弱,便难以抵挡智能手机中微信、QQ、飞信、游戏等五花八门娱乐的诱惑,就会陷入智能手机成瘾的泥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学习压力、工作压力、考研压力[6],如果调节不当,加上生活方面或爱情方面不如意的打击,容易引起大学生形成手机成瘾[7],借此逃避各种压力。
2 手机成瘾的危害和成瘾的判断标准
过度沉迷于手机会导致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学习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8]。此外,过度地使用手机会导致个体的社会脱离,导致抑郁程度的增加。手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生活圈,过度地使用手机上网会导致虚拟与现实的混淆,一旦脱离虚拟环境,会致使大学生难以分辨究竟是虚拟还是现实,更不懂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不利于大学生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而且过度地使用手机也会淡化大学生的道德和自律能力。长期沉溺于手机网络,会导致大学生与社会脱节,淡化道德意识,甚或影响大学生的性格,造成孤僻症,抑郁症等。目前认为手机成瘾[9]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种,一般认为,长期、反复地使用手机,使用手机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如果符合如下症状:对手机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离开手机的时候会产生孤独挫折感;一旦有新的软件出现,就会强烈渴求升级到更高配置的设备;由于过度关注手机,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并且符合下述5项的其中一项:为达到某种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使用手机的场合、时间、地点自身难以控制;固执的频繁使用手机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其长期过量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因使用手机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将使用手机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3 如何帮助大学生摆脱智能手机成瘾
3.1 帮助学生认清手机成瘾的危害。
部分大学生已经知道手机上瘾的危害,但了解片面;而大部分大学生却无法意识到智能手机上瘾所带来的危害。只有了解才能懂得自制,才有决心有毅力实行自制。比如在学生教育活动中开展有关手机成瘾的讲座,在宣传栏制定有关手机成瘾及危害的展板,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让学生明白智能手机的作用,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使用手机的动机和意义。此外,还可以开展手机成瘾危害及预防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到过度使用手机不仅会对学业、成长成才产生严重的危害,还会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正确的手机上瘾危害的知识,使学生自身意识到超越限度的智能手机的使用会给自身带来危害的严重性,然后再有意识地拒绝无意义的手机使用。教师也可以收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手机成瘾的案例然后拍摄成视频放在学校的网站以及在公众场合播放,在宣传中应掌握适度的原则,过分强调智能手机的坏处反而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3.2 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部分学生高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考上大学后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加上大学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同学们有较多自由安排的时间,经历长时间的压力和束缚之后突然的放松和自由,犹如一根长期过度紧绷的弹簧突然松开而失去了回缩的能力一样松散、毫无方向和目标,正因如此,他们无所适从,经常感觉无事可做。因而很多大学生选择玩弄手机来消磨时间[10-11]。为此,学校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比如专业知识竞赛,专业操作能力竞赛,各学科发展前景介绍,促使同学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有了确定的人生目标和方向,那么大学生就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前进,进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另一方面,学校可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大学生沉迷于手机娱乐,也与其生活不充实,感觉无聊有一定关系,大量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丰富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在校园文化的熏染中与师生形成良性互动。在高校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各种专业技能的竞赛平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直接而有效的影响。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软环境”,其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力功能、激励功能,既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品位,也可以净化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积极正面的引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用其他爱好和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冲淡对手机的娱乐需求和依赖。比如通过举办各种体育竞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假期实践活动等来号召他们参与其中,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以及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大学生,而不是一个只懂理论知识,整体沉溺于玩弄手机的大学生。
3.3 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大学生自控力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12]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面对一些事物、突发事件、感情问题、面对金钱权利等等一系列的诱惑,进行的自我控制。具体指个体自觉地按照预定目标,对自我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施加的管理和控制,使其表现符合自我的期望和要求。数据表明自控力与手机成瘾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即自控力越高成瘾水平越低,自控力的提升有利于网络成瘾的抑制,手机使用者自控力越好手机成瘾性越低。同时,自控力可以很好地预测青少年手机成瘾几率,自控力高的人产生手机成瘾的几率会比较低,同样,提升个体的自控力可以有效的预防手机成瘾。
部分大学生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无所适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学习的意识不是很强,自控力较差。而目前的教育,培养的学生的记忆力、组织力、思维力等的较多,培养大学生的自控力的教育比较少。然而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控力的强弱。自控力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控制住自己的注意力和行为。提高大学生自控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控制自己的时间(Clock)。对有的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但对于想要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大学生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一切,把握时间,让生活充实而丰富多彩。(2)控制思想(Concept)。思想与想象性的创造是可以由人们自己控制的。前提是:幻想这一要素要经过刺激才会实现。(3)控制接触的对象(Contacts)。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的朋友是最能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因此,如何选择好自己的接触对象事关学生自身,榜样的作用是伟大的,他可以指引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自控力。(4)控制沟通的方式(Communication)。倾听是最有利于提高自己修养的方式但也是最难做到的,人们内心深处都是以我为中心的,学会倾听并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避免沟通双方矛盾的同时也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可。学会倾听才能控制自己沟通的方式,从而提高自控能力。(5)控制承诺(Commitments)。言而有信是为人之本,学会控制承诺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6)控制目标(Causes)[13]。目标是人们在有了自己的思想、交往对象以及承诺之后定下来的生活中的长期目标,这就是人们的理想。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理想以及生活计划,能够给予人们信心与勇气。(7)控制忧虑(Concern)。在面对得失的时候,如果人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人们就能从容应对。
3.4 在大学生中树立自制自律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进步
在中外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自控力而误入歧途者,由于沾染上不良习惯而导致身心俱损者,由于经不起诱惑而走向堕落者,可以说是大有人在,这些例子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但是其中也有不少能够知错即改、痛改前非者。这些人在整改过程中表现出的坚韧执著,为了改掉坏习惯,虽然痛苦难忍但坚持不懈,虽遇诱惑拉拢而终不为所动的精神,更可以给学生们以很大的启示和激励。倡导自觉向严格自律的人物学习,从他们身上吸取精神力量。同时也要注意寻找和树立学生身边自控力强的同学作为自律的楷模;以身边同学戒除手机网瘾的事例和榜样激励和带动智能手机成瘾的同学戒除手机网瘾。
3.5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效遏制大学生手机成瘾
大学生自控力的下降与学校管理相对宽松,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相对不完善相关。大学自由而轻松的上课环境,容易使学生认为上课无所谓,从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却又被约束在教室里,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在上课时间玩弄手机。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此举。为此,学校可从以下方面完善相关制度:首先,学校可在教室里规划出一小块地方,用于存放学生的手机,并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上课时间学生手机需存放在规定的地方,以此限制学生上课时间玩手机。此外,可加快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14]。大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玩手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大学课堂枯燥无味,教师照本宣科所致,为此,学校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让学生自觉投入到课堂学习上来,而不是因为害怕缺勤而被教师点名才到教室。比如,可将传统教学模式转换到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从而抛弃玩手机的恶习,有效遏制大学生手机成瘾。
[1]王从清.大学生戒“微博瘾”需家校联手[J].教育与职业,2013,(4):85-86.
[2]王芳芳.基于3G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平台设计框架[J].考试周刊,2010,(33):218-218.
[3]张旭.基于3G手机移动学习的调查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 17-19.
[4]丁学淑.大学生的智能手机图书馆服务使用意愿调查[J].图书馆建设,2012,(4):46-50.
[5]刘红.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34(6):1453-1457.
[6]熊幼林,袁晓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其成因探究[J].华章,2013,32:141-144.
[7]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
[8]赖炳根,蒲清平,高微.试论3G手机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76-77.
[9]周喜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4:16-18.
[10]龙建,李水洪,曾银珠.医学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控力、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1357-1359.
[11]龙建,李水洪,曾银珠.医学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控力、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1357-1359.
[12]邹丹杰,张灵聪,林钟敏.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 (1):94-99.
[13]刘丹.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6,3:5.
[14]周素勤.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3,1:58-59.
Prelim inary Exploration of Getting Rid of Addiction to Sm artphone of College Students
JING Yujun,DUAN Lijun
(First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China)
As the smartphones are abroadly used,and smartphone addic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health and growing-up of college students.The reason of it roots in the lack of self-control ability.This essay focuses on improving the self-contro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getting rid of the smartphone addiction through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armful result,cultivating themajoring learning goal and good habit,and etc.
College students;Smartphone;Self-control abilities;Smartphone addiction
201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