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文化背景礼貌语言表达与语义比较*

2015-02-14李清柳刘国芝纽约城市大学美国纽约1145

关键词:华裔礼貌语句

李清柳, 刘国芝(纽约城市大学,美国 纽约 1145)



中美文化背景礼貌语言表达与语义比较*

李清柳, 刘国芝
(纽约城市大学,美国 纽约 1145)

语言不仅反映人的思维,也反映社会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人的观念、习惯、心态和生活态度。礼貌语言也不例外,反映人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家庭影响、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礼貌语的语句和语义有不同理解,因此,礼貌语表达和语义与文化关系紧密,本文旨在通过语言表达与文化差异的比较,指出其特点,帮助人们对汉语和英语礼貌语有更深的理解。

汉英语言;礼貌语言;表达方式;中美文化;差异比较

在东西方不同文化影响下,汉英礼貌语的表达各有不同,不仅是语言、语句和语义本身的不同,且思考问题的方法、理念也不同。例如:东方文化渗透着委婉、内敛、谦虚;而西方文化注重直接、真实、坦率。中国人看重“面子”,很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西方人看重“里子”,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语能折射出东方人和西方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习俗的不同。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语言是文化的分支,而礼貌语又是语言的分支。汉语中语句、语义和表达方式都被文化所包围,文化就像土壤,语言和礼貌语扎根于文化土壤之树,汉语的语句、语义相互依存,相互辉映。“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并服务于及该文化的需求”。(龚璇2013)*龚璇.浅谈英语中粤语译词现象.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3,(3):34.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纽约汉语”就是在“融合”文化状态下产生的具有区域特点的汉语,例如:美国“纽约汉语”的“企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企台”是对前台服务员的尊称,读音也是根据粤语发音而来的,现在“中英夹杂”的“纽约汉语”有许多粤语和英语混合的痕迹,但在融合文化背景下,“纽约汉语”礼貌语恰恰表明礼貌语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关系。

一、礼貌语接受度比较

礼貌语文化接受度的问题比较复杂,为了更好揭示中西方对礼貌语中文化适合度的不同,本研究进行了一个小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华裔和非华裔对于礼貌语文化适合度的理解和掌握。

(一)问卷调查

本次研究采用小问卷调查形式,调查表设计参考了李克特量表,调查对象为随机调查,选取对象为美国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其中8名华人:3名男,5名女。6名非华裔:3名男,3名女。分别用中英文两组句子进行调查,华裔调查问卷是汉语,非华裔调查问卷是英语,被调查者大部分是在校学生,20岁左右。调查于2013年11月,笔者本人负责问题的解释。

问卷分两个部分:被调查者的出生地信息,并设计的场景假设你预约或约会迟到了10分钟左右,哪种解释最适合你,共有4个问题。本部分在每道题后都提供了备选答案,学生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圈出合适的答案即可。调查问卷答案分成5个等级。1.完全不符合 2.部分不符合 3.有一点符合 4.部分符合 5.完全符合。

5个等级的分值为:选1者1分,选2者2分,选3者3分,选4者4分,选5者5分。调查等级均值在0~1.4,表示“很不适合”;均值在1.5~2.4,表示“有一点适合”;均值在2.5~3.4,表示“有一些适合”;均值在3.5~4.4之间,表示“适合”;均值在4.5~5.0间表示“完全适合”;平均值为3.00。随着均值由低到高,依次显示被调查者对所问问题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调查问题见表1)。

表1 礼貌语的问卷调查表

Language Survey:Pleas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Thank you very much!

Gender: M_______ F _______

Are you Chinese descent? Yes _______ No_______ If not please specify _______

请在下列题目中做出选择(圈上所选数字)1= 不适合我 2= 有点适合我 3= 部分适合我 4= 适合我 5= 非常适合我Usethefollowingscaletoratethestatementsinthenextsection1= Thisneverappliestome 2= Thisusuallydoesnotapplytome3= Thissometimesappliestome 4= Thisusuallyappliestome5= Thisalmostalwaysappliestomea.对不起,我来晚了。b.对不起,我让您久等了。c.对不起,我忘了时间了。d.对不起,我看错时间了。12345123451234512345A.Sorry,Iamlate.B.Sorryforyourwaitingforme.C.SorryIforgotthetime.D.Sorry,Imistakethetime.12345123451234512345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表2 华裔和非华裔结果

从表2可以得出,华裔和非华裔在同一场合下礼貌语的适合度有所不同。华裔为题目b得到了最大均值为4.00,c得到了最小的均值为1.63;非华裔为A得到了最大的均值为3.67,B得到了最小均值为2.67。华裔均值差别大,也就是均值范围大,非华裔均值差差别小,表明华裔比非华裔对于文化差异所接受的尺度大;同时也表示华裔和非华裔礼貌语中带有“差异”思维。

表3 华裔的调查结果排序

从表3得出,根据均值比较,华裔选择顺序依次为b-d-a-c。b为最合适的礼貌语,c为最不合适的礼貌语。依次解释为:

a.请谅解的原因是因为我来晚了。

b.请谅解的原因是因我让您久等了。

c.请原谅的原因是我忽视了时间。

d.请原谅的原因是我看错表了。

调查表明,人们认为选择最合适礼貌用语的尺度有社会、文化、语言、语句和语义等综合方面的原因。礼貌语不仅让对方理解,且能接受其言行。

这4种表达,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发生,但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b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道歉,均值为4.00,大于3.00。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人有优先替别人着想的传统,担心自己迟到会给别人带来不便;d表示不是有意迟到,此道歉合适,此题目均值为3.25大于3.00;a表示道歉就是我迟到了,直接了当,此题目均值为2.5小于3.00。中国人可能此回答不太认可,在中国人习俗中,想知道为什么迟到,一个合理解释可能是原谅原因,否则,不容易取得别人谅解,此礼貌语比较勉强;c会令中国人认为你因不重视而迟到,不能得到谅解,此题目均值为1.63小于3.00,此礼貌语最不合适。按照中国文化尺度衡量礼貌语的诚意,b种道歉是最适合的答案,c是最不适合答案。

表4 非华裔的调查结果排序

从表4的调查结果表明非华裔表达方式和接受度答案不同,非华裔选择顺序是a-d-c-b,a为最合适礼貌语,c为最不适合礼貌语。

a.I’m sorry because I’m late.

b.I’m sorry for your waiting for me.

c.I’m sorry because I have forgotten the time.

d.I’m sorry because I mistook the time.

非华裔认为a是最合适的表达道歉的礼貌语,均值为3.67大于3.00。因为这样表达最直接,有效,此项为最适合礼貌语;d与华裔有相似的思维,因为迟到不是主观原因,也可以看作是无意识错误,可以宽容,此礼貌语较合适,此题目均值为3.17大于3.00;c忘记了,真诚表达,但不是合适礼貌语,此题目均值为2.83小于3.00;b非华裔认为这项选择道歉不合适,此题目均值为2.67小于3.00,此项调查结果与华裔正好相反,华裔把此题目看作是最合适答案,非华裔认为是最不适合的答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1)华裔和和非华裔最大相同在题目d上,美国华裔和非华裔礼貌语的适合度有相似的思考,都排在了第二位,无意识的疏忽是可以谅解的,表明华裔和非华裔宽容的心态。(2)最大不同在题目b上,华裔认为最适合的答案正是非华裔最不接受的答案,反映了不同族裔对待一问题的处理方法,这些都来源于不同族裔对社会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

二、礼貌语的表达方式和语义比较

(一)礼貌语表达的比较

中国人历来重视谦虚、真诚、慷慨、仁慈等修身之道,谦虚位于首位。中国人喜欢“低调”,通常贬低自己,在贬低自己的同时,抬高了别人。西方人喜欢“高调”,高调的同时,彰显个性,满足自己。中国人和美国人表达语言内涵不同,同是表达相近礼貌之意,可是采用的方法竟如此不同。

A:中国人说:“对不起,耽误了您的时间。”

B:美国人说:“Thank you,I appreciate your time!”

在这种的场合中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人说“对不起”,美国人却说“谢谢你”。这里蕴含着中西方文化的区别。

A:中国人对“您”为我付出的时间,表达歉意。

B:美国人“Thank you for spending a lot of time.”

进一步分析得出,中国人认为你为我付出时间,我亏欠你,对你的付出表达的是歉意。“Thank”则表达是感谢你付出了时间,是完全接受你的付出,对你的付出表达的是谢意。

两种语句表达方式比较:

(1)语句A中句子的焦点不突出,内容表达委婉,因为耽误了您的时间,而表达出自己的低微,这与中国人常用“鄙人”和“小人”一样,总是以低衬高,以小衬大,以低衬高。自己谦虚就是对别人尊重。

(2)从B句子结构可以体会到西方人喜欢“直接”和“急性子”。“Thank you,I appreciate your time!”首先是谢谢你,你的付出首先得到了肯定,得到赏识,而“急”的表现就是直接、清晰地意识到对方的付出,并把这种谢意快速表达出去。

(3)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礼貌语的目的是要表达思想和情感,进行交流,但中国人用“亏欠”的心表示感谢,表明为对方着想,今后还有“补偿”的空间,这可能成为双方进一步彼此交流的纽带。美国人则用“接受”的心去表达“谢意”,接受处于平等状况下的一种往来,如果这样往来,谁也不会歉疚或损失什么。两种意识和思维完全不同,区别之处就在于接受和表达的谢意心理。

(二)礼貌语词义的比较

汉英两种语言,在礼貌语的语句和语义上各有其表达意义,语言附着文化的基因,礼貌语言的意境和表达是靠文化底蕴来实现的,从语言本身来讲,这种差异源于对于礼貌语语句的选择和语义引申。

“对不起”与“Sorry”比较,同是礼貌语,但汉语和英语有时语义内容不同。同是表达道歉,汉语和英语有不同的意思,汉语中“对不起”常用于表示歉意的套语,但有时也用作提醒,要采取某种行动。例如,“对不起,那我就不客气了。”英语的“Sorry”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Sorry:feeling distress, especially through sympathy with someone else's misfortune.in a poor or pitiful state or condition (Oxford Dictionaries 2014.8)*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us/definition/american_english/sorry.

英语的“Sorry ”有同情之意,例如“I am sorry to hear that”,一般是对别人遇到的困境表示同情。

汉语的“对不起”和英语的“Sorry”表达意思各有侧重。汉语“对不起”有后悔和警示之意,警示之意相对比较强硬。英语“Sorry”有同情之情。从中国思维中,“对不起”表达是有前因的,所以才“对不起,得罪了”,而“Sorry”表示说话者的遗憾和抱歉之情。遗憾和后悔有着本质的不同,后悔是表明说话者的愧疚和自我责备,而遗憾是痛心之后没有办法补救,两者表达意图不同。

礼貌语的语句和语义组合,不是简单拼加。在语言表达中,“一个词就是一个概念,而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则可能反映了讲这种语言的文化和环境。”(况新华 曾剑平 1999)*况新华, 曾剑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述要 南昌航空学院学报 (哲学科学版),1999,1:63.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字、词、句子、段落都使语言充满活力和生机,但表达情感却有不同,有些句词或句子引申之意,同样不可忽视,如果不能深刻理解的话,可能在表达礼貌之意产生偏差或误会。

图1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英礼貌语表达方式的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背景下汉英礼貌语的特点是不同文化背景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为中心的。依托语言、语义等特点,根据不同对象、人物、场合、环境,选择让彼此双方都接受的礼貌用语。礼貌语所表达的内容,无论是委婉或直接,都是以文化为前提,中西语言的差别表层是语言,深层是文化,礼貌语的语句、语义选择是因人而异的。

三、结 语

纽约是世界之都,在这里可以吃到各种民族餐,但吃到纯正民族餐并非易事,吃到的往往都是“改良”后的大餐,汉语和英语礼貌语是文化大餐中的“特色”菜,原材料尽管有些相同,但加工工艺、调料和火候各不相同。作为“厨师”,应该展示制做“特色菜”的技能,作为消费者应该具备欣赏“特色菜”经验,选择丰富的汉语和英语礼貌语特色菜不仅是为填饱肚子,重要的是得到人生“享受”,但“享受”的前提是要懂得“Enjoy”。

[责任编辑:李心荃]

A cultural comparison of the polite expressions and semantic meaning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I Qing-liu & LIU Guo-zhi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New York 1145, USA)

Languages not only reflect people's thoughts and social reality but also mirror people's ideas, habits, psychology and attitudes to various degrees. Polite language also reflect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family influence, adaptability, and communicative ability of a person, that is, the overall qualities of a person.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or backgrounds,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polite expressions and semantic meanings of a given language. Thus, the polite expressions and semantic meanings of a given languag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 given culture. This paper gives a comparison of the polite expressions and semantic meanings of English with those of Chinese, and reveals their cultural features.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e language; expressio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comparative analysis

李清柳,女,纽约城市大学教师 ,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H195

A

1672-1306(2015)03-0087-06

猜你喜欢

华裔礼貌语句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重点:语句衔接
当诚实遇上礼貌
精彩语句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