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发展趋势与国际汉语师资培养对策*
2015-02-14张淑慧曲江川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张淑慧, 曲江川(青岛大学 汉语言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发展趋势与国际汉语师资培养对策*
张淑慧, 曲江川
(青岛大学 汉语言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开始开设汉语课程,中小学汉语教学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中小学汉语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语言教育和汉语学习的特殊性,这一趋势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一方面,应该加强国际汉语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和定位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应该加强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学习者的国际汉语师资培养模式建设,以全面培养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胜任力。
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国际汉语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培养模式
一、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一)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趋势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开展以及国外汉语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外汉语学习者表现出了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开设汉语课程。
我国教育部长周济《在2008年孔子学院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周济.在2008年孔子学院大会上的工作报告[J].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通讯,2009,(2).指出:“目前,美国开设汉语课的中小学从3年前的200所增加到1000多所,学习汉语的中学生从2万人增加到13万人;泰国已有1000多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在校学习人数达30多万;英国开始汉语课的公立中学由2004年的150所增加到500所,学习汉语的中学生达7万多人;俄罗斯开始汉语课的公立中小学从2004年的50所增加到2007年的150多所,学生从5000人增加到1.5万人;法国360所主流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学习汉语的学生达2.2万名。”
自2003年以来,德国中小学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也持续增长,“截至2010/2011学年,全德至少有232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学汉语的中小学生估计在10,000到15,000之间。仅北莱茵州就有1,000到1,300名学生在至少15所高级文理中学或综合中学把汉语选作第二或者第三外语。”(朱锦岚,2012)*朱锦岚.德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综述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2).
在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低龄化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把孩子送到华语学校或者华语幼儿园的家长日益增加,并且在社会上已经存在大量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生的汉语补习班”,且在2006年,小学课后学校中“与汉语教学相关的科目有157种”。(张敬,2011)*[韩]张敬.韩国中小学汉语教学法研究现状综述[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1).
澳大利亚比美国提早30年已将汉语课程纳入高考系统,其中小学汉语教学发展十分迅速。(白鹭,2012)*白鹭.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兼记澳大利亚中小学汉语教学现状[J].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2,(2).印度尼西亚教育部决定,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1.6万所中学开设汉语课程,需要教师至少8万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Z].2007.此外,加拿大、新加坡、东欧、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低龄汉语学习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二)国外中小学汉语学习者发展趋势对国际汉语师资培养的挑战
国外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汉语学习者不断增加,呈现出了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大了对中小学国际汉语师资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和幼儿汉语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语言教育和汉语学习的特殊性,这一趋势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面向成人的汉语教学与面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汉语教学,因教学对象的不同,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课堂管理、教师责任等方面都有区别。王宏丽(2012)*王宏丽.国外低龄儿童汉语教学初探——以美国、加拿大为例[A].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84~89.对国外低龄儿童(包括小学和幼儿园)学习者汉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有:缺乏总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缺乏适用于低龄儿童汉语学习的精品教材,面临国外不同国家、地区和学校的不同教育教学背景和要求,教师普遍缺乏针对低龄学习者的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等相关知识。
江傲霜(2013)*江傲霜.新手汉语教师在美中小学面临的挑战——兼谈国际汉语教师的“本土化”培养[A].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57~62.通过调查在美国中小学任教的新手汉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指出:课堂管理成为多数新手教师教学的首要难题。新手教师的课堂管理经验不足,这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给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创造和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成为面向中小学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此外,在中文沉浸式项目、学校管理方式、学校文化、教学大纲和教材等方面,也是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对汉语师资的重要挑战。
总之,在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领域,随着中小学汉语学习者数量的迅速增长,面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低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师资问题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一个瓶颈问题。
二、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国际汉语师资培养现状与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为培养国际汉语师资而设立的专业学位,其培养的人才“尤其更能适应国外中小学的汉语教学需要,从而为汉语进入国外中小学主流教育体系发挥作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Z].2007.然而,如何在师资培养中,突出和强化面向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以实现培养的针对性,是一个亟须探讨的问题。
(一)国外师资需求增长与国内师资流失的矛盾
一方面,国外中小学低龄汉语学习者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中小学汉语教师;一方面,我们国内培养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多数未能从事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王祖嫘(2010)*王祖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汉语国际教育,2010,(2).在讨论专业硕士毕业去向问题时指出,“从第一批试点招生单位的专业生情况来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毕业生从事对口专业的大约都在1/5以下”。因此,如何在国际汉语师资培养上实现与国外师资需求的对接,以国外需求为导向,进行相应的师资培养,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缺乏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师资培养的针对性
目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尚未以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师资需求为导向,尚未很好地突出面向国外青少年、儿童汉语学习者的师资培养。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考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在其所列的25门课程中,专门针对国外低龄化汉语学习者的课程只有一门,即“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其他24门课程都没有专门的指向性(见表1)。可见,在课程设置上,未能很好突出面向中小学汉语学习者低龄化趋势的教学与师资需求。
表1 专业硕士中小学师资课程的比例
其次,在培养模式上,缺乏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的实践与训练,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技能的掌握和教学所需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如何将“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实践型教学”等先进的师资培养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汉语师资的培养,改革“纸上谈兵”的弊端,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培养模式方面,都需要加强和突出面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低龄汉语学习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师资培训,从而提高国际汉语教师面向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汉语教学的胜任力。
(三)国外中小学汉语师资的短期培训与专业培养的失衡
目前,派往国外的中小学汉语师资,多数是通过国家汉办的志愿者培训项目,经过1~3个月的短期师资培训后到赴任国执教。虽然在培训中有与国外中小学教学相关的内容,但因培训时间短,较难实现专门化、系统化、深入的中小学师资培训目标。
然而,作为培养国际汉语师资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师资培养课程、培养模式、培养内容上,却未能突出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师资需求,尚未很好地实现面向国外中小学师资培养的针对性。因此,不能有效地提高国外中小学汉语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能真正满足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师资需求。
三、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国际汉语师资培养对策
陆俭明先生指出,汉语教师要分类要求、分类培养,要区分两种培养目标:大学任教的汉语教师和中小学任教的汉语教师。中小学任教的汉语教师,当然需要一定的中文知识,但更需要外语能力,更需要中小学教学的教学技能和艺术,以及少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中小学开设汉语课,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与培训在国外中小学任教的汉语教师。*陆俭明.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兼谈汉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问题[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3,(2).
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师的针对性培养,需要以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师资需求为导向,在培养课程、培养模式上进行目标定位和建设。
(一)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课程建设
1.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师资培养的课程定位
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汉语教师设置的培养课程,与面向成年人的教学有很大差别,需要区别对待,突出师资培养的针对性、专门化。
为此,我们认为,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加强国际汉语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和定位的针对性,突出和强化面向国外中小学、幼儿园的汉语教学师资培养课程,以国外中小学、幼儿园汉语师资需求为导向,设置面向低龄化汉语学习者的“国外中小学汉语教育”专项课程内容和体系,并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教材分析与编写”“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教学评估”、“教育心理学”、“国外教学情境背景”等专题和内容中,突出面向低龄汉语学习者的教学能力培养。
2.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师资培养课程的设置建议
根据目前针对国外低龄化汉语学习者的教学难题和挑战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国外中小学汉语教育”专项课程体系的内容,应主要突出以下系列课程的开设:
1)国外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境专题
该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宏观教育环境,如:国外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育现状以及社会与人文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还应该包括微观教学环境,如:学校文化、教学模式、教学特点、教学对象群体的特点等。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情景背景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该项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可具体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专题形式的探讨。并且,在这一课程中,如何实现“国别化”,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2)国外中小学、幼儿园汉语教学理念与教学法专题
根据已有相关研究,目前在国外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汉语教学,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缺少适合所在国的低龄汉语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学习和认知心理,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何借鉴和应用面向青少年、儿童的先进的二语教学理念,成为中小学、幼儿园汉语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需要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中,突出国外中小学、幼儿园主流的二语教学理念与方法,如:主题式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并在教学能力实践中应用和操练这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国际汉语师资的汉语课堂教学的胜任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一种语言,汉语有着区别于其他语种的独特之处,反映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上,其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也有其不同之处。因此,对汉语教师培养项目来讲,在借鉴国外各种先进二语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该将其与汉语作为二语的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有先进二语教学方法支撑的专门针对汉语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3)国外儿童、青少年学习心理与二语认知专题
在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学习者的教学方面,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汉语教学。
考虑到中小学生、幼儿这些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在汉语师资课程的设置方面,需要加强青少年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课程内容,尤其是针对中小学及幼儿的教育、心理研究,了解国外中小学学生及幼儿心理特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性特点等,按年龄段分成学前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学、中学青少年心理学等,依次学习相关知识和内容。(卢淑娜2008)*卢淑娜.从美国幼儿汉语教学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A].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一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81~288.
4)教学资料与教材编写专题
根据陈绂(2008)*陈绂.从北美地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特点谈汉语国际教师的培养[A].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一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1~106.对国外低龄化汉语学习者教学情况的研究,教学资源匮乏是影响教学的重要问题,适合中小学、幼儿园的汉语教材非常少,相关的、现成的教学资料及其缺乏,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任何教学资源。
因此,对于国外中小学、幼儿园的汉语师资培养来说,需要开设教材与教学资料编写相关的实践课程,训练和指导学生如何针对不同国别、不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汉语教材;如何编写实用、适用的教材或教学资料。同时也要对国内和国外比较成功的国别化的中小学、幼儿汉语教材进行介绍和总结,“尽可能的全面收集和分析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写相关的文章、有代表性的第二语言教材、目的语素材等,为教材选文、编写、改写做好‘物质’准备。”(李泉,2007)*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27~137.
5)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专题
与面向成人的汉语教学不同,面向青少年、儿童汉语学习者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组织、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堂管理方面,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学习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因此,在国际汉语师资培养中,设置专门的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课程,实践并探讨针对中小学、幼儿园的不同年龄、不同国别的教学对象的教学组织方法与课堂管理技巧,借鉴国外成功的二语课堂组织与管理经验,对于培养国际汉语教师在国外中小学、幼儿园的执教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6)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专题
在国外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中,如何制定中文课程的短期或长期总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成为面向国外低龄儿童教学的一大挑战。
因此,如何按照国外不同国家的二语教学标准和要求,进行针对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大纲制定、教案设计等,并对所需的相应能力加以实践和应用,需要设置该项专题课程进行培训。具体来说,可以应用《美国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以及相应的《中文教学标准》,针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学习者,进行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的训练。
7)教学评估专题
根据靳洪刚(2011)*靳洪刚.现代语言教学的十大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11,(1).的现代语言教学的原则与发展趋势,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同,与之相应的测试评估的途径和方式也相异。
因此,如何在传统结构主义的纸与笔的测验(quiz)和考试(test)之外,对学生汉语学习的效果进行测评(assessment),需要学习和借鉴基于新的教学理念的测评方法和技巧,如:形成性评估、综合表现评估(Integrated Performance Assessment)等,并对这些测评方法进行实践和操练,从而应用于国外青少年、幼儿的汉语教学评估,需要开设“教学评估”专题课程,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二)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模式建设
许嘉璐先生指出“教师问题”是世界汉语教学瓶颈中的瓶颈,是最关键的问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处.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研讨国际汉语教师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2,(1).在国外汉语学习者低龄化的趋势下,如何根据国外儿童、青少年的汉语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中小学汉语师资,切实培养和提高其从事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胜任力,需要从根本上改进和完善师资培养模式。
1.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师资的培养模式定位
面对国外中小学汉语学习者快速增长的趋势和师资需求,汉语师资的培养模式,一方面需要突出面向“国外儿童、青少年的汉语教学能力需求”的培养,实现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与学术型学位不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属于“专业型、应用型”硕士学位,因此,需要加大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实践力度,创建“教学能力为核心、突出应用特色”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培养目标要求。
2.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师资的培养模式建设
1)国外中小学课堂教学观摩
目前,汉语师资的培养在国内完成,但其培养的目标是“适应国外汉语教学”,因此,“如果我们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向定在面向国外的中小学及幼儿园,那么应该创造条件在学校课程之余到不同的中小学、幼儿园和国际学校进行观摩并讨论,对K-12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及教师掌控教学的方式建立感性、理性的双重认识。”(郑晓明,2008)*郑晓明.美国蒙台梭利国际学校需要什么样的中文老师?——以伯克利蒙台梭利国际学校为例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A].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20~325.
针对国外中小学教学的不同国别、不同课型、不同年龄段真实汉语课堂的观摩,将有助于中小学汉语师资迅速适应国外中小学的教学环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2)国外中小学课堂案例教学与分析
由于空间、时间、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让所有汉语师资都有亲临国外中小学体验和观摩真实课堂的机会,按照国家、年龄、水平进行分类和整理的真实的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可以为我们提供第一手的真实课堂观摩的经验,提供了解面向儿童、青少年汉语教学的第一手实践和学习资料,既经济又便捷地应用于为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有针对性的培养。
然而,目前国外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十分缺乏,相关案例库的建设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3)突出“应用型、实践型”培养模式,创建教学实践基地
在面向国外儿童、青少年的汉语师资培养中,如何使其教学所需的各项技能、方法得到实践性、应用性的操练,增加面向低龄学习者的教学技能实践比例,是目前国际汉语师资培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方面,需要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应用型、实践型”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技能的实际运用和操作;另一方面,需要与各类国际学校合作,尤其是采用国外中小学先进教学理念、有面向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国际学校,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为师资创建教学应用和实践的机会。
四、结 语
国外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汉语学习者快速增长,呈现出了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对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各方面进行探索,以切实提高国际汉语师资面对低龄汉语学习者的教学胜任力,满足国外低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中文融入国外中小学的主流课程提供优秀师资力量,以更好地实现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赵昆艳]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in oversea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training mode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language teachers
ZHANG Shu-hui & QU Jiang-chuan
(Colleg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more and mo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fer Chinese courses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has become more popula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rner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etermine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hinese-language education and pose a series of challenges to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language teachers. On the one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related training programs and clarify their goal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stablish some workable training mod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ch teachers.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in oversea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language teachers; course construction; training mode
山东省“十二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项目(编号:3031);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5SC133)。
张淑慧,女,山东临沂人,青岛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H195
A
1672-1306(2015)03-0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