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的风景与原乡的情怀——漫谈台湾油画大师高淑惠艺术生涯

2015-02-14作者丨欣书

台声 2015年22期

作者丨欣书

《节庆》

人类经过数十万年的演化,形成今日繁华璀璨的现代文明。而早在原始的石器时代,人们对于美的寻求已然生根发芽。从骨器做成的粗糙饰品,乃至以矿物颜料绘制的古拙壁画,无不展现人类一心想透过外在的表现形式,来抒发内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感想与悸动。这就是艺术的发轫,也是创作的源头。

现今广义的艺术形式很多,如书画、音乐、电影、烹饪,几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无所不包,但最为大众重视与推崇的,仍是一切创作的原点——远古就有的书画与音乐。音乐最初的作用是娱乐及交流情感,绘画的本身就是想留下视像的记录。也许它们的作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为人遗忘,不过有些美丽的作品却长存不朽。后人通过赏析它们,了解创作者的感受和想法,看见当时的人文与胜景,分享当下的见闻跟记忆。以油画名闻海内外的高淑惠老师,正是此辈中的佼佼者。

高淑惠于1947年出生在台湾的新竹湖口,此地位处南北要冲,为北台湾的工商业重镇。早期居民以务农为主,民风淳朴敦厚,隐隐有老子“安其居,乐其俗”之风,今日仍保有巴洛克式的老街建筑群,高淑惠于画作中亦多有着墨于家乡之美。

青年时期,高淑惠负笈北上求学,习画艺于台湾艺专暨台湾师范大学研究所美术系,专研西方油画,兹40多年矣 ! 海内外大小奖项屡有斩获,包括两次台阳美展油画优选、台湾油画展第3名并为台北县立文化中心典藏,以及日本国际公募新院展文化振聚会赏;同时也在海内外举办过多场个展,从台北“国父纪念馆”、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到纽约艺术中心、日本亚细亚现代美术展……皆可看到高淑惠的画作。创作之余,高淑惠也热心关注艺术发展,曾任台北市西画女画家画会暨双和美术家协会会长。

旅行中发现生活的美

高淑惠喜爱旅行,自由自在地走走看看,享受拥抱大自然的满足感。大至日升日落、山川湖海,小到花谢花开、木鸟虫鱼,都给她带来了无限的能量以及喜悦。于是她写生,她挥笔,把内心的澎拜忠实地记录下来,希冀吉光片羽的痕迹经由她的作品成为永恒的记忆。无论写景,抑或花卉,高淑惠都让观者有既现实又疏离,似人间又仙境的奇妙感觉。她能同时用最简单的笔法凝聚事物的精髓神韵,从而使人以为真,却又在此之外,加上如雾般轻轻拂过的笔触,创造出如幻如化的朦胧;从而使人以为梦,真梦之间,共构了遐想万般的诗画。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应相近矣 !

作品《激浪》描绘出近海岸边一颗巨石为海水冲击,激起千重浪花,遥远的地平线,红彤彤的太阳正在冉冉上升……整体气势磅礡,意象宏大,在岩石近处大涛裂岸,触目惊心,让人感受到大海的凶恶无情,然而远处的海面平静无波,洒满了温暖柔和的阳光,伴随着阵阵海风袭来,又让人心旷神怡,豪情壮志临景而起 !

作品《四月花开》中春神飞降大地,阿里山上的毛地黄开得漫山遍野,无边无际。一个清澈的小湖洼与一幢小木屋安详地矗立其中,伴随着山坡那边的森林和依稀可见的云影山影。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盎然,色彩缤纷,浅紫、淡橘、明黄、素白、嫣红的花朵齐齐在绿色的山野绽放,新鲜的空气跟着花草香扑面而来,不禁让人怀疑是否仍身在人世。

《激浪》

作品《静夜》则充盈着高淑惠所向往的宁静平和。在一个甚是日常的夜里,熠熠生辉的星辰跟着银色的上弦月正默默地守护山下犹未入睡的人家。灯火点点,树影摇曳,值此之际万籁俱寂,大概只剩偶尔几不可闻的犬吠传来。祥和温馨的气氛深深感染了赏画人的感官,心中唯有平和幽静。古人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高淑惠的画作正得其个中滋味。

思念中感悟故乡的亲

故乡,对于游子来说是始终的挂念;童年,对于成人而言是亘古的回忆。在孩子们成家立业后,孙辈接连报到,看着孩童稚嫩的小脸,渐渐勾起了高淑惠的乡土情怀暨儿时回忆。高淑惠的家乡在新竹湖口,相比台北等大都会,小镇规模不大,生活简单,风景优美。当地山林间绿荫处处,万紫千红,湖碧水绿。名闻遐迩的湖口老街,历史悠久,典雅迷人,以本土建材构建出斯乡独特的巴洛克式风情。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她度过了美好快乐的童年。胜景加上回忆,变成了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每每驱使着永无止境的创作冲动。于是,高淑惠开始提笔描绘出一系列关于故乡、关于童年的画作,并视之为一种新鲜的尝试,也是全新的挑战。

作品《思古幽情》恰恰是对故乡湖口老街的缅怀。始建于1914年的巴洛克式建筑群,虽然依然保存完好,但时间已在其上刻下了斑驳的印记。早年作为茶糖集散中心,盛极一时,如今繁华落尽,已不复以往的热闹,让人不胜唏嘘。画中三三两两的行人逛着卖蔬果的摊子,骑着自行车的骑士交错而过,互道早安,无处不显示小镇生活的悠然自在,无所拘束。

作品《节庆》启发于儿时节庆祭拜时全家大小忙进忙出的往事,喧嚷热闹,温馨甜蜜。母亲背着小婴儿正要将刚蒸熟的整篮红龟粿拿出,热气腾腾好不诱人,稍大的乖巧女儿绑着萌萌的两个小辫子在灶边帮着烧火。一旁木桌上摆着一大筐的红龟粿、红白小汤圆,以及客家菜包。整体喜气洋洋且色彩鲜艳,充斥着佳节愉快欢欣的氛围。

作品《童年》则充分地融合故乡与儿时两个题材于一体,既是怀古亦含童趣。在栉比鳞次的古早平房之间,小女孩刚刚摘了一把野花,跟同伴们玩了扮家家酒,摇摇晃晃地骑着小三轮车准备回家。那个年代,乡间幽静的环境让人安心,淳朴的民风使人无争,尽管物质匮乏,但生活和乐轻松逍遥。《童年》一作,实在暗含了老子“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旨趣。

《待发》

《悠闲》

静物画中传达内心的真

除了上述两个主题以外,高淑惠的静物画也是相当有感染力的。自十七世纪以来多次的演化革新,静物画早就脱胎成一种经过精心构思,着眼色调调和,注重情感技法统一的画种,而非单纯的白描临摹。它要求作者以不起眼的日常生活物品,通过美化去塑造更深刻的涵义。以物传情,情寄画里,把万物化繁为简,通过画笔联系着外在物体的本质与内在的精神世界。高淑惠的作品,很好地传达此间的奥妙所在。

作品《待唱》以月琴及贝壳构成,背靠礁石远眺大海。其中月琴空置海滩,其弦虚张,不见操琴之人,惟有滨海随处可见的贝壳相伴,远处白浪滔滔,但见苍茫无垠的大海,含有四海之大,知音难寻,空有精湛的琴艺,然是待唱无期之悲怆情怀。

相比之下,作品《葡萄》活泼鲜明,生机蓬勃。画中成熟的葡萄色泽深紫,颗粒饱硕,望之便知圆润多汁,清凉解渴。藤蔓一片郁郁葱葱,若是适逢炎炎夏季,避暑于其下,信手采来一串以解“馋虫”,当能让人回味无穷,在那一剎那间忘了酷热与忧愁。

此外,《静观》也是相当有意思的作品。一尊可爱的小猪式样陶鼎上架着一个正往外“噗噗”冒着热气的茶壶,几粒橘子散落于地。在它们的右边四个角各缀以羊头为饰的水缸中飘荡着几枚浮萍,稍远处摆着两枚茶杯及茶海,整体有种说不尽的写意自在,就好像有两位文人雅士先前于此烹茶论诗,说古谈今,只是暂时离开座位,不处画内而已。其中名士般的潇洒风流,清新且隽永,可以意会不能言传。

《葡萄》

高淑惠的作品取材丰富,无法一一尽述。诚如其在自述中所说,以往作画是为了“展”与“奖”,实现自我肯定,现在则为记录“美”的事物,分享对生命深层次的体悟。因为人间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化无常,无事无物永恒不改,皆难以存久。古人常感叹浮生若梦,譬如朝露,可以透过彩笔,详尽地描绘万事万物那美好的瞬息,这样即便将来斗转星移,物我两忘。在高淑惠的画中:那鲜花锦簇仍旧,阳光和煦还是,家乡繁华如故,童年温馨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