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促进台湾青年中国认同的形成和强化

2015-02-14作者丨鲁洪柯全国台联研究室

台声 2015年22期
关键词:分离主义意涵势力

作者丨鲁洪柯 全国台联研究室

两岸青年代表交流座谈

当代台湾青年成长的30多年,岛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都深刻地影响到台湾年轻世代的政治心理。

相较于年长群体,尤其是外省第一代而言,台湾年轻人在大陆缺乏亲缘联系和生活经历,对于大陆有陌生感和疏离感,对中国的认同“先天不足”。岛内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中充斥分离主义元素,则是造成台湾青年中国认同薄弱的主因。

在政治方面,“台独”势力30年来不遗余力地从事分裂活动,使“台湾主体意识”的影响不断扩大。“台湾主体意识”发源于“台湾意识”,但是经过“台独”势力的精心塑造,发生了异化和质变。“爱台湾”“台湾人出头天”“台湾优先”“台湾前途由2300万台湾人决定”(“住民自决论”)变成了台湾社会的基本共识。国民党为了和民进党比拼“爱台湾”,在一个中国原则上严重倒退,并公开赞成“住民自决论”,使分离主义的土壤越来越肥沃。

在涉外因素方面,过去30年是中国大陆对外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格局日益巩固的一个时期。在不少台湾青年看来,“中国”一词的政治意涵越来越突出,社会文化意涵越来越淡薄。现在一提到“中国”,其第一反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使台湾民众的挫折感和孤立感加深,引发台湾青年在国家认同上的连锁反应。

在教育方面,李扁时期,台湾的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从内容到措辞都渗透分离主义理念,带有“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统一”意涵的内容被删除,两岸的血缘、文化和历史联系被割裂。马英九上任后,碍于体制制约和“台独”势力的阻扰,没有在文教领域及时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在社会舆论方面,上世纪80年代后期,“报禁”结束,台湾迎来了新闻自由的新时代。岛内媒体高度开放、自由多元,追求新奇、冲突、娱乐化的新闻理念,对于大陆的新闻报道负面多、正面少,加深了部分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误解或偏见,阻碍了中国认同的形成。

要催生和增强台湾青年的中国认同,需要影响、重塑台湾的政治社会环境,营造中国认同能够产生和凝聚的政治社会氛围。

在两岸之间,要通过厚植利益、文化熏陶和青年交流三条路径,促进台湾青年中国认同的形成和强化。要继续出台和落实惠台青年政策,要让更多台湾青年分享到大陆机遇,为他们来大陆就学、工作、创业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让他们在共同家园中成长、成才、成功。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作用,批驳“台独”势力割断两岸历史和文化联系、制造两岸同胞对立的论调,增强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的向心力。要为两岸青年创造轻松友善、平等包容的交流氛围与场域,使他们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减少隔阂误解,增进心灵契合,相互砥砺扶持,共同成长进步,做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

猜你喜欢

分离主义意涵势力
UP!00后新势力
13 Original Colonies
雨来了
柳婉琴 柔势力 新经济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冬日“水润”新势力
听说,陈意涵充满了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