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对学生网球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5-02-14赵德宝孙永生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8期
关键词:控制组学习效果网球

赵德宝,孙永生

(1.沈阳农业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161;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对学生网球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赵德宝1,孙永生2

(1.沈阳农业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161;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1 前 言

如何吸引学生积极从事体育活动,使学生达到最佳的体育学习效果,进而达到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依据教材、学生能力和教学资源等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有趣又有效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Dyson认为合作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情意、认知、技能、学习动机及社会互动行为上的学习效果,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强调教学、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的单向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Jones认为合作学习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帮助,但是张秀梅研究发现高能力学生在同质分组中表现较好,低能力学生在异质分组中表现较好。周立波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对高能力学生增进学习效果的好处大于低能力学生。因此,探讨不同教学法对学生网球正手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不同教学法与不同能力对学生网球正手学习效果的影响,成为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对学生网球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沈阳农业大学2011级大二学生为实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法教学科研文献30余篇,为本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 实验法选取沈阳农业大学2011级网球选修课学生两个班,共60人,随机抽取其中一班为实验组,另一班为控制组。

2.2.3 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4.0对教学实验的数据进行T检验和共变数分析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网球正手击球学习效果的检验

实验组学生网球正手击球前测成绩平均数为32.73,后测成绩的平均数为46.65,T值为13.93(P<0.05),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经过合作学习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网球正手击球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控制组学生的网球正手击球前测成绩平均数为33.66,后测成绩平均数为41.82,T值为11.07(P<0.05),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控制组经过传统式教学方法教学后,网球正手学习效果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3.2 不同教学方法对不同能力学生网球正手击球教学效果的比较

本研究是采用准实验设计,为避免因其他变项对依变项所产生的干扰,采用实验控制的方法对其他变项进行控制,并以共变数分析法排除上述变项的影响。在网球学习效果方面,其组内回归系数同质性检验结果,F=1.77,P=0.128,且P>0.05,未达到显著水平,接受虚无假设,表示组内的斜率相同,符合回归系数同质性的假设。本研究的共变项为网球正手击球的前测成绩,依变项为后测成绩,两者的相关值为0.565(P<0.05),符合共变数分析的另一基本假设。

经过二因子共变数分析,共变数确实对实验产生影响(F=11.09,P<0.05),将网球的前测影响排除后,检验不同教学法与不同能力学生网球正手学习效果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教学法的主要效果达到显著水平(F=8.57,P<0.05),表示不同教学法之间对网球正手学习效果成效有差异。不同网球能力学生的主要效果达到显著水平(F=0.17,P>0.05),表明不同网球正手能力的学生在学习效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此外,不同教学法与不同网球能力有显著的交互作用(F=3.19,P<0.05),需进一步进行检验。

在低能力学生中,不同教学法的主要效果F值为15.17(P<0.001),达到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教学方法会影响低能力学生网球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高、中能力学生则没有影响作用。

另外,由于教学法的变项只有两个处理水平,故可直接由调整平均数看出,在低能力学生之中,合作学习组学生的网球动作技能成绩,显著优于传统学习组学生的网球动作技能。

教学法与能力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不同教学法与能力对网球动作技能学习成效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存在。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低能力学生的分数显著优于控制组低能力的学生,但是实验组高、中能力学生与控制组高、中能力学生在网球动作技能学习效果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简言之,合作学习对低能力学生在网球动作技能学习成效上有显著影响。

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基本能力各有所不同,而学习能力的不同会直接对学习效果造成显著影响。高、中能力学生在网球能力上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在实验教学8周的时间内,其进步情形自然有限。因此使得实验组的高能力学生的网球动作技能表现,无法产生预期中优于控制组高能力学生的情形,进而造成上述两组学生学习成效未能达到显著水平。Hill认为在异质小组中,高能力学生若进行一个复杂性较高的工作,其成就与表现将会受到中低能力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负面的效果,使得成就与表现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平。另外,在同一小组中,因为高能力学生比较缺乏模仿及求助的对象,所以当学生遇到高能力学生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无法再通过对他人的模仿使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中能力学生在学习成效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存在。就本研究的中能力学生而言,在小组中其互动及发言等参与行为机会较少,也无法得到较多来自其他人的解说。因为在小组中,教师常强调高能力学生对低能力学生的指导,或者鼓励低能力学生多向高能力学生请教,以从高能力学生身上得到知识,这种做法很容易忽略了异质小组中的中能力学生。就上述的观点而言,将造成实验组的中能力学生难以达到预期中优于控制组学生的效果,此研究结果与Webb所提出对于中能力群学生表现的观点相符合。

另一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合作学习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低能力学生的网球动作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高能力学生常常扮演示范者的角色,而低能力学生则常常扮演模仿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并学习其他高能力学生的行为、认知,逐渐提升了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是一种试图使学生转“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组的学习中,低能力学生可透过对组内其他成员的观察与模仿,并接受成员的指导与帮助,进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各小组的组长皆由表现较好的同学担任,负责维持小组学习的正常运作,并常指导成员有关一些较难的动作技能问题。Peterson指出在异质小组中,同伴间的互动可以增进低能力学生的成就与表现。因为低能力学生接受一些来自其他同学的帮助,经过长期的互动后,渐渐地促使低能力学生自发性的参与学习活动,不会再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与学习活动无关的事情上,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合作学习法与传统教学法在网球正手击球学习效果上都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教学法对低能力学生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

4.2 建 议

课前周详的计划是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导新的动作技能之前,除了考虑什么技能,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动作技能。

在一般合作学习设计中,大多采用能力异质分组,然而本研究发现此种分组方式对低能力学生较为有利,对高、中能力技术水平学生不利。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从合作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效果,建议未来的研究可着重于探讨何种分组方式更有利于网球技能的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获益。

[ 1 ] 苏寸草.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J ].辽宁体育科技,2009(5):75-77.

[ 2 ] 李楠,夏宇.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4):135-137.

[ 3 ] 薛晶,张娅,韩芳.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9).

G845

A

1674-151X(2015)08-085-02

2015-06-16

赵德宝(1979~),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控制组学习效果网球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给商品起名字
莲心宝宝有话说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