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角度下涉外社区警务的建构对策
2015-02-13王宁
王 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一、我国涉外社区警务建设现状
涉外社区,或称国际化社区,根据清华大学王名教授的定义:“国际化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社区中的境外人士达到一定数量,社区相应的组织制度、服务体系、环境设施趋向国际标准,包容各类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家、种族、民族背景的人能够和谐共处的城市社区。”①王名,杨丽:国际化社区治理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北京市社会科学,2011第4期。也有学者认为外国人居民在社区人口中所占比例可成为定义国际化社区或是涉外社区的标准。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外籍人员数达到14.32万人,为全国最多,他们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底外籍人员已经达到17.6万人。
北京市政府方面并没有出台相关文件进行定义,然而在北京外国人聚居的社区,或是涉外社区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北京市公安局自2012年开始筹备并实施涉外标准化社区的建设工作,涉外标准化社区源于标准化社区建设,即社区民警驻在社区,为辖区临时居住的外国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和服务,外国人在社区内就可办理临时住宿登记等手续,咨询了解相关的出入境管理规定。②社区民警邀洋游客“唠家常”劳动午报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ldwb/2013_01/28/GR0709.htm.
在上海形成了早期古北国际社区,以及之后第二批浦东的碧云国际社区、联洋国际社区,现在上海已经涌现出更多的国际化社区。这些社区外国人的居住比例达到一定程度,社区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同时,上海市《关于促进国际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社区中境外人员居住比例达到五分之一时就可以被认定为涉外社区。
自2010年以来广州的外国常住人口呈上升趋势,2014年根据广州警方的相关统计,来穗居住的外国人达到11.8万其中有4.7万为常住人口。广州的外国人主要集中在越秀、天河、白云、海珠、番禺5个区。③在广州居住外国人达11.8万日本人最多韩国居次http://epaper.xkb.com.cn/view/968112.
种种数据和现象显示,在外国人管理过程中,涉外社区警务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涉外社区警务。社区警务更加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将治安问题抑制在源头,使其区别于传统的问题导向警务。由于面对的社区成员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提升了在涉外社区中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难度。此外上海涉外社区在外国人管理过程中基层组织并不能发挥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社区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西方人并不太认同居委会,而是更加注重社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
二、文化认同
(一)文化的涵义
关于文化的研究源远流长,中西方学者一直致力于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文化做出定义,例如社会学、人类学、哲学,而这些定义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学者自己的学术背景。曾有学者认为文化包含三个维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包含一切人类创造出来的能够推动社会、生活进步的成果总和。梁漱溟先生曾经对文化做出定义:“所谓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总括起来,不外三个方面: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艺术等是。二是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式,都属于社会生活一方面。三是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和享用,人类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是。”①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第一卷399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由此可见,文化包罗万象,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各种习俗、语言、宗教信仰、思维模式等等都可归结为文化。
(二)文化的特点
文化体系庞杂,在主流文化下又会衍生出亚文化,学者对于文化特点的总结研究也从未停止过,以下仅阐述几种与文化认同相关的特点:
1.系统的复杂性
文化几乎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一个多面体包围着我们的生活,文化有很多面,这些面相互连接、组合、作用构成庞杂的文化体系。要论及文化的一个方面,就不能不考虑其他的方面。文化这种特性可以看做是联系的普遍性,即使是远隔重洋的异质文化,也必然存在某种可以沟通、可以相互理解的普遍性联系。
2.后天习得性
文化既有传承也有融合、改变,这是因为文化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而获得,会受到人所处环境的影响。突出的例子就是,很多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他们外表上虽然同中国人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其行为方式,言语表达方式明显带有美国文化的特点和风格,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黄香蕉”。他们的祖辈、父辈都是中国人,但在生活习性上,已经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中。移民定居在国外后,生活习性和各种行为方式也会潜移默化的产生改变,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但仍会保留自己民族的一些特性。这些例子都说明文化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教育,以及模仿习得,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文化主体的迁移而改变,在与异质主流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亚文化,唐人街就是这样的例子。
3.我族中心主义
跨文化交流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的对话、相处。广义上讲同质文化下会存在衍生亚文化,因此也会产生跨文化交流。异质文化的跨文化交流问题就更是显而易见。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都会带有本民族、本国家文化的思维定式,在交流的过程会将自己固有的文化背景作为评判标准,因此会产生文化误差、文化冲突。
4.差异性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地域、语言、历史会造就独一无二的文化,每个文化模式下又会有不同个性的民族、国民。通常主流文化之下,又会因为不同地域、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共生产生亚文化。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也会存在差异。冲突、误解就会因为差异而产生。但是同为文化,其在本质上就存在某些同质的部分,这也是跨文化交流能够顺利进行,以及文化融合的可能之所在。
(三)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②崔建新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第4期。文化交流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季羡林认为: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相互在交流时,产生的现象异常复杂,有交流,有汇流,有融合,有分解,有斗争,有抗拒,有接受,有拒绝。①季羡林论中印文化交流[M]新世界出版社2006。认同不同文化的人相聚在一起会产生文化碰撞、对抗,文化的特征也决定文化冲突不可避免。但是,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相辅相成,文化认同的危机来自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的结果是使得文化认同感得以强化。②崔建新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三、文化认同与涉外社区警务
(一)涉外社区中的文化嬗变
涉外社区中存在多元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国家的居民和中国居民成为邻里难免会产生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性不同而导致的冲突。传统的社区警务工作方式,在涉外社区并不完全适用,西方国家居民注重隐私保护,不习惯警察上门走访。涉外社区我国居民的成分复杂,流动性较大,人户分离情况较多,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单靠社区民警的力量难度很大。日韩国家的留学生夜生活比较丰富,夜晚的噪音通常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困扰。警察现有外语水平制约了涉外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在涉外社区警务工作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已不成问题,但是在执法过程中不能完全做到专业、规范的使用英语,会有损我国警察的专业形象,造成信息不对称,在面临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居民时往往还要借助外援的力量。
涉外社区警务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社区警务工作,同样的问题都会存在语言、法律方面的差异。涉外社区无小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事件都会涉及外国居民的切身权益,关系到我国公安机关的形象,关系到国家的形象。涉及到外国人的案件处理不妥,很容易引起外国人群体性事件,例如2012年在广州,一名尼日利亚人因与一名中国电动车主产生纠纷被广州越秀区矿泉街派出所带回进行调查,后在留置室内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由此引发非洲裔人聚集于广园西路堵塞交通的事件。尼日利亚大使馆在事后谴责中国公安机关在逮捕该国公民时使用“高压手段”,并要求尼日利亚专家参与尸检,引起一阵外交风波。③尼日利亚希望派专家调查其公民在华死亡事件,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2-06/2840216.html.
多元文化模式是最早产生于美国,其最初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的核心是在中小学生中加强对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肤色人群的理解。这种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知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知识会受到传播者的立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改善教育中的文化压迫现象——对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和压迫,使其认识到不同文化的优势,承认文化的多元性,促进各种文化平等的交流。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优势,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文化模式
中国文化和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既然同为人类文化,必然有其共性。文化的交汇、融合、冲突,多元文化并存并不会影响各种文化体系中普适价值的认同,就像基本法律和制度、道德伦理,这也是在涉外社区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之一。
(二)文化认同对建设涉外社区警务的意义
1.促进外国居民融入中国社会
促进移民或者外国常住人口融入住在国,一直是国际移民组织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公安机关负责移民或外国人入境后的管理。因此促进移民或是外国居民的融入应该成为涉外社区警察维护社区、社会治安的有效方法之一。相同的文化认同是群体凝聚力的保证,在涉外社区中,不同国家的人们认同社区文化,就会对社区产生归属感,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深刻且潜移默化的。例如,涉外社区的外籍居民,喜欢中国的京剧、神话故事,当这种熏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产生潜在的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如果他是涉外社区的一员,就会乐于和中国居民进行交流,这无疑会增进其对社区的认同、降低其融入中国社会的难度,对公安机关来说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容易。
2.强化外国居民的社区角色意识
在这里角色意识是指外籍人士将自己视为本社区的一分子。社区警务的实质是寓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于社区、于居民中,犯罪产生于社会,那么治理犯罪的力量也来源的群众之中。外国居民将自己归为社区的一分子,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例如,在浙江义乌的江东街道聘请居住在社区的外籍人员作为社区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夜间巡逻、调节邻里纠纷等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社区的安定团结贡献了力量。①“老外不见外”:义乌聘请外国人调解涉外纠纷,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2/07/c_1114290961.htm.外籍居民主动融入到社区,视其为大家庭,视自己为社区一份子,有利于他们更加自觉的遵守中国法律,自觉进行登记,也有利于减少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现象的发生。
3.强化涉外社区警察执法权威
涉外社区警务的开展需要社区中来自不同国家居民的支持和理解。社区警务本就将化解犯罪的力量根植于社区,期望来自不同国家的居民守望相助。文化间的普世价值并不会应为地理位置改变而变化。例如人们都希望和平安全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谴责是外国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促进社区居民形成共同利益体,维护社区治安。在共同的利益诉求驱使之下,社区外国居民会自觉履行其义务,尊重并积极配合警察的一系列执法活动,潜移默化之中维护中国警察的执法权威。
四、文化认同角度下涉外社区警务改善途径及对策
如何提升文化认同,对于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社区,居民之间应该持相互理解和包容的态度。作为服务者和管理者的公安机关应该为居民提供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各国居民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涉外社区的文化认同,从某种层面上说是对于社区的认同,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必然会受到国家的政策、经济、以及社区方方面面变量的影响。通过如下途径可以进行提升和改善:
(一)完善公安机关各项管理工作,体现警务工作的人文关怀
为了提高外籍人士的归属感,公安干机关要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可以在涉外社区专门设立境外人员服务点,方便外籍人员进行申报,倾听他们对公安机关工作的诉求,对外籍常住人口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对于签证、居留证件延期、换发、补办等事项的细则使用双语指南。在每个涉外社区配置一到两名具有相关语言能力较强的驻区民警,以方便交流。外籍常住居民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能够增强居民对警察的好感度,对于社区的认同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外国居民都很注重隐私保护,上门巡访这一在社区警务中很普遍的方式会在外国居民中遭到不理解,西方国家的居民如遇到警察找上门通常会认为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因此,可以在外籍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购物中心、外国餐馆、商业街开展双语法律宣传;也可以在节假日开展有居委会和社区民警联合举办的社区安全大讲堂,以双语或现场演示等方法向外国居民宣传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这样的活动既尊重了外国居民的生活习惯,又向外国居民宣传了我国的法治理念、行为规范,有助于外国居民自觉遵守我国法律法规。
(二)动员相关单位参与社区警务,畅通信息收集沟通
上海市为适应建设国际化社区的需要,2012年花木街道联手浦东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办公室、花木派出所,建立了联洋国际社区涉外服务站,创建了集入住登记、咨询指导、沟通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在建设多元、和谐、充满活力的国际化社区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涉外服务站的服务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外籍人士的认可。截至2013年6月,涉外服务站已经为6100余人次的境外居民提供了临时住宿登记,服务范围可以辐射整个花木地区。②2013年浦东新区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公示,http://gov.eastday.com/shjs/node6/node31/u1a27474.html.
可以借鉴此类经验,在一些大型涉外社区或外国人聚集地,设立由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物业管理公司、居委会组成的联合服务站点。在优化服务的同时,还能建立外国人信息监控收集渠道,畅通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建立社区外国人信息档案库,确保各个部门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可以对无序流动的外国人进行及时的监控。
(三)提升民警跨文化交流能力,建立和谐警民关系
涉外社区民警还应着重提高自身素质,包括专业素质、语言技能、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警察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警民良性互动过程中,能够树立中国警察的执法形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应包含:一是在特定情境中适当地进行自我展示的一种能力,交际的一方能否将自己所知道而对方不知道的信息恰当完全展现出来,这决定了双方的交流是否对等、有效;二是移情能力,能否站在对方文化背景的立场上来理解和解释对方的语言、行为信息等,涉外社区民警应具备这些能力。
涉外社区民警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建设不能够仅仅依赖于语言的培训,可以建立由出入境管理部门联合公安高校涉外警务专业对民警进行定期培训。根据具体情境和需求,阶梯式的设置培训内容。此外,民警个人在工作过程中也要注意自我调整和提高,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惯来解读社区成员的语言和行为。
结语
涉外社区就像一个小联合国,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涉外社区警务应更加注重违法犯罪问题产生的根源,注重维护社区治安环境,注重警察和外国居民形成良性互动,向居民宣传法制理念和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期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在保护外国居民原有风俗习惯的同时创建社区多元文化共存的和谐局面,强化涉外社区文化认同。通过民警和外国居民的共同努力使中外居民之间守望相助,警察和外国居民共管、共防、共治,将社区视为自己的家园,携手维护社区良好的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