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教学引导策略浅谈
2015-02-13刘文焕图们市第一小学校吉林图们133100敦化市大蒲柴河镇中心小学校吉林敦化133719
于 沛 刘文焕(图们市第一小学校,吉林 图们 133100)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中心小学校,吉林 敦化 133719)
小学体育课教学引导策略浅谈
于 沛 刘文焕
(图们市第一小学校,吉林 图们 133100)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中心小学校,吉林 敦化 133719)
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引导,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引导。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而巧妙地加以引导,才能唤醒和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小学体育课教学;引导策略;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方法,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他的引导水平。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教学除了智力因素方面的引导外,更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引导。因为非智力因素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与技能锻炼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而巧妙地加以引导,才能唤醒和激励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引导小学生上好体育课浅几点认识。
一、兴趣引导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与技能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情趣,促进他们体育素质的进步和发展。“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将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育课程的真谛与价值,使其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去思考: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偶发兴趣;二是要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同时运用体态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保持兴趣的持久。为此教师要适时创设教学情境,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兴趣,保持兴趣,从而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如在学生的速度体能训练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100米接力赛跑的游戏,还可以组织腿绑沙袋,离地跳跃游戏,组织类似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腿部力量的增强,提高奔跑速度,更重要的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技能训练时,可以利用相关器材(杠铃、铅球、单杠等等),同时配合教师的讲解与要领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训练的游戏,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保持兴趣持久,提高活动效率;在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训练时,可以组织看视频或现场观摩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练习与表演,使其通过观察思考,评价与反思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引导
青少年是一个多梦的季节,学生们对未来充满着美好想象,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向上,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丰富情感倾注到某些他们认为值得崇拜的人物上,作为体育教师如何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是引导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体育课中学生的情感常常表现出两极性,即情绪体验强而有力,情感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取得了好成绩,受到老师的表扬或赞赏容易兴高采烈,目中无人,骄傲自大。一旦不如别人,就极端苦恼,悲观甚至被动逃避。而学生在体育课中情感不但具有明显的两极性,他们的情绪体验常常来得快而热烈,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爆发性,有时难以自控。这种特点一方面使他们热情奔放,豪情满怀;另一方面也使他们狂热,冲动轻狂不理智,思想行为难以预测。因此教师进行情感引导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并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适时创设相关的活动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以此消除学生抑郁、烦闷等不良心境。其次,由于学生的情绪带有内隐性质,并且情绪的延续性增强,其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这时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产生追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新动作的美感体验。再次,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情感,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和个性化的形成,从而使学生在运动体验的特殊情境中培养其友谊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和蔼可亲,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调控教学进程,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情绪,从而获得教学的成功。
三、评价引导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其实效性,教师应适时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情绪表现及活动效果,并进行发展性、鼓励性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发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从而满足其心理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评价时,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如学生个体自评、小组互评、学生之间互评等。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或活动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和状态。同时配合肢体语言评价的运用,如一个微笑赞许、一个眼神提醒、一个手势引导、一个点头的肯定等。在运用这些肢体语言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对于个别自信心不足,参与意识不强,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帮助其分析失败原因,增强自信,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对于性格开朗、活动参与积极,表现较为活跃。且成绩优良的学生,评价时应以发展性为主,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其更好地发展特长,形成个性。当然也要时刻提醒他们在成绩面前不要骄傲自满,要再接再厉,争取更大光荣。评价是确立方向;评价是激励学习兴趣;评价是诊断误区;评价是适当的价值判断。体育教学也要充分考量评价的总体效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原则;以提升学生现实的体能为基本遵循。要依据评价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引导,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教学目标,适当拔尖培优。在体育教学的常规中,兼顾竞赛型人才的培育。评价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才能有效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与发展。
四、探究引导
探究引导是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经验,结合所学具体内容向学生提出多种可能性并以此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引导方式。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确立他们的目标,通过提供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情境来帮助他们。在使用探究引导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导”,引领学生一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当学生对某一技术动作初步掌握了运动技能,但多余的或错误的动作还时有出现,教师就可以在一些动作的要领上或锻炼方法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设想,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钻研探究,直到有所发现、有所觉悟,这样更能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就大家都熟悉的背跃式跳高教学来说,当学生基本掌握过杆技术后,教师就可以在倒肩的时间、背弓的动作和收腿的时间上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动作更准确、更流畅,并且在探究实践中掌握规律,发挥自己的能力更有实效性。学生在学习跳高的时候,经常出现一些收腿倒肩的问题。当教师发现学生在练习中总是将横杆刮落时就要及时有效地运用“探究引导”来激发学生,让他们明白问题所在,给学生充分的“自练”、“自思”时间来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探究引导使针对问题开展的,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为动力,以学生达到会学为目的。教学时恰当的进行探究引导,才能保证体育课的教学更有实效性。
五、示范引导
在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动作示范是最常用的一种引导,除应遵循的“目的明确、动作规范、重点突出、位置适宜”外,还应结合学生现有水平、身体素质等,对动作要领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分析和分步示范。动作技能的形成,模仿是必要的学习,教学时教师先要对某一动作做完整展示,又要分解动作要领,逐步示范引领,在分步练习后再进行整体练习,从而学会完整的动作,形成运动技能。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示范多样性引领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例如:当侧重于学生身体技能时,教师可采用重点示范,利用体育的专业术语对技术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地剖析,突出重点内容,强化技能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另外,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在体育课中,正误对比示范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上好体育课常用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对比,突出正确技术要领的重点部分。还有一种就是学生代表示范,一般体育课中教师指定某名学生进行示范,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练习的积极性。运用这种引导方法,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个人上进心。此种示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充分挖掘体育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与实效性,采取正确的引导策略,按照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图分类号:G623.8A
1673-4564(2015)06-0117-03
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