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逝去的弟弟来到了美国》中的叙述聚焦研究

2015-02-13冉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奈特叙述者移民

冉飞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400031)

《我逝去的弟弟来到了美国》中的叙述聚焦研究

冉飞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400031)

本文拟分析《我逝去的弟弟来到了美国》中的叙述聚焦的运用及转换,以展现其聚焦规律以及叙述聚焦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叙述聚焦;转换;主题

叙事聚焦是叙述小说的重要技巧之一,因此是叙事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在小说诞生之初,对小说的分析理论集中于关注小说中的人文、社会方面,很少有人研究小说的形式技巧。随后,一部分现代小说的奠基者开始转而关注其形式技巧。20世纪形式主义的出现,对作品形式技巧,尤其是叙事视角的研究普遍进入了学者的视野。与此同时,不同学者对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不同的术语,例如叙述视角等。尽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但这些提法都没有对“说”与“看”做出详尽的区分。这一点直到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于1972在他的《叙事话语》中对两者作出样的区分之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聚焦”这一术语,用来替代之前使用的一些比较专门的视觉术语。因此,这一提法受到众多叙事学家的认同和引用。借助热奈特对叙述聚焦的论述,我们能更好更有效地分析小说的形式技巧。

一、叙述聚焦及其分类

作为叙述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叙述聚焦指的是描写事件的特定视角,即从一特定的角度出发,对叙述内容进行筛选和锁定,通过聚焦,旨在着重展现聚焦者的出发点和思想主旨。根据《卢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的解释,叙述聚焦是指与某个人(通常是某个人物)的感知、想象、知识或视点相关的叙述信息起源与视角限制,其实际上涵盖了对叙述信息的规范、选择以及传输等各种方式,尤其是从某个人物的视点来观察事件,不论这一视点是多么的主观化与不可靠。

自热奈特提出将“说(叙述)”与“看(聚焦)”进行区分以来,在对叙事学理论的研究中,对聚焦本身以及叙述聚焦不同类型的探讨就变成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虽然不同学者作出了不同的区分,如弗里德曼将其分为八种类型,但是学者们广为接受的是热奈特对叙述聚焦类型的划分。热奈特将叙述聚焦分为三类:(1)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可以说是英语评论界流行的不知道叙述者的叙事,托多罗夫则用叙述者〉人物这个公式来表示。零聚焦叙事者对故事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能够得心应手地叙述故事的前因后果。一般而言,无聚焦是传统叙事小说的典型代表。(2)内聚焦叙事,指的是仅由叙述者道出作品中某一人物知晓的事情,根据托多罗夫的公式,即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只描述某一特定的人物所知晓的事情),换句话说,聚焦者和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相重合,借助该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其周边发生的情况。(3)外聚焦叙事,指的是叙述者描述的比人物知道得少,相当于叙述者小于人物,即叙述者只是客观地描述各项外部事件,例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发生场合等,而不对人物的内心思维、情感、想法进行叙述。可简单地理解为基本上只陈述摄像机所能拍到的东西。

尽管热奈特对叙述聚焦的看法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我们不难发现,热奈特在批判和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及结合“谁看”与“谁说”的区分,提出的叙述聚焦的分类为我们分析理解小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拟以热奈特对叙事聚焦的提法为理论基础,分析为亚历山大·高丁的代表作《我逝去的弟弟来到了美国》中的叙述聚焦类型,旨在初步探析其聚焦规律以及阐释叙述聚焦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叙述聚焦在《我逝去的弟弟来到了美国》中的运用

亚历山大·高丁的短篇小说《我逝去的弟弟来到了美国》写于1934年。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年轻男孩跟随家人移民到美国的艰险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亚洲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而美国似乎踏进了“新世纪”的繁荣。不少欧洲国家人民移民至美国,寻找生存的机会。但美国繁荣的背后实际问题重重,经济的急剧下降预示着大萧条的来临。因此,美国开始限制欧洲移民移居美国的数量,对欧洲的移民持不同态度。具体表现为:对来自西欧和西北欧传统移民国家的移民表示接受,持欢迎态度;而对东欧、东南欧国家的非传统移民国家的移民进行限制,持限制态度,尤其是对犹太教移民的限制。来自乌克兰的年轻男孩的家庭因此而遭遇移民到美国的辛酸。小说表达了美国基督教对犹太教移民的强烈排斥的思想。小说的叙述过程类似于一部摄像机,不停地转换焦点,即亚历山大·高丁在叙述故事的过程对叙述聚焦进行动态转换。

1.外聚焦叙事

外聚焦叙述的突出特点是叙述者的客观性,即在外聚焦中,叙述者只是客观地描述各项外部事件,例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发生场合等,而不对人物的主观内心世界即想法、目标、态度等进行叙述。换言之,叙述者置身于人物之外,讲述人物的外在表现,即人物的装扮、动作、话语等,而不介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可以审视人物的相貌、装束、表情、动作,记录人们的谈话,但是他不做任何推测与判断,不进入人物的意识之中,不对人物及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在《我逝去的弟弟来到了美国》中,外聚焦叙事运用只出现在故事的开头至年轻男孩父亲的出现这一部分:

当我们达到纽约湾的时候,已经是冬季了,地上已经覆盖了如外套那么厚的积雪。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港口,看起来像是被一个有活力的的刷子涂上了一层瓷釉。站在甲板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周围很多白色事物显得格外刺眼。

我们爬上了围栏直到我们的膝盖碰到最高的横梁。我们可以看到摩天大楼和其他沿着河水前进的船只。但是妈妈太激动,太不安以至于不能照看我们不要掉下船去。我们跟着她一同挥着手。我们费劲地睁大眼睛。那是父亲。

在这段聚焦叙述中,采用了外聚焦叙述,叙述者所知道的比任何人所知道得都少,所以不能明确呈现所叙述人物的身份。只是向读者介绍了从纽约湾到进入城市的场景,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把故事的场景、人物摆在读者的眼前。在外聚焦叙事中,正是由于叙述者的客观呈现,不对人物、环境做任何评论,才能展现作品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并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逐渐引导读者进入故事。

2.内聚焦叙事

《我逝去的弟弟来到了美国》中,外聚焦叙事刚交代完故事背景之后,紧接着叙述聚焦悄无声息地转向内聚焦。内聚焦叙事的特点、态度等是以某一特定人物的视角描述事件,既可以客观描述人物外貌等,又可以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传达其态度等,但是内聚焦者只能深入到某一特定聚焦人物的内心世界,不能呈现其他人的内心世界。内聚焦叙事一般分为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和第三人称内聚焦叙事。在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中,因为没有叙述者的介入,可以充分显现某一特定人物的主观世界;在第三人称内聚焦叙事中,由于叙述者的参与,因而能很好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特质。该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多处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传递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他家庭带来的无尽辛酸。例如:

虽然我们度过了一个英雄的时代,却没有任何英雄的东西,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我们的生活已经是支离破碎并且站在那里,我感觉我们应该不能把那些碎片再粘到一起了。而这些无用的东西完全不能打破我冷漠的心:我感到没有什么在我唯一的兄弟死后给我的打击更大了,那是我目睹的第一次也是最可怕的死亡。

后来他们告诉我,我当时哭得就像我的整个世界塌了一样,我也相信了他们。但是当他们说失去的心情将会过去,并且我的心情也就像乌克兰的大片田地,在谷物和其他收获储存后会恢复平静,我沉默了。

内聚焦叙事者引导读者从人物的视角观察问题,令读者感觉自然真切,平实而意象深刻地呈现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涉及到两个不同的自我。当聚焦者作为第一人称人物在叙述对往事的回忆时,会出现两个自我的情况,一个是叙述自我,另一个是经验自我。“叙述自我”是叙述者“我”从现在的时间出发,回顾往事,即以现在的眼睛来观察往事,所以往事记忆犹新,这样就形成聚焦常规,不会增添戏剧效果;而“经验自我”是叙述者“我”站在过去重视往事,即以当时的眼睛来看待往事,这样就使叙述带有悬念,增添戏剧性。这两段的叙事将“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相互转换,更加强烈地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年轻男孩对死去的弟弟的悲痛之情。

3.零聚焦叙事

作为传统叙事小说聚焦的典型代表,零聚焦叙事者以其独有的观察视角,对故事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能够得心应手地叙述故事的前因后果。

小说在描述他们到达艾丽岛接受美国对东欧犹太移民的检查这一部分,零度聚焦叙事以全知的视角观察叙述故事世界,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文本世界进行透视。

首先零度聚焦叙述者将视点转到美国医生,详细描述美国医生对年轻男孩家人进行检查和审问的过程,尤其是心理过程的,毫无保留地、全面地向我们展现了美国对东欧犹太教移民的反感和排斥。

那些检查我们的医生像让他们来完成这个任务的权利一样残酷。他们慎重地下流地触摸我们,在他们眼中有种信念我们不能再拥有害羞和疼痛。

当时我们手里拿着包,我们轮流被坐在高凳子上的办事员审问。这些办事员都穿着黑色的羊绒外套带着闪光的纽扣和高挺的衣领。他们写字的桌子也很高,并且向一个奇怪的角度倾斜,就像犹太教徒在教堂里放祈祷书的木质书架。

零聚焦叙事对医生及办事员的神态、着装、声调及本性进行了简单、明了的描述和评价,让读者自然而然就可以看到美国对东欧犹太移民的歧视和厌恶,暗示美国的反犹太主义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不知是因为他突然明白了还是不想再听这个故事使他出现了一个疼苦的表情。说我们可以走了。我们像刚孵出的小鸡一样紧跟着母亲跑了出去。”零度聚焦还为读者展现了家人移民成功后悲喜交加的内心世界,为弟弟的死去感到悲伤,为移民的胜利而欢喜:

当时他很开心并没有问母亲关于死去的兄弟的事情;这使我有了对他的尊敬。这也是他一直的样子,因为当他高兴时他是荒谬的,像一个恋爱中的老人。他从口袋中掏出一些羊毛的帽子给我的两个姐姐和我戴在头上。帽子很暖和,帽顶上还有流苏,就像土耳其毡帽,但是因为我们感觉它们很滑稽所以戴着它感觉不自在。接着又一会的背景,我的父亲在有时荒谬但是不可悲剧包围了这个男人,我的父亲。

此处零聚焦叙事的使用,不仅排除了外聚焦叙述的限制,而且弥补了内聚焦叙述的不足,从而能够完全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走近人物,深切地体会到家人对失去弟弟后的悲痛心情。因此,零聚焦叙事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具有感染力。

《我逝去的弟弟来到了美国》采用了以外聚焦叙事为引导,内聚焦叙事述为辅,零聚焦叙事为主,三种聚焦叙述自然转换,使故事在结构上的发展更加紧密连贯,使故事在思想上的传递更加具有感染力。作者通过对叙述聚焦的动态转换,使故事的发展在读者面前重现,读者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进而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思考。

[1]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3):52-61.

I106

A

1673-0046(2015)7-0174-03

猜你喜欢

奈特叙述者移民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反转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马兰)
签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