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光伏行业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2015-02-13徐燕
徐燕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商分院,江苏常州213001)
常州市光伏行业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徐燕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商分院,江苏常州213001)
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杰出代表,在缓解环境污染以及能源供应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最近几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常州市光伏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不平衡,行业约束力弱,企业竞争不健康,核心技术落后,高端人才稀缺。当前,应该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加强行业监管,注重产业延伸,建设人才队伍,提高创新能力,拓展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困难。
光伏行业;出口对外依存度;产业均衡;人才短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加重。同时,考虑到传统能源具有污染严重,而且不可再生,而新型能源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能源需求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因而,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就目前来看,常州市的新能源包括生物质能、风能、光伏等,而光伏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但是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2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需求大幅萎缩,常州市光伏出口持续下滑。2013年全市光伏行业生产、销售、出口全面步入低谷的困难局面。常州市光伏产业政策尽管面临双反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企业未来发展中仍应将其当做重点,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5年以来,常州市光伏行业通过实施新兴市场开拓、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规避对美出口限制、对欧盟履行价格数量承诺等经营策略,面对美国新“双反”和澳大利亚反倾销调查等又一轮冲击,全行业保持着企稳反弹、出口复苏的发展局面。为此,笔者深入常州市光伏企业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常州市光伏产业基本情况
1.企业经营状况
从初步统计数据看,2015年以来全市59家光伏企业生产销售明显回暖,上半年预计完成产值248亿元,同比增长33%,并实现连续10个月增长;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0亿元,同比增长25%;利税近2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0倍;70%以上的光伏企业实现了盈利,利润总额超10亿元。从市光伏协会掌握的情况看,天合光能、亿晶光电、金坛正信、亚玛顿、佳讯、兆阳等10多家重点企业至去年底就已恢复满负荷生产。顺风光电与无锡尚德、天合光能与亚邦光伏已启动行业内兼并重组。同时有部分企业已经关停并转,由69家调整为目前59家。
2.光伏出口情况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至6月,全市光伏企业出口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41.96%;进口3.31亿美元,同比增长83.24%;合计进出口14.26亿美元,同比增长49.79%。从涉案国别地区看,1至6月,全市光伏产品对欧盟出口1.99亿美元,同比下降50.91%;对美国出口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37.16%;对澳大利亚出口3300.45万美元,同比下降35.84%;对印度出口1791.02万美元,同比下降32.51%。从出口企业看,出口实绩上万美元的有55家,比去年底减少6家。其中生产企业为30家,近7亿美元企业1家(天合光能),超亿美元企业1家(金坛正信),超5000万美元企业1家(亿晶光电),2000万-5000万美元企业5家(兆阳光电、光宝光电、赛拉弗、顺风光电、晶品光电),1000万-2000万美元企业2家(住友电工、九陵新能源),100万-600万美元企业9家。上述企业中,除亿晶光电、格林保尔同比下降外,其他企业均保持正增长,其中天合光能出口6.99亿美元,增长30.82%,金坛正信1.02亿美元,增长42.69%。
3.外部市场状况
随着行业整体趋势的转好,加上组件价格的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调,预计光伏组件产量仍将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发展,全年将达到甚至超过43GW。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可能会超过28GW,产业集中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从上半年常州市光伏行业运行情况分析,有两点值得引起关注。一是6月份当月全市光伏产品完成进出口数值及同比均出现两位数的回落,出口1.74亿美元,同比增长37.23%,进口0.48亿美元,同比增长26.05%,进出口2.22亿美元,同比增长34.65%。其中从台湾地区上半年进口2.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83%回落至6月份当月的2049.23万美元,同比仅增0.81%。一方面印证了2015年以来光伏企业为应对美、澳光伏阻击采取突击发货措施而造成贸易量猛增的缘由,另一个方面显示国外对国内光伏围追堵截影响将持续扩大,下半年光伏出口局面不容乐观。二是从去年起亚洲市场已替代欧盟成为中国光伏出口第一大市场,2015年1至6月份达到4.9亿美元,接近欧美两地之和,同比增长217.46%;同时拉丁美洲市场出口2536.14万美元,同比增长近5000倍。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成果,结合当地市场实际需求等因素考虑,这中间也包含着企业规避欧美制裁而隐形转口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美国对台湾地区、日本及其他国别地区对中国光伏出口限制的新动向,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需尽早做好应对准备。
二、常州市光伏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不平衡
长时间以来,常州市光伏产业采用的发展模式为两头在外,即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将近超过90%,而生产的光伏电池组件出口到国外的比例超过90%,对外具有较高的依存度,因此国外政策及国际金融往往给常州市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原材料多硅晶受控于人,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及产品品质尚不能满足需求,多晶硅加工贸易受到各方限制,因此光伏行业企业的利润得不到保障,同时生产的太阳能产品也因价格高而90%以上只能出口,不均衡发展状态仍然存在。
2.行业约束力弱,企业竞争不健康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光伏行业深受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场前景广阔。自2005年以来,江西、苏州、无锡等地区的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冲击了国内业界,短时间内很多企业进入光伏领域,但由于产业总体处于发展初期,规划本身的不完善加上对规划的执行力度不够,部分企业近年来在产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成本,受产能集中爆发的影响,常州市光伏行业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更为突出,产能的堆积造成企业间出现变相降价、低价倾销的不健康竞争现象。
3.核心技术落后,高端人才稀缺
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中国国内太阳能光伏技术整体水平落后,专业人才紧缺,技术研发水平处于比较低级的状态。尤其生产原料晶体硅的专业技术掌握在德、日、美等国家手中,常州市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产生出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不过在多数企业中一些工程技术人员、高端专家多为高薪外聘的,而且培养专业人才系统性差,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
当前,常州市10家上规模的光伏企业,从业人员2400多人,用工缺口300-500人,天合光能用工总量600多人,缺口100-200人,中宏光伏用工共400多人,忙季时人工短缺明显,亿晶光电工人流动量大,近两年员工流失超过200人。人才的缺失和技术的落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以及发展空间。
三、加快光伏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作为朝阳产业,光伏产业不仅具有较长的产业链,而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前景十分广阔,常州市光伏企业中扩大产能者占有较大比例,并注重产业链上下游方向上的进一步延伸,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该领域。考虑到新能源具有高风险、高回报以及高投入特点,政府部门操作时应更加谨慎,积极引导投资意向的企业,帮助其充分认识市场行情,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资情况的发生。
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帮助行业维护健康的环境,积极推动中外业界磋商,通过双方政府对话和沟通,全力化解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与中国的贸易争端,维护中国企业权益,保住出口市场。进一步完善走出去的政策,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在海外设立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衔接的产业园区。
2.加强行业监管,注重产业延伸
近期欧洲太阳能厂商又控告部分大陆业者违反价格承诺协议,采取变相降价等手段,实现低价倾销。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逐步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和“黑名单”制度,营造光伏产品良好的出口环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金融信贷的政策,实行有保有压、一企一策,重点支持在全球有品牌、有技术、有市场的领军型企业,对光伏大型骨干企业的贷款和授信额度不能减少,促进这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中资金融机构全球授信管理,与光伏出口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将供应链融资延伸到境外,提升重点企业全球化发展能力。
当前,常州市光伏产业以加工为主,产品多处在中间层,两端缺乏,而且硅棒、硅晶片等一些原料依赖进口,组件与晶硅之外的设备比较缺少,产业链尚不完整,这也是制约常州市光伏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此,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减轻企业受原材料市场行情“冷暖”的制约,以延长产业链,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建设人才队伍,提高创新能力
光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常州市应结合当前发展实际,在光伏产业发展上增加投入,重视研究。政府应引导与鼓励企业引进与吸收产业内新的科技成果,并和国内外著名学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实施产业化发展。尤其应鼓励产值上亿企业规划并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而且应努力建立具有光伏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梯队供应体系,缓解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供应短缺的瓶颈,并依托电大、技校等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资,借鉴国外光伏人才培养体系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的培养模式,开设新能源企业在技术用工方面所需的专业,为企业在技术人员方面解决后顾之忧。
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代表,该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尤其最近几年常州市光伏制造业发展比较迅猛,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不平衡,行业约束力弱,企业竞争不健康,核心技术落后,高端人才稀缺。当前,应该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加强行业监管,注重产业延伸,建设人才队伍,提高创新能力,拓展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走出一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1]梁钟荣.中国光伏业超速崛起企业数量3年增长5倍[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10-26(18).
[2]张晓安.我国太阳能光伏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6):18-23.
[3]赵玉文.2008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M].李河君.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北京: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2008.
[4]张轶,鲁国起,张焰等.光伏电站并网对电网可靠性的影响[J].华电电力,2010,38(5):700-706.
[5]陈其珏.金太阳工程申报造假引高层关注[N].上海证券报,2010-01-28(10)
F27
A
1673-0046(2015)7-01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