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对英语写作写前活动教学的启示
2015-02-13宋玉萍吴明海
宋玉萍,吴明海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图式理论对英语写作写前活动教学的启示
宋玉萍,吴明海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英语写作一直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本文拟从全新的视角图式理论出发,探讨如何在写前阶段通过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建构和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从而达到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目的。
大学英语;图式;写前;写作
一、图式与写作
什么是图式?简单来说,图式就是人脑中存储的结构。“图式”概念由康德在1781年提出之后,经过巴特勒特的发展和鲁姆尔哈特的完善以及现代的广泛研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时间。根据图式理论,人们大脑中存储的知识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且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在理解新事物时,大脑会把新事物与相关的已知的概念或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纳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新的信息在与之前这些图式吻合之后经过同化与顺应,新的信息或者融入到已有的图式中,扩展或充实了原来的图式;或者建构全新的图式。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将图式分为三类: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图式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国内以来,外语教学工作者们开始了对图式理论与外语教学这一课题广泛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步意识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写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指导。在20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图式理论和写作教学的研究。
英语写作作为一个复杂的思维创造过程,可以理解为是人的头脑中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写作历来是国内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与薄弱环节,尽管经过了至少8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却仍然写不出一篇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的作文。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激活相关三种图式,甚至有些同学在头脑中根本没有建构正确的相关的英语图式。学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英文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对应的英语词汇来“翻译”母语,这说明头脑中没有相关的英语语言图式,或是无法有效激活相关的语言图式;多数学生看到题目后感觉无从下笔,无话可说,一片茫然,这是因为头脑中缺乏相关的内容图式,即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常识等等;学生的作文往往不分主次,缺少逻辑,只是单纯地把想到的语句罗列铺陈,这正是学生的头脑中与英语作文相关的形式图式缺乏造成的。
二、图式理论在写前、写作与写后中的体现
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不要急于下笔,正确的过程应该是审题、选材、腹稿、书写及修改这五个步骤。其中最重要的是审题、选材与腹稿这三个步骤。审题是写作中的第一步,看到题目后,学生应该确定文体,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这需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关于语篇的相关知识,即形式图式。之后要选取与题目相关的素材和背景资料,有些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就是因为头脑中没有储存相关的背景与文化知识,即内容图式。之后学生就可以打腹稿了,学生首先需要考虑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然后是如何将各个段落间合理地衔接或过渡,也就是从全局来谋篇,之后再考虑具体的句子怎样写,挑选出恰当的词汇与合适的句型。可见打腹稿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共同作用的过程。之后学生可以将作文誊写下来,最后再进行修改,这样一篇英语作文才算完成。
这个写作过程与过程写作法不谋而合,过程写作法以交际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写作过程为教学重点,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克服了结果教学法的一些弊端。从过程教学法看来,英语写作在本质上是以英语为工具,去发现和挖掘意义,将思想准确表达出来的复杂过程。学生只有有感而发,文章才能内容实在。过程写作法认为,写作可以分为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文章修改三个阶段,写前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下笔书写初稿之前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算作写前活动,文章写得好坏都取决于写前阶段的思考,在这个阶段,学生思考主题内容,收集资料,激发思维,编写提纲等等。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写前阶段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在写前阶段教师应该怎样指导、指导什么呢?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呢?怎样的指导才算是有效的呢?图式理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线索。
三、建构、激活图式的教学方法
按照图式论的观点,人的写作取决于头脑里是否存储了相关的三种图式,以及是否有效地激活了这些图式。因此教师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建构和英语写作相关的图式,在写前阶段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图式。写前阶段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写日志、头脑风暴和编写提纲。
A.写日志
培养学生在课下用英语写日志,写邮件,发微信,写微博等等,利用课余时间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日常小事,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不拘形式,不限题材,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同时激活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尤其是语言图式,随着时间推移,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灵敏,同时储备了很多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作为内容图式的一部分,与已有的图式相融合,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作为素材被再次激活;同时经常的写作能够提高学生写作的流畅程度,起到练笔的作用。学生在写日志的过程中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天马行空尽情发挥,这样的写作较命题作文更加灵活随意,学生完全没有压力与顾虑,是十分可行的实用方法。
B.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又叫“思维风暴”、“智力激励法”,或者“激发思维法”。由美国人A.F奥斯本(Osborn)于1939年第一次提出,它是一种激发人们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一种灵感的突然爆发,是无数个新奇的想法在头脑中被思考捉摸的心智状态,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中,同样也可以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先给学生展示写作题目,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常每组由4-6人组成,大家就作文题目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协商、合作交流,最终达到激发思维,激活头脑中相关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优化学生的写作效果。头脑风暴一般可持续10分钟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能够用英语词汇或词组把头脑中闪现的与题目有关的细节、感觉、例子、想法和观点一一罗列出来即可。希望能够调动所有的学生在这样没有压力的轻松氛围中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不必关注自己的观点是否切题,敞开思想,调动思维才是最关键的。然后学生就这些奇思妙想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把相互关联的内容集中到一起,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准备写作。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与思路都不同,头脑风暴让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拓了自己的思路,扩大了自己的认知,同时还能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丰富自己的表达,对于建构和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十分有效。
C.列提纲
另外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列提纲。很多学生没有编写提纲的习惯,往往是扫了一眼题目,头脑里还没有清晰的结构就下笔,这反映出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其实编写提纲是写作的关键所在,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体裁,理清思路,避免重复,防止遗漏等等。在经历了头脑风暴之后,学生已经激活了相关的语言图式与内容图式,但是这些信息是零乱的,需要编写提纲把它们合理地组织起来。这也正是内容图式发挥作用的时候。一般说来,提纲由三个部分组成:导入、正文和结论。在每一个部分之下学生还可以继续标注各个层次的信息。同时学生应该考虑如何有效地在段与段之间实现连贯与衔接,这是国内大学生在写作中最欠缺的。如何写出流畅连贯、风格问题恰当的英语文章是学生写作中最大的难题。学生通过编写提纲,可以逐渐解决这个难题。
综上所述,写前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在写前阶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建构与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与形式图式。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方法,列清单、提问等都是简单易操作的教学方法。但是国内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写作课,大学英语课时又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精读课,以精读课文为切入点和话题,并以课文中的写作特点和手法为目标,在每篇课文学习之后设置写作题目,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以读促写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目的。
[1]陈婧等.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5-110.
[2]马新志.写前准备——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0):50-54.
[3]张华伟.“头脑风暴”在大学英语合作写作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0(1):54-56.
[4]周遂.图式理论与二语写作[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2):21-24.
G642
A
1673-0046(2015)7-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