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心城市民办高职院校竞争力的SWOT分析
——以广东地区为例
2015-02-13黎红艳
黎红艳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
非中心城市民办高职院校竞争力的SWOT分析
——以广东地区为例
黎红艳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
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地缘劣势,在生源竞争和品牌竞争中落后于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SWOT分析对非中心城市民办高职院校竞争力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非中心城市民办高职院校在现有环境下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为该类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提供策略上的参考。
非中心城市;民办高职院校;SWOT分析;竞争力
非中心城市民办高职院校是指设立在省会以及国家重要经济战略中心城市以外的民办高职院校。在广东,可认为是设立在除了省会城市广州,特区城市深圳、珠海、汕头以外的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截止到2015年,广东省现有27所民办高职院校,其中18所设在广州市,1所设在深圳,1所设在珠海,其余9所设在湛江、揭阳、东莞、肇庆、江门、清远等非中心城市,这类院校约占民办高职院校总数的33%左右。由于经济、文化、观念等落后于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无地域优势,对生源和师资人才的吸引力都不太强,整体竞争力也偏弱。面对日益激烈的民办高职生源市场竞争,这些处于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认清劣势,消除障碍,抓住发展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影响非中心城市民办高职院校竞争力的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广东的民办高职院校属于第三批B线录取批次(简称三B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广东本省。近年来,广东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不断增多。
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数据,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75.4万多人,相比2014年的75.6万略降,总人数依然高居全国第一。虽然广东高考人数众多,但是广东考生报考三B高职院校的积极性不高。以2013年为例,三B院校第一志愿文科投档率为70%,理科只有60%,投档率远低于前面各批次录取高校。另一方面,三B民办高职院校的报到率偏低。据报道,连续5年录取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的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2年共招收新生6404人,实际报到学生5381人,报到率也只有84.01%。而其他大部分三B高职院校的报到率一般只有六七成,甚至更低。如此一来,本科录取率提高,三B院校报到率偏低,再加上人口出生率下降,这些都将加剧三B院校未来生源竞争的矛盾。位于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在地域、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与中心城市的相比无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更容易处于劣势。
(二)法律环境分析
从1982年颁布的《宪法》规定允许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办学开始,到198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1997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20年间先后制订的有关教育法规政策达40多份。这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更是直接明确了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并确立了扶持民办高校的立法宗旨,这为民办高校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
(三)经济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教育需求的扩大越来越多民间资本愿意投入高等教育领域,再加上投资办学的法律、制度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多。2013年广东省的民办高职院校有29所。到2014年,其中有3所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新设1所民办高职院校。截止到2015年,广东省的民办高职院校共有27所。
二、非中心城市民办高职院校竞争力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通过分析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常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民办教育组织与企业有一定的相似性,学校提供的专业教学服务是产品,学生是消费者,用人单位是购买者,在生源市场上也面临着同行与替代品的竞争。因此,在分析非中心城市民办高职院校的竞争态势时,同样可以使用SWOT分析工具来进行。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办学形式灵活
民办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从规模扩张转为内涵建设,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其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立足于学生的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教育教学的职业性,其灵活的办学体制也决定了其办学形式可以更多样化。订单式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短期职业培训、成人教育、三年制和五年制办学形式等等,无论是办学体制还是办学层次都可以多元化。这使得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在服务当地经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方面的实力大为增强。
2.具有资源优势
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不靠国家行政划拨经费,而是来源于民间资本投入、学费收入、运营收入以及银行贷款,在办学综合投入方面比不上公办院校,但是资金运用灵活,可以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学校的品牌建设和招生宣传推广。另外,非中心城市通常高校数量不多,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本地教育事业,以教育为纽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而会更欢迎高校的进驻。因此,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园用地、银行贷款等方面更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3.区域产业集聚优势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广东省进入了产业战略转移时期。一方面由于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劳动力价格高企、土地租金高昂,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政策引导,越来越多产业企业转向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政策优惠、租金便宜的非中心城市,并逐渐形成产业集聚区。例如肇庆市主力发展汽车配件产业、旅游产业,佛山市主力发展陶瓷、灯饰产业,东莞主力发展外向型工业产业等。这为位于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提供了广阔的学生就业市场、实习实训平台,更有利于学校依托本地行业产业背景来开展校企合作,服务本地经济发展。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生源条件差
民办高职院校属于第三批专科B类,只能录取那些本科和第三批专科A类学校不要的学生,录取分数线很低。而近年来本科不断扩招,三A类公办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扩招,这蚕食了不少原本属于三B类高校的生源。另外,广东的学生比较偏爱去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求学。在去不了一线发达城市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去三四线的非中心城市读书。因此,很多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尽管校园设施实训设备等各方面条件不错,但仍没有位于广州等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大。
2.学费高昂
部分非中心城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政府难以对本地的民办学校予以直接的行政拨款支持。这些地区的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靠民间资本投入和学生学费来维持运作。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学费普遍高昂,基本上万元。过高的学费导致难以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3.社会口碑不佳
社会上多数人对民办高校还是存在着偏见,认为民办高校非政府主办缺乏公信力,认为民办高校就是高收费为了赚钱营利,甚至认为在民办高校读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社会民众以及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认可度都普遍偏低。同时,部分民办高校为了抢夺生源,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招生宣传手法,导致民办高校的整体社会形象低下。
4.管理薄弱
民办高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难免会忽略了办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环节,导致各项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好,将会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政策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民办高校发展的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采取倾斜政策。尤其是非中心城市的政府也乐意引进高校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并相应的给予政策支持,这对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制度保证。
2.多层次办学
除了计划内招收高职学生外,民办高职院校还开展多类型办学扩大招生覆盖面。其办学层次覆盖面包括:国家计划内招生、成人教育招生、校内自学考试沟通班招生、联办项目招生(国外高校合作项目)。通过多元化办学,巩固和拓展生源数量,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同行威胁
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招生营销过程中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威胁了其他民办高职院校的正常运作。同时,公办高职院校在社会地位、办学实力和扩招政策方面占据天然的有利地位,这始终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强大威胁。
2.替代品威胁
对于低分考生来说,就读高职学校并非他们的唯一选择。短期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网络教育、高级技术学校教育、出国留学教育,以及直接就业都可以成为高职教育的替代品。
3.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影响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院校扩招政策倾斜。另一方面,三B高职院校的录取时间排在最后,由于录取时间相对较晚,导致部分考生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就被各类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类型的教育机构用不同的招生营销方式吸引走了。
4.师资人才流失的威胁
非中心城市经济的相对落后,工资福利待遇不够高,保障制度也不够完善,这种地域性的弱势导致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难以吸引优秀师资人才。有部分教师员工只是把学校当成是跳板,等积累了经验、获取了职称以后,就跳槽到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去。另外,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实行聘用制,没有固定编制,待遇和福利相比公办学校而言比较低,因此教师队伍不太稳定。教师流动频繁的问题一直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运作管理。
三、提升非中心城市民办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1.走特色办学之路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建设重复化严重,专业设置雷同,办学定位不明确,追求大而全的办学规模。对于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在缺少地缘优势的情况下,为增加吸引力和影响力,要走特色化办学的道路,才能维持生命力。学校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行业发展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来设置本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2.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校企合作
非中心城市由于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低廉,政府政策扶持多,越来越多产业园区进入这些地区。非中心城市的民办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资源,寻求政府和产业园区的企业的支持,开展深度的政校企合作,构建在政府引导下的“院园对接”的政校企合作模式。
3.服务本地社会提高本地影响力
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服务本地社会,例如为当地企业提供员工与管理中层的培训,为当地劳动者提供职业与创业培训,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工学结合的实训中心等等,以此扩大学校在本地的影响力。这样也更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行自我发展和提升,最终达到将影响力辐射到本地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区的目标。
[1]张俊宗.试论非中心城市高校的中介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2(6).
[2]宋金绪,相音卉.高考竞争未来三四年仍激烈[N].南方都市报,2012(GD12).
[3]刘思广.H民办高校招生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1.
G718.5
A
1673-0046(2015)7-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