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管理文化对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

2015-02-13许楚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素质教育素质

许楚玲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0)

浅谈企业管理文化对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

许楚玲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0)

一直以来,学生素质培养是每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工作重点,每个学校都设置有学生素质培养的明确目标和相关要求,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从分析这些问题出发,力图提出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同时,追溯了企业管理文化的渊源,剖析其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探讨其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

企业管理文化;高职大学生素质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决定》还指出,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规划,人力资源的开发要与技术协调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要与产业的转型、升级相衔接,要充分体现产教融合、特色办学这一宗旨。要贯彻这一宗旨,就要求职业院校强化特色,要求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企业办学不该被局限理解为出资办学,还应参与教育教学,参与学生素质培养,将企业管理文化融入学生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适时开展职业培训和岗位实践,使学生提前接受正规企业管理理念和文化,培养实用性人才,实现“学生生涯”与“职业生涯”的无缝链接。

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就业特点分析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以提升社会就业为主旨,培养和提升学生适应企业的就业能力。然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的职业技术水平低,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大部分毕业生综合职业素质偏低;另一方面,毕业生反映企业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过长、难以有效适应企业文化,在工作环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与企业存在冲突。具体说来,我国高职学生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有偏差的就业定位

在调查以及实践接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择业定位偏高,缺乏从基层做起的理念,一心只想着高收入、好岗位,重视的往往是眼前利益,却忽视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于新进人员不可能直接委以重任,而基层锻炼是必要的,这就造成了高职学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2)较高的流失率

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的就业目标不明确,都处于走一步算一步的状态。高职毕业生在第一年工作过程中频繁跳槽,导致企业员工流失率高,这样不仅对企业造成不稳定的影响,对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观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打击就业的自信心。

(3)较低的专业对口率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专业课为主,大多数都掌握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却发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相对较低,数据分析之后,竟然达不到30%,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其就业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一种上学无用的观念。

(4)较低的双向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的学生仅有5%,满意的只有8%,绝大多数的就业者对于自己的工作是感觉一般和不满意。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说,超过70%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工作表现一般,另外30%的企业则表示,即使职位有空缺也不会考虑高职毕业生。

因此,部分大型企业需对招聘的高职毕业生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加强对其职业素质的学习拓展,使学生尽快熟悉企业文化,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2.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分析

必须明确的是,实施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企业管理文化相结合,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正确方向。但目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与企业管理文化之间却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高职教育重视技能教育,忽视综合素质培养;高职教育关注显性课程设置,忽视隐性课程;高职教育突出职业性,忽视社会适应性;高职教育强化动手能力,忽视人际交往能力。

上述现象将直接导致高职毕业生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素质,缺乏相应的人文素质,与企业的管理文化要求相差甚远。因此,要想让高职毕业生很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必须加大力度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度重视与企业合作育人的理念,将行业文化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有效的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目的地培养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双优的学生。

二、企业管理文化对高职教育素质教育的影响分析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得知,尽管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有意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但从校园到社会的衔接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要恰如其分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渗透程度,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将企业的管理文化与学生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参与岗位实践,使在校学生同时接触正规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文化,将自己的学生生涯和职业生涯进行无缝连接。在职业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影响分析如下:

1.有利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性人才,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强大的推动力。职业院校要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产品”。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使二者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销对路的综合高素质人才。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对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产生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只有明确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企业管理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是盘活整个市场的有效杠杆,对于企业来说,竞争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要想上升到心仪的好岗位,拿到人人羡慕的高收入,必须时时刻刻让自己处于竞争状态;对于在校高职学生来说,要正视竞争文化带来的诱惑,了解竞争机制,培养竞争意识,吸收竞争信息,通过竞争意识的培养,激励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赶超同伴,使自己的竞争意识指导竞争行为,为将来在企业中施展个人才华提供心理动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

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其文化核心,团队协作是其发展基石。而这些观念不能等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再慢慢培养,必须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到位,充分发挥出职业教育作为学校和企业纽带的作用,通过团队协作和组织实施,渗透创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协作能力,为将来适应企业的管理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优秀企业管理文化与职业教育结合的途径分析

在对企业管理文化与职业教育二者互相依存的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将优秀的企业管理文化与职业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在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有效地融合企业管理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增强自身以及企业的竞争实力。具体的途径分析如下:

有效引入优秀企业管理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式。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上升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来,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健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按照岗位实际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目标中既要突出人文素质培养,又要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企业管理文化素质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以及诚实信用的职业道德培养,因为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

在课程设计中,有效地融入企业先进的管理文化、职业道德要求、职业态度要求等等,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职业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素养,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在进入职业角色之后,能更迅速地融入新的团队,适应岗位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企业环境中切身感受到企业文化,使学生在获取专业化技能的同时,深入体会个人文化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关联,明确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首先,强化校企合作,重视协同育人。单纯的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重视的是用教材的理论知识体系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理念,用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职业技能掌握的情况来评判学生的学习优劣。而企业关注的则是员工对于本企业管理文化的理解程度,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工作制度、团队协作绩效等等,二者看似毫无关系,实则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只有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制度文化引入职业教育,才能最终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其次,开展专题讲座,强化企业文化熏陶。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成功与失败之分,而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因此,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来职业院校作专题讲座,现身说法,讲述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的强大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文化观念,激发学生对成功的、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向往和热情。所以,实施专项教育培训对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为学生将来择业、就业提供向导。

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变化,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又要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素质,总的目标和宗旨是顺应市场需求,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岗位合格人才,从而为学生的择业、就业提供保障,为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注入良性循环的动力。

因此,学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的文化知识学习、技能本领掌握与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素养等相结合,使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践行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实现学生生涯与职业生涯的无缝连接。

[1]张丹,刘波.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4(6).

[2]王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路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3]邹永翠,王强.基于企业文化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2).

[4]赵萍萍.基于企业文化融入的高职学生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J].青春岁月,2013(20).

G718.5

A

1673-0046(2015)7-0094-02

猜你喜欢

毕业生素质教育素质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最“叛逆”的毕业生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