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5-02-13李佳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院校院校

李佳圣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

李佳圣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职教界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在职教体制层面,还是在职业院校和学生层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突破单纯技术教育的束缚、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柔性化教学管理等路径,促进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路径

职业院校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两个层次,新高职快速发展十多年来,职业院校为经济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然而,面对经济新常态,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就业渠道不畅、就业质量不高、持续发展受阻等问题不断显现。因而,关注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完成三年中职或高职阶段的学校教育后,不仅仅具有满足当期就业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而且在工作若干年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知识不断更新需要和职业的迁移转换等,依然具备持续发展的各种能力。通过对当前职业教育体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方面的问题

1.本末倒置,专业设置以招生为导向。专业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学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内涵、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标志。专业设置首先必须考虑的是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出口,必须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政府、行业、企业多方联动。然而,不少职业院校以专业名称响亮不响亮,专业好不好招生、能够招到多少学生为出发点,这样办学不仅不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更不可能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拔苗助长,就业导向以就业为本。职业教育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不仅要追求高就业率,更要追求就业质量。但是,少数职业院校视就业导向为就业根本,为就业而就业,忽视教学计划的严肃性,以企业用工需要为依据而提前让学生实习就业;在出口认证上,抛开规定,降低要求。其结果出现了初次就业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低,职业发展与职业迁移综合素质低“两低困境”。

3.急功近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技能素质是立业之基,人文素质是入职之根本,只有德技双馨,才能堪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不少职业院校片面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不重视文化素质课程的作用和功能,变能力为本位为技能为本位,借见习、实训、实习等压缩文化素质课程学时,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然而然地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教体制方面的问题

1.职教类型特征不明显。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十多年来,职业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前沿,目标越来越清晰,定位越来越准确,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然而,在老百姓看来,他们的子女能够上高中决不上中职,宁可上收高费的三本独立学院而不上高职,他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附属或补充。尽管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初中毕业生走向普职比为1∶1,而地方县市区要么弄虚作假,谎报比例,要么置之不理,实际的普职比为7∶4。

2.职教“立交桥”尚未真正打通。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率达到34%,高等职业教育贡献了其中的一半17%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应赋予高职教育以应有的地位。但就目前的实际看,职业教育仍是一条断头路或半断头路。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打通通道的地区有限,各地“2+3”、“3+2”、“3+3”模式各异。高职专升本的比例在5%左右,还要通过英语的省级统考;“3+2”本专科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仅仅限于转型的少数应用本科,而且仍处于试点阶段。此外,职教学位制度打通等仍处于探索之中。

3.职教办学经费未能有效落实。随着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政策的实施,各省人民政府纷纷出台了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中职生均拨款政策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教育部也提出了职业院校生均拨款的推进措施。然而,由于受各地方财政状况及各级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影响,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没有真正得到落实,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职教学生方面的问题

1.“95后”职业院校学生成为教育培养的共性难题。“95后”职教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留守少年儿童比重高。“95后”职业院校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做事情讲求回报;他们表现欲极强,对自己期望过高,希望有所作为,但是缺乏脚踏实地付的韧劲,他们热衷于聊QQ、发微信、刷微博,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个性张扬、傲慢、任性、怪异、叛逆;他们中的大部分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我是职校生”的自卑心理,参与竞争的信心和勇气不足。

2.多元化生源学习积极性参差不齐。随着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职业院校生源多元化趋势明显。中职注册招生,初中应往届毕业生、初中肄业社会青年、高中肄业生、高中往届毕业社会青年等纳入生源对象;高职不仅“三校生”占有一定比例,而且高考招生录取最后一批的普高生源录取分数差距大。部分学生作为高考的失败者、选拔考试的被淘汰者,或自暴自弃,或明珠暗投,职业理想模糊,学习缺乏动力;有的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敬业精神,害怕吃苦。因此,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任务艰巨。

3.职教学生对自身持续发展缺乏认识。“95后”学生在“6+1”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他们与生俱来具备物质条件丰富、生活安逸的实际情况。从小就没怎么看见过满天繁星,却见到遍地汽车。他们备受呵护,缺乏兄弟姊妹物质分享,是“吃着独食长大的一代”,普遍比较自私,无忧无虑,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毅力,很少或几乎没有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

二、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必须从职教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探寻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指引下,将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融入到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的大背景中,由表及里,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确定“当期能上岗,职后能转岗,发展有潜力,创业有基础”的可持续能力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贯穿对学生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无数实践证明,不学习无以立足,不学习难以立业,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职业院校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外,更关键、更重要的还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将学习作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教育学生改进学风,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和厌烦情绪,增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充分利用书本、网络、专题讲座、公共媒体等多种学习平台,不断拓宽学习渠道;要教育学生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善于思考,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获取知识和技能,并重新组合、创造新的知识和技能。

(2)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技术技能是练出来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虚拟加真实的实训条件,离不开真实的生产环境。职业院校要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教学环节,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校内轻校外的培养模式,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文章,凸显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不断提升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比例,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校内与校外有效衔接,虚拟与真实有机融通,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职业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课程等全面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等诸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贴近专业开展创新训练,定期开展师生技能大比武,创新创业教育渗透于竞赛之中。要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并使其成为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发现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职业院校要以鹰一样的追求、狼一样的协作、海一样的胸怀,引、聘结合,打造一支“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业混编教学团队。要通过职教理论培训、参与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兼职教师执教能力,适应教学改革需要。

2.突出类型特征,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打通职业院校学生发展通道

从长远来看,发展更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同时,中专、技校的一些优秀毕业生也具有很强的继续学习的要求。因此,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是我国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性探索。

(1)中高职有效衔接,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是探索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中职与高职院校实施“3+2”、“3+3”分段培养两种一体化培养模式。二是高职院校通过在职业高中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文化素质+技能高考方式招录学生,按照文化素质考试成绩和技能高考成绩分别划线录取。三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从应届中职毕业生中实施单独招生,单独招生由高职院校组织,考试以专业技能测试为主,同时实施文化基础综合考试,高职院校根据两方面综合成绩划线录取。联合培养由高职院校牵头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管理。

(2)本专科分段协调,联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是继续实施“3+2”普通专升本招生,适当放宽专升本比例。对少数短线专业专升本实施免推计划,不仅打通本科高职的学习通道,而且有效满足社会对短线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二是实施应用本科与高职院校“3+2”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即应用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签订“3+2”分段培养协议,制定分段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按照本科建档线下10-20分录取“3+2”分段培养学生,在高职学习3年后,通过测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2年,学业期满由联合本科院校颁发普通本科毕业证书。三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或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独立开办五年制或四年制本科层次应用技术教育,教育教学纳入应用本科一并管理。

(3)中高本贯通连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规范程序、严格考试的要求,应用本科院校直接从应届中职毕业生中招收学生,“3+4”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某一专业技能领域向更高层次发展。

此外,国家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需要,探索和打通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瓶颈;创新建立普教与职教互通体系,为学生个性发展、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条件;创新建立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衔接体系,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3.贴近学生特点,实施柔性化教学管理,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柔性化管理是指在刚性管理基础上,以文化和情感为基础,运用尊重、激励、引导、启迪等方法进行管理。针对生源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职业院校实施柔性化管理首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教师和学生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划和当前的任务自主制定计划实施自我控制,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完善的弹性管理模式。其次,要实施柔性化的教学设计,实施弹性学制,建立学分银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就业为导向,对人才培养体系根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适时调整;在课程分类上,侧重专业核心课程地位,以课程重要系数形式适当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培养项目的学分权重,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在学习期限上,保持学制弹性,容许学生与其他学习渠道习得的学分互换,也允许学生在修满专业规定最低学分并达到规定的证书要求的基础上,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期限;在教学组织上,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职业愿望和学校资源状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广泛将MOOC、微课、视频课、公播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再次,要加强对柔性管理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强化教学考评的综合性,即充分考虑学生受益程度、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及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等。职业院校可广泛采取柔性化、综合化的考核办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1]李永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原则及存在问题剖析[J].青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屠群峰.国外高职教育学位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职教论坛,2010(21).

[3]吴寒天.麦可思2013中国大学新生心态表[J].麦可思研究,2013(9).

[4]叶芊芊.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5]孟仁振.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的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10).

[6]刘丽琴.高职院校柔性管理模式新探[J].柳州师专学报,2010(5).

[7]郭江平,张远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柔性化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G718.5

A

1673-0046(2015)7-0089-03

本文研究系湖北省2013年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3B319)“基于‘两低困境’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研究”;湖北省2014职教科学研究重点项目(G2014A014)“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院校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