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研究
2015-02-13毛拓艺
毛拓艺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510850)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研究
毛拓艺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510850)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学生干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点,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有效举措。
新媒体;学生干部;五进
与过去大学生不同,当代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每天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对他们的交往方式、学习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平台,借力新媒体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管理工作中被广泛使用。
(一)新媒体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借助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名师博客进行学术咨询和学业交流已经成为了各高校学生的共识;QQ群、微信群、微博等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干部发布通知、开展宣传、组织号召、动员学生参与投票互动、进行部门工作网络会议的主要平台;借助新媒体进行手机话费充值、购物,通过新媒体向亲朋好友发送问候、传递祝福,在新媒体上与家长、老师、同学们沟通等已经是大学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二)新媒体的多样化特征导致了学生组织间没有形成合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新媒体因为产生、发展的时间、步伐、理念各不相同,因此拥有了不同的使用群体。当使用不同新媒体的学生群体因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这个群体的信息传递、交换和回馈等渠道难免出现冲突,未能形成合力。例如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用户群中,新浪微博因为出现和发布的时间相对较早,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当中不少是腾讯旗下的QQ用户。腾讯微博进行推广时,并未能实质性地撼动新浪微博的忠实粉丝。因此,当学生组织因为工作需要需在腾讯微博中进行消息传递时,习惯于使用新浪微博的同学并未能及时地看到部门发布的信息和做出相应的回应。另外,部分学生干部虽开通了腾讯微博,但是并非意味着他们会投入与已经习惯使用的新浪微博同样的精力,不少账号最终都成为了“僵尸”,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
(三)使用不同的新媒体作为交流平台,容易造成信息沟通障碍,导致信息的“遗失”。在同一组织内部,因为部门规章和纪律的约束,比较容易实现同一个组织使用相同的新媒体交流平台。但由于新媒体的优点各不相同,难免会出现不同的学生组织使用不同的主流新媒体作为本组织的官方发布渠道,当两个组织间的发布渠道不一致的时候,信息的传递也随之中止了,未能实现有效的互通,从而造成信息的“遗失”。
二、利用新媒体打造学生工作的新阵地
(一)将新媒体的应用技能作为学生干部的必修课,把好选拔、培养、考核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团干部必须心系广大青年,坚持以青年为本,深深根植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努力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新媒体已经成为广大青年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要做到“深深根植青年”,就必须借助新媒体牢牢构筑与青年学生联系沟通的桥梁,和广大青年学生心连心、手挽手地走到一起。将新媒体的应用作为学生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选拔、培养、考核等环节不断深化学生干部对新媒体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
(二)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在主流新媒体平台上争做理想信念教育的排头兵和引路人。当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因此,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根据新媒体多样化的特点,在选拔学生干部的时候,侧重于选拔掌握不同新媒体平台操作能力的干部组成团队,定期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应的技能培训,以确保学生干部在主流新媒体渠道上立场的坚定和业务的精通,让不同的学生干部成为不同主流新媒体的排头兵,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和引领作用,起到全方位传递信息,全覆盖做好思想教育引领的作用,联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三)借力新媒体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前瞻性意识,塑造创新精神。纪念日、学校的重大节日和重要事件都是学生工作中的关键时间点。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前瞻性意识和创新意识,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使得学生工作更灵活、更生动、更深入,既丰富了学生工作的内涵,又升华了学生工作的灵魂。例如在校庆活动的准备工作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提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学校校庆新闻,在校园网上图文并茂地报道学校发展历程,同时邀请学生干部、专任老师、辅导员分别以学弟学妹的身份、老师的身份、朋友的身份发出邀请函,邀请校友回校参加庆典仪式,让校友重新感受当年在校期间的美好时光,重温母校的温馨,用新媒体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既创新,又环保。
三、与时俱进,培养新媒体环境下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一)明确角色定位,加强学习,在新媒体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学生干部肩负着学生、管理者、先锋榜样等角色。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和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学生干部应尽的义务,学生干部培养不能只注重考察工作能力、新媒体应用能力而忽略学习能力、工作态度和实际成绩。学生干部是学校秩序的维护者,作为管理者时,应该明确工作职责,找准角色定位,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工作与活动中不徇私情,实事求是,并通过新媒体进行相互监督。学生干部大多数都是从优秀的学生队伍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本身就是学生群体中的好榜样。因此,在日常的培养中要注意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借助新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达到团结和引领学生的作用。
(二)强化创新和服务意识,让新媒体成为助力学生成长和学校稳定的利器。首先,创新是工作的灵魂。拓展新视野,开发新渠道,总结新方法,发掘新阵地,时刻把握新媒体的发展方向,让新媒体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其次,服务是工作的宗旨。学生干部应该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以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服务社会为己任,让自己真正成为同学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帮手、社会的好榜样。例如,招募有计算机专业特长的学生干部组成“电脑义务维护小组”,并通过官方微信、微博发布服务信息,让学生干部在为同学们维修、维护电脑的过程中加强与同学们的联系,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及时了解和收集同学们的诉求和矛盾,并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学校的稳定与和谐。另一方面,创新思维,巧用新媒体,通过关注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QQ说说等内容,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选拔与考核并举,打造学生工作梦之队。学生干部在任职前期富有责任心、正义感和新方法,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加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但是,当理想和现实出现差距,当学习和工作发生冲突,当自己的策划和提议未能被组织采纳而遭受挫折等情况出现的时候,部分立场不坚定的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便会逐渐消退。对此,除了通过培训、引导来改善这种现象外,更要注意结合组织的考核制度,对不合格的学生干部要予以除名,以确保学生干部队伍的精良和专业。同时,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要做好后续的跟踪教育,通过新媒体关注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时引导和开导,避免他们将负面情绪带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对于个别在新媒体上拥有不少自己“粉丝”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和舆论引导,吸收他们加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努力使他们成为宣传正能量的骨干力量,让这部分学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新的思想教育阵地,实现“引一带多”的教育效果,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
(四)借力“五进”活动平台,让学生干部培养更“接地气”。“五进”是指“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结合“五进”实践活动开展工作,让新媒体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1.进课室。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五进”实践活动专栏,由新闻中心对优秀学生进行采访报道,树立典型;由学院团委定期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学术视野讲座和主讲嘉宾简介,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参与自己喜欢的学术讲座,增强学术舆论氛围。
2.进图书馆。加强学生与图书馆的沟通,通过微信、微博预告图书馆新进书籍,开发微信预定借书功能;开辟“进图书馆”专栏,发布学生的优秀读书心得;创建“学生创作园地”,刊登转发学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直接的创作交流。
3.进实验实训室。由实践部围绕专业竞赛、实训预告、兴趣小组培训等在新媒体上发布信息,动员学生积极投入实训,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和条件提升专业技能;定期公布学生竞赛获奖情况,以赛带练,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
4.进体育场馆。由体育部联合新闻中心,定时发布国际、国内专项体育竞技的赛况;发布校内体育赛事预告;通过微信、微博投票功能组织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并筹办相应比赛,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时刻在关注他们的兴趣与成长,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在竞技中增强体质,在比赛中培养拼搏精神,在失败中强化斗志。
5.进社会。由团委指导青协,主要围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兼职锻炼等项目发布相关信息,并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奉献中成长,在实习中练就专业技能,在服务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学会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
新媒体的出现,是对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的新要求,也是新契机。借力新媒体,能使得学生工作更“走心”、更“接地气”。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干部的培养既要注重能力的提升,也要侧重服务和奉献精神的塑造,及时引导和教育学生干部,严格把握选拔、培养、考核等环节,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校的稳定,有利于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实现。
[1]邝邦洪.以德为行以学为上——高校师生成长的基石[M].广州: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钟伟强,谭玉兰,黄鹏等.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思政课“立体教学”模式[J].教师教育研究,2012(4).
[3]林春梅.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学”教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
G64
A
1673-0046(2015)7-0087-03
广州工商学院2014年校级科研项目:“五进”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KB201401,项目负责人:毛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