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大学生中推动法治教育

2015-02-13曹国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大学生

曹国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江苏徐州221116)

浅谈如何在大学生中推动法治教育

曹国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江苏徐州221116)

作为法治性国家,我国将法治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强调要在国民教育中深入贯彻和落实法治教育,将法治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全民都具备较高的法治意识,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循法律制度。因此,新形势下,在大学校园中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行依法治校,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和坚实保障。

大学;校园;法治教育

近些年来,受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犯罪事件日益增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影响了校园秩序的稳定,还具有较大的不良社会影响。就相关研究显示,当前社会青少年犯罪事件中约有17%为大学生,而所占比例最大的犯罪原因为盗窃。该项调查分析数据来源于法律系教授、大学犯罪研究主任康树华的实际考察结论。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重大的大学生犯罪案件从2004年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到2006年河南大学李征杀人案、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案”再到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无不提醒着我们要时刻重视大学校园中的法治教育。

一、大学生中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低。法律知识的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法律意识的高低。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获得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依靠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该课在多数高校属于公共课,且对应的学分比较低。多数大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上采取的是“能及格就可以”的态度,更不用谈法律的实践运用。因此,在高校大学生中提高法律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

(二)法治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从多个层面看,讲解和传授法律理论知识是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学生并未意识到形成法制观念和意识的重要性,缺少必须的法律信仰培养,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内的法制教育没有同廉政、安全、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工作进行整合,彼此的独立性较强,教学成果并不理想。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法律知识植根到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在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树立,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制度,为法治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三)法制教育滞后,教材过于单一。在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时,通常都依靠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授课,最新的版本为2013年修订版。其中涉及到法律相关问题的只有两章内容,分别为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和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以上课程内容以法律基础理论、法律体系为主,等同于法律学专业学生整个大学其间的课程,讲解的知识过于抽象化,难以理解,只关注到教学体系结构,而没有从实际的角度来考虑教学质量,教材缺乏实效性。同时,相关的思政课教师如何在短短几个学时内将这一部分的教学完成,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四)法律普及型教学师资不足,法治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目前,在多数高校依然是“两课”教师担任法律基础公共课的授课工作。然而法治教育是一项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性工程。要想上好这门课程,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积累。然而高校教师并没有熟练地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司法经验相对较少,导致教学和法治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相关教师在法律基础课上既要教授法律知识,也要通过一些典型的法治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使大学生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首先想到采取法律措施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是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大学生网购被诈骗时选择的多是“忍气吞声”,遇到一些看似不大的“纠纷”时选择“一时冲动”,造成遗憾终生的后果。因此,提高健全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使其学以致用,是需要我们积极推动的大事。

(五)社会消极文化的影响。十八大后,党和政府以空前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能看到权力至上、专制特权、官不究民不举等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思想的存在。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同时也是面对就业选择、婚恋家庭等重大问题的选择时期,受社会的影响也比其他成长时期多很多。因此,在这个时期不加大法治教育,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就会寻找其他的“解决途径”,造成法律意识的降低。

二、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途径和探索

(一)加强和改进相关课堂教学。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学结构和体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地把握法制理念、法律理论二者的关系,将教学核心确立为法治理念,而教学基础则为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要结合我国法律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对大学生法制教材进行改革,并对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好法制教材的编制工作,保障法制课堂教育的质量,加大有关大学生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与其他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涯导论课、就业指导课程、军事教育课等)的交叉结合,积极构建法治思维的培养多渠道。例如在进行就业指导课时,通过指导毕业生如何与用人单位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完全可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进行普及型授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促进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又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际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尝试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法治教师队伍,尝试一门课多人讲。就专业而言,要明确高校法治课教师必须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素养,必要时要求其有一定的法律实践经历和能力;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社会资源,将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纳入到法治课兼职队伍当中来,通过他们的法律实践作为高校法治教育课的有力补充,积极加深大学生理解法治实践和法律的意义。

(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校园安全稳定、大学生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就业指导等专题教育中突出法制教育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模拟法庭、法律文书写作大赛等活动,有条件的可以开展法制宣传片的拍摄;还可以借助我国固定的节日,设定不同主体的宣传活动,宣传和推广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生专业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性的法制教育;与司法机关(如监狱、交通、税务等)部门合作,定期开展司法进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加法律实践机会。

(四)建立健全社会、家庭、学校法治教育联动机制。学生的第一学校是家庭,第一教师是家长,家庭的教育在法治教育中起到“第一”的作用。因此要积极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通过家长联谊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与学校联动共同推动学生的法治教育;大力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检察院、法院、公安等相关司法机关,观摩相关的司法活动,主动与学校所在社区管委会等联合开展法治教育,为学生法治教育提供广泛的社会平台和体验方式。

(五)加强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积极改进和编写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法治教育课件、音像资料、网络教育课程等教学资源。借助当前先进技术的优势,依托多种网络平台和媒介,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法制教育。

作为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只有保障大学生拥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构建法制校园环境,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法制建设效果。在高校实施大学生法制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探索出有效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1]康树华.中国犯罪学会调查[N].北京晨报,2001-11-06.

[2]董升太.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1(1):109.

[3]王阿敏.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基于对法律基础部分的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119.

[4]王英杰,王柏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11-21.

G64

A

1673-0046(2015)7-0085-02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大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学生之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