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天水文化产业发展述评及展望

2015-02-13李天英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天水文化产业文化

李天英(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近年来天水文化产业发展述评及展望

李天英
(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2011年以来,天水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在延伸类文化创意经济型产业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其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吃老本、难以走出去的尴尬局面,文章认为,应该本着当下情怀,持健康的文化发展的意识,着力发掘文化形态的主观价值,使文化研究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精诚合作、相得益彰,不断提高天水文化产业化水平。

天水;文化产业;创意

2011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让文化产业进入了势不可挡的践行期,对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政策的风向标,甘肃省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内,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截止2008年,以文化发展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约为1242亿元,成为三产业中增速最快、对全省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在第二个十年中,甘肃省各地州市以自己特色的民俗民风为依托,使文化事业百花齐放,与之密切相关的网络“甘肃文化产业网”、“甘肃文化艺术研究网”等媒介,及时反映各地州市文化活动,以不同栏目促进各地区文化活动的交流,也及时反映文化事业发展的动态和方向。可以看出,各地州市都在努力挖掘地方文化产业化的可能性,极大地拓宽了文化发展的空间,真可谓文化之花遍地盛开。而在甘肃众多文化样式逐步产业化的过程中,天水文化的产业化也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一、天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天水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14年,天水市共建有文化馆8个,馆舍建筑面积13975平方米,文化站113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4982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1.68%,天水市2014年上半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46亿元,同比增长27.21%.2011年,天水专门成立文化产业管理办公室,除了督促常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业化进程之外,也非常重视大规模文化项目的确立和实施。从2012年开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2000万元)逐年增加;在2014年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上,天水市签约金额达到46.725亿元的7个文化产业项目。麦积街子古镇文化影视区、琥珀旱地生态农业产业园、百花小镇、麦积山自驾车营地、清水文化影视城、张家川县民族文化商贸城等一批项目正在规划中。

“十二五”以来,工作组征集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文化产业项目130余项,经筛选,确定80余个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额350多亿元。据统计,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58个,其中,1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16个。如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已累计投资约13亿元;清水的温泉养生根据一年的气候特征设计不同的温泉休闲方式,大大拓展温泉产业化的空间。除此之外,清水围绕轩辕文化开辟轩辕文化园,相继兴建了轩辕湖。除了提供文化宣传、休闲之外,还以此为契机建立了轩辕大剧院,从硬件上提升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修养。张家川县也在近几年建成回族风情园项目,目前已经建成的穆斯林风情主题公园,以开放和交流的姿态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当地人传承本民族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场所。天水市“136”工程更是其中一个重大的文化项目,这是2013年确立的由“一长廊”引领、“三园区”支撑、“六工程”方案为核心的文化项目。该项目以始祖文化为核心打造祭祖圣地,并改善当地现有的生存环境,建造百里石窟艺术长廊,以仙人崖、大像山、华盖寺、水帘洞、木梯寺等石窟为主要节点,以点带面,逐步使之发展成为文化片区。西北地区类似比较成功的文化园区已有先例,比如陕西省周至县的楼观台及其道教文化园区、大雁塔为核心的大雁塔休闲广场,使景点与人文连成一片,打造主题公园,既能起到传播地域文化的作用,还利用本地区的文化神韵,吸引更多游客,拉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除了具体的实施操作之外,天水还加大文化发展的宣传力度。目前,天水的网络文化也得以迅速发展,《天水日报》深度开发电子报、数字报、手机报等新媒体业务。甘肃有线网络公司天水分公司积极开通拓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业务。天水还积极建立宣传文化生活的门户网站,如天水生活网、天水在线、天水文化产业网、大地湾文化网络,以多手段、多版块、多渠道的方式丰富天水人的文化生活。过去,天水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艺术服务、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方面发展滞后,尤其在文化技术培训和服务方面明显不足,新闻影视的发展局限于前期拍摄和简单影视制作,不能及时汲取先进的软件技术,限制了很多行业制作的水准,近年来,天水已经着手这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文化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龙头,恰如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冯远在讲话里提到的那样,“19世纪是强权政治加军事手段的竞争时代,20世纪是经济较量和竞争的时代,而21世纪则是国际间文化竞争和较量的时代”。[1]文化,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已经走向前台,并且成为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对于天水而言,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重要的是找到更多符合自己本地文化发展的生长点。

二、天水文化产业发展评析

高级经济师郭辉勤在《创意经济学》(2007年)中将创意经济学产业群划分为三个层面:原创类创意经济型产业、运作类创意经济型产业和延伸类创意经济型产业。[2]显然,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特征和区域特征,天水缺乏先进的技术,没有丰富的文化交流资源,所以在原创类创意经济性产业和运作类创意经济型产业就相对弱势,但是作为西北小江南的天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自然资源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在延伸类创意性产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诸如企业形象设计、园林绿化、会展业、装饰装潢业、工艺品和饰品礼品、休闲娱乐业、商务服务业等。而这诸多的生长点背后有着悠久厚重的文化沉淀作为支撑。

秦武公十年(前687年),置邽县,城址就在今天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建置天水郡。悠久的历史沉淀了众多的文化资源,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每一个文化背后都是庞大的文化脉系,曾经有一个北京的记者采风团,沿丝绸之路旅游线来到天水,参观了大地湾遗址等景点后,十分震惊,认为“2000年的历史看北京,3000年的历史看西安,8000年的历史看天水!”[3]悠久的历史氛围再加上温和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天水不但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具备外在的生活气息。所以,旅游业在众多文化形态中占有绝大的优势。但是,相同的资源,如果从不同的创意视角出发就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人文价值。乐途旅游网对旅游资源的创意挖掘就是其中一例。它根据不同人群需要,着力打造五大旅游品牌,即羲皇故里游、百里石窟艺术走廊游、名城古韵游、陇上江南游、温泉康体游。同时不断拓宽旅游产品开发领域,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开发建设生态旅游、“农家乐”休闲旅游、综合性农业观光旅游等;在旅游综合服务方面,尤其在旅游商品方面,又将其分为以雕漆、地毯、丝毯等地方传统手工艺为主的传统旅游商品;以鸳鸯玉器、庞公石、麻编、草编等地方资源为主的旅游商品;以青铜器、玉器、场效应治疗仪等为主的健体旅游产品,可以说,对不同旅游人群都有对口的服务专线,既节约了游客的旅游成本,彰显人性化服务,又平衡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市场关系,恰到好处地将经济与文化衔接起来。

人类对于历史的情怀绝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资源瞻仰的满足中,而是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当下情怀,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激活文化资源,合理利用,推陈出新。也就说,“围绕资源开发,要克服惜宝守摊、满足现状和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改变‘肥水不流外人田’、怕吃亏的狭隘意识,打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观望等待思想,尽快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束缚中摆脱出来,从单一化的生产结构中走出来。”[4]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将历史、自然的资源转化为一种文化经济,如何让文化为天水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显然,在这方面天水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和经验。

比如,将现代的影视技术和天水的文化、旅游、民俗民风等现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性,又具有传统内容和特质的影视节目,以与时俱进的方式让古老的文化体现大众传媒时代的需求,让天水文化和国际接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013年10月开拍的5集高清纪录片《麦积山石窟》,央视《远方的家》、《走遍中国》、《丝路重新开始历程》、《探索与发现》、《中华民族》、《故乡》、《丝路新发现》、《镇馆之宝》等栏目先后在天水市拍摄了各类专题片,以高品质的美的形式和有效的媒介手段将天水文化传播出去。天水市还创排了一批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作品,如《山里红》、《伏羲颂》、《麦积圣歌》、《邓宝珊将军》、《一画开天》、《关山月》、《秦州大宅门》,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专业奖项,其中《麦积圣歌》于2013年荣获全国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尽管将静态的文化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将二维平面的文化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天水还处在开始的阶段,但是将历史资源的开发逐步延伸至其他形态的文化领域,本身就是将文化与地方经济接轨的最好例证。

如果说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创意则是无限的。文化产业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一、二产业发展模式迥然不同,文化产业除了产业属性以外,还有它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后者的创意空间是无限的。文化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创意也就会随着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千变万化。而且对于被开发的对象而言,意识形态上的创意具有无限延展性、时代性、不可复制性和个性化特征。可以说,谁具有了独特的创意,谁就占领了先机。

天水以雕漆、玉雕、竹雕、木雕、丝毯、草编、麻编、陶艺等为代表的民间民俗工艺品深受市场欢迎,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呼之即出。推行“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努力拓展营销范围,积极扩大生产规模。而且有些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也在工艺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销售的途径。比如《天水大舞台》在旅游旺季汇集天水民俗等精品节目进行展演,改变天水市文化旅游产品较单一的局面。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赵娟老师及其学生团队通过理念营销、产品营销、旅游产品创意设计的方式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推广天水民间工艺品,并且从营销的角度让这些产品能够成为旅游中一项具有特色并且普及的消费形式,改变天水产品无特色,或包装外形粗糙等问题。从产品的设计、包装、宣传到外销必须有一套成熟的思路和规模化的生产线。精致的设计理念足以在生活中体现产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体现其内在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往往是人为之倾心的桥梁),也就是说这个文化产品既能体现设计者的思想,还能体现拥有它的人的品味,最终达到双赢,并让天水文化产品长久地走出去,得到外界的接受和认可。

三、天水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首先,“改革开发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好城市开发建设与名城文物古迹保护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名城建设与发展的一个共性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观念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城市则显得尤为突出。”[5]这些问题不光是存在于旅游这一文化现象中,还体现在其他文化遗产的当下开发与发展中。文化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形态则赋予文化力具体、鲜活的生命形态。但是,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乏一些尴尬的情形。最典型的问题是在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中,始终存在着吃老本、难以走出去的尴尬现象。究其原因,尽管客观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客观存在的形态却是有限的。如果其主观价值得不到拓展,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当代意义,寻找文化的主观新形态和主观价值就是文化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这不仅有益于文化的传承,更是给予文化第二次生命的体现。皮埃尔·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中认为资本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而文化资本又分为客观和主观的两种形式。客观的形式就是文化产品,它具有物质使用价值的同时,还有隐形文化的一面,即蕴含较高的文化(主观)价值。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候,文化资本的主观价值就大大提升。如果说客观的文化产品所代表的显性文化更多反映的是地方特色,那么隐形文化和主观价值的挖掘则让这种地方特色能够在情感上更具普遍性和可接受性。

其次,文化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精诚合作能够大幅度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率。从整个甘肃省文化事业的发展而言,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也愈来愈多,并且沉淀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无疑是甘肃文化与地方文化发展的风向标,从各个方面分析文化发展的可行性,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内容、形式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甘肃省各大高校的科研动态来看,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支持学者为地方文化发展谏言献策,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种模式。比如天水师范学院于2013年成立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中心,并申请多项国家社科项目如《陇右金石文献与古代文学研究新视野》、《黄河流域伏羲祭祀仪式考察研究》、《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以及甘肃省社科项目如《伏羲文化与民族认同》、《甘肃地域文化纪录片研究》等,如果研究仅仅局限于书本纸张上,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缺乏规范管理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的不成熟,而学者专题性的研究正好为行政管理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最后,文化产业要有良好健康的发展意识。文化的实力不仅仅是外在的,其生命力在其内在的作用是否持久而有效,也就是保持健康的发展意识。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在《关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讲话中提到文化发展的五句话,即“确立两个目标、遵循两个规律、坚持两个原则、树立两个意识、达到两个目的”。笔者认为,对天水目前的文化发展,两个意识非常重要:一是改革创新意识,一是求真务实的意识。由于经济的落后必然导致与外界交流机会的减少,容易变成井底之蛙,从意识上不但不能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更重要的是还抵触外界的新思想,以至于在文化理念上容易与国内大都市乃至国际脱节。如果文化产品“足够”乡土,不能被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所接受,那么,文化发展的道路会越来越窄。所以,改革创新必须建立在纵观全局,更新观念之上。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响应文化发展的号召,发展文化产业,但是有些地方存在文化过度开发之嫌,很小的文化现象却造成了很大的文化声势,让观者不免大呼上当。就好像文化大跃进一样,名不副实,徒有空架子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不光是天水文化产业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也是中国很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误区。只有保持健康的发展意识,才不至于歪曲历史、透支未来。才能够充分地建立起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彼此之间的信任,为文化的走出去、引进来创造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1]冯远.具有时代内涵的沉重使命[M]∥白庚胜,许柏林.主编.文化产业:兰州论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

[2]郭辉勤.创意经济学[M].重庆出版社,2007:9.

[3]刘玛莉,主编.天水之旅[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5.

[4]陈丽新.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6.

[5]周德祥,张克复,主编.天水史话[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13.

〔责任编辑余粮才〕

A Review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ianshui in Recent Years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Future

Li Tian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741001,China)

Tianshui has made good achievements in cultural industry since 2011,and has driven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aper holds that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government should maintain healthy awarenes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explore the subjective value of culture type,incorporating cultural study with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ianshui;cultural industry;originality

G124

A

1671-1351(2015)04-0107-04

2015-04-29

李天英(1978-),女,陕西武功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天水文化产业文化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天水之镜像》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