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章与民国时期西北图书馆事业
2015-02-13唐红安张自福甘肃省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00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甘肃天水7400
唐红安,张自福(.甘肃省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00;.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甘肃天水7400)
何日章与民国时期西北图书馆事业
唐红安1,张自福2
(1.甘肃省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00;2.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甘肃天水74100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课课长的何日章先生随学校西迁至西安。在战时和战后初期极其困难的11年里,何日章先后创设了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协助刘国钧先生创办了国立西北图书馆,奠定了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的业务基础和发展方向,为促进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何日章;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国立西北图书馆;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史
1950年春,国家文物局图书馆处举行了一次全国图书馆事业调查,在《文物参考资料》第2卷第6期刊载了这次调查的报告《全国图书馆事业一般情况》一文,数据显示,当时西北地区有国立图书馆1个,省立图书馆2个,县立图书馆2个,大学图书馆10个,总计15个。[1]在这15个图书馆中,有一个人曾参与了其中4个图书馆(国立西北大学图书馆、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国立西北图书馆、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其中3个在甘肃,这个人就是何日章先生。
何日章,字国璋,河南商城人,1893年(光绪19年)生。1917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先后在河南第一、第三、第五师范学校等任教员。1924年1月,任河南省立图书馆馆长。4月,他倡议成立了开封图书馆协会,并任会长。[2]1925 年5月,参与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创办工作,与杜定友一起被推举为执行部副部长。[3]1927年7月,河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河南博物馆,何日章参与筹备工作。1928年5月,河南省政府将博物馆改为民族博物院,何日章兼任副院长。1929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委任何日章为民族博物院院长,同时兼任图书馆馆长,1930年4月去职。1933年1月,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课课长。[4]1934年5月,与袁涌进一起编制出版了《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何日章随北平师范大学西迁,9月任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图书组组长。1938年8月任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组组长。1940 年8月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组组长。1943年6月,兼任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委员。1946年8月,任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馆长。1949年4月,任台湾省立图书馆研究员,修订《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1959年,任国立政治大学图书馆长兼教授。1971年退休。1979年1月,在台北病逝,终年87岁。[2]
何日章先生一生绝大部分时间从事图书馆事业,在西北的11年是其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也是他成熟运用图书馆学思想指导西北地区图书馆建设实践的一段时期,对于推进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历尽艰辛创办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
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北平,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和文学院分别成为日军的警备司令部和空军司令部。1937年9 月10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电令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大、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大学、天津的北洋理工学院三校师生历尽艰辛,撤离平津。在西安与同时前来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焦作工学院等院校合组“西安临时大学”。[5]66-67何日章被任命为教务处图书组组长。由于学校在战乱中西迁,在北平时的20万册图书均未带出。[6]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何日章开始了积极的筹备工作,四处访购图书,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便筹措到了2000多册图书。并根据校舍情况,设立了总分馆。总馆位于西安城隍庙后街的西安临时大学本部,同时为便利教职员及学生起见,设分馆于城外东北大学本校第二院,凡理工书籍悉集于此。[7]
西安临时大学设立不久,1937年11月,太原沦陷,潼关告急,敌机不断轰炸西安。1938年3月,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出面,要求“为维持学生的学业起见,及为国家根本的教育事业起见”,西安临时大学再迁往陕南汉中一带。[8]1938年3月16日,西安临时大学再迁启程。全体师生整编为一个大队,下设三个中队,每中队500~600人,先乘火车到宝鸡,再徒步向汉中进发。师生们背着锅饼和咸菜,徒步翻越秦岭,穿过褒斜古道,向汉中进发,于3月底到达汉中城固。[5]70-72何日章负责押运图书,战时筹措图书不易,所以南迁的路上,他对图书细心呵护,经过近20天的风雨颠簸,4月初,当3000余册图书文件,卷帙无失、无霉无损地到达城固时,他深感欣慰。[7]校本部设在城固县城文庙,图书馆被安排在“尊经阁”大成殿。
1938年4月,西安临时大学奉令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何日章被任命为教务处图书组主任。[9]5月,西北联合大学在城固宣告正式成立。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何日章以卓越的才干,于百难之中着力对尊经阁旧址进行修缮与美化,修整门窗,铲除野草,移植花卉,添置阅览座椅、书刊架、目录柜等设施,7月即公开阅览。[10]
基础业务工作也随着校址的暂时稳定而步入正轨。由于“三校离开平津时,片纸只字不能携带,图书馆在西安成立后,对于工作颇感工具缺乏,尤以中外图书分类问题尤甚。于是急向各处索借及购买,以便应用,乃由河南大学借得师大编印之《中国图书分类法》①这里的师大指的就是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所以师大“编印之《中国图书分类法》,即为何日章、袁涌进合编的《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之别名。据以整理中文书籍。西文者则向西京图书馆借得清华大学西文图书目录一册,及孟君兆永所赠之武汉大学西文图书目录三册,以资参考。至中西文编目,则求简适用,标题分析,暂时缺如”。[7]分设了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及分类目录三种。中文图书用《中国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西文图书用《杜威十进分类法》分类。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对《中国图书分类法》的类目进行了修订,增加诸如“抗战文库”等的新类目,以收纳该项书籍。并将原类表缮写,请本校各教授予以改正,并扩其子目,俟汇齐后,拟即出版印行。编制了中文著者号码表。西文著者号码参照清华及武汉大学的图书目录,而中文尚感困难,于是根据笔划与笔法组织一表,酌定则例十四条,将普通姓氏千余字分别系以三位号码,以便应用。并酌情相当空号,以备补充。[7]
由于战时图书短缺,西北联大图书馆刚开馆时,只有2000多册图书,师生平均每人只有一本书。当时在西北联大上学的陈宝琦这样回忆:“书太贵了,每天要到图书馆去抢看参考书,许多人在门后等着开门,门一开大家就拼命挤,人小力小的就这么被挤出挤进后才被人推了进去,一进门又得眼快腿快地抢座位,放好书包又得挤到台前抢书。听课则人多座少,也得抢。”[11]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保证教学,何日章想了很多的办法,一方面限定图书在馆内阅览,如愿在馆外阅览,必须将所借图书当日归还。另一方面,对现有报刊进行二次开发,从1938年4月起,开始剪贴报纸,将各类材料分别汇集成册,以给师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料。同时想方设法在香港等地辗转购买图书。在他的努力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在建馆一周年时,拥有中文图书1168种,2190册;西文图书677种,970册;地图20余种;中文杂志89种,西文杂志129种,各系资料室订杂志154种;中文报纸7种,西文报纸1种。[7]
1938年7月,教育部颁布《师范学院规程》作为实施高等师范教育的准则,令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改为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李蒸先生任院长。同月,教育部指令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为西北工学院;农学院则被强令迁往陕西武功,与当地原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改组成立西北农学院。这是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成立后的第一次改组,图书馆的藏书也随着院校的分社而进行了分割。不久师范学院和医学院又相继独立,称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文理、法商两个学院组成西北大学。[5]76-78
1939年8月,西北联大再次改组,由文、理、法商三学院组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独立设置,称国立西北医学院;师范学院独立设置,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1946年5月并入国立西北大学,1950年4月又分设为西北医学院,后数次更名,2000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国立西北大学1946年迁往西安,1950年12月更名为西北大学。[12]
分设初期,图书馆并没有一下子分开,还是合组办公了一段时期。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两校院图书馆与南迁来的陕西省立图书馆,合组“城固联合图书馆”一所,职员经费均由三方分担,馆址分阅览及藏书两处,阅览处假该县城内民众教育馆中正堂,藏书处设在城之东北隅杜家漕观音寺。[13]
合组办公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941年。后来彻底分设之后,何日章对国立西北大学图书馆的影响仍然在延续,直到1945年图书馆中文藏书改用皮高品编制的《中国十进分类法》进行分类。1946年,图书馆迁回西安后,中文藏书改用刘国钧编制的《中国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西文藏书仍用《杜威十进分类法》分类,设分类、书名、作者三套目录。[14]在西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上,何日章被尊为首任馆长,任期为1937年9月至1941年。[15]
二、创办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
西北师范学院独立设置后,何日章仍任馆长。由于学校在战乱中西迁,至西北联大又多次分家,本来就不多的图书“跌经划分”,虽“时时增购,亦非昔比。”抗战时期,各方面都面临极度困难,图书馆也一样,“本馆向英美订购之书籍杂志,事已三载,尚未到馆。间有一两本寄到,而又为霖雨霉淫”。尽管如此,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图书馆的规模还是在逐年扩大,管理也日益规范。截至1941年2月,馆藏总量8396册。其中,中文书籍2971种,7423册;西文书籍873种953册;另有地图20余种;有中文杂志229种,西文杂志41种;中文报纸3种,西文报纸1种。[16]图书馆的管理延续了他的专业思想,图书分类方面,中文图书用《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西文图书用《杜威十进分类法》。为了让有限的书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分类目录三套常规目录之外,增设了期刊目录和日报论文目录,通过期刊目录载明馆藏期刊的年卷期、到馆与缺藏等情况,通过日报论文目录,指明某报社论文或专栏的年月日,以备检阅,使得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目录体系更为完备。上述五种目录均另置指引片,以导阅者,其名称格式虽有差异,目的则是指导查阅者利用藏书。随着馆藏数量的增加,读者借阅办法也随之调整,图书借阅期限学生一周,职员两周,教授一月,到期可续借;图书馆每月要统计阅览人数、各系学生借书次数、各类图书借出次数等。[16]
1940年4月,国民政府鉴于城固地处偏僻,高校太多,而甘肃高校太少,迫切需要培养中学师资以发展教育,令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再次迁设兰州,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签署“渝字1528号训令”,要求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迁往兰州后,将甘肃省立甘肃学院之文史、教育两系并入,并以甘肃学院院址为西北师范学院院址。[17]1941年3月19日,教育部向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发出训令,要求学校按照教育部拟定的“筹备兰州分院办法”从速筹备迁建事宜。6月,在兰州成立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分院筹备处,10月1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分院正式成立。考虑到战时经费短缺,物质匮乏,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迁建采取逐年过渡的办法。从1941年起,城固本院的旧生陆续毕业,不再招收新生;而兰州分院则每年招收新生。城固本院毕业一批学生就腾出一批人员和设备,迁来兰州。[5]135
1941年秋冬,兰州分院一年级学生上课在即,何日章开始了西迁的第三次旅程。他的当务之急是在兰州建立分馆。根据一年级新生的课程,在现有藏书中挑选了内总、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文、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艺术、文学、史地等部类的图书,再加上新购的图书共计874册,运往兰州。到兰州后,又四处奔走,安顿馆舍,至12月底,兰州分馆粗具规模。[18]
面对战时学校的不断搬迁,何日章早有准备,早在西安迁城固时,他就设计了制作了把书箱与书架融为一体办公家具,长2.5尺,深1尺的书箱10个,在途中是书箱,达目的地展开即作书架,如再遇迁移,仍可做书箱,即经济又实用。[19]
兰州与城固之间距离相距776公里,沿途道路坎坷难行,学校师生及物质设备迁移,十分艰辛。遇到雨雪天气,耽误行程是常有的事。1942年8月中旬,李蒸院长与包括何日章在内的教职员及眷属等一行30人赴兰,当卡车行驶过天水后不久,便在一个山坡的拐弯处,突然翻车,车上人和行李全部被甩出去。待大家稍微清醒时,挣脱出车外,相互查看伤情,幸好都是皮外伤。[5]137-138除了路途的艰辛外,还有搬迁经费的不足和新校舍建设的万般不易。
1942年,西北师院本院由城固迁到兰州,城固本院则改称分院。1944年6月14日,学校召开校务座谈会,决定城固分院本年暑假迁兰,全部结束。从7月1日起,在城固成立“迁移办事处”,推袁敦礼、易价两位先生为正副主任,何日章、王伟烈两先生为正副总干事,负责最后的迁兰事宜。1944年秋天,何日章和他的几名同事把城固最后50箱图书和自己的行李搬到车上,告别了文庙尊经阁。[20]
迁入兰州永久校址后,何日章在《西北日报文化周刊》上撰文记述了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数次分划和搬迁的曲折历程,从藏书杂志,分类编目、目录排列,书籍等三个方面概述了图书馆发展现状,从书籍介绍、采购书籍、编整书籍、出纳书籍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图书馆的工作程序,并从购书困难、书箱及书架、包装纸、旧卡片、人事支配、主管人应具之能力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抗战期中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感想与建议。截至1944年12月底,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藏中文书籍6584种、17029册,西文书籍1788种,2444册;中文杂志2699册,西文杂志1526册,图表55幅,实习教科书388册。大部头中文书籍有《万有文库》、《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西文则有《大英百科全书》两部。馆藏总量24141册。[19]同1941年相比,不到3年的时间,馆藏量增加了2.9倍。从中可见何日章工作之勇猛。
在注重本馆建设的同时,何日章还关心支持师院附属机关图书馆(室)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如附属中学图书馆、附中师范部图书室、乡村教育施教区图书室,党团部中山室等,从图书馆藏书中划拨一部分藏书充实各图书馆(室),并对其各自购买图书的分类编目工作进行指导,保持与总馆的一致。[18]
三、协办国立西北图书馆
国立西北图书馆(今甘肃省图书馆前身)是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实施文化教育战略大转移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1942年9月,国民政府通过了创设国立西北图书馆的议案。1943年2月,提案获教育部批准,并于20日颁发证书,聘请刘国钧、陈东源等十人组成筹备委员会,刘国钧任筹委会主任。[21]1943年3月26日,筹委会在重庆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馆址设在兰州。刘国钧拟定了该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国立西北图书馆4月1日开始筹备,并将该年度余下9个月分为三期,即预备时期,开展时期,成立时期。[22]国民政府教育部很快批准了筹备方案,并于6月以法规形式颁布了《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委员会组织规程》,责成从速办理,设定第二年元月开馆。
根据《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委员会组织章程》的规定,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委员会设总务、征集二组,每组设主任一人,由筹备主任提请聘任。[23]在战时筹备建立一座图书馆并非易事,除了经费而外,具有卓越办事能力的人员尤为关键。总务主任一职刘国钧首先想到了时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的何日章。刘国钧与何应是旧识,当年同在中华图书馆协会任职,交集甚多。何自抗战开始随着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西迁,不畏艰难,创办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和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事迹在业内很有影响,超强的办事能力和办理图书馆的经验使得何日章成为总务主任一职的最佳人选。何很快答复了刘国钧的邀聘,拟辞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主任之职,改任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总务部主任。[24]但最终院方没有同意,于是何日章兼任国立西北图书馆总务主任,并被加聘为筹备委员。
1943年6月上旬,何日章向院方请假,由城固到兰州,协助刘国钧,开始了国立西北图书馆的筹备工作。他积极奔走,商准甘肃教育厅,暂假兰州中华路民众教育馆内民众教育学校校址为筹备处,购置图书家具,确定目录制度,及一切规程方案的工作随即开始。筹备工作中,最难解决之事为书籍采购与馆址问题。关于书籍之蒐集,除委托图书馆界友好在渝蓉各地搜购外,兰州方面,由于各界名耆绅之协助,亦求得不少名贵珍集,在友人处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购得《丛书集成》一套,何甚感愉悦。[25]馆址方面,颇费周折,直到1944年春,始由地方当局之赞助,租定皋兰县政府所属,兰州市曹家厅14号前皋兰书院旧址,略加改造即行迁入,作为初期馆址。接收兰州市政府指拨之东梢门外之十亩地基以备将来建筑之用。除勘定馆址,购得价值十六七万元书籍之外,在兰州筹备委员会还积极参加数项重要活动,计有:“一、开放图书影片;二、西北训练团办理社教工作人员训练班,由西北图书馆筹委会派员担任主讲图书馆学;三、参加国防科学展览;四、编辑辅导书,已脱稿者有简明图书流通法及简明图书分类法两种,正待印刷中;五、编辑西北学报,已征集稿件五篇约二万字;六、调查西北会教育机关,已获得资料有甘肃、宁夏、青海等省。[26]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在各种客观条件皆极其困难的情形下,刘国钧、何日章等同仁,积极工作,各项工作筹备就绪,1944年6月1日,国立西北图书馆正式成立,7月7日抗战7周年纪念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图书设备初具规模,馆藏图书1万数千册,地方文献200余种,金石拓片约百种,汉简30枚;设有总务、采访、编目、阅览4组,共有职员28人。[10]
当国立西北图书馆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之后,又适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从城固全迁兰州,何日章又匆匆赶回城固,组织搬迁工作。
国立西北图书馆开馆后,何日章又协助刘国钧馆长,开展各项文化教育活动,开设中正公园图书阅览室,合办兰州市学校巡回文库,在西北日报副刊主编《西北文化周刊》,派员辅导省立兰州图书馆,发起成立兰州市图书馆协会,何日章被选为理事。[25]
1945年,抗战进行到最艰巨、最严重的阶段。由于经费问题,1945年7月,开馆一年的西北图书馆被迫停办,所有图书文卷移交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器具移交国立西北师范学院。[27]对于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起来的国立西北图书馆的停办,何日章甚感惋惜,在《西北日报》撰文概述了国立西北图书馆的筹备过程,开馆一年来的工作成绩,以及多项事业未竟之感慨,表达了抗战结束后,尽快复馆的愿望。[25]
四、奠定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的业务基础与发展方向
1946年3月26日,民国政府行政院第73次会议决定成立“国立兰州大学”,并合并国立甘肃学院与国立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任命辛树帜为校长。[28]74曾经留学英国与德国的辛树帜,秉承西学与国学并重的办学理念,延揽董爽秋、水天同、顾颉刚、张舜徽、史念海、袁翰清、舒叔培等知名的中西人才来兰大任教。同时对于现代化的图书馆对于一所大学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所以上任伊始,就以充实图书仪器为急务。首先聘任办馆经验丰富的何日章为第一任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其次,积极选购中外图书,扩充馆藏。1946年6月底,当他提出办理兰州大学计划大纲经教育部核完后,即在南京约请各科专家开列图书仪器名单,准备订购。仅1946~1947两年间就采集搜购图书8万余册。三是兴建馆舍,1948年兰州大学图书馆新馆——积石堂落成。
何日章1946年8月入职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主任后,随即开始了繁忙的工作,积极跟进辛树帜校长重视图书馆建设的办学理念,同时施展自己的图书馆学专业思想,直到1949年去职。何日章主理兰州大学图书馆两年多的时间里,主要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筹设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
1946年8月,组织人员接收前甘肃学院及国立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的图书设备,同时派员赴京沪等地选购图书。计接收前甘肃学院中外文图书及杂志27571册,接收前西北医学院图书杂志1584册。以前甘肃学院图书馆旧址为中文书库,并改前甘肃学院大礼堂为普通阅览室;同时另辟编目室、外文书库、丛书室、特藏室、期刊室、装订室等,添置书架100只,大阅览桌30张,靠椅300把,目录柜2具等。至10月,图书馆规模初具。[29]1
(二)加强馆藏资源建设,规范加工整理
对接收图书和新购图书,进行分类编目,中文图书采用何日章的《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进行分类,西文图书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分类。著者号码,中文用何日章所拟的《著者号码表》,西文用卡特的《著者号码表》。分设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分类目录、排架目录四种。与此同时,大力加强中外文书刊的搜集力度,至1948年初全校图书达到11万册,比甘肃学院时期的藏书多了近2倍,何领导着12位工作人员,勤勤恳恳地承担了全校图书的分类编目、借阅管理工作。[28]911948年,新图书馆落成,辛树帜校长名之为“积石堂”,当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受到师生们的普遍赞扬。顾颉刚在《积石堂记》中评价曰:“二年之间,积书至十五万册,卓然为西北巨藏矣。”后来在《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概况》一书的序言中,顾颉刚又言,“入图书馆,则中外图书杂志充塞老屋数十椽,如登群玉之峰,为宝气所震慑。询主事者谁,则前河南省立图书馆长兼博物馆长何日章先生,二十年之旧识,夙服其开创之才者也。以辛校长之旁搜远绍,何主任之勇猛精进,两美必合,仅仅二年之力,轶出他人数十载之功,其魄力之沈雄,何可及哉!”[30]
(三)建章立制,对图书馆实施科学管理
何日章将过去20多年的办馆经验都凝结在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之中,制定了一系列内容详尽、操作性很强的规章制度,包括《本馆组织及办事通则》、《登购部办事细则》、《编目部办事细则》、《阅览部办事细则》、《阅览室阅览规则》、《本校员生借书规则》、《校外各机关借阅图书暂行办法》等七章,共75条。[29]14-23对图书馆的业务流程从采访、分类、编目、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建立完备了目录体系,从而奠定了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的业务基础。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何日章办馆思想之精细,考虑问题之周详,以及远见卓识。尤为可贵的是,他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与实践,《校外各机关借阅图书暂行办法》的制定,在当时已走在全国的前列。
(四)确立西北史地、考古、边疆语文图书为特色的藏书建设理论与实践影响深远
他认为“西北史地,有待研究之问题实多,故凡有关西北史地之著作,本校必尽力搜求之”。曾经当过博物馆长并亲自参与过殷墟甲骨挖掘的何日章深知古物文献对学术研究、历史考据的重要性,而西北是我国文化发祥之地,历代遗迹甚多,因此他认为凡有关前代文化之图书,包括有关研究居延汉简、敦煌石室遗书方面的文献等,应刻意收藏以期完备。[29]40-41他多次促校方派人在内地及甘青本地各出版、收藏机构和民间个人手中访求西北各省之史地资料和文献古物,并计划在新馆落成后,设立西北文物研究室,分考古、民俗二部;考古方面,先从搜罗有关敦煌图集及彩陶着手;民俗方面,则拟以风俗习惯及歌谣之采访编辑、服饰用具收藏为主。[29]36
1947年9月,边语系成立。他认为“研究边疆情形,学习边疆语文,则各种边文图书及有关边疆材料之搜集,不可或缺,且属刻不容缓”。[31]于是何日章致函拉扑楞寺、塔尔寺、德格、迪化等地,以及设有边语系的各大学,征集有关边疆语言文字的图书。所获西北边疆地方资料甚富,除陕甘宁等省方志外,还有汉西域图考,皇舆西域图志,钦定五省方略,中俄交界图等研究西北史地非常重要参考资料,亦皆备藏无遗。[29]40-41
何日章当年拟定的馆藏建设方向被后来的继任者坚持下来,终成为兰州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特色。经过60多年的积累,兰州大学图书馆于2013年建立了西北边疆文献中心,收藏相关文献5000余种,15000余册;2012年建立伊斯兰文献中心,收藏相关文献6500余册;并相继建成了《敦煌学数字图书馆》、《西部灾害研究数据库》、《中亚研究数据库》等。[32]
1949年何日章离开了他生活并奋斗了11年的西北。他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辗转三次西迁,从陕西到甘肃,一次次直面困难,白手起家,建设图书馆的创业精神和现实勇气;他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进行适时修订,不断调整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方式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实施科学管理的敬业精神;他勤于思考,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善于把工作经验转化为办馆思想,并指导新的图书馆实践的科学精神;他治学严谨,笔耕不辍,在西北的11年间,撰写发表文章5篇:《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谈谈本院(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近况》、《谈谈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两年来之国立西北图书馆——由筹备成立至暂行停办》;编制中文著者号码表1部;出版著作1部,《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概况》一书既是对当时兰州大学图书馆从沿革、设备、组织、藏书、登录、分类、编目、目录、阅览、章则、现用卡片图表、今后工作计划、本馆收藏书志举要等13个方面所做的全面描述,同时也是他半生图书馆办馆思想的梳理与总结,顾颉刚亲自作序,时任西北最高军政首长——西北行辕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张治中题写了书名。[29]封面其学术影响可见一斑。
何日章先生在战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已永载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册,成为我国图书馆学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他的坚韧品格和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1]文物局图书馆处.全国图书馆事业的问题与展望(摘编)[J].浙江省立图书馆通讯,1951,2(9):1-4.
[2]任大山.何日章与河南博物馆早期建设[J].中原文物,2007,(3):106-108.
[3]会务纪要[N].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25,1(1):6-8.
[4]陈碧香.何日章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与实践[J].河北科技图苑,2014,27(2):3-6.
[5]刘基,王嘉毅,丁虎生,主编.西北师范大学校史:1902~2012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6]《西北师大校史》编写组,编.西北师大校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52.
[7]何日章.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8,13(2):5-6.
[8]校闻[J].西北联大校刊,1938,(1).
[9]吴清一.何日章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创建[J].兰台世界,2013(22):43-44.
[10]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随校迁往城固[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8,13(1):24.
[11]西北大学校史编写组.西北大学校史稿[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53-54.
[12]西北大学历史沿革图.西北大学学校历史[EB/OL].http:// www.nwu.edu.cn/?cat=4,(2015-01-28)
[13]国立西北大学等校图书馆与陕西省立图书馆合作办理[N].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0,14(4):28.
[14](西北大学)图书馆决定,编制.图书分类使用手册[Z].[EB/ OL].http://lib.nwu.edu.cn/read.Asp?NewsID=1062,(2015-02 -02)
[15](西北大学图书馆)机构人员[EB/OL].http://lib.nwu.edu.cn/ bggs/organization.asp?SinglePage=3,(2015-02-02)
[16]何日章.谈谈本院图书馆[R].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务汇报,1942:45-47.
[17]规定西北各校院永久校址教育部训令[R].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务汇报,1940:11-12.
[18]何日章.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近况[N].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3,17(3,4):2-3.
[19]何日章.谈谈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N].西北文化周刊,1944-03-27(1).
[20]吴清一.何日章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创建[J].兰台世界,2013(22):43-44.
[21]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委员会之聘定[N].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3,17(3-4):14.
[22]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概况[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3,18(1):3-4.
[23]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委员会组织规程[J].社会教育季刊,1943,1(2).
[24]会员消息[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3,18(1):14.
[25]何日章.两年来之国立西北图书馆——由筹备成立至暂行停办[N].西北日报,1945-07-02(3).
[26]国立西北图书馆近训[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4,18(3):11.
[27]甘肃省图书馆,编.甘肃图书馆九十年1916~2006[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159.
[28]陆润林.兰州大学校史1909~1989[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74.
[29]何日章.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概况[M].兰州:兰州大学图书馆,1948.
[30]顾颉刚.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概况序[M]∥何日章.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概况.兰州:兰州大学图书馆,1948(民国37年):1.
[31]庄虹,宋戈,张东林.何日章在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办馆思想与实践[J].图书与情报,2010(2):153-156.
[32]兰州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EB/OL].http://lib.lzu.edu.cn/tszy/ index.shtml#open-panel,(2015-02-11).
〔责任编辑王小风〕
He Rizhang and the Library Cause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ng Hong’an1,Zhang Zifu2
(1.Gansu Provincial Library,Lanzhou Gansu730000,China;2.Library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741001,China)
The Anti-Japanese War broke out in 1937,The national Beiping normal University book chapter wingsley,Mr He Rizhang moved to Xi'an with the University.In wartime and extremely difficult postwar 11 years,Mr He Rizhang has created the Northwestern United University Library,the National Northwest Normal College Library,and assisted Mr Liu Guojun founded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Northwest,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Lanzhou University Library 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made historic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y cause to promote the northwest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e Rizhang;Northwest United University Library;National Northwest Normal College Library;National Library of Northwest China;National Lanzhou University Library;library history
G259.2
A
1671-1351(2015)04-0096-07
2015-04-20
唐红安(1968-),男,河南西华人,甘肃省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