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资本增值服务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构建
2015-02-13忻海然
忻海然
(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基于心理资本增值服务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构建
忻海然
(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情况不良、缺乏有效心理激励的现状,运用心理资本增值(PCA)的理论,从适用性、对策建议等方面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进行相关探讨。
心理资本增值(PCA);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青椒”是如今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别称,通常是指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备初级或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高校专任教师六成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和大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承担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但他们也面临着很多难以言说的现实压力和问题。近年来,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和压力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关心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对提升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困境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校对于教师在学历、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青年教师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压力越来越大,心理方面承受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概况
高校青年教师普遍拥有高学历,多年求学使得他们在职业生涯初期同时面临着事业、经济、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李军霞采用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5所高校334名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被试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上高于全国常模。段丽琴以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为基础,采用元分析的方法研究得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在抑郁、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2013年廉思领衔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接受调查的5138名高校青年教师中,72.3%的受访者直言“压力大”,其中36.3%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而压力主要表现在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多和经济收入少等方面。总体看来,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良,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困境分析
1.教书育人和科学任务之间的矛盾。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但是在现行职称评定和考核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着教学变成了“良心活”、科研才是硬道理的现实困境。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个人事业发展和前途,很多青年教师虽然怀抱着肩负祖国未来教育使命的职业理想,但又多数败给了现实,加之高校对于教师科研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既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伴随着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焦虑和迷茫。《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中显示,78.1%的受访高校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时间“不够用”,加之有相当比例的青年教师因为生活压力选择在外兼职,很多青年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4个小时,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及评职称、生活等压力是造成高校青年教师躯体化、教育、抑郁等因子显著高于常模的主要原因。
2.社会期待和现实压力之间的矛盾。总体来说,高校教师是一个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职业,在很多人看来,高校教师工作稳定、受人尊敬、环境单纯、生活无忧,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高尚使命。实际上,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校青年教师而言,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压力很明显,青年教师往往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在课题项目方面因为资历尚浅申请难度很大,职称评选条件越来越高,近几年已经有部分高校规定,讲师六年之内没有晋升为副教授就得离职,连很多青年教师最为看重的工作稳定性也被打破,看似光鲜的职业面临越来越重的压力。
3.生活压力和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在面临繁重事业压力的同时,对于很多寒窗苦读二十年拥有高学历的高校青年教师而言,买房、结婚、育儿等生活压力会在工作前几年集中涌现。而高校教师是一份需要积累才能见成绩的工作,在工作初期往往面临着投入产出时间差的问题,作为刚刚工作的青年教师,如果没有拿到重大课题或者在外兼职,仅靠工资很难满足生活的需要。于是他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去提升收入水平,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使很多青年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或地区的高校青年教师,经济方面的压力更为凸显。
二、基于PCA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适用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组织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很多企业纷纷实施员工帮助计划、心理资本增值服务等作为员工福利,以提升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组织凝聚力。同样,高校也应当更多地借鉴科学的心理学方法,来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形成更加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心理资本增值(PCA)简述
2004年,FredLuthans以积极心理学观点为基础,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即个体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包括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等四个构成要素。2008年,易普斯和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在心理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整合员工帮助计划(EAP)的主要功能模块,首创了心理资本增值服务(PCA)。PCA是在EA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EAP侧重于对个体心理困扰的干预,而PCA侧重于心理资本提升,增强幸福感,适用于全体人员。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PCA激励
1.PCA的减压激励。通常情况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躯体化表现很多时候来自于心理压力,高校青年教师往往面临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这也是影响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高校实施心理资本增值服务,提升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提供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一方面通过相关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合理减压,另一方面让青年教师增强抗压和抗挫能力,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PCA的发展激励。高校青年教师普遍拥有高学历,事业起步相对较晚,且初期较为艰苦,无论教学还是科研,都需要静下心来,坚持积累才能见到成果。在现有职称评定体制之下,青年教师的晋升竞争非常激烈,压力也很大。通过PCA的相关举措,引导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事业,充分了解自身条件和环境状况,理性面对投入产出的时间差,指导他们合理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适应环境、做好积累,这对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PCA的认知激励。根据心理学中的ABC理论,人们行为和情绪反应更多取决于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而非事物本身。高校通过心理资本增值服务,能够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引导青年教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增强个人自信,摒弃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方式,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眼界更加开阔,真正认识到和承担起肩上所担负的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
4.PCA的情感激励。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人才管理的基本出发点,高校应通过心理资本增值服务,让青年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关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流、事业上的指引、生活上的关心和温暖,让青年教师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增强组织承诺,同时提高情商,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事务,提升生活幸福感。
三、构建高校青年教师PCA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心理资本增值服务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目标在于提升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预防心理风险,同时解决部分青年教师心理问题或者困惑。做好心理资本增值服务,应充分发挥高校、青年教师组织、心理咨询部门、青年教师自身等各个方面的作用,建立整合激励模式。
(一)重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资本增值服务作为一项新的精神福利,首先应进行大力的动员宣传,加强其在高校青年教师中的知晓度,使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这项福利的初衷和目的,并能充分利用相关服务,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其次,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日常宣导,充分利用学校邮箱、微博、微信公众号、易班等新媒体平台,精心编制和发送积极心理学、幸福学、生涯规划等相关读物,定期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灵鸡汤,帮助青年教师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知晓合理的情绪和压力疏导方式,在需要帮助时主动进行求助和咨询辅导。
(二)创新方法,开展心理提升活动
高校青年教师平时教学、科研等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高校应适当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拓展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减压,丰富业余生活。一是举办幸福课堂和论坛,邀请相关专家为青年教师传授和探讨工作和生活哲学,激发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情绪,更好地处理事业和生活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高校的青年联合会等青年组织将青年教师凝聚起来,加强互动和联系,并定期组织心理沙龙、素质拓展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合理放松减压。同时也有利于拓宽青年教师的交际面,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婚恋问题,增强生活幸福感。
(三)加强防控,适时进行心理干预
PCA使员工心理服务更加全面,涵盖了预防风险、查找问题、解决困扰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全过程。首先,针对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实际,提供心理健康读物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合理宣泄情绪和压力,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自助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风险。其次,高校应在招聘中加入心理测验环节的基础上,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将心理健康普查纳入到每年的健康体检之中,查找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最后,以科学的方法对存在心理困扰、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年教师进行疏导,必要时转介给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及早进行有效干预。
(四)统筹兼顾,强化实施过程管理
Strupp等人曾提出心理健康服务的“三边模型”,即当事人自己、他人(包括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人,如家人等)和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高校、青年教师组织(如青年联合会等)、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同事家人、青年教师自己等都是心理资本增值服务的必要参与人员,为青年教师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提升服务需要严格有序的实施程序,包括准备、启动、实施、评估反馈、修正完善等环节,不断增强服务实效,切实提升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李军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及压力应对方式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9(4):75-76.
[2]段丽琴.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2(4):17-18.
[3]邓晖.关注青年教师[N].光明日报,2013-8-13(5).
[4]LuthansF,YoussefCM,AvolioBJ.Psychologicalcapital:Developingthehumancompetitiveedge[M].Oxford,U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
[5]王丽娟.PCA,追求幸福的员工帮助计划[J].企业文明,2014(2):63-64.
[6]StruppHH,HadleySW.Atripartitemodelofmental healthandtherapeuticoutcomes[J].AmericanPsychologist,1997(32):187-196.
G645
A
1673-0046(2015)7-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