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人文性的挖掘与利用
2015-02-13纪红
纪红
小学英语教材人文性的挖掘与利用
纪红
一、小学英语教材使用的现状
教师在使用英语教材的时候,会产生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这些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就会带来对教材使用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比较突出的现象是:(1)照本宣科型——教材中有什么,我就讲什么,绝不多讲;(2)思考选择型——教材中有什么,我要想一想,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怎样讲是合适的;(3)整合拓展型——教材中的内容哪些可以相互整合,我还可以给学生们补充些什么。
二、教师对教材人文性的挖掘与活化使用
教师在使用英语教材组织教学时,应当以教材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笔者认为在使用英语教材时,还是应该有所改变的。这种改变包括:教材内容适当的增加或补充、教材内容的重新编写、教材内容的替换、教材内容的整合、教材内容的删减,等等,使英语教学的内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从文本语言入手,挖掘教材人文性
教材文本内容的编写是许多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看似简单的文本往往会对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与启发。《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以下简称《新标准英语》)第九册Module 5 Unit 1一课讲述的是Sam和Amy争论红色T恤衫的归属,最后发现原来是玲玲的,他们互相道歉的故事。课文最后一幅图呈现的文本是小朋友向对方说出了“I’mSorry”的句子,看似简单的语句却在提醒学生们,生活当中我们有时会因为自己的盲目判断而导致对他人的误解甚至争吵,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就应该做到主动承认错误,主动向对方道歉。
2.从文本的语言功能词入手,挖掘教材的人文性
《新标准英语》教材在每个模块的第一单元中都会出现语言功能词的提示,教师要结合文本认真体会语言功能词的用意是要求学生们掌握一种句法结构,还是要学生们形成一种能力,或是使学生能够有心智上的发展。如《新标准英语》第九册Module 6 Unit 1的文本,教材提示的语言功能词是“well”,文本的主要语言结构是“I can...”的表达。大部分教师就会忽略了对于功能词的理解,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Can句型的学习和操练上,而实际上这个语言功能词是在提醒教师在文本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并且能够让孩子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体会出:Encouragement makes good men better.
3.从文本的图片入手,挖掘教材人文性
《新标准英语》每一个模块的文本内容都匹配着丰富生动的图片,这些图片大多数情况下被教师忽略了,也正是由于教师的忽略导致了学生对于文本图片的漠视,对于文本的学习就仅仅聚焦在单纯的文字上,缺失了对于图片的理解和判断,能读懂文字,却读不懂图片。《新标准英语》第七册第八模块Module 8 Unit 1中仔细观察文本的图片会发现,很有趣也很生动,重点是关注太阳和云朵。一开始两人在读报纸的时候可能还是在早晨比较早些的时间,太阳和云朵闭着眼睛好像还没有完全睡醒;当妈妈读到有个小姑娘得了金杯的时候,太阳和云朵瞪大了眼睛,似乎也想听一听新闻报道是如何介绍的;最后,Amy说她也会吹奏笛子时,太阳和云朵都皱起眉头躲在窗帘后面,妈妈也捂着耳朵皱着眉头,说明Amy吹奏的不是很好,进而引出了妈妈说的那句话———Practise a lot!You will win a competition too.对于图片的阅读会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比较自然地使学生体会理解妈妈最后说的话,从阅读到理解到情感的渗透教育可以一气呵成。
4.从文本的活动入手,挖掘教材人文性
《新标准英语》教材中每一个文本材料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关活动的呈现,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们很好地对于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操练和运用。有些活动还在练习语言的同时,渗透着对于文化的拓展和延伸。如《新标准英语》第十册Module 2 Unit 2的练习部分:让学生根据图片的提示进行Sam和Daming这两个人物的一日三餐的对比问答练习,看似对于一日三餐食物的提问和回答,却能够在对比中发现中英饮食文化的不同。
5.从文本的歌曲入手,挖掘教材的人文性
《新标准英语》教材中还有丰富的歌曲和歌谣资源的呈现,这些歌曲和歌谣不是随意的选择,每一首歌曲或是歌谣都是与模块的主题紧密关联的,歌曲和歌谣中往往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如《新标准英语》第九册Module 9中的歌曲《Ifyou’re happy...》与文本内容紧密关联。尽管这首歌曲的中文版本,学生们是耳熟能详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的是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同的事情可以引起我们不同的情绪反应,同一件事情也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绪反应,引导学生形成阳光的心态,管控自己的情绪。
小学英语教师应以教材为根,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把教学的过程看作不仅是学生作为个人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作为鲜活生命的需要,关注学生作为鲜活生命的成长历程,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和成长的历程。
(作者单位: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小学部,山东青岛266034)
责任编辑:刘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