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与当代大学生情商发展的探讨
2015-02-13颜淑萍
颜淑萍
大学体育与当代大学生情商发展的探讨
颜淑萍
体育具有的健美性、娱乐性、竞争性特点和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思维能力、性格素养、习惯素养等情商因素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体育通过肢体运动以及在活动中的相互配合等外在形式带动心理、思维、性格、习惯等内在的情商因素的变化,推动大学生情商素养的成长。
体育;情商素养;心理素养;思维能力;性格素养;习惯素养
一、现代大学体育的特点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也在与时俱进,彰显着时代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美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健身性,另一方面是美育性。健身性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最本质特点之一。在高校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活动,无论是传播运动技术还是讲授健身知识,都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很强的健身性。同时,体育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原理,体育运动拥有健壮美、线条美、节奏美、色彩美、惊险美与和谐美,等等,它凝聚着速度、灵巧、协调和准确,是体力、智力、精神的综合,和其他形象比较起来,体育形象更接近真实、质朴,它很少有语言,甚至不带有丰富的表情,有一种深沉而凝重的雄壮之美。
2.娱乐性。现代体育由于其技术的高难性、造型的艺术性、配合默契性和技术动作的直观性,很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使它成为现代人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同时,现代体育运动使健、力、美高度统一起来,和谐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默契的配合,表现出抒情诗般的艺术造型,使人们在欣赏体育比赛时产生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在完成各种复杂练习与对手斗志拼搏,征服自然和人类自身设置的障碍后,得到一种美妙的快感,使人产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竞争性。体育竞争不仅比身体、比技术、比经验,而且比思想、比意志、比作风和拼搏精神,是一种全面的抗衡和竞争,对参加者的各个方面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竞争性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竞技体育是人类竞争的典范。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已被广泛证明的真理,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学会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1]高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较量体力、智力、心理,在公正、准确、平等的基础上展开拼搏,体味到竞争的剧烈性和残酷性,增强竞争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运用技术和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对手,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
二、当代大学生情商因素分析
情商最早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心理学家Mayer共同于1990年提出的概念。后来发展得比较完善的定义是:“情绪智力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或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情商素养主要包括心理素养、思维素养、性格素养、习惯素养。
1.心理素养:指认知、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马斯洛认为良好的心理素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充分的适应力;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不脱离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性格、习惯和态度。心理素质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适应性、自我认知、心理承受力、心理稳定性。
2.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神经中枢的一种高级功能和活动。思维是人的认识通达自由王国的唯一载体;思维能力指人对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的映像进行抽象、加工、提纯、凝练、浓缩、深化认识的能力。人的思维能力决定人的悟性、智商,情商、创造能力、作为和成就。简言之,思维决定命运。思维能力的评价考核主要从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创造性四个方面衡量。[2]
3.性格素养: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性格是人的现实态度和行为习惯的统一体。每个人的性格都具有多重性和可塑性。
性格特征主要包括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意志特征的衡量指标主要有:独立性、主动性、果敢性、坚韧性、自控力,情绪特征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乐观性、稳定性,理智特征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具有良好性格的高职学生,一般具备以下特点:能面对现实并接纳现实;能客观地评价和接受自己、他人与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情绪和思想表达较为自然,不造作;有独立自主的性格,有独处的需要而不回避他人;能发展与他人的深厚友谊;能分辨目的与手段,对善与恶的区分态度较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4.习惯素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是通过外在的行动而表现的内在的比较稳固的、自动化的思想和意识。具有稳定性、后天性、自动化、情境性特征。高职学生的习惯考核指标主要有:学习习惯、卫生保健习惯、礼貌习惯、尊重他人习惯、注重细节的习惯、守时守诺守纪习惯。
良好的习惯主要体现在:文明礼貌,微笑待人;善于聆听;保护隐私;物放回原处;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勤奋自强;卫生保健。
三、现代体育与大学生情商成长的关联性分析
体育与情商成长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院和中国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立项的课题,专门研究了体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该项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大学的董进霞教授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具有形象、简洁、快速、明确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促进了参与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儿童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在运动中,儿童会有成功的体验,这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样的,运动过程中也会有失败的经历,这可以历练儿童抗挫折的承受力;体育运动还可以培养儿童认识自我和自我激励的能力。[3]
事实上,体育活动对于人情商的成长绝不仅仅是儿童时期,情商的成长伴随人的一生。
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成长更加需要体育的推动。主要是因为以下因素:第一,现代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带给人们很多便利和益处的同时,也因为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的体力活动。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订购到可口的饭菜;加之环境的污染,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也限制了一些户外的活动。这些因素在影响他们体育锻炼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心理等情商因素。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附带着一些负面的东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离不开手机,甚至形成网瘾,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对于现实社会环境采取一种消极的躲避的态度,逃避体育活动,这些行为违背了大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性格变得孤僻、自私甚至出现抑郁症。这些情况也更加说明现代大学生需要通过更多的体育活动的干预,培养健康的充满朝气的体质和积极的、自信的、充满正能量的情商素养。
第三,现代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的职场竞争更加激烈,对其身体及情商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比如,健康甚至健美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工作的责任心,沟通与协调能力等,这些来自用人单位的要求客观上促进了大学生们通过多种体育锻炼的方式来改变自身的条件。同时,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大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也比较重,一方面要努力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要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而这些消耗的主要是脑力方面的能量,这种心理和脑力方面的过量负重客观上也需要通过体育活动去缓解。
四、体育推动大学生情商素养的成长
1.体育助推大学生心理素养的成长
体育活动能够增进快乐,调节情绪。情绪人皆有之,也随时可能产生,关键在于哪些情绪需要保持,哪些情绪需要摒弃。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给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注入动力,反之则会形成阻力,影响个人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在20岁左右,还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感情脆弱,情绪自控能力低,遇事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如考试、竞赛的成与败,参加活动的得与失,同学、师生关系的好与坏,都会引起他们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因此,如何及时疏导、控制不良情绪的扩散,控制情绪,战胜自我,在顺利时不娇纵,在挫折时不气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是大学生提高个人情商的重要方面。
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参加那些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可以使人从中得到快感。一些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人心理和行为的肽类。这种具有魔力的肽类,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有的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应急并达到愉快水平的工具。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并使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促使大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体育锻炼对那些患有神经衰弱等疾病的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它对于减轻由于紧张和压抑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活动能够消除一些负面的心理障碍。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为调节人们的多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的心理素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锻炼价值,对人的心理也有不同的影响。把握各种体育项目的特征,适时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开展体育锻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些大学生心理内向怯弱,如果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等比较有刺激性的项目,能够使其不断克服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还有些学生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那就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等灵敏性体育活动。进行这些项目的活动,任何犹豫、徘徊都会延误时机,遭到失败,从而帮助你养成果断的性格。如果有些学生遇事不够冷静,那就应该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帮助你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使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改进。如果有些学生不够自信,那就选择一些跳绳、做操等项目进行锻炼。坚持一段时间后,信心就会得到逐步增强。
2.体育助推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以至解决问题的。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思维能力成长的关键期,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构建和完善非常有效。
篮球、足球、体操等团队体育活动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在团体项目的比赛或活动中,大家为了使一个集体呈现出最佳态势,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集体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从而使集体表现出更佳状态。有时候,为了求得集体的全局利益,大家也习惯了以牺牲局部或个人的利益为代价。
体育活动会调动人的辩证思维意识从而提升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任何一项体育比赛是一个过程,特别是诸如长跑、球类项目等需要一个较长时段和长期实力的较量。在比赛过程中赛势不断变化,要取得最后胜利,运动员就必须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不到比赛最后一刻,就不能放松精神。同时,对于过程中暂时的胜败,也能够辩证地看待,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就有可能转败为胜。另外,对于对手的强大,不是敌视或惧怕,而是当成提升自身的一种动力,遇强则强,比赛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体育活动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在体育活动中,特别是体育比赛中,对抗双方表象上是行为方面的比拼,实际也是在斗智斗勇。比赛者对于对手的各种变化要在短时间给予最有效的还击,这就调动了个体或集体的思维能力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并应对。对于对手随时的战术变化要克服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可能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并根据战局的变化与对手的情况作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应对策略。同时,运动员的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体育运动推动大学生的积极思维。拥有了积极思维,在遇到挑战或挫折时,大学生会产生解决问题的企图心,并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战。反之,负面思维就是一遇到挫折,就被负面情绪打败,而责怪自己、环境,最后选择退缩、放弃或报复。运动场上,运动员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即便是单人项目的比赛,他的身后也是一个团队的支持。运动员为荣誉而发奋努力,带动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积极进取的。这也是体育运动改变运动者思维方式最直观、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方面。
3.体育推动大学生性格素养的提高
性格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性格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都自成体系,行为表现也有其独到之处,这是由每个人的具体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不同所致;性格又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它是人对事物的态度、行为方式的概括化和定型化的结果。在某种情况下,那种属于一时的、情境性的、偶然的表现,不能构成人的性格特征。不过,性格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可塑的。事实上,一个人的性格主要是在长期的环境影响和各种教化之下形成的。性格的改变一般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环境影响和主体实践。[4]
目前大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六种性格特点和体育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1)快乐活泼。活泼包括表情活泼、嘴巴活泼、感知活泼、双手活泼、身体活泼、思想活泼。身体活泼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身体活动,身体活泼一般都表现为爱好运动。体育运动通过肢体的动感带动思维的动感进一步带动表情、四肢等方面的动感,形成肢体及表情的一种动感美和协调美。(2)安静专注。这和快乐活泼并不矛盾。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体育运动是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专注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全身心地投入运动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3)勇敢自信。体育运动是在逐步挖掘身体的协调能力、运动技术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构筑运动者的性格素养。每一个肢体动作的超越,每一次比赛中的顽强坚持,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会促进运动者的勇敢与自信的性格形成。(4)认真负责。体育运动具有非常显著的规则性。运动员在项目训练中必须严守规则,同时认真做好每个动作,才有可能不断超越自我,战胜对手。所以,在训练与比赛中,从对一个动作的规范与精益求精,到对一个比赛的全力以赴,到对一个团队的专注、热爱与负责,都能够造就运动者认真负责的性格特点。(5)竞争拼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竞争拼搏、奋发进取是不可缺少的性格品质,它是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动力源泉。体育尤其是现代竞技体育那种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竞争场面使大学生受到巨大的感染与激励,参加者为了获胜奋发拼搏,在拼搏中获得奋进向上、积极性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竞争拼搏的“运动员性格”。(6)团结协作。时代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广泛的社会联系是大学生立于社会的关键。大学生中不善于交际、羞怯、腼腆,甚至孤僻的人,以后很难自立于社会或难以有大作为。在大学校园里,体育是群体性的开放活动,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人际交流、交往的广阔天地。而且在体育活动中,参加者必须通过团结合作才能获得胜利。因此,高校体育体现了塑造大学生交际、团结协作性格的功能。
4.体育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体育是一种以肢体活动为主体的活动,长期的活动自然会带动心理、思维乃至性格、习惯发生变化。相比较性格、思维等情商因素,习惯是一种最表象最基本的情商变量因素。比如,体操运动会改变运动者的举止习惯,射击会形成运动者非常专注的习惯。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职业素养是决定其未来前途的重要因素。下面从一个好的职业者应该具备的好习惯来分析体育的推动作用。(1)专注于所做的事情。专心是做好任何一项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5]在运动场上,运动员的专心训练几乎是超乎寻常的。当对方要发球的时候,当对方要射门的时候,当射击运动员要开始射击的时候,甚至当拳击运动员要缓冲休息的片刻,他们的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但同时又由于涉世未深,对于所做的事情容易三心二意,所以特别有必要通过体育训练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专注做事实际上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集中意志,可以把心智和创意发挥到极致,人在专注思考工作时,平常要花几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几分钟就做完了。这种“瞄准目标”的能力是成功的要素。集中意志是高难度的心灵控制技巧,愈常练,愈能掌握,效果愈好。从事体育活动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式。(2)对职场和工作充满热情。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除了客观条件与资格能力外,更需要正确的态度。事情的结果往往跟热心的程度成正比。在大学校园里,体育活动项目纷繁多样,就连体育课程的内容也会比较丰富,随着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学生选择的余地会越来越宽泛。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爱好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对于活动的项目也大多会充满热情。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首先投入极大的热情。这种对于活动的热情会带动大学生在未来职场的竞争中形成积极参与的习惯。(3)做事严谨规范。体育运动最讲究规则,讲究对于动作行为的有板有眼。不管是哪个种类的体育运动,老师在教的时候首先强调的是动作的规范要领,赛场上得分的依据就是规则。这样的要求使得从事体育活动的人逐渐就养成了规范做事、严谨做事的好习惯。
总之,情商素养是大学生成长与成熟的重要因素。大学体育是培养大学生情商素养的重要途径。
[1]任宏娥.工学结合学生人文素质评价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维栋.思维决定人生[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现代体育的主要特点[EB/OL].http://www.soouo.com/baike/ 1770.htm.
[4]唐东辉,谢相和.试论大学生体育活动与性格特征的关系[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7(6).
[5]周成林,赵洪朋.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取得的突破与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
责任编辑:陈兴安
颜淑萍,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体育教育研究(天津300485)。
G807
A
1671-2277-(2015)04-0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