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的卫生信息化人才建设*

2015-02-13陈兴智翟菊叶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信管蚌埠医学院校

杨 枢 陈兴智 翟菊叶

(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 蚌埠 233030)



•医学信息教育•

基于社会需求的卫生信息化人才建设*

杨 枢 陈兴智 翟菊叶

(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 蚌埠 233030)

分析卫生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医学信息人才的需求以及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优势与不足,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为出发点,从面向社会需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调整课程体系入手,探讨培养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策略。

卫生信息化;社会需求;应用人才

1 引言

卫生信息化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四梁八柱”中的“八柱”之一被写入新医改方案,卫生信息化得到政府的重视。2012年卫生部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可见新医改的实施对卫生信息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信息人才建设对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和新医改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医学院校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毕业生,是新一代医学信息人才的中坚力量。就安徽省而言,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4所本科医学院校均开设了信管专业,每年毕业生约300人。但通过调查发现,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还存在明显不足。这与该专业定位针对性不强、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差、课程体系不合理等导致的毕业生应用能力欠缺有密切关系。本文以蚌埠医学院为例,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为出发点,面向社会需求,探讨加强医学院校信管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2 卫生信息化对人才的需要

2.1 医疗机构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是根本,是基础[2]。为了适应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医学信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医疗机构实现卫生信息化功能的部门主要是信息中心(信息科)。信息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一般包括计算机类、临床医学类、管理类、医学信息类以及医学工程类等,其中计算机类人数超过50%。医疗机构对信息中心的业务定位主要是负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医院网络运行与维护等[3]。信息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具有一定医学背景,能方便地了解医院需求,与医务人员能很好地沟通;要求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这是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在信息管理(包括病案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等工作中,管理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可以认为医疗机构对信息化人才需求比例最高的应是既懂医学又懂计算机与管理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从理论上说,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生是十分适应医疗机构对信息化需求的,但这与现在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2013-2014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显示,具有医学信息专业背景人员仅占医疗机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5%左右。

2.2 医疗卫生软件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由于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和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要求,目前全国有几百家规模不等的医疗卫生软件企业在从事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临床信息系统等医疗卫生领域内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工作并包括系统实施、维护和售后服务等。经调查,医疗卫生软件企业对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需求大致分两类:一是信息系统的营销推广、建设实施、后期维护;二是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在医疗卫生软件企业中竞争优势明显。蚌埠医学院信管专业自2012年以来,有1/3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软件企业。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开始就业时大部分从事技术支持和售前、售后服务工作,也有少量进入研发部门;随着实际工作经历的丰富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就业环境、工作岗位将得到明显改善与提高。

2.3 卫生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初步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其中对卫生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3级卫生信息平台,对公共卫生、医保、新农合等进行资源共享、综合管理以及基本数据库和专用网络建设等。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保中心、疾控中心等都需要建立一支有一定规模、精干高效、具有医学背景的信息技术专业化团队。信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规划了一定数量的管理学主干课程,部分学校还开设了少量经济学课程,因此在卫生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胜任管理工作。由于医学院校信管专业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从某个角度来说,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强调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大环境下,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另外,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在非医疗卫生领域也有一定的社会需求,但一般与工科院校类似专业相比不处于优势,医学院校信管专业需要形成和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2.4 当前医学院校信管专业的不足

众所周知,信管专业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不理想。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如该专业由多个专业合并而成,且又是多门类的交叉学科[5];各个学校培养计划和教学方式差异很大[6],没有形成专业影响力;社会、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同度较低等[7]。针对医学院校,信管专业还存在以下问题:医学、管理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多学科交叉但仅是简单堆砌,未能很好融合,没有形成专业特色;未能面向卫生信息化需求明确自身专业定位;未能有针对性地设置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受医学院校传统模式影响较大。以上问题,造成大部分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应用能力较差,如信息技术方面: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包括外设)基本软硬件故障排除、中小型局域网搭建、网站设计与维护等工作不能胜任;管理方面:行政管理、病案管理、公文写作缺少实践,工作需要很长的适应期。

3 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概述

面向社会需求,提高信管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是促进卫生信息化健康发展、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蚌埠医学院信管专业起步较晚,但通过汲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并不断改革创新,同时在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专业建设”、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普通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支持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2 面向社会需求,明确专业、就业定位

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生一般就业岗位都在医疗卫生领域,因此医学背景教育是该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专业定位一般可分为3类:第1类是以图书情报学为主;第2类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学兼顾,以管理学为主;第3类与第2类相似,但偏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8]。由于蚌埠医学院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的基础较弱,同时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保证主干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加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投入,增设了部分课程的综合课程设计,优化实践环节教学。基于政策导向和学校整体实力,蚌埠医学院信管专业把学生的就业定位在:各级医疗机构信息中心(信息科)从事信息化建设与信息系统维护工作;医疗卫生软件企业从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实施与维护工作;卫生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从事信息工程师工作;卫生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蚌埠医学院信管专业基于以上定位进行培养计划制定和课程体系设置,已毕业两届学生就业率在98%以上,但就业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3.3 优化实践环节,提高培养效果

3.3.1 理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 医学专业有其特殊性,它要求有较长的实习阶段,大部分医学专业会安排1年的毕业实习过程。对于4年制信管专业,参照医学专业进行毕业实习安排是不合理的。信管专业由于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任务安排较紧,过长的实习时间势必严重影响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而毕业论文对从事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等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是十分关键的[9]。针对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时间的矛盾,根据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蚌埠医学院信管专业对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1)对于毕业实习确需1年的同学,制定了与毕业实习紧密相关的毕业论文选题,由校内导师和毕业实习单位导师合作进行指导。(2)常规安排毕业实习时间为半年,第8学期在学校实施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在第8学期,还开设了3~4门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实训课程,如计算机组装与组网、网站设计与规划等,由学生根据实习情况、实际就业方向进行选择。

3.3.2 加强课间实习 蚌埠医学院信管专业有一定的课间见习安排,虽然信管专业与临床、护理等医学专业不同,但课间见习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实践性环节,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课间见习涉及医院信息系统、医院概论以及临床医学概论等课程。一般课间实习都安排在附属医院进行,专门在附属医院建设了相关实验室。通过改善课间见习条件,加强课间见习管理,使学生通过课间见习对课程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4 加强课程建设

3.4.1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蚌埠医学院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包括人文社科课程模块、自然科学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以及专业技能模块,必修课总计3 884学时。另外开设了一定数量的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强调数学能力的训练,开设了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课程,而且高等数学开设学时较多。数学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满足后续课程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和进一步深造。在课程体系结构中,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较高,涉及医学、计算机、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主要针对信管专业就业方向较宽广的特点,体现了打基础、促发展的思想。数学能力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适应社会需求,便于在工作中快速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4.2 开设综合课程设计 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很多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相关,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蚌埠医学院信管专业开设了面向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课程、信息系统分析和数据库技术课程的综合课程设计,以上课程设计把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学生需要综合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训练学习,可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10],使毕业生能更直接地适应就业岗位,更好、更快地适应卫生信息化的需要。

4 结语

卫生信息化为医学信息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蚌埠医学院信管专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面向社会需求,通过明确专业定位、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调整课程体系等,在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张世红,王晖.社区卫生信息化在区域卫生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31(10):2-7.

2 檀旦,王孝宁,赵玉虹.卫生信息人才教育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l2,33 (1):1-7.

3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2013-2014(CIO 版)[R].北京: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2014.

4 张智兵.中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育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5 叶明全,吴少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7,28(5): 524-526.

6 侯跃芳,张浩,徐亚维.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2,33(1):12-15.

7 程艳敏,刘岩,杨凤丽,等.医学信息专业在校生专业认知现状与问题调查[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30 (4) : 40-43.

8 徐海琴.医院信息人才需求与培养的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06,17(3):243-245.

9 刘洋.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28(11):62-63.

10 王丽伟,曹锦丹,王伟.医学信息人才在卫生信息化领域的供需差距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5.

Health Informatiz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the Society

YANGShu,CHENXing-zhi,ZHAIJu-ye,

DepartmentofHealthManagement,BengbuMedicalCollege,Bengbu23303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mands of the society for medical informatization talents under the health informatization backgroun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graduate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major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 it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graduates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demands-oriented, practice teaching step optimization, course system adjustment.

Health informatization; Social needs; Application talents

2014-12-26

杨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发表论文5篇。

2013年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专业建设”;2013年度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jyxm120)。

R-058

A 〔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5.02.021

猜你喜欢

信管蚌埠医学院校
智能时代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院校信管专业基于企业驱动的教学改革研究
双创教育与信管专业知识体系的融合研究
互联网时代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