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时期丝绸之路上的秦州

2015-02-13安北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秦州吐蕃

安北江

(宁夏大学 西夏学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750021)

丝绸之路是中西陆上经济贸易的大动脉,经济脉动达一千七百余年,在人类文明史的长廊里是一道传奇。丝路带上,不断交融着异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从而也构成了一条灿烂辉煌的文化运河。因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相互摩擦,丝路也受到牵连,相应地发生变化,由一条干线变为多条干线。

关于丝绸之路东段秦陇南道线路问题的研究历来已久,著述颇繁,在此不一一赘述。在涉及北宋秦州部族方面,尤其吐蕃民族,刘建丽、陈守忠等先生对其进行了考述,进而说明当时各部族与宋廷的关系。[1]雍际春等学者通过对秦陇地区城镇堡寨的统计,重点论述陇西、青东地区政治、军事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2]北宋秦州经济发展特点方面,杨小敏从屯田、农、林、牧等方面做了具体论述。[3]总括而论,在北宋秦州军事地理和商业贸易方面着墨较少,本文拟就于前人基础上再做一简单补充。

一、北宋秦州的军事地理

丝绸之路的南线由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陇关,过天水(汉代称上邽,唐代称秦州)、临洮(狄道)、河州(袍罕)经永靖到青海西宁,然后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到河西。[4]19-25即过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北宋时期,为避开党项政权对丝路东段北支的干扰和垄断,又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唐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青唐道东段的秦州路,为宋政府指定的唯一的朝贡路线,秦州也成为唯一的检验关卡。如《读史方舆纪要》所载:“州(秦州,今天水市)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屹为重镇”,“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5]卷五十九,陕西八,2833-2834

秦州“古西戎之地,秦国始封之邑(周孝王封为附庸)”。[6]卷三百二十二,舆地考八春秋时期属秦所辖,秦平天下,是为陇西郡。其后汉武帝分陇西置天水郡。秦州,位于陇右(陇山以西)东南部,是关中的西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并且经济富庶,“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7]卷二百十六秦州别名为天水,天水之名因“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5]卷五十九,陕西八,2839而来。三国时魏设秦州,治所设于上邽。西晋时,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泰始五年(269)秦州正式设立,其后“为氐、羌所据”。[5]卷五十九,陕西八,2833隋大业三年(607),改秦州为天水郡,“统县六(成纪、上邽、冀城、清水、秦岭、陇城),户五万二千一百三十”。[8]卷二十九,地理上,813唐武德二年(619),“平薛举,改置秦州,仍立总管府,管秦、渭、岷、洮、叠、文、武、成、康、兰、宕、扶等十二州。秦州领上邽、成纪、秦岭、清水四县”。[9]卷四十,地理三1630天宝元年 (742)“还治上邽,大中三年复徙治成纪”。[10]卷四十,1040改州为郡,属陇右道。开元元年(758)复更郡为州。

北宋时,置天水郡,属秦凤路。“秦州,下府,天水郡,雄武军节度。旧置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统秦州、陇州、阶州、成州、凤州、通远军,凡五州一军,其后割通远军属熙河,凡统州五”。[11]卷八十七,地理志三,2154

北宋时期的秦州位于巩州(治今陇西)以东,渭州(治今平凉)、陇州(治今陇县)以西,德顺军以南,成州(治今成县)、凤州以北。大致包括今天天水市区和甘谷、武山、秦安、清水以及张家川。辖境内以渭水(河)、清水、葫芦河和籍河为主。

秦州不仅是北宋戍守西部边疆的重镇要塞,更是河湟地区吐蕃等族南下的必经之地。秦州“扼巴蜀之境,限河湟之城,其西又控党项、吐蕃陇右山之外,今之一都会也,置寨二十三以守御之”。[12]前集卷十八上当时秦州境内的吐蕃部族多达40余个,①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武经总要前集》、《宋史》、《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等记载主要有:尚波于族(尚巴约族),安家族,宗哥族,隆中族,野儿和尚族,他厮麻族,大、小石族,大、小马家族,延家族,药令族(裕勒凌部),内属三族,颇忠族,末(默)星族,丁家族,陇波族(隆博族),朵藏族,枭波族,王宁珠部(王泥猪部),廓厮敦部,赏样丹部(尚扬丹部),者龙族,俞龙潘部,离王族,厮鸡波族,空俞族,鬼留族(圭律族),药家族,李宫八族,樊诸族,心波三族,延厮铎部,张朴令孤部,筚篥部,者谷、达谷部,陇城川蕃部,策拉部,李提克星部等。当然这并非完全准确,抑或有些部族因文献及相关记载丢失而未载入。他们大小不一,部众不等,有些部族和北宋保持良好关系,有些却不时对北宋秦州之军民进行骚扰,劫掠财物,滥杀民众。宋初之时,秦州即被宋与吐蕃划为两半,秦州成为边界地区。夕阳镇、渭河之北为吐蕃地区,称北秦州,部族繁多,居民数十万,“吐蕃部族散居山野,不相君长,耕牧自足”。[13]卷二六二,6387

宋真宗时,西北疆界又受到西夏的蚕食,秦州再次被分。“西狄既剖分为二,其右乃西戎之东偏,为夏贼之境,其左乃西戎之西偏,秦、经、仪、渭之西北诸戎是也”。[13]卷四十四,947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西夏正式建国,北宋秦凤路、六盘山以北地区皆为西夏所有,而北宋的势力范围却局限于陇山、六盘山以东以南地区。神宗熙宁二年(1069)“三月,夏人入秦州,陷刘沟堡,杀范愿”。[11]卷四百八十六,14007-14008秦州告急,这也是西夏势力南侵陇右之地最远处。至神宗时,国家立意开拓疆土,但收效并不显着。直到哲宗元符年间,宋廷相继以秦州、古渭州(今陇西)为据点,逐渐收复被吐蕃、西羌所据的今甘肃陇西等地,进而也开拓到湟水流域。时置熙、河、洮、岷、兰等州,以控西端。

从北宋各路的兵力部署状况来看,陕西路总指挥数达329,是当时各路总指挥数中最多的。② 京东路:140;京西路:165;河北路:254;河东路:160;陕西路:329;淮南路:58;江南路:31;两浙路:18;福建路:10;荆湖路:61;广南路:8;西川四路.而在陕西路中,秦州指挥数为数最多,共有34个;秦州侍卫司马军指挥中:广锐1个,蕃落17个;秦州侍卫司步军指挥中:神虎1个,保捷8个,清边弩手5个,定功1个,建威1个。[14]36-54宋仁宗康定年间,秦州一度成为唃厮啰和西域诸国商人歇息之地,也是蕃货集散的主要场所。因此,宋政府对秦州的控制是极其严格。如韩琦所言:“秦州居常盖暂往来,今既许置屋贮财,必留人主守,岂能旦夕伺察,使朝廷举动皆知?”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四月,秦州曹玮请自今甘州进奉,止于秦州……不烦朝廷遣使伴送。从之。……四年三月……二十一日,令甘州回纥进奉,自今并于秦州出入”。[15]蕃夷四之八庆历三年(1043年)又诏秦州“自今唃厮啰及外国进奉人并约定人数,令赴阙。所进方物,以本城军士传送之,勿令自雇佣人”。[13]卷一百三十五,3220此诏书明确指令河湟吐蕃和西域各国贡使团必须在秦州城接受检验,约定赴京人数,所带贡品由秦州城负责派差役转运,番使团不得擅自雇佣人手。为加强防御,秦州奉诏也修筑许多堡寨。如筑夕阳镇寨等,以防不测。“且秦最为关陇之盛,而夐在一隅,黠羌久有窥图之心,伏羌寨之北,尽是属户蕃部所居,距西界止百余里,无山川之险,苟贼马忽踰伏羌以南断入州道,则失腹背之援,有不测之虞”。[13]卷一百五十八,3827-3828

可见,当时秦州地位是何等重要。秦州不仅是丝绸之路吐蕃、吐谷浑等族进入中原的咽喉要地,也是北宋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点,其军事地理环境也极其显著。

二、北宋秦州的商业经济

北宋时期的秦州也是丝绸之路东段南道上的经济枢纽。北宋时,官方置市,秦州是中原与吐蕃进行贸易的一个重要集散点。这里“诸羌杂处”,[12]前集卷十八上“控接三蜀,疆境甚远”,[16]卷三十一是陇右通关中、蜀中的三岔交会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秦州成为西北地区的贸易中心,也成为与吐蕃交易的重点地区。并且当时秦凤路的转运使就设置在秦州,“凤翔府、秦、阶、陇、凤、成、泾、原、渭、熙、河、洮、岷州、镇戎、德顺、通远军为秦凤等路,转运使于秦州、提点刑狱于凤翔府置司”,[11]卷八十七,2143进而掌控此路财赋及物流输送之权。后来秦州又设行政监察机构安抚使司,提点刑狱后来在崇宁时期也从凤翔移至秦州。秦州成为当时西北地区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重镇。

宋政府在秦州设有市易司、市易务。元丰元年(1078)二月丙午朔,提举市易司俞充言:“永兴军路当两川、秦凤、熙河、泾原、环庆冲要,乞皆置市易务,与经制熙河路边防财用司所置市易相为表里,以牵客旅往来。仍许借内藏钱四十万缗为本,候收秦州等市易钱拨还。”[13]卷二百八十八,7040当然,在设置市易司、市易务的同时,政府也制定了交易规则,严厉禁止私市贸易。如元丰二年(1079),经制熙河路边防财用李宪言“蕃贾与牙侩私市,其货皆由他路避税入秦州。乃令秦熙河岷州、通远军五市易务,募牙侩引蕃货赴市易务中贾,私市者许纠告,赏倍所告之数。以田宅抵市易钱久不偿者,估实直,如卖坊场、河渡法;若未输钱者,官收其租息,在京市易务亦如之”。[11]卷一百八十六,4552秦州是北宋的木材供应地,也是西线边疆的重要畜牧区。木材被用于修造宫殿、造船、修桥等,马匹多供于军事前线。同时,在此也兴起了市马贸易。据《宋史》记载:“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调军卒分番取其材以给京师。”[11]卷二百五十七,8948除夕阳镇外,秦州在大、小洛门也设置场务。随后因与吐蕃等政权的摩擦,虽然撤销了一些场务,但政府对秦州林木的控制从未放弃。

因军事地理环境因素,秦州成为北宋市马、招马的重要处所。宋廷在此设博马场,使得秦州成为一个前线战略物资的供应地。朝廷“自秦州入蕃界招马时”,在秦州选择交易地点也是很重要的,譬如永宁寨,“西北控龛谷路,至兰州五百五十里。旧号向书寨,至道中赐今名,置稻田以为险固。东至伏羌寨三十里,西至来远寨二十里,南至小落门三十里,北至宗哥城九百里”。[12]前集卷十八上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是设置博马场的最佳选择,不仅缩短双方交易距离,甚至有充足的交易物资(博马交易除了用钱外,还有不可或缺的茶叶,而茶叶的供给主要源于四川)。其中“茶马贸易”最为盛行。神宗熙宁七年(1074),在秦州、成都创造性地设立国家专门机构——茶马司,专门负责与吐蕃、西夏等国进行茶马交易。一时秦州商旅云集,“西人善马至边所,嗜唯茶。麝香、水银、牛黄、珍珠自西而来,丝绸、茶叶、金器、银器、漆器流西”。在茶马贸易中,政府也相应地设置酒、盐等其它物品的禁榷场务。陕西秦凤路141个酒务中,仅秦州占有18个。秦州除了官府所设的博马场外,私市马交易也很盛行,“博买牙人与蕃部私交易,由小路入秦州,避免商税打扑”。[13]卷二百九十九,7272对私市马交易,政府给了法律制裁,“自今一疋杖一百,十疋徒一年,二十疋加一等,三十疋奏裁,其马纳官,以半价给告事人”,[13]卷五十一,1117“如敢私市,许人告,每估钱一千,官给赏钱二千”。[13]卷二百九十九,7272可见当时秦州的私市马贸易对国家禁榷制产生了抵触,从另一方面也反衬出当时秦州易马量之多。到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北路马市只留秦州一地,“祖宗朝,环、庆、延、渭、原、秦、阶、文州、镇戎军九处置场市马。……其后岁月寝久,它州军皆废,唯秦州一处券马尚行”。[15]兵二二之五秦州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其中铁、银、水银的产量最大。宋神宗熙宁年间(1074~1077),仅秦凤路收开采矿课铁13.76万斤,银483两。秦州也是北宋的铸钱之地。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在秦州专设了铁钱监,专铸铁钱。秦州经济大兴,一时户数尽达六万七千余户,“主(户)四万三千二百三十六,客(户)二万三千八百八”。[17]卷三,123崇宁年间,“户四万八千六百四十八,口一十二万三千二十二”。[11]卷八十七,2154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水银产自秦、阶、商、凤四州,有四场。”[11]卷一百八十五,4523-4524宋皇佑中,每年得“金万五千九十五两,银二十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九两,铜五百一十万八百三十四斤,铁七百二十四万一千斤,铅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锡三十三万六百九十五斤,水银二千二百斤”。[11]卷一百八十五,4525元丰元年(1078年),全国“银二十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五两,铁五百五十万一千九十七斤,水银三千三百五十六斤。”[11]卷一百八十五,4526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源自秦、阶二州。时置蕃商只用“水银、麝香、毛段之类博易茶货”,可见当时水银已成为流通的重要商品,以至宋政府多次下令禁止蕃商私贩,“自置司以来,除蕃商水银及盐川寨、盐官镇两场依法禁私贩外,市易买卖并取情愿交易”。[15]食货三七之二八水银是禁止私贩的商品,宋政府立法严禁,借此来确保国家的利益。

在连接中原通往西域的青唐道上,也交易着其它物品,如李宪所言“卢甘、丁吴、于阗、西蕃旧以麝香、水银、朱砂、牛黄、真珠、生金、犀玉、珊瑚、茸褐、驼褐、三雅褐、花蕊布,兜罗绵、碙砂、阿魏、木香、安息香、黄连、牦牛尾、狨毛、羚羊角、竹牛角、红绿皮交市”。[13]卷二百九十九,7272秦州“贡龙须席、芎穷”。[11]地理志三,2154可见交易物品繁杂,很多为西域国家特有产品。北宋秦州的经济繁荣程度,也可从当时秦州物品交易额上反映出来。据《宋会要辑稿》记载:神宗熙宁十年间,秦州交易“祖额二十一万三千六百九十三贯五百一十文,买扑九千九百七十九贯八十文,银五十两。”[15]食货九之八秦州18个酒务“钱340660贯,银50两”,茶场卖茶数额达5924驮,元丰元年政府规定秦州应卖茶额为6500驮。[15]职官四三之五一

三、结 语

公元9世纪末到13世纪前期,在陆上丝绸之路兴盛度逐渐降温之背景下,东线青唐道至秦州路因地缘优势,仍旧担负着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贸易。丝绸之路东段分为三支,①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中线:从泾川、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其中北线和中线因战争影响一度中断,而南线持续时间最长。

北宋时期的秦州是丝路东段秦州路上的经济枢纽,也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相互争夺的军事政治要地。中原王朝镇守其地,既可扼制吐蕃、西夏等政权入主中原,也可以此为立足点向西拓展疆土。在陇右南线的经济走廊里,秦州成为北宋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经济贸易的主要支撑点。到南宋时期,秦州沿线又成为金、吐蕃、宋三国的要冲之地,秦州以北属金,南归南宋。此时的秦州虽被战争阴霾所笼罩,但官府和民间的经济贸易并未停止。后期金国也在秦州西边设置榷场,专门组织贸易活动。

通往西域的秦陇道上,秦州也无疑见证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从而奠定了文化基因。在后来元朝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影响下,秦州道教文化一度繁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陇右南道秦州丝路线也逐渐衰落下去。

[1]刘建丽.宋代西北吐蕃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陈守忠.北宋时期秦陇地区吐蕃各部族及其居地考:上、下[J].西北师大学报,1996(2,3).

[2]雍际春,吴宏岐.宋金元时期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城镇的发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4):84-94.

[3]杨小敏.军事地理环境与北宋时期秦州经济的发展特点[J].中国农史,2012,(2):52-61.

[4]杨建新.丝绸之路东段述略[J].西北史地,1981,(1):19-25.

[5]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6]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6.

[7]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8]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2]曾公亮.武经总要[M].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4]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6]徐干学.资治通鉴后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7]王存.元丰九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4.

猜你喜欢

秦州吐蕃
明代秦州卫考略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包装设计创意在流通领域的品牌溢出效应分析
——评《产品包装设计( 第2 版)》
杜甫秦州咏物诗
秦州是姜堰高新区 “四通八助”奏响企业发展最强音
西夏及其周边吐蕃语地名考释举隅
憍賞彌國法滅故事在于闐和吐蕃的傳播(文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