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海德在坚守中国的原因

2015-02-13张思文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斯诺抗战国民党

张思文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马海德是一名祖籍黎巴嫩的美国人,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员的外国人,是第一个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他放弃美国优越的物质生活来到中国,在延安时期他为中共苏区医疗人员的培养、医药问题的解决、医疗体系的建设及苏区的外交工作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致力于消灭中国的性病和麻风病,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中国娶妻生子,深深扎根在中国,临终前也在为中国的麻风病奔劳。而支撑他这么做的原因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除了他自身经历的原因外,我们还应看到当时留他在中国的最大吸引力是什么。

一、不凡的身世经历

马海德的童年生活及不愿受压迫的愿望、早年在中国上海的经历都影响了他对后来人生道路的选择。

马海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中,祖籍是黎巴嫩,他父亲是黎巴嫩一炼钢厂的工人,因不堪忍受老板的残酷压榨和工头的肆意虐待而移民至美国,成为了生活在美国的炼钢厂工人。马海德的童年时代,曾爆发过一场瘟疫,他的爸妈和弟弟都感染了疫病,因为一位老医生的到来,让他们有了治病的药和充饥的食物,正是这场疫情让他萌生了当医生的念头。为完成学业论文,他们来到中国。在上海生活的时候,他结识了史沫莱特、路易·艾黎、希伯等先进人士,在他们的带领下参观了众多工厂,看到了饱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和各种在剥削下滋生的职业病和营养不良,他看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民政府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到了改造中国社会结构的必要性。又结识了宋庆龄先生,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研究中国革命课题。

正是他父亲受剥削压迫的事实使得他产生了对剥削阶级的反感,来到上海后中国的现状使得他明白国民党下的中国是没有希望的,他贫穷的童年生活使得他对中国人民的困苦生活产生共鸣,并且铸造了他倔强的性格。而他童年所遭遇的那场瘟疫使得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

二、中共所推崇的民主与自由和西方人的传统相吻合

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的时候实行的人员分配制度是在政权机构中,中共党员、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各占名额的三分之一。在中共的民主政策下,吸引了大批的中间力量的支持。在根据地,中共尊重民意,在分给农民土地的同时,还让人民自己统治自己,尊重人民意愿,让每个成年的人都拥有选举表决权,包括妇女和文盲。人民深深地折服于中共,并配合中共抗日。就记者爱泼斯坦的叙述可以看到“仅在我有记录数字的忻县一个县,在战斗中帮助军队和民兵抬担架、运送物资和粮食上火线的老百姓就从两千多名增加到七千一百六十五名”[1]P191。而相比之下的国民党则是这样:在1940年的新一届会议成员中,进步份子的名字被划掉,“新一届参政会的组成情况是,国民党和它自己指定的非党人士不但占压倒多数,而且还可控制议员席中提出的议动案”[1]P144。“国民党的官员都来自地主、士绅、商人和富农阶级,在解放区十名地方官员中只有一人出自那些阶级。在国统区,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国民党员,每个官员都是国民党任命的。在解放区,担任官员的人,每十个中有七个像大多数人民一样,根本不属于任何政党”[1]P263。不仅这样,国民党之下存在着大量的秘密警察,暗地里监控着进步分子,如1940年末震动全国的马寅初教授被捕一案。因为马寅初教授说中国的产生和财政没有立足于应有的抗战基础之上,并且要求注意政府成员和他们家属牟取暴利,还开出了他们在国外投资所获的赢利。这些言论让他在秘密警察的控制下“失踪”了两年。而马海德生活成长在民主制度比较成熟的西方世界,自然是对中共的统治比较认同,并愿意融入其中。此外,就蒋介石和毛泽东个人而言,两个人不同为人处事方法也决定了马海德的选择。蒋介石比较在意自己的地位并通过日常生活要体现出他的地位,坚持事必躬亲,并且喜欢摆架子,而毛泽东却是举重若轻,且能与老百姓随意交谈,对外来访者也是非常友善和蔼,单独访问他时不会受到时间限制,他乐于让众人了解他自己,了解中共。正是这些民主开放的风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类似马海德一样的来访者。

三、国共统治区两党不同的治理方式,坚定了他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决心

(一)在政策上,国民党对中共进行全面封锁,而中共却在对外宣传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渴望

国民党首先封锁有关中共的消息。在斯诺采访延安之前,关于“红色中国”,外界了解的的并不多,尤其是外国友人。斯诺夫人曾说,“这么多年的战争中,传说着关于中国苏区的种种离奇的神话”。国民党没收大量的有关八路军、新四军的书籍,共产党办的《新中国报》被禁止销行,重庆到延安的通信自由被切断,不许报纸报道敌后战线的情况,不准许外国记者去访问共产党的军队,不准在电讯中提及他们,力图使人们不知道红色中国存在的事实。在青年人们去抗日军政大学的时候,国民党极力阻挡并逮捕他们。

在医药物资援助方面,国民党也“尽其所能”地对中共进行封锁。中国红十字会总部的救助站,“起初是一个无党派组织,后来被迫停止向八路军和新四军提供医药援助”。保卫中国同盟曾从香港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拨救济品给解放区的国际和平医院,在托英国友人送到延安的途中被扣押。在白求恩逝世之后,“他的美国支持者希望由欧文·基希大夫接替他,……,当他启程去目的地时,被国民党当局挡回去了”[1]P142。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是发生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期间。

而中共则通过地下党秘密组织要求邀请外国可靠的记者和医生来根据地,希望外界了解中共的抗战政策等。斯诺和马海德正是此时来的苏区,在中共的“地盘上”,他们不像在国统区那样处处受限,中共领导欢迎他们对这里的一切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并给他们解释中共的抗日政策,以便打破国民党对他们的消息封锁,让外界知道他们的方针政策。

国民党对边区的围剿和封锁引发了马海德等人对中共的同情,而中共的政策和他们不排外的态度赢得马海德等人的认同。

(二)就社会状况而言,国统区充斥着腐败和压迫,中共在苏区领导着人民利用有限的物资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战

国民党对自己做了很多夸大性的正面报道,但当像马海德这样西方来访者 认真了解后,“他们绝望的发现国统区充斥着政治贪腐、军事懈怠等现象,……这种落差,更加深了西方人对国民政府的厌恶”。斯诺在国统区时,孙科曾安排交通部的“技术专家”华盛顿·吴陪同斯诺观光游览,结果斯诺吃惊的发现,“吴先生对铁路事物一窍不通……,对侍者颐指气使,还喜欢调戏妙龄女子”[2]。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时,政府高级官员却想尽办法发财,将国外贷款占为己有,这使得军事长官们觉得,“既然重庆的战略目标不是要求采取任何进攻行动,他们就没有必要搞好部队的给养装备。于是,在兵饷和医药用品方面进行贪污中饱,……许多将军手下的士兵因疾病和战死,已有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空额,但他们仍旧向上报称他的部队是满额的,目的是为了多领饷银”[1]P236。面对外来的访者,有的官员“试图转移来访者的注意力,盛宴款待客人以证明省内食物丰富,而他们看到的饥荒‘纯属局部’问题”[1]P249。因为大饥荒的缘故,大量的难民进入周围的省县以免遭遇饿死的命运,可是邻近省份的国统区官员设了警防线,挡住了难民。这样的国民党政府必然是马海德这类从西方到来的具有基督教情怀的人所无法接受的。

中共此时的政策却深得人心。河南省北部与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宣称愿意接受难民,还可以提供给难民粮食、种子和农具,允许他们去开垦荒地。可是最后难民们被国民党的官员以“防止赤匪人口增加”的名义阻挡在了生存之外。马海德看到了中共的领导人和中共的生活,这与国民党宣传的是截然不同的,毛泽东并不是个有痨病的大烟鬼,中共的生活方式也并不像他在上海所见的国民党的那般奢侈。这里不会出现官员将药物卖到黑市并以高价卖给无力买药的人民的状况。这里军队的耐力和勇敢让他目瞪口呆,他们没有空军,飞机,高射炮或坦克,可他们抗战的决心却远远高于国民党。“共产党士兵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诚和他们在伤后无所需求进一步加强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诚”[3]。于是他决定留在中国,为处于压迫和贫困的人民服务。“仅在1944年至1947年间,马大夫诊治的病人就达四万余人次”。[4]

(三)在抗战政策方面,国民党积极剿共、消极抗战,共产党则坚持团结一致、全力抗战

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国民党不仅采取不抵抗政策,还对采取抵抗的势力进行镇压。“察哈尔的军队在冯玉祥将军、方振武将军和吉鸿昌将军的指挥下,独力对日作战,为了这一‘罪行’,吉鸿昌将军被国民党宪兵处死,方振武将军不得不逃亡国外”[5]P88。在爱泼斯坦请陈毅谈蒋介石1941发表的关于新四军事件的声明时,陈毅提到“我们积极抗战的政策与国民党的消极战略有着尖锐的矛盾,重庆害怕我们在重要的上海——南京——杭州三角地带扩大影响。共产党让步是想减轻摩擦,而重庆却利用我们的让步反而加罪于我们,消灭我们”[1]P202。

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共在艰苦条件下拥有坚决抗战的决心和行动。在国民党的军校教自己学生如何打内战的时候,中共的红军大学却对民族敌人以及战胜它的方法展开了系统的研究。斯诺参观红军大学后,面对国民党封锁围剿中共,而中共却艰苦的研究抗日胜利方法的情景感慨道,“哪有这样的学校,因为纸张短缺而需要用敌人的传单背面做课堂笔记?哪有这样一个军校,每个在校学员的伙食、衣物和一切花销加起来每月不到15银元?而各个名气大的学员头上的悬赏加起来总共超过二百万元”[5]P77-88。中共在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在进行抗战的同时开展党和军队的建设,没有私占人民财产的现象,没有做人民的上司的派头,一切都以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利益为中心。这也是马海德不仅投身于中国抗战,选择抗战胜利后依然留在中国奉献自己一生的原因,他深深地折服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中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正是这些因素的合力致使马海德留在了中国。探寻马海德坚守中国的原因是为了缅怀和纪念当年向他一样在抗战时期向中国人民伸出援手的所有外籍友人,以便唤起当今社会已被人们淡忘的奉献精神和被忽视的共产主义信仰,这些正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员马海德同志的生命支柱。

[1](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陈瑶华等译.未完成的革命[M].新华出版社,1987.

[2]芮必峰,李嘉树.西方记者探访和宣传“红色中国”的原因.[C]

[3]LymanA.Brewer,Ⅲ.诺尔曼·白求恩与马海德在中国[R].现代胸心外科国际交流座谈会的特邀报告.

[4]http://www.iqiyi.com/w_lqrrcfoqzq.html.泊客中国.20111002期.马海德

[5](美)埃德加·斯诺著,李方准等译.红星照耀中国.[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斯诺抗战国民党
快过关了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