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明威《没有斗败的人》中的人物话语表达方式

2015-02-13薛金金

关键词:斗牛海明威叙述者

薛金金

(太原师范学院 外语系, 山西 晋中 030619)

1954年,美国作家海明威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语言洗练,含蓄深刻,善于以具体行动、对话和场景来表现思想内容,对美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认为是开一代文风的语言大师。短篇小说《没有斗败的人》(The Undefeated)发表于1927年,以海明威熟悉和擅长的斗牛为题材,讲述了上了年纪且受过伤的斗牛士曼纽尔·加西亚为了重返斗牛场,忍受着轻蔑与侮辱向前老板雷塔纳祈求斗牛士的工作,之后又苦口婆心地劝说自己的老友舒里托做他的长矛手,终于如愿以偿地站在了斗牛场上。在斗牛场上,经过几个艰难的回合,曼纽尔终于将牛杀死,而自己也身负重伤,躺在了手术台上。故事结尾,他仍然在和他的老友说“我不是干得很好吗?”表明他还要继续战斗下去。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以他一贯独特的叙事风格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分析来揭示人物话语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人物话语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作家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受到叙事学家和文体学家的重视,我国学者申丹在《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中就提出“变换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成为小说家控制叙事角度和距离,变换感情色彩及语气等的有效工具。”[1]英国文体学家利奇和肖特在《小说中的文体》一书中,根据叙述者介入的不同程度列举了五种人物话语表达形式:言语行为的叙述体、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2]在《没有斗败的人》中,作者用直接引语展示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但是对于人物的思想活动,尤其是主人公曼纽尔的心声,则主要采用了自由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的表达方式。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于表达人物主体意识变化和主题的揭示有着重要作用。《没有斗败的人》在情节安排上基本使用了线性结构,因此,本文将按照空间顺序,将小说的情节分成三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关注其对于人物塑造和主题揭示的作用。

一、雷纳塔办公室和咖啡馆

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雷纳塔办公室和咖啡馆这个阶段是曼纽尔为实现上场愿望的准备阶段,他首先去了他的前老板雷纳塔的办公室去祈求一份斗牛的工作,得到工作后,他到咖啡馆等待他的老友“铁手”舒里托,劝说他帮助自己扎牛。这个阶段中,作者主要使用直接话语来展现曼纽尔和雷纳塔的对话、曼纽尔和咖啡店侍者的对话、曼纽尔和舒里托的对话以及咖啡店里侍者之间的对话。这些直接话语的生动性和直接性对于情景的展现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着显著的作用。

同时,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海明威主要使用了自由间接话语来展现。自由间接话语(Free Indirect Discourse)得名于法国文体学家巴利1912年提出的“自由间接风格”,是现代小说中十分常用的话语表达方式,“这种形式在人称和时态上与正规的间接引语一致,但它不带引导句,转述语本身成为独立的句子。……这一形式常常保留体现人物主体意识的语言成分,如疑问句式或感叹句式、不完整的句子、口语化或带感情色彩的语言成分,以及原话中的时间、地点状语等。”[3]146由于这种话语表达方式在形式上既与文本叙述话语融为一体,又保留了体现人物主体意识的语言成分,叙述声音的双重性成为其显著特点,读者从中既可以听到人物的声音,也可以听到叙述者的声音。在《没有斗败的人》中,这种话语表达形式主要用来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在雷纳塔的办公室里,当曼纽尔求到在夜场斗牛的工作后,又絮絮叨叨说了几遍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长矛手时,雷纳塔对他毫不理会,小说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He was talking to a man who was no longer listening.[4]186

译文:他这是在跟一个不再听他说话的人讲话。[5]238

这个句子在时态和人称上与叙述语一致,但是思想的主体是曼纽尔,这句话中有曼纽尔的声音,他在告诉自己雷纳塔已经不听他说话了,他该离开了。同时,从这句话中,读者也读到了叙述者通过评论而进行的干预,他的确是在和一个不再听他说话的人讲话,这种叙述者评论也道出了读者的心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既然雷纳塔都不理他了,他还絮叨什么呢?这句话可以说是三种声音的和声,话语的密度得到了增强,使读者体会到曼纽尔对斗牛这份工作的坚持和认真的态度,也对他在雷纳塔那里遭到的冷遇产生了同情感。

在咖啡馆里,经过曼纽尔的哀求与劝说,舒里托答应了做他的长矛手,条件是要曼纽尔答应如果这次表现不好,就放弃斗牛。从开始被拒绝到最终得到支持这个过程中曼纽尔的心理活动,作者同样使用了自由间接话语的表达方式来表现:

(1)“No,”said Zurito.“I am not pic-ing.”Manuel looked down at his glass.He had expected that answer;now he had it.Well,he had it.[4]188

译文:“不行,”舒里托说。“我现在不扎牛啦。”曼纽尔垂眼望着他自己的玻璃酒杯。他已经料到了那个回答,现在果然听到了。嗯,他听到了。[5]243

(2)He was happy.He knew Zurito would pic for him.… It was all simple now.[4]190

译文:他很高兴,他知道舒里托会给他扎牛。…… 现在一切都好办了。[5]245

第一组句子,当舒里托拒绝时,曼纽尔并没有感到惊讶,也没有感到绝望。句子里明显带有表达人物主体意识的单词“Well”使这组句子成为自由间接话语,从曼纽尔的心理活动中,读者可以体会到他和舒里托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互相了解,曼纽尔知道老友为了他好一定会先拒绝他,所以,他早就料到了这个答复,但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曼纽尔并没有打算就此放弃,他根本没有把这个否定的答复当回事,因为他了解这个老友,他一定会答应的。这一点在第二组句子中的“He knew Zurito would pic for him”得到了印证。最后一个句子“It was all simple now”的思维主体仍然是曼纽尔,读者从中听到了曼纽尔的心声,他很开心,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只要上场就可以了,读者可以感受到他自信满满,而另一方面,也听到了叙述者不一样的声音,真的一切都好办了吗?从前面的故事情节中,读者知道曼纽尔刚刚从医院出来,他刚受过伤,还差点死掉,而且他也不再年轻了,甚至他觉得是“最好的长矛手”的舒里托也年纪不小了,他们真的能在斗牛场上有很好的表现吗?这里,叙述者声音与人物声音的不一致产生了反讽的效果,也让读者为曼纽尔的命运捏了一把汗。

二、斗牛场

斗牛场是整篇小说最重要的场景,曼纽尔终于站在了斗牛场上,与斗牛经过了几个回合的艰苦较量,他终于获胜了,自己也身负重伤。斗牛的整个过程是海明威展示的重点,自由间接话语和自由直接话语是这个部分作者用于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尤其是主人公曼纽尔在斗牛过程中从沉着冷静到烦躁发怒直到最后彻底发狂的主体意识变化的主要话语表达方式。

斗牛一开始的时候,曼纽尔保持着一个经验丰富的斗牛士的自信、沉着和冷静。

(1)This was all right.He could do this.He must work to get the bull's head sown,so he could go in past the horns and kill him.[4]199

译文:这没什么。他干得了。他一定得设法叫牛低下头来,那样,他就可以从牛角中间伸过去,把牛杀死。[5]259

(2)He's on the defensive now,Manuel thought.He's reversing himself.I've got to bring him out of that and get his head down.Always get his head down.Zurito had his head down once,but he's come back.He'll bleed when I start him going and that will bring it down.[4]199

译文:它现在采取攻势,曼纽尔想。它正在积聚力量。我得逗得它脱离这种状态,把头低下来。要一直叫它把头低下来。舒里托一度曾经斗得它低下了头,可它又抬起头了。我一旦惹得它走动,它准会流血,这样它就会低下头来。[5]259

这两组句子都成功表现出了曼纽尔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斗牛士沉着冷静自信的心态。第一组句子使用的是自由间接话语,从中读者可以读到曼纽尔清晰的思路和他的自我鼓励,也可以听到叙述者对他鼓励的声音。第二组句子在人称上不同于第一组句子,作者使用第一人称“我”来直接表达曼纽尔的心理活动,在时态上也基本保留了人物直接话语中的现在时态,而不是叙述语使用的过去时。这种省略了引号和引导句却通过保留直接话语中的时态和人称“原本”记录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就是“自由直接话语(Free Direct Discourse)”。自由直接话语“使读者能在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直接接触人物的‘原话 '”[3]156,具有直接性和生动性的审美功能。所以,在第二组句子中,曼纽尔的心理活动以这种话语形式表现出来,让读者直接接触到人物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感受到曼纽尔冷静的心态和周密的计划。

在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后,公牛虽然受伤了,但是仍然在顽强抵抗,曼纽尔有点烦躁了。

Didn't they know enough to keep back?Did they want to catch the bull's eye with the capes after he was fixed and ready?He had enough to worry about without that kind of thing.[4]200

译文:难道他们连应该后退都不知道吗?在牛已经镇住,可以把它干掉的时候,还要用披风来引牛注意吗?没这类事就已经够他心烦的了。[5]262

这组句子表达了曼纽尔对几个斗牛助手的不满情绪。反问句式直接表达了曼纽尔的主观情绪,读者看出曼纽尔此时已经无法像开始的时候那么沉着冷静了,斗牛毫无进展,斗牛助手如此不得力,他的情绪开始烦躁起来。同时,读者也听到了叙述者对这几个斗牛助手不具专业精神的批评。

但是,曼纽尔没有失去他的自信和必胜的决心,他又开始做战术安排:

There were the horns,… the need to profile himself toward the left horn,… put the sword all the way into a little spot about as big as five-peseta piece straight in back of the neck,… He was conscious he must do all this,but his only thought was in words:“Corto y derecho.”[4]201

译文:牛角就在那儿,…… 他得侧着身子朝左边那个角又快又准地逼近,……把剑扎进像一个五比塞塔硬币那么大的一小块地方。……他意识到必须做所有这一切,但是他唯一的念头是以这几个字表现出来:“又快又准。”[5]262

以上这组句子使用的仍然是自由间接话语的表达方式,曼纽尔在心理上对接下来的战术做了周密的安排,使读者体会到他坚定的信念。这组句子特殊之处在于结尾处以直接引语方式出现的“又快有准”,虽然这也是曼纽尔的心理活动,但是引号的出现增强了这个句子的音响效果,仿佛是曼纽尔在内心对自己的呼喊一样,使读者感受到了曼纽尔对自己的激励,同时也听到了叙述者对主人公的助威之声。“又快又准”在小说下文中的反复出现,更加加强了这一效果。

又经过一个回合的较量,曼纽尔被公牛顶到地上,受伤了,观众席中有人向他扔空酒瓶,此时的他,彻底地愤怒了:

“Thank you,”he said.“Thank you.”Oh,the dirty bastard!Dirty bastards!Oh,the lousy,dirty bastards!…There was the bull.The same as ever.All right,you dirty,lousy bastard![4]203

译文:“谢谢你们,”他说,“谢谢你们。”呸,这些讨厌的杂种!讨厌的杂种!呸,可恶的、讨厌的杂种!……公牛就在那儿。跟以前一样。好吧,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5]265

当观众朝他扔空酒瓶时,他表面上冲观众喊着“谢谢”,内心却在咒骂“the dirty bastard!”表达人物语气的“oh”,“All right”以及感叹号的使用,都表现出了曼纽尔强烈的主体意识,此时他不再沉着冷静了,而是将心中的愤怒发泄为对观众和公牛的反复咒骂。此时的自由间接话语形式既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愤怒的情绪,又使读者感受到了曼纽尔在愤怒情绪激励下的昂扬斗志,即使在形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他仍然是一个不言放弃的斗士,他一定要将对手击败。最终,曼纽尔胜利了,他把公牛杀死了。

三、医务所

胜利后的曼纽尔,被人抬到了医务所,他很累,伤势不轻,意识也不是很清醒,所以,在这个阶段,海明威主要从曼纽尔的视角展现了他的意识活动,自由间接话语仍然是主要的表达方式,比如,当曼纽尔躺在手术台上医生准备给他做手术时,作者是这样描写他的心理活动的:

To hell with this operating-table.He'd been on plenty of operating-tables before.He was not going to die.There would be a priest if he was going to die.[4]204

译文:让这手术台见鬼去吧!他以前在许多手术台上躺过。他不会死。要死的话,会有一个神父在场。[5]267

这组句子的人称和时态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过去时,与叙述话语一致,但“to hell with…”又强烈表达了人物的主体意识,因此,不难看出,这组句子采用的也是自由间接话语的表达方式,从中读者可以听到曼纽尔内心的声音,这个硬汉即使躺在手术台上也不会向命运低头,坚信自己不会死。同时,叙述者的声音也隐藏其中,叙述者仿佛在告诉读者,曼纽尔不会死,以此让读者放心。

在医务所里,海明威在描述曼纽尔因伤势严重,意识有些模糊时使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听不见”(he could not hear…)。他听不见雷纳塔的声音,听不见医生的声音,也听不到舒里托的声音,因此,曼纽尔的意识活动主要都是通过间接话语的方式表现的,但是当舒里托拿起剪刀要剪掉象征他斗牛士职业的小辫子时,他突然听到了,听清楚了,并且大喊“你不能干这样的事,铁手”[5]267(You couldn't do a thing like that,Manos[4]204),这句话海明威使用的是直接引语的方式来展示的,除此之外,通过直接引语方式表达的曼纽尔的话语还有一句,“我干得好”(I was going good)这句话被曼纽尔重复了四次。在人物话语基本以间接话语形式出现的语境中,这两句直接引语的声音显得尤为响亮,使读者深刻体会到曼纽尔对斗牛的热衷,即使在意识不清楚的情况下,他最在意的仍然是自己能不能继续斗牛,他对他的老友反复强调自己做得不错,按照他们的约定,他不能剪掉他的辫子,他还要继续斗牛。在间接话语中穿插的这几句直接引语突出的音响效果也起到了加强主题的作用,曼纽尔真的是一名永不言弃的斗士。

在《没有斗败的人》这篇小说中,海明威主要使用了自由间接话语和自由直接话语表达形式,并注重在关键时候突出直接话语的音响效果,来展现主人公曼纽尔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海明威对人物话语表达方式高超的驾驭能力,使他的小说别具一格,也使海明威成为一代语言大师。

[1]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Leech,Geoffrey and Michael Short.Style in Fiction[M].London:Longman,1981.

[3]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Ernest Hemingway.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M].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2003.

[5] 海明威.海明威短片小说全集(上)[M].陈良廷,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斗牛海明威叙述者
反对斗牛
有头斗牛不爱斗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