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化背景下的义乌市乡村景观变迁要素分析及其优化研究

2015-02-13周亮亮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城西义乌市义乌

周亮亮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一、义乌市乡村景观现状

义乌是属于金华的一个县级市,义乌市辖七个街道和六个镇,分别为北苑街道、稠江街道、江东街道、城西街道、稠城街道、后宅街道、廿三里街道,上溪镇、义亭镇、佛堂镇、赤岸镇、苏溪镇、大陈镇。2013年末户籍人口75.99万,共有726个行政村。

1.现阶段的城乡一体化

根据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51.3%。我国的城市化已经开始步入第二阶段,在后面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与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同时进行。近年来义乌市的城区人口和面积都在不断地增长,在“兴商建市”“贸工联动”战略指引下,不断扩张中心城区,一大批郊区农村转变为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目前据测算,义乌的城市化率达到了69%,市区常住人口达到124.55万。为了减轻城区压力,政府需要强化城区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的产业功能,做好城乡统筹,建立城乡均衡平等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体制。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前提。

2.乡村景观发展变化中的同质化

虽然目前义乌市农村普遍都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但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考虑乡村景观的特殊性,农村居民在村庄建设方面喜欢效仿城市景观,兴建很多“高、大、异、新”的建筑,使得乡村景观混乱。如义乌市后宅街道前傅村,村民洋房都是欧式风格,整个村庄建筑都用大理石装饰。很多乡村居民认为,只有高楼、瓷砖才能表明生活水平的进步,却忽视了乡村景观的延续性,而使得现在义乌乡村走向了同质化。

随着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落实,目前建设“美丽乡村”正在推进,但并没有形成理论性研究。目前规划委托部门没有很好地挖掘每个街道乡村的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资源。很多乡村景观都是其他乡村的复制,导致了乡村景观的同质性。因为在新一轮的规划中,存在规划设计时间短、建设时间紧、设计经费少等一系列困难,相关设计人员没能对现代乡村文化和生活习俗进行深入了解,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容易失去地方特色而又走向模仿和同质化。

二、义乌市乡村景观变迁要素分析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乡村一般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区域。随着义乌市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的产业布局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乡村具有城市不具备的一些条件。如大尺度的空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这些给现代一些新的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乡村也就具有了很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1.产业经济的发展对乡村景观变迁的影响

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由此会影响乡村景观的变化。义乌市的产业经济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各个乡镇街道发展侧重点不同而引起景观的变迁。

(1)第一产业主要以养殖业、林业为主,突出传统丝绸业、林业和糖业加工,逐步向生态农业发展。义乌市城西街道的东河村七一生态农业园建设用地面积20公顷,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与休闲观光相结合。

城西街道七一村主导产业的发展、集聚与提升,带动城西街道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有效改善城西街道景观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品位,并最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随着农业规模经营的扩大,农田的景观破碎度降低了,景观斑块更具有规则性。

景观类型趋向多样化。随着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农业景观变得丰富。除了大片的水稻田景观之外,出现了很多新的景观类型,如休闲农田景观、设施型农田景观等。

(2)第二产业主要为针织、小商品生产、服装、五金、化妆品、建材、文化产品形成了大陈组团、上溪组团、佛堂组团等9大产业组团区。大陈镇衬衫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当时大陈由衬衫带起的“繁荣”一度成为焦点,被称为“义乌小香港”。这些工业经济发展快的组团乡村景观主要表现在农村居住建筑杂乱无章,无统一规划,乱搭乱建,日照、通风条件差,村内绿地少,建筑外部环境形象不佳。

从早前的家庭手工业到后来的小作坊再到现在的标准化厂房。随着产业的发展,乡镇工业园区也开始兴起,交通路线变成了工业街,进而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中化程度逐渐提高。整个乡村景观空间格局由分散走向集中。

(3)第三产业为商贸、会展、餐饮、旅游、物流和金融办公产业。城西街道的何斯路村充分发挥邻近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突出历史名人故居景观、燕子坳山水田园景观资源和生态人居环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特色创新、品牌营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和休闲度假。

2.政府规划对乡村景观变化的影响

景观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规划建设和开发项目的引导。从1985年11月中国小商品城第三代市场在城中路东面稠城镇朝阳村动工兴建。到1990年义乌市政府决定启动第四代小商品市场分为篁园、宾王两期,再到现在的稠城街道福田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小商品城在郊外农村演变成现在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2005年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这得益于政府规划的引导,才有了现在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景观。

再以城西街道为例,城西街道的前身城西镇是2001年义乌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的镇,由原东河乡、夏演乡和稠江街道何泮山村合并而成,2003年12月撤镇建街后,城西镇撤销,设立了城西街道。目前,城西街道正处于农村向城市转换的过渡阶段。城西街道在香溪路以东开工了义乌快递物流园区工程,占地500亩。还有在城西的国际生产资料市场投资80亿元,兴建了占地670亩可容10万电商的“国际电子商务城”。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乡村景观,进而呈现出城市景观样貌。

3.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由于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有着很大的差别,加上当前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景观对城市居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从而形成了很大的旅游市场。乡村景观不仅有观赏价值,更有休闲娱乐价值,各种旅游的开发模式应运而生。乡村旅游开发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与乡村生产、生活和环境发生紧密的相互作用,因景观要素的变化带来了显著的景观效应。

(1)乡村生活景观变迁

游客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新的信息,给乡村居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有了新视野和新观念,也慢慢学会了生意经,有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增加了家庭收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就会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而选择城市的生活方式,这样会使一些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消失,使得乡村文化退化,很多景观就缺乏文化内涵。

(2)乡村聚落景观变迁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对景观空间的开发,势必对土地进行开发,如增加交通设施、娱乐休闲设施。乡村景观就会出现民宿、农家乐、会所等,这样土地的利用方式就发生了改变。义乌乡村旅游开发很多是无序和自发性的,乡村聚落景观变迁趋向城市景观。如义乌市后宅街道坞灶村。乡土建筑被城市建筑取代,建筑用鲜艳的颜色来装饰,忽视了本来的乡土文脉和原来的乡村景观。

三、乡村景观变迁的优化策略

1.优化产业经济格局

地方的产业经济布局直接影响乡村景观的变迁。每个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要根据产业特色来营造乡村景观。在空间布局上,根据村庄区位、人口、产业、生态、历史、文化等不同条件,因村制宜,让各个村庄形成独特景观魅力。要对乡村土地利用进行严格控制,对土地集约利用,形成功能明确的土地分区结构,避免乡村景观的同质性及保证乡村景观的有序性。

2.优化政府引导

乡村景观变迁因素很多。在变迁过程中,政府的规划引导尤为重要。因为乡村景观虽为人类活动引起,但乡村居民具有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就会为了满足经济利益而放弃对本土景观的守卫。此时,政府在政策上的规定和对乡村经济的扶持使引导乡村居民进行合理改造景观变得有效起来。政府要引导乡村居民有效地管理乡村产业。开发既有良好的景观保护功能又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景观类型,这样才能促进乡村的景观不至于退化,从而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城市化背景下的义乌市乡村景观变迁要素分析得出,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由此会影响乡村景观的变化。义乌市的产业经济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各个乡镇街道发展侧重点不同而引起景观的变迁。其次,政府规划建设和开发项目会影响乡村景观的变迁。再次,乡村旅游开发也会对乡村景观变迁产生影响。最后,本次研究对乡村景观变迁提出了优化产业经济格局和优化政府引导两条优化策略。

[1]邓明艳.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J].生态经济,2010(2):83-86.

[2]叶玮,黄中伟,周亮亮.影响金华市乡村聚落空间集聚规律的因素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03).

[3]楼洪豪,陈修颖.义乌市的快速城市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7,27(5).

[4]胡希军,何平等.城市化主导的义乌城市景观结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8,28(6).

[5]张燕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苏北小城镇历史风貌保护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

猜你喜欢

城西义乌市义乌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义乌展
用“博悟”开启少先队特色活动之旅——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城西博悟院”活动实践与思考
豆苗成长记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城东城西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