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

2015-02-13梁永郭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河北省

梁永郭,杨 雪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970年后,我国在慢慢形成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圈,而且获得了丰硕成果;反之,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却比较落后。到目前为止,京津冀区域经济圈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时期:

(一)第一时期:定义京津冀区域经济内涵,奠定物质基础

1980年代提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概念,顾名思义京津冀区域经济圈包含北京、天津这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属于东北、华东和华北这三个大区域的接合部,地处优越。它不但是我国内陆地区的关键纽带,也是连接欧洲和东北亚的重要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其中,石家庄、廊坊和唐山这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非常显著,保定、张家口和秦皇岛等重要城市的经济也有明显提升。这些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给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作用,并且也缩小了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和北京天津经济发展的差距,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然而必须明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共同发展存在的矛盾以及河北和北京天津之间的差距还非常明显。

(二)第二时期: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着力进行实践尝试

由于在2008年举办了奥运会,京津冀这三个地区在基础设备上的飞速建设以及合力协作,让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的时间大大缩短。目前已经设立了区域高层联系协调制度,三个省市之间创建了多个层次的沟通协作平台,共同商议处理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签订了多个协议,如“北京倡议”“廊坊共识”等,开展了有关省市领导的“联合会议”等多个会议,达成了有组织的定期协商制度。在2009年5月,在河北省廊坊市举办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合作恳谈会,这次会议取得三个关键进展。一是北京、天津、河北规划部门签订《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二是北京、天津和河北省旅游主管机构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未来会创建旅游信息共同分享的制度,互相及时公布旅游警示和恶劣旅游公司的信息,一起处理旅游业运营方和旅游者之间的矛盾,给京津冀旅游合作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三是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交通运输管理机构签订了交通一体化的合作备忘录。

(三)第三时期: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014年习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并提出了7点要求,从顶层设计到产业发展再到城市布局都进行了具体的战略规划;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而使该区域在交通、生态、产业升级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近期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纲要即将出台,国家和地方政府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的深度协同发展。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一)区域内部产业转移初步形成

在跨地区产业局势调节方面,北京市首钢200万吨钢铁项目确定在河北唐山实施,同时要求在2008年之前搬迁到唐山的曹妃甸。规模巨大且维持了数年的首钢大搬迁,被当做是北京产业大转移的最具代表的事件。不但有首钢,北京炼焦化学厂和北京焦化厂等很大部分的老企业在几年前都已经实现了北京到河北的转移。同时,河北省采用自己的方式积极迎接区域的产业迁移,河北政府对外公开,将在未来五年之内,在正定投资58亿元建立一个北方规模最大的纺织工业园区,重点扶持石家庄的纺织龙头企业——常山股份公司。石家庄副市长提出,经过和京津地区发展紧密合作,能够在京津慢慢缺乏竞争力的纺织工业向石家庄迁移奠定基础,借助京津区域的产业迁移效应推进石家庄市的纺织工业发展。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产业转移项目加快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二)区域交通一体化初步显现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交通一体化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有力保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在交通上,北京与天津和河北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建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开端。目前三个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在“十二五”这个时期,北京和天津、河北一起协作,推动跨省市交通系统的建立,已经开启了京承高速三期项目,在2009年全线建成通车;类似连接北京和河北的京承高速三期这样的项目,当前正在建设中或者即将投入建设的就已经有八条。而且,在2007年连接北京与天津的全国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已经完满实行轨道全面铺通,并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北京和天津两地半小时直达,这会是我们国家最早完成的第一条设计每小时速度为350公里的高标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2009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合作恳谈会上,三地的交通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决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交通合作联席会议,极大推动了京津冀地区的交通的快捷化、一体化。

(三)市场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在市场开放等领域有了更多的合作。随着多条城际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正在建设发展起来,京津冀都市圈快速交通系统也在开始逐步建立。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往来变得更加频繁,开始实现无障碍通信,给三个地区的企业合作、人们出游等建立了良好基础。在政策上,国家发改委和京津冀发改委始终为推动区域交流合作设立规划和建议,交流区域合作发展状况,共享交流产业、政策和规划等信息,分析目前和短时间内区域合作需要处理的问题,给出工作建议,监督和促进省市政府商议确定的区域合作工作,为扫除区域界限和推进区域内市场氛围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总体实力较弱

京津冀地区尽管也有改变,然而总体上改变不大,特别是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和珠三角、长三角之间的差距还是挺大。京津冀地区经济总体实力较弱,不能够达成类似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起到强大辐射影响的经济核心地带,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竞争力强的经济地区。

(二)产业同构与产业链断裂并存

在京津冀经济圈里,天津和北京市两个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程度的产业相同结构,一般主要有电子、冶金、医药制造以及机械等行业。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造成两个城市之间在能源、项目和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在京津冀区域里,尚未实现有创新能力的产业群落和产业链,在现代制造业、信息服务和金融的产业链延伸方面发展比较落后。北京也还未和周边城市达成互相依靠的产业链,和河北、天津的合作也没达到一定的深度。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北京往河北省转移的企业一般都是一些能源研发和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比如煤炭和钢材等企业。

(三)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区别

目前我国都市圈发展的最大的阻碍就是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不统一,京津都市圈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很大影响。和其他两个都市圈不一样的是,京津冀都市圈里的行政关系具有多重性质,也就是天津和河北省不但是同一级的关系,也是直辖市与地方的关系,而北京和河北省不仅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是并列的同一级的关系。这种复杂重合的行政关系,给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四)京津冀区域自然生态条件整体较差

京津冀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整体比较差,水资源不丰富,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现在京津冀区域多年的平均水资源量中占据全国总额不到百分之四,人均水资源才是长江三角洲的一半,不到珠江三角洲和全国的百分之二十,远远小于全球公认的一千立方米的警戒线。总的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也在逐渐变差,普遍体现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土壤盐碱化、大面积土地沙化、植被退化、河流淤积、沙尘暴频繁、湖泊营养化以及赤潮频繁爆发等。

综上所述,我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也被列为我国三大战略之一。当前需要充分发挥京津冀三方优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顶层设计为引领,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以及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促进三地发展规划的对接,深入推进京津冀三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城镇、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祝尔娟.全新功能定位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2):51-54.

[2]吴敬华.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J].城市,2009(12):9-11.

[3]马玉荣,吴思,李佐军,郭春丽,周立群,赵弘,张贵,张燕.京津冀新棋局[J].中国经济报告,2014(5):14-24.

[4]《天津经济》课题组,京津冀协同发展现在进行时[J].天津经济,2014(5):27-34.

[5]马晓河.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4):28-31.

[6]涂英柯,司林波,孟卫东.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3(26):136-138.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河北省
如果天津有“画”说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