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刍议
2015-02-13李红梅
李红梅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教育及发展,对于开展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及重要性也更加明了、清晰,且国家也加大了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但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落后于理工类专业,使得其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存在不足。因此,各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方面的实践能力。
一、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具体的实践实物,也很难通过动作得以体现,所以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很容易被教师忽略,部分教师认为这只是理论教学的一部分。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展开的,教师需在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素质的同时,必须明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目标及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开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
1.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一般分为校外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两种形式。由于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这两种教学形式的环境和主体都不相同,以致他们的实践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差别。总的来说,校外实践教学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这种真实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技能;而校内实践教学可将较难的专业知识进行细化,这种实践教学形式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校外实践教学对学生的管理方面较难,而校内实践教学所用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设施不完善。这两种实践教学形式都存在一些优点或缺点,所以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各高职院校应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2.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常来说,实践教学是根据相关的教学目标制定的,同样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亦是如此,其实践教学目标是根据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进而面向全社会这个市场制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的制定的,教师通过实施各种实践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适应经济管理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作为指导者的重要作用。目前,社会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在不断变化,以前各企业只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具备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即可,但现在这两种素质已满足不了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发展的需求,而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隐性素质对企业的影响也特别重要。所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需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3.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及实践素质是有效实施实践教学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目前,很多教师都缺少这方面的素质,例如,教师的实践经历不足,实践教学技能没有创新。再加上不科学合理的教师人员比例及队伍结构,使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大的漏洞,以致学生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不断构建和完善有较强实践教学技能和实践素质的教师队伍。
4.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通常来说,实践教学质量受教学内容的直接影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一直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实习岗位不对口,导致其专业知识无法在实践环境中得以锻炼;学生所学的知识不符合实践中用到的知识。这些都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遇到的较明显的问题,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不足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系统。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践内容,各高职学校需不断完善和改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二、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是实践教学模式,各种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都有一些专属自己的特点,但这些教学模式都适合培养各个时期及不同方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
1.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巩固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成长,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标要求,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辅助教学的实践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中,学生要根据案例内容,按照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完成教师设置的一些问题,且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指导。此外,教师选择相关案例时,应遵循案例合理性及真实性的原则。所谓的合理性是指选取的案例适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而真实性是指选取的案例应用于实践教学时,可塑造学生的真实感。案例的真实性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其基础。
2.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目前,各高职院校经常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学校与校外企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方式,应用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时间较长,发展也特别完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专业和实习岗位不对口,未提升企业的积极参与性,很多因素阻碍学校开展教学管理的工作等,这些问题都影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且企业和高职院校的默契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和潜力。
3.模拟实训的教学模式
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通过模拟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若学生的角色感及真实感越强,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的就越快,模拟实训是在校内完成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实践性及虚拟性的基础上实施的,且实践性是模拟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创设的实践教学环境及教学环节都要符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目前,顺利开展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是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具有真实性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使经济管理类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4.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各种实践教学模式中,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最为重要,这种模式是让学生将学习结合实践工作,通过不断整合,以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若想实现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可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完成:一是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工作实践,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完成相关工作,以渗入式的方式完成工学结合。从自身方面而言,这两种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样也存在自身缺陷。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锻炼自己的实践素质,对于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也有重要的作用,且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逐渐被完善。
三、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各种考核办法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只有通过各种考核方法的考核,才能看出各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好坏。实践教学模式的考核办法一般是根据实践教学的一些实质性内容和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制定的。
1.综合式的考核方法
综合式考核主要是通过面试和笔试的考核方式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面试是考核学生其他能力的主要考核形式,例如,学生的创新精神、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可通过面试的形式完成考核;而笔试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试卷的形式体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操作式的考核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操作式考核不同于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是教学模式考核的关键。其中操作式考核一般包括考核标准、考核环境及考核内容,考核标准需依据企业中不同岗位的任职标准进行制定,主要考核、检验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考核环境要和学生平时的实训环境一致,即岗位环境和设备设施环境都要和学生训练中的道德环境一致,此外,其他方面也要和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比较接近,以检测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考核内容应和学生原来所学的内容相符。
3.作品式的考核方法
作品式考核主要应用于案例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中,学生需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完整案例,利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案例中的相关问题,这就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专属自己的“作品”。因此,作品式考核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且学生在实践中还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考察学生的实际解决能力,得到相关的考核结果及数据。
总而言之,高职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创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社会经济管理类人才缺口比较严重,因此,我国要加大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发展力度,开辟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1]马瑞.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25):77-79.
[2]何玲.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4(19):160.
[3]李春芝.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5(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