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帮控对策的研究及策略

2015-02-1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子女心理大学生

周 博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德育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24)

21世纪以来科技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问世将社会对于手机的定位又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过去手机的唯一功能是方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现在手机不仅在通过不同于往日发短信、打电话的方式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成为了缩小版的“电脑”,可以打游戏、听歌、看电影、拍照、摄影灯,具有众多娱乐功能。至此,正确地使用手机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之一。智能手机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但却有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自制能力开始沉浸于此,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如果手机不在身边,立马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一、手机依赖的定义

相关专家学者对于手机依赖的定义有几种不同的表述。有学者认为,手机依赖是指个体由于使用手机产生行为失控,在生理、心理方面有所受损的状态;有学者认为,手机依赖是个人过度地使用手机导致生理、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状态;也有学者认为,手机依赖是将手机当做人际互动交往中最重要的途径从而对其产生强烈的依赖感。综合上述概念,可以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个体过度地依赖手机而无法自控,在心理、生理上产生不适应同时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的问世,手机作为通信工具、娱乐工具、学习工具等多种角色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就像人体器官中的一部分一样,一直处于一个“人机一体”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利用手机几乎代替了所有其他的娱乐方式:各种手机游戏代替了电脑游戏的功能;微信、微博等手机互动软件代替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手机视频代替了电视的功能。部分大学生将个人所有的精力与情感都投入到即时聊天中去,完全忽视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此外,由于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在手机上,学生开始忽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他们在手机上搜索、寻找的都是无益于个人成长的信息。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

1.客观因素

首先,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大学生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几乎人人都买得起智能手机。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越来越多样化的功能可以满足各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的需求。通过手机上网、微信、微博等线上互动的方式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欲望与需求,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其次,有研究调查发现,社会支持的减少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有相关学者特针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过调查,发现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换言之,一旦缺乏客观层面的社会支持,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这也是因为大学生异地求学,与父母、亲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支持,独立的生活还缺少老师的监督,因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突然之间大大降低。最后,手机不良文化的传播现状也是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突然之间多了许多的自由可分配时间,内心会产生孤寂感,空虚的心理让大学生对于新奇的东西会产生强烈的兴趣。手机由于其日益壮大的功能可以在网络端进行黄色、暴力等反社会内容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大学生。大学生由于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并没有良好的自制力,再加上没有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沉浸其中。

2.主观因素

从主观层面上来讲,大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是产生手机依赖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由于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独立性比较差,对群体会有依赖感,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会有从众心理。另外,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的程度与其本人的孤独感呈现一定的关系:孤独感强烈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换言之,手机成为了孤独感比较强的学生缓解孤独感的一种途径。其次,也有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个人的自尊也有一定关系。自尊心不强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在手机游戏、虚拟世界里获得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满足感与自尊心。最后,胆汁质和多血质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对于手机产生的依赖要比黏液质和抑郁质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少,从人格特质角度出发,相对内向的学生更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四、大学生手机依赖帮控对策的的提出

1.疏导大学生的心理

及时地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培养其自身的道德自律能力,增加其责任感、使命感。首先,在使用手机时接触到手机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不良文化,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增强自身对于不良手机文化的抵抗力,从而在手机文化传播方面做一个有素养的人。其次,大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自觉抵制手机带来的诱惑,严格制定自身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将自己对于手机的使用规范化。再次,大学生应该将大部分时间精力置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任务上去,好好学习、认真生活,而不能整天漫无目的地沉迷于手机世界中无法自拔,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明确自身个人的发展进步关乎到家庭、国家的发展进步,这样才能不断激励自己、发奋图强,明确意识到手机是自己成为国之栋梁道路上的障碍物,必须毫不犹豫地清除这个障碍。最后,对于已经产生过度的手机依赖症的学生,需要强制性地在某个时间点或一段时间内完全远离手机,让其体会一下在离开手机之后带来的平静生活的充实感,不断调整心态,缓解离开手机之后产生的焦虑与烦躁。如果还不能缓解症状的话,可以到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心理医生的专业辅导进行解决。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高校需要加强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校可以强制性地加强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机制,通过规范化机制的设立与严格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象。比如,在课堂、图书馆等地方可以明令禁止手机的使用,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手机使用方式。学校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活动,比如观看红色主题电影、进行优秀校友榜样的讲座、倾听励志成才故事等。在开展这些活动时,也可以明令禁止手机在活动期间的使用,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还可以提升活动效率,使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更多。学校还可以根据当下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学生的专业背景、发展方向、就职需求、升学条件等多方面给学生普及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了解未来就业、升学都还是具有一定压力的,从而让学生产生动力,让他们为了美好的前途有所奋斗。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可以减少学生自身带来的孤寂感、没落感,久而久之对其产生影响,让他们对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开始重视学习,重视真实的生活,学会更多的面对面沟通与交流,从而慢慢地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3.家长多与子女沟通交流

当下,大学生一般都是异地求学的群体,换而言之,一般都是要前往离家有一定距离的地区上大学。由于时间、路程、费用等各个因素,大学生回家的机会一般都比较少,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也随着距离不断减少,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不仅要在经济上帮助子女,更应该在心灵上多方面地帮助子女,多跟子女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还需要以“过来人”的经验在各类事情上科学合理地对子女进行引导、教育,鼓励子女多尝试一些全新的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除此之外,父母还应该主动与子女的班主任、教师、同班同学、朋友多多联系,了解子女社会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便于及早地发现问题并解决。另外,有调查研究发现,手机依赖症与学生的消费观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拥有理性消费观念的学生几乎不会产生手机依赖症。所以,家长要培养子女良好的消费理念,尤其是在子女刚刚去外地上学进行独立生活的时候,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长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限制子女的经济条件,让他们上社会亲自体会一下艰难困苦的日子,这样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还能对于父母的辛苦感同身受,知道赚钱并不容易,从而走出错误的消费理念区域,杜绝盲目的攀比与从众心理。

4.学校进行手机危害方面的宣传

一方面,学校要从正面的角度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手机依赖的现状;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从反面的角度坚持进行手机危害方面的宣传。学校可以通过多个方面进行手机辐射危害的宣传,让学生对于手机辐射及其带来的相关危害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学校可以安排大学生定期做一些身体检查、心理测试,观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微小的变化,生理上的比如说视力检查、记忆力检查等,心理上的可以采用心理测试的方式,让他们真正看到手机依赖症对自己生理、心理上产生的危害,从而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高校可以联合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手机文化传播方面的法律制度,切实从监督层面抓起,不仅要监督手机文化,还要加强手机监控技术层面的开发与利用,提升社会整体对于大学生手机依赖这一现状的关注度。另外,鉴于当下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性,高校可以将手机危害方面的宣传工作置于手机客户端上,让学生在使用手机时也可以不断地接收到相关信息,从而在心理上给予学生暗示,降低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

[1]王芳.山西大学本科生手机依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2(5):380-385.

[2]蔡军.当心用手机“成瘾”[J].大众医学,2013(19):56-57.

[3]易海燕.中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内容偏好及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69-74.

[4]秦龙圣,沈均.酒精依赖者人格特征对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5-226.

猜你喜欢

子女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心理小测试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