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五年我国TPACK的英语教学研究综述

2015-02-13张琼

英语教师 2015年8期
关键词:师范生学术期刊文献

张琼

理论探讨

近五年我国TPACK的英语教学研究综述

张琼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同时对教师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更是近几年教育的热点,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就当前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这一新的教师素养,对国内英语教学的文献进行梳理,就当前国内基于TPACK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进行分类总结,发现当前研究主题和主要的研究结论,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①研究方法方面:当前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运用不规范,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运用不够;②研究主题:当前的研究主题在英语教学过程,英语教师TPACK的专业发展,以及影响教师TPACK的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比较少;③研究结论:研究主题得出的总的结论是TPACK是教师的知识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TPACK可以改善教学。

TPACK;英语教学;研究发现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计算机辅助学习,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再到现在追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何克抗 201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刻。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大学生主体开始逐渐由90后组成,电脑、手机、网络等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普伦斯基称他们为数字原生代。当这些数字原生代成为学生主体的时候,一堂缺乏信息技术支撑、与他们的生活脱离很远的英语课就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刘翔飞 2011)。因此,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应运而生。鉴于TPACK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我国近五年基于TPACK的英语教学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热点主题,从而对研究趋势做出一定的判断。

一、TPACK的由来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乃至技术整合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变革的自主行动者。但是,由于技术更新快、复杂的特点,使教师难以通过预设的行为方式去掌握。为了让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基础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美国学者M ishra和Koehler从教师知识的角度出发对技术与教学整合进行了研究,在PCK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TPACK这一教师知识框架(焦建利、钟洪蕊 2010)。何克抗(2012)教授对其所包含的内涵进行了阐释:TPACK是一种教师应具备的全新的知识,涉及教学法、学科内容和技术三种要素知识,但并不是这三种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靠自身认知的灵活性去解决问题,积累TPACK。有学者提出TPACK的研究应该在具体学科中,本文以英语学科为例,发现TPACK在该学科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二、文献搜集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对文献进行检索,首先,以检索表达式“主题=TPACK”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4年12月31日,从而得到文献总数163篇。同样的,以主题为TPACK并含英语近五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得到21篇文献,除去一篇重复收录的,有效文献20篇。

三、文献分析

文章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首先对文献的数量、来源、研究对象以及作者的研究机构进行简单梳理;其次,重点对文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以及文献中所研究问题的结论进行重点归类总结。为了之后的分析方便,笔者就关于TPACK的英语教学研究的20篇文献来源进行了整理,分别对其进行了编号,见表1。

就文献的数量随出版年限的分布情况而言,学者对TPACK的研究越来越多,同样,对英语教学中的TPACK研究也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2篇增加到2014年的13篇。通过比较来看,在英语学科方面的研究在其中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大约占11%。

文献来源有中国学术期刊和硕士论文,来源贫乏分散,数量少。核心期刊的如《外语电话教学》作为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份关于外语教育技术和外语教学法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和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只收录了编号1一篇;研究对象主要是英语教学过程,其次是各级的英语教师,英语师范生。

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包括文献的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以及研究结论三个方面。

(一)研究方法分析

有学者指出,研究方法是一项研究的支架,没有研究方法的研究是不存在的,没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研究方法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方式与模式,确立正确的研究方法不但可以使研究更加具有可行度和说服力,同时也可以大大地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水平。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决定了该学者研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20篇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其中有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如表2)。通过分析比较,发现目前这一课题的研究方法的使用存在以下问题:

1.研究方法运用不规范,文献分析的文献来源不明确,分析方法简单等。例如,在一篇分析英语教学研究进展的文章中,摘要中说明为文献分析法,而正文中却没有说明文献的来源,取样的方法,结构框架不严谨。

2.研究方法不明确或单一。例如,在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中,作者分析了教师的TPACK知识不足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仅仅用了定性和思辨的方法,并没有可以有效支撑的实证研究的数据。

(二)研究主题和结论分析

文献研究的主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英语教师专业素养,TPACK框架下对英语教学过程的教学改革策略,以及影响教师TPACK的因素。

颈源性头痛可根据神经根的不同受累部分,分为神经源性疼痛和肌源性疼痛。神经根的感觉根纤维受到刺激引起神经源性疼痛,而其腹侧运动神经根受刺激时则以肌源性疼痛。

1.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在编号14研究的师范生的TPACK的实证研究中,采用调查问卷对英语师范生进行调查,研究其TPACK水平以及怎样发展该知识。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权威的TPACK量表对其进行适当修改,信度和效度也作了分析,同时对教育技术相关课程对TPACK发展的作用也作了数据收集,最后设计了以微课发展师范生TPACK的方案并实施(陈丹丹 2012)。该研究主题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参考价值。

2.教学过程中,教师将TPACK运用到其中,例如编号1,在TPACK框架下,研究英语课程和师范生的研究。研究者在英语师范专业的高级英语课堂(115名学生)中展开三轮行动研究,在课堂引入技术手段辅助教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展示以及参与话题讨论(钟维 2014),是TPACK具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3.影响教师TPACK的因素研究中,例如,编号10,研究者就小学教师的TPACK自我效能感、技术接受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构建模型,通过对507名小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宋伟、孙众 2014)。

研究结论,这里的研究结论是文献所研究问题得出的结论。与研究主题概括的三个方面相对应:第一,英语教师的TPACK素养发展不平衡,处于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的教师有差异,在职教师和师范生有差异。第二,关于英语教师的TPACK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主要是教师将技术整合进学科教学研究,学科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利大于弊。第三,影响教师TPACK因素:教师的TPACK水平与技术接受度、自我效能感、感知易用度存在正向作用(宋伟、孙众 2014)。

四、研究发现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发现:①实证研究缺乏,部分研究停留在思辨层面,随意性明显;②研究主题比较分散,对一个主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层层深入;③研究的结论也比较少,说服性与科学性难以统一。

五、建议及对策

无论是应该具有TPACK的英语教师或是师范生,还是影响教师TPACK的因素,或是应用TPACK的教学过程,三者应该有机结合,不能单独发展。笔者就当前的研究主题和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初步明确影响教师或者师范生TPACK的因素,对影响教师或者师范生TPACK的因素进行量化,明确影响因素。

第二,重点是应该具有TPACK的教师主体。教师作为该知识的拥有者,是整个过程的主体,要抓住教师在其中的重要性。丰富教师TPACK,增强教师意识;提供教师技术知识获得的机会,鼓励教师的应用行为。

第三,利用教学过程来测量TPACK,形成一个有反馈的过程。根据影响因素改善对教师的不利影响,创设有利因素,丰富教师TPACK,制定适合教学过程测量的量表,通过教学过程测量反馈影响因素的变化。(如图1)

TPACK是教师进行有效英语教学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框架,它有利于教师将教学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使得教学效果最优化,最终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能力的教学目标(姜文莉 2013)。关注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获得和发展,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引用文献

陈丹丹.2012.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TPACK的实证研究——以某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

何克抗.2012.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进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5):5-10.

何克抗.2012.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进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6):47-56.

姜文莉.2013.TPACK框架下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15):309-323.

焦建利,钟洪蕊.2010.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研究议题及其进展 [J].远程教育杂志,(1):39-45.

刘翔飞.2011.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英教改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教学,(3):159-160.

宋伟,孙众.2014.数字教材环境下小学教师TPACK与自我效能感、技术接受度的关系——一项结构方程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9):39-46.

钟维.2014.TPACK框架下《高级英语》课程微群与课堂混合教学的行动研究 [J].外语电话教学,(159):22-27.

作者信息:475000,河南开封,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442836523@qq.com

编号 标题来源 来源库1 TPACK框架下《高级英语》课程微群与课堂混合教学的行动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学术期刊2 TPACK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职业与教育 学术期刊3 TPACK框架下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海外英语 学术期刊4 TPACK框架下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实践研究 学术期刊5 TPACK视域下高校新入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学术期刊6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研究进展浅议 信息技术 学术期刊7 翻转课堂里的TPACK和TSAC——基于一项英语教学研究的讨论 远程教育杂志 学术期刊8 基于TPACK视角的中职教师信息素养观宁波市中职英语教师信息素养调研的启发9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英教改的困境与对策 教育教学 学术期刊10 数字教材环境下小学教师TPACK与自我效能感、技术接受度的关系——一项结构方程分析11 数字教材的技术接受度与教师TPACK能力的相关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 学术期刊中国远程教育 学术期刊电化教育研究 学术期刊12 英语教师与英语师范生TPACK现状的对比研究 英语教师 学术期刊13 浅谈“TPACK框架”下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策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术期刊14 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TPACK的实证研究——以某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为例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15 职前和在职英语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对比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16 高中英语教师TPACK与其技术整合自我效能关系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17 基于TPACK的MindManager辅助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渤海大学 硕士论文18 基于TPACK模型—探究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秀教师知识体系 湖南大学 硕士论文19 20基于M ood le平台的小学英语泛在学习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英语专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体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师范生学术期刊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