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金三角经济开发综合实验区信息类人才培养研究
2015-02-13鲁晓辉
鲁晓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黄河金三角经济开发综合实验区信息类人才培养研究
鲁晓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文章通过对黄河金三角经济开发综合试验区信息类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从信息类企业发展、信息类人才培养规模、信息类人才质量以及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四个方面对实验区信息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政府举措、职业学校举措、企业举措三个方面提出了实验区信息类人才培养策略。
信息类人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改变着现代人类的生活,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主要推进动力。虽然近十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整体人才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信息类人才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低层次人才过剩,高级复合型人才短缺,信息类人才流动性偏大。[1-4]
作为新兴经济区的 “国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为试验区),信息类人才紧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严重。[5-6]因此,为促使黄河金三角经济区信息类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必要对信息类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出有益的举措。
1.实验区信息类人才现状调查
1.1问卷调查
(1)样本选取
采用定向抽样法,对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院校信息类专业部分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教师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六所院校在黄河金三角经济区有着较大影响,承担了区域内信息类人才的主要培养任务,通过抽样研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真实的信息。
(2)调查主要内容
调查主要包括院校办学基本情况、办学实力、学生情况三个方面,共设计考察点调查点20余个,主要包括招生规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特色、教师学历、教师实践经验、教师培训、学生入学成绩、志愿填报情况、学习方式、实习时间、对口就业率、三年职位提升情况、毕业后培训情况等。
(3)问卷设计
问卷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向进行设计,主要采用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对20余个考察点进行全面考察。
(4)调查实施
课题组采用当面发放与邮寄相结合的形式对六所院校相关专业的领导、专任教师、教辅人员、辅导员以及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成功回收162份,其中有效问卷159份,回收率81%,有效回收率79.5%。
1.2企业访谈
为了解黄河金三角经济区信息类企业的经营情况及从业人员情况,课题组选取三门峡创新电脑科技有限公司、三门峡睿翔网络服务公司、运城金凯科技有限公司、渭南上之网络传播有限公司、临汾晟万家信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进行访谈。
(1)内容设计
调研前,课题组设计了调研大纲,主要问题包括,企业规模、主要业务范围、企业用工情况、学生在企业实习情况、企业对毕业生评价及对学校的要求等几个方面。
(2)企业人员座谈
调研中,我们共召开座谈会5次,共邀请企业专家21人,通过交流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目前企业对信息类毕业生的要求首先是技术精湛,能够独立处理各种业务问题,其次是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顺畅的进行沟通,最后是具备自我学习、提升的能力。
1.3调查访谈数据统计
调查结束后,从职业院校基本情况、人才培养基本情况、师资情况、学生情况、企业评价等5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
2.实验区信息类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2.1信息类企业分析
随着实验区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类需求呈高速发展趋势,与之相对应的信息类企业也得到的长足的发展,信息类相关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人才需求量也不断扩大,具体的来说信息类企业呈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规模较小,人才需求分散;
(2)业务水平不高,人才需求以中层次应用人才居多;
(3)企业经营活动不稳定,人才需求计划性差;
(4)企业实力有限,校企合作不积极。
2.2信息类人才培养规模问题分析
随着试验区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预计到2015年,试验区信息类人才年需求量将达到2000人左右,中等层次信息类应用岗位将出现缺口。这就要求试验区必须扩大信息类人才尤其是中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目前制约信息类人才培养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1)培养经费不足
主要表现为,政府投入不足、企业培训投入不足、筹资渠道狭窄等。
(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依然是以传统的学历教育为主,无法为多样的生源提供弹性学制。实验区内全国统招学生的比例高达85.55%,社会学员的比例依旧很低。
(3)办学体制不均衡
试验区内信息类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为公办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学院与社会培训机构发展缓慢。
2.3信息类人才质量问题分析
(1)影响职业院校信息类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
职业院校信息类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2)教学机制不灵活;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4)实训条件差;5)生源质量差;6)学生职业能力不符合企业要求。
(2)影响培训机构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主要问题
试验区内信息类培训机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产业规模较低;2)培养方向单一;3)办学条件差。
2.4信息类专业毕业生适应性分析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业务必定紧追技术发展的趋势,如何提高学员的职业适应性已经成为信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
(1)知识结构单一;
(2)能力结构不全;
(3)缺乏积极的职业态度。
3.促进实验区信息类人才培养的对策
如果从个人成才的核心因素是自我的努力,那么将视线放到一个专业群中,信息类人才成长的核心因素必然是良好适宜的信息类人才成长环境。而良好环境的创造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共同的努力。
3.1政府举措
(1)加强指导
政府应重视信息类培训市场的规范化,限制无序发展。通过对行业教育培训资源、专业教育培训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构建集学历教育、中长期技能培训、职业证书培训、单项技能提升一体的信息类教育体系。
(2)保证培养经费
1)加大投入;
2)鼓励发展多元投资体制。
(3)督促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1)促进校企合作;
2)发挥信息行业协会作用。
(4)制定相关政策扶持职业院校发展
1)灵活的人事引进政策;
2)积极在校生实习政策;
3)全方位的社会培训机构扶持政策。
3.2职业学校举措
职业院校作为试验区信息类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和主要实施者,必须转变办学观念、扩大人才培养范围,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道路,努力服务企业,实现与企业的双赢。职业院校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办学观念,强化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坚持校企业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思路;
2)依托高职教育集团,实现专业资源共享。
(2)改革办学模式,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职业院校拥有试验区最好的师资、实训条件,又拥有良好行业基础与就业渠道,必将承担更多的信息类人才培养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改革,为受教育者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与学习形式。要将非学历教育、业余教育、短期培训视为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办学形式,形成立体化的信息类培训体系。
(3)改变培养方式,实施多方向分层教学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情日益复杂,同时信息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就有必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动手能力、性格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此类培养方式从学生角度能够尽可能的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确保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学校角度能够进一步细分专业方向明确目标就业岗位,进而制定分方向的详细培养计划,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确保培养效果;从企业角度来说,较为详细的方向划分,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的介入学生培养环节,将岗前培训与企业文化教育提前至学校阶段完成,最终确保学生一毕业即可胜任企业岗位要求。
(4)构建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服务小微型信息企业
职业院校应当根据小微型信息企业的特色,与企业联合组建基于工作室的小订单培养班。即由学校牵头根据学生学习方向组成若干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承担企业提供的实际项目或任务,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考核,项目结束后企业可以根据用人需要招聘团队的学生。破解小微企业招聘与信息类毕业生求职的难题,
3.3行业企业举措
追逐利润最大化是所以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信息类企业也不例外。但随着信息化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类企业必将完成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高素质人才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人才培养中主要作用包括:
(1)落实职工培训,促进员工职业能力提升
(2)支持校企合作
1)技术信息合作;
2)人力资源合作;
3)项目合作;
4)实施服务外包,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3)拓展培训方式
对于试验区内信息类企业来说,很难有实力创办独立的培训中心,因此,由行业协会牵头结合职业院校共同创办跨企业的联合培训中心成为企业内训与对外开展培训服务的有效途径。
[1]周志兴.IT人才是怎样成长的?——中国IT教育市场调查[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9,(15).
[2]郑永彪,李静静.中国IT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4):116-117.
[3]高林,鲍洁,罗晓中,等.IT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04,(1):28-30.
[4]孙桂华,李志刚.关于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8):125-126.
[5]张美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发展的区域后发优势分析[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45-50.
[6]雷建卢.成立黄河金三角高职教育集团的可行性分析[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32-36.
(责任编辑:方少卿)
鲁晓辉(1980-),男,河南三门峡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G710
A
1671-752X(2015)01-0004-03
201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