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境成就好的木雕作品
2015-02-13詹明勇
文 詹明勇
好心境成就好的木雕作品
文 詹明勇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不论是木雕创作还是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都需要把初心视为创作源泉,静心作为主体创作过程中修养的最基本条件。木雕是一种“宁静而致远”的艺术,它特别需要扎实的雕刻功底、平静的心态、多年的积累,才能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木雕创作者心态浮躁,功利心过重,很难坐下来学习、实践,更难以创作出木雕精品。侧重讲述木雕创作者如何在技艺娴熟雕刻创作过程中坚守初心,保持平心静气,最终创作出自己喜欢,他人也喜欢的艺术佳作。
木雕;艺术;创作;心境
一、木雕艺术源远流长
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的河姆渡遗迹就创造了木质留存用具——木雕鱼。木雕鱼周身雕镂圆涡纹,活泼逼真,已经存在了艺术秉性,成为我国最先的木刻艺术品。战国期间,以木俑代替真人殉葬民俗渐成,木俑制造得以发展。东汉以后,外来艺术与中国艺术相互交融,促进木雕艺术的快步发展。唐宋期间,木雕功底受绘画艺术的影响,渐由使用物品升华为艺术品,存在浓郁中国特色的木雕艺术丰富了木雕的种类与文化。明清期间,木雕艺术发展至高峰,并形成了民间各派系木雕,各派系木雕特色赫然,功底博大,应用普遍,存在较高的保藏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木雕艺术随着人们工作、留存、游览的需要,木雕的种类与题材得到快速变革和发展。存在较高的游览与保藏价值的台屏、壁挂、屏风、圆雕件、把玩件等木雕游览品,题材囊括了人物、花鸟鱼虫、仙道佛像、山水风物等。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建筑斗拱、雕梁画栋、红木家具、留存器具等木雕实用品,选材上更是多种多样。尤其侧重质地坚硬,纹理雅观的花梨木、紫檀木、红木、乌木、鸡翅木等。笔者的作品题材丰富,尤以人物的刻画最为突出。人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在现代,大部分人物雕塑都具有装饰和实用性。
笔者擅长人物的雕刻,多年来从事人物雕刻的研究。最初时期,比例都拿捏不准,而如今,雕刻人物已经游刃有余。了解人体的各部分比例和基本结构,是雕刻之前必须要做的功课。精确地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万事了然于胸,才能在创作过程中游刃有余地把握每一个步骤,做到成竹在胸,下笔如有神助。如我在创作作品《齐白石》之前大量翻阅历史资料,揣摩齐白石画像,最终在随形的木头上雕琢齐白石的轮廓,力求 “形神兼备”。
有扎实的雕刻技巧和用刀技法固然十分重要,但还必须懂得人体的解剖、结构、比例和运动变化规律方面的知识,并能将它运用到作品中去。只有这样,才可看作是较全面地掌握了人物的雕刻技巧。
木雕艺术品存在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我们根据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来表现的艺术语言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木雕作为一门独立的雕镂艺术模式,陪伴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断变革,并伴随着审美观念的演变而不断完善,从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木雕艺术天堂。
二、木雕创作需寻回初心
依形随势,巧夺天工,妙趣天成,化腐朽为神奇的作品总能让人叹为观止。但是,成就这样的好作品并非易事。有人说,一个木雕工作者连奏刀、运凿都不精通,何谈形体塑造,何谈形象的刻画。技术熟练的木雕工作者,一木在手,要方则方,要圆则圆,要粗则粗,要细则细,方圆曲直,随手出之,运刀如行云如水,有了这熟练的制作基础,想要创作成功的作品,木雕工作者自身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和素养,以及对事物的深入观察。我对此观点甚是赞同。因知识的多少、基础的深浅、素养的高低、观察的锐钝与利用材料自身特有的形状,“因势度形”能充分展现木材的天然属性和木材的色泽纹路等,再施以恰到好处的艺术加工,是一件成功的木雕作品密不可分的条件。在多年的创作中,我始终觉得除了以上所述的先决条件,一件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好心境。
当我看到人们走进木雕工作室,置身美奂绝伦的木雕艺术品中,感受古意盎然的艺术气息,在心动处尽其所力,把木雕艺术品“藏”回家时,每每如是都能深刻体会到伯牙子期的知己情怀。我一直认为不能仅仅为了创作而创作,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我们雕刻的是生命,打磨的是性灵,亲手创作一件作品,犹如孕育生命,细细品味又似经历一次又一次重生的过程,这便是创造的魅力,这种无穷魅力,只有宁静的心才能体会得到。如此一来,用心创作出的作品被懂得欣赏的人认可,当作品被人们“藏”回家时,是每个雕刻家的幸福和荣耀。那一刻,我知道,他们能够感受到我的用心并喜欢我作品的独特艺术语言和风格。
现今,机器制造业的高度发展,越来越挤压手工创作。如一件简单的木雕,花上几天时间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机器只需数十分钟。同样一件作品,由于成本、价格差异太大,致使手工雕刻的作品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因为利润空间挤占了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在低成本的逼迫下,很多木雕创作者开始心态浮躁,创作初衷渐弃,很难平心静气坐下来学习、创作,于是市场上粗制滥造的手工木雕品比比皆是,致使手工木雕渐渐失去固有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笔者作为一名木雕创作者,对此表示很担忧。
无枉十年磨一剑,需要我们这一代木雕人寻回木雕艺术创作的初心,沉下心守住木雕文化,守住木雕在社会市场上的阵地,需要我们构思、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木雕艺术作品,这样就更需要我们在掌握全面、扎实的技能的同时静心创作。木雕创作者都应明白,一个木雕作品产生的过程,要通过最初的勾画创意稿,凿粗、细坯到修光,打磨,着色上光,在每一道工序中我们都要有一颗坚守初衷宁静澄明的内心才能在这车马喧嚣的浮华尘世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因为没有平和的创作心态,想要有好的木雕作品几乎是一件很难的事。古语云,守其神,专其一。只有找回创作的初心,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作品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才能契合观者心灵,悦观者耳目,创造木雕艺术的瑰宝,要用最初的心,延续所有的梦。
心境是一种境界。木雕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诸多木雕创作者纷纷表示做木雕必须用心,这是一个细致活,必须耐得住寂寞,不为浮华尘事所扰。只有好的心境,才能成就好的作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想做一个清心寡欲的木雕者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笔者对木雕艺术也曾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喜爱,在笔者从事木雕初期有位老者告诉笔者“抵得住诱惑才能拥有美妙的人生时光”。时光流逝,我终于体会到手艺人通往艺术殿堂的路途,曲折而又清苦,这其间如没有一定的毅力是无法抵达的。
人生因为有所坚持而变得美好,于我而言,不因外界事物改变自我,这便是我的坚持。任何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宁心静气和坚韧的精神,艺术创作更是如此,需要花工夫,同时也需要动脑子。想得再多,不付诸现实的劳动,都将是空谈;埋头苦干,却不去思考,做出来的东西将毫无灵性。
在木头上、树根上,慢慢雕刻自己最初构思的作品形态,这需要很强大的忍耐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因为木雕的世界里没有“将就”二字,所有的木雕作品都需要进行反复的雕琢,一旦有了瑕疵,必须从头再来,反复推敲过后,才能做出最符合心中所设想的完美作品。
木雕艺术是高度凝固的心灵语言,也是人类最早创造出的艺术之一。木雕艺术品不仅是雕刻家心灵手巧的产物,而且也是装饰、美化环境、陶冶性情、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作。木雕艺术品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有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有精雕细刻、线条流畅;有简洁概括,巧用自然美。这些都需要木雕创作者在创作中平心静气,坚守初心。
詹明勇,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工艺美术师,福建省仙游县人,仙游县大济慧根堂雕刻创作室负责人,主要负责木雕作品的创作与设计。
J322
A
2095-7556(2015)04-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