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叙事变革
2015-02-13王子海
王子海
(唐山学院 文法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叙事变革
王子海
(唐山学院 文法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中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文章阐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叙事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叙事内容、叙事路径呈现出不同的转型及表达。
媒介融合;新闻叙事;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叙事内容;叙事路径
罗兰·巴特认为,叙事是与人类历史本身一同产生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也从来不曾存在过没有叙事的民族。而新闻文体写作中的叙事则呈现出日常化、实用化的表达特点,它突出强调了人类语言系统(语言和言语)中的言语(话语)的功能与作用。当前,媒介融合已成为新闻报道必须主动适应的大背景,新闻叙事的载体由单纯文本转换为图片、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手段相结合、交叉使用的“跨媒介新闻”。媒介之间相互取长补短,走上融合之路,这种变化使得新闻叙事产生了模式、策略、方式的本质性变革,一种崭新的、开放的新闻叙事伴随着新闻的产生与发展呈现在受众面前。
一、叙事模式的转变
叙事模式是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叙事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段落。L·多莱泽尔根据“第一,故事是由第三人称还是由第一人称叙述;第二,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第三,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评论是表达出来还是含而不露”这三条标准,进而划分出六种叙事模式: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三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三人称主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一人称主观叙事模式。
这六种模式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成为主要叙事模式,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第二,核心要素突出。读者从语言表述的核心新闻要素(5W+H)即可得知新闻事实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深读下去。第三,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本身等要素的依次、持续呈现,层层叠加,使新闻的可信度逐渐增强。第四,占领表达主导地位。语言模式的本质就是重在传达和表述,受众所需要做的只是跟随叙述者的思路产生接受行为。新闻报道者成为整个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把握叙事节奏,调整叙事内容,适应受众阅读需求,他们成为实际的传播主导。语言模式适合时政类、重大事件类新闻报道;而对于突出生活化、娱乐化、多层次、信息整合的新闻而言,传统叙事模式缺乏与图片、音视频的互动,缺少对新闻受众声音的关注,信息传播与反馈路径不清晰。
叙事交流模式并非空穴来风,比如施拉姆的循环模式、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信息交流过程的系统模式、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语言系统中静态的单向表达不利于新闻受众信息的及时反馈,对于新闻传播影响力、生命力、价值体现都有一定限制,特别是无法满足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多手段、多途径、多方向的需求。叙事交流模式继承并发展了叙事语言模式突出要素、坚持可信度、维护表达主体地位的特点,也适应了新闻中技术手段多样化的需要。
双向、多向交流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主动适应受众的体现,它解决了媒介特点、叙事目的、新闻价值实现等诸多问题。第一,主动将“你”“你们”作为新闻叙事的行文发动者来“发声”,主动接近新闻当事人本身。比如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问题的设置均采取了第二人称,如:“你幸福吗?”新闻中图片叙事、音频叙事、视频叙事中需要体现新闻报道的现场氛围、情感互动、时效体验。第二,“面对面”式的叙事。新闻要通过图片展示、音视频播放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现新闻报道,实现新闻要素的图像化是新闻叙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将新闻记者、人物、要素之间通过数字技术与形式展现,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单一性。第三,“新声音”叙事,以往的新闻叙事中评论、专家声音较多,新闻受众声音较少,所以,挖掘“新声音”叙事成为叙事内容变革的核心,让新闻即时评论、反馈、争议等成为叙事的一部分,这种对受众“声音”的关注也使得新闻真正实现了对反馈声音的重视。
二、叙事策略的强化
叙事策略的实现要通过叙事结构、叙事元素、叙事线索、叙事思维的组织与安排。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文本叙事中的叙事元素不但要经受多媒体、多媒介技术的改造,而且原有的文本结构要素也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特点,新闻的叙事策略在叙事元素的变革中得到强化。
(一)标题叙事的转变
“标题的基本元素是文字,要在极少的文字里寻求最大的表现力,实在是个艰难的过程,非得下工夫琢磨不可。”[1]传统新闻叙事中将新闻标题划分为实题与虚题,讲究虚实结合。媒介融合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媒介特点的适应,广播新闻中的口语化、视频新闻中的书面化、网络新闻的可读性等要求标题本身的叙事功能不断强大。新闻偏向于新闻标题中氛围、背景、原因的吸引,所以,在遵守实题为主的原则下,对标题中能够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部分需要进行“深加工”,通过标题的吸引使网民进入到网页正文的阅读。
(二)关键词叙事的技术转变
新闻叙事的关键词意识是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自适应”,搜索引擎优化(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2]便是其源头。刘冰在《新闻关键词确立与运用》一文中将关键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目标关键词(用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的寻找新闻信息或其他资讯信息的核心代表词语);第二类是长尾关键词(不具有核心代表性,搜索量少且不稳定,可延伸,范围广,可以积少成多带来搜索流量的关键词)。新闻关键词确定的顺序是这样的:标题-类别(频道)-站点名称。关键词的选择和位置选择要体现最能吸引用户的新闻内容,通过关键词即可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要注意做好长尾关键词,“首先要有大量内容”,“关键在于收录和页面基本优化”。
三、叙事内容可读性的转变
可读性一直是新闻价值标准的重要衡量尺度,传统新闻叙事中对于可读性的追求主要通过事件本身要素的搜索与呈现。而新媒介的技术特点将可读性与图片、音视频、超链接等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读性逐渐被可见性、可闻性、可观性、可感性替代,多手段、“钩子”式叙事、叙事厚度与美感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叙事内容可读性的重要转变。
(一)多手段叙事
新闻中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如图片、音视频、网页共同打造了一个灵活性极大的平台,其直接体现就是新闻的视频播报、文字滚动播报、图片播报。
这种新的叙事方式要求新闻要素内化,优先满足图片、音视频的叙事内容,以镜头、图片、引导语为叙事的“指挥棒”,围绕场景、画面、色彩等要素进行新闻叙事。偏重口语、交际语言、即兴表达,让新闻中当事人发声,让相关人发声,让网民发声,让读者观众发声,这些都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新闻叙事模式。
(二)“钩子”式叙事
《新闻调查》中有一则新闻“天价住院费”,开篇道:“患者在医院住了67天,光住院费就花去了将近140万,平均每天花去2万多。”[3]观众即刻被吸引,节目继续质疑:“这么高额的费用,是不是真的?如果是,钱又是怎么花掉的?”矛盾冲突明确而有力,新闻的叙事张力不断刺激观众,实现了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新闻叙事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形式与手段的变化,更体现在对受众好奇心的掌控。迅速地抓住受众,传播信息,叙事主体最先抛出的应该是叙事中的核心——矛盾冲突,新闻事件的本源、起因、焦点、纠结、再发展都依赖于矛盾冲突。新闻受众往往不像文学作品读者那样有充足的时间、饱满的精力、充分的热情来细细品味,他们在生活、工作、娱乐之余关注新闻,希望快速进入新闻的核心加以阅读。新闻报道采用了多媒体手段,需要将叙事重心前移,辅以图片、音视频、链接等叙事与表意形式。这就像美国电影的“钩子”理论一样,新闻开启要伸出“钩子”挑动受众兴趣,整篇新闻内容要间隔安插“兴奋点”[4],那个“钩子”即是矛盾冲突。
(三)叙事厚度与美感
新闻之变由形式发起,内化为叙事内容的“软化”,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将客观的新闻事实通过叙事有节奏、有色彩、有内涵地呈现给受众。
情感表达的厚度与适度关乎新闻叙事的内涵表现,情感表达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也可以通过画外音、旁白、评论等方式实现。新闻受众随着矛盾冲突的推进、变化、结局而感受到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新闻中的叙事通过情感的传递丰富了内涵。
新闻中叙事注重节奏、色彩的调整,充分体现出新闻叙事的美感。叙事的审美过程:生理快感-心理快感-精神快感,如何把握叙事的层次、调整叙事的节奏是实现矛盾冲突美感的关键。图片、镜头、场景、人称等变化深刻影响着新闻叙事的节奏,人物之间、新闻内外的情感通过这些变化进行了通畅的交流。
四、叙述路径的非线性
原有的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逻辑、演变而确定的新闻传统叙事被超链接、背景新闻、相关新闻事实材料所代替,非线性叙事成为“主力”[5]。
第一,非限定性叙事。传统新闻叙事过程中,文本的单一叙事要求内容限定范围,范围限定接收。记者为了克服这种限定性,会主动在新闻文本中增加新闻背景材料,满足受众需求。而媒介融合过程中,超链接实现了新闻背景材料、相关新闻内容的无缝链接,读者可以无限阅读下去。这样,新闻不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而是无限的多层次叙事同时存在、同时进行、同时发展,只要受众愿意,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单一文本叙事中无限阅读下去,记者也无需因为新闻中缺乏相关背景材料而苦心搜寻。
第二,多角色参与叙事。新闻叙事应重点关注新闻事件内外的人物、矛盾、影响,所以,以此时的新闻事实为原点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的事实材料都可以进入到叙事中。在传统新闻报道面前,受众往往是被动接受信息;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中对于受众观点、评论、争议内容的及时吸收,打破了传统叙事中对人称、视角、语言的要求与限制,甚至允许口语化的真实表达,所以,互动叙事代替了单向表达。
第三,多媒体技术叙事。图片、音视频、三维动画都承担起了叙事功能,并且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文本线性叙事被新媒介功能叙事所替代,内容比例减少,顺序被打乱,叙事层次与角度随着多手段、多媒介间的交替使用而变化。
五、结语
随着新闻报道手段、方式的不断更新与变化,新闻叙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新闻受众的“发声”成为新闻叙事的一部分。媒介融合的技术革命集中于近年来的多媒体、互联网时代,它对新闻理论发展产生的颠覆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新闻实务操作过程上。这种由外而内的技术革新演变成由内而外的理论革命,新闻传统叙事所依存的传播技术、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传播价值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新闻叙事在模式、策略、内容、路径上的变革,并将新闻叙事推向新的发展方向。
[1] 刘冰.新闻报道写作:理论、方法与技术[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89.
[2] 昝辉.SEO实战密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86.
[3] 黄栗.深度报道栏目的品牌研究——以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2(22):46-48.
[4] 冷冶夫.纪录片创作要有“兴奋点”[J].新闻记者,2004(11):32-34.
[5] 王晓斌,欧阳照.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叙事中叙述的创新[J].青年记者,2013(35):34-35.
(责任编校:夏玉玲)
News Narrative Chan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Convergence
WANG Zi-hai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Law, Tangshan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Media convergence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in news media,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found news narrative chang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convergence: transformation and expression in narrative modes, narrative strategies, narrative contents, and narrative paths.
media convergence; news narration; narrative mode; narrative strategy; narrative content; narrative path
G212
A
1672-349X(2015)02-0097-02
10.16160/j.cnki.tsxyxb.2015.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