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军府新考
2015-02-13戴均禄
戴均禄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
隋唐军府新考
戴均禄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
建国以来,随着隋唐墓志的大量出土和整理出版,一些学者继劳经原、罗振玉、谷霁光之后,利用这些墓志研究和增补了鹰扬府和折冲府,并且发表了不少相关论文。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近年出版的隋唐墓志,新增补鹰扬府10个、折冲府12个,并对前人研究略做补正。
隋代;唐代;鹰扬府;折冲府;墓志
现存诸多古代文献,均未记载隋代鹰扬府的数量与名称。关于唐代折冲府的数量,诸多史籍记载也不尽相同*《新唐书·地理志》记有566府,《通典·职官志》和《樊川文集》载为574府,《通典·州郡》与《玉海》卷138兵制引《理道要诀》作593府,《唐六典》和《旧唐书·职官志》作594府,《玉海》卷138兵制引《邺侯家传》作630府,《唐会要·府兵》与《新唐书·百官志》载有633府,《新唐书·兵志》和《资治通鉴》记为634府,而《陆贽集》则载为800府之多。,而且诸多史籍只是记载了唐折冲府的数量,只有《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折冲府分布的地域与府名,但仅448府存有府名,缺漏甚多。因此,从清代道光年间迄至民国,一些学者考诸史籍并利用出土唐代墓志、碑刻等资料,不断研究、校补唐代折冲府。其中,劳经原著《唐折冲府考》,增补109府;罗振玉撰《唐折冲府考补》与《唐折冲府考补拾遗》,增补69府,书中他还增补隋代鹰扬府39所,开创考证、校补隋代军府之先河;谷霁光著《唐折冲府考校补》,综合前人成果,精心考订,得唐折冲府623所*见刘思怡著《唐折冲府新考》注释1,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3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隋、唐墓志大量出土和整理出版,研究、校补隋鹰扬府与唐折冲府的学者日益增多,并发表相关论文若干[1-20]。笔者翻阅新出土隋唐墓志,得前人未言之隋鹰扬府10所、唐折冲府12所,在此增补之,并对前贤研究可商榷之处略做补正。
一、隋鹰扬府新补
清末,罗振玉在著《唐折冲府考补》及《唐折冲府考补拾遗》时,从所见出土墓志及隋兵符中先后搜集了39个鹰扬府。民国时期,谷霁光先生在著《唐折冲府考校补》时,又增补7府。近年来,李方从大量隋唐墓志及隋代虎符中发现了27个鹰扬府[3],而后张沛又发现45个*张沛辑出隋鹰扬府57府,但是石台、柏林、三川、安台、湭城、洛川、河山等12府李方在《唐折冲府增考》中已刊布,故只发现45府。见张沛著《隋兵府考》,载《文博》2003年第6期,第37-43页。。张小永据出版的隋唐墓志,增补11府*张小永撰《隋代京兆郡鹰扬府汇考》《隋陇右诸郡鹰扬府汇考》《隋代河南诸郡鹰扬府汇考》《隋代河东诸郡鹰扬府汇考》4文虽辑出58所鹰扬府,但大部分与李方及张沛所辑重复,惟有金谷、熊州、箕山、崇业、义阳、清宫、石门、六军、马邑、丰川、武威11府不见前人论著。。笔者现据墓志,增补10府,以补史阙。
1.效节府(右武侍)
大业八年(612年)《长孙汪暨妻杜氏志》:“君任居心膂,陪奉麾轮,持简帝心,恩光挺众,授君通议大夫,领右武侍效节府鹰扬郎将。”[21]此府不知设于何郡,暂未见唐代续置。
2.绥德府(左武侍)
《麻君妻庞畏嬢志》:“大隋左武侍绥德府麻府君妻庞氏墓志。”[22]
按:劳经原据《旧唐书·段秀实传》中“改绥德府折冲”,考证此府为唐折冲府;他又据《旧唐书·地理志》载绥州有绥德县,将此府列属绥州[23]7625。据《旧唐书》卷38《地理一·关内道·绥州》条载:“绥州,下,隋雕阴郡。”[24]又《隋书·地理志》记载雕阴郡有绥德县[25]。可知,隋代绥德府属雕阴郡,唐代此府乃承隋代续置。
3.平西府
《贺拔亮墓志》:“起家隋左勋卫,寻诏朝散大夫、平西府鹰击郎将。”[26]87此府不知设于何郡,暂未见唐代续置。
4.修政府
《刘辟恶墓志》:“夫人达奚氏,隋修政府鹰扬郎将徹之长女。”[26]125
按:劳经原据《唐崔载墓志》考证,此府为唐代折冲府,属河北道易州[23]7620。现据《刘辟恶墓志》可知,隋代即有修政府,唐代修政府乃承隋续置。据《旧唐书》卷39《地理二·河北道·易州》载“易州中隋上谷郡”[27],可知,唐代易州为隋代上谷郡。因此,隋代修政府属上谷郡。
5.河阳府
《张显墓志》:“祖喜,隋任怀州河阳府鹰扬。”[26]171
按:《旧唐书》卷39《地理二·河北道·怀州》条:“怀州,雄,隋河内郡。”[28]可知,唐代怀州为隋代河内郡。据《隋书》卷30《地理中·河内郡》:“河内郡旧置怀州。统县十……河阳旧废,开皇十六年置。有盟津。有古河阳城治。”[29]可知,隋代河内郡属县有河阳县;河阳府应在此县,因县为名。此府暂未见唐代续置。
6.阳原府(右骁卫)
《唐郭万墓志》:“祖伯,隋任右骁卫阳原府右果毅都尉。”*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137,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37页。此府不知设于何郡,暂未见唐代续置。
7.马兰府
《唐阎休墓志并盖》:“父才,隋马兰府长史。”*赵君平、赵文成主编《河洛墓刻拾零》图版59,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此府不知设于何郡,暂未见唐代续置。
8.大池府
《唐来义晖墓志并盖》:“曾祖梅,隋大池府左果毅都尉。”*赵君平、赵文成主编《河洛墓刻拾零》图版286,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384页。
按:张沛据《吐鲁番出图文书》所载“大池府窦仲方□赤”,考证此府为唐代折冲府[30]。现据《唐来义晖墓志并盖》可知,隋代即有大池府,此府唐代乃承隋续置。
9.白涧府
《唐李胡墓志》:“祖穆,周白涧府鹰扬。”*《唐李胡墓志》,见赵君平、赵文成主编《河洛墓刻拾零》图版86,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页。
按:此府应为隋代鹰扬府,而不是北周时期之军府。据谷霁光研究,隋代初期军府“还不是因地立名,习惯上仍然以十二府所属按一、二、三、四等数目来排列,主要是承袭北周‘左八军’、‘右二军’的称谓而来”[31]。《陈茂碑》载陈茂在北周末“上(杨坚)为大丞相、隋王,公除府椽,治右十二府长史”[32];《乙速孤神庆碑》载乙速孤神庆的祖父乙速孤安在北周末任“右武侯右六府骠骑将军、开府三司”[33]。此右十二府、右六府均为北周时期军府,可见北周时军府确实按一、二、三等数目排列命名。而军府冠以地名,则在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骠骑府为鹰扬府之后,因此,白涧府非北周军府而是隋代鹰扬府。又《新唐书》卷39《地理三·河东道·泽州》条载:“有府五,曰丹川、永固、安平、沁水、白涧。”[34]可知,唐代亦有白涧府,在河东道泽州。泽州,为隋代长平郡,因此,隋代白涧府在长平郡。此府乃唐承隋续置。
10.掌设府(左卫)
《唐故平凉郡都尉骠骑将军史公墓志铭并序》:“父多,周三命上士,旷野将军、殿中司马、左卫掌设府骠骑将军。”[35]45
《大唐故平凉郡都尉史公夫人安氏墓志铭并序》:“祖显,周上仪同、掌设府车骑。”[35]47
按:如上推论,掌设府亦非北周军府,乃隋代鹰扬府。但,此府不知属于何郡,暂未见唐代续置。
以上新增补的10个鹰扬府,置于关内的1个,即雕阴郡绥德府;河北2个,即上谷郡修政府、河内郡河阳府;河东1个,即长平郡白涧府。而效节府、平西府、阳原府、大池府、马兰府、掌设府则不知隶于何郡。至此,加之前人发现之129府,隋代鹰扬府数达139府。
二、唐折冲府新补
1990年代以来,学者们利用文献及出土墓志等资料,共增补唐折冲府114个[15]159。笔者现据新刊墓志,再增补12府,以补史阙。
1.高陵府(右卫)
《唐丘师墓志并盖》:“第二子右卫高陵府果毅都尉。”*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68,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68页。
《唐鲁轨墓志并盖》:“父仲卿,皇朝高陵府果毅,又迁永嘉府折冲。”*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101,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01页。
按:《元和郡县图志》卷2《关内道二·京兆府下·高陵县》条:“高陵县,幾。”[36]可知,唐代京兆府有高陵县,高陵府疑在此县,因县为名。并且,唐代高陵县有高陵故城,“高陵故城在雍州高陵县西南一里”[37],高陵府或设于高陵故城,属京兆府。
2.黎城府
《唐单重忻墓志》:“累迁京兆丰浩府左果毅,蒲州兴乐府折冲,潞州黎城府折冲都尉。”*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227,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27页。
按:《元和郡县图志》卷15《河东道四·潞州·黎城县》条:“黎城县,中。古黎国、春秋曰‘晋荀林父灭潞,立黎侯而还’,今县东十八里黎侯城是也。……武德初属韩州,贞观十七年废韩州,属潞州。”[38]黎城府应在潞州黎城县,因县得名,抑或位于故黎侯城,属于河东道。
3.潞渠府
《唐士如珪与妻郭氏墓志》:“解褐,授幽州潞渠府别将。”*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242,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42页。
按:《太平寰宇记》卷69《河北道十八·幽州·潞县》条:“潞河,一名沽河,一名鲍丘水,水自檀州密云县界流入。”[39]潞渠府或因潞河得名。
4.陇西府
《徐迪墓志》:“祖父□,皇朝陇西府果毅。”[26]207
5.同均府
《尹君墓志》:“大唐故同均府折冲都尉明威将军尹府君墓志铭并序。”[26]217
6.廉节府(左卫)
《乙速孤直墓志》:“宿卫满,授左卫廉节府别将。”[26]381
7.宝安府(右骁卫)
《乙速孤直墓志》:“今上龙飞,迁右骁卫宝安府右果毅都尉。”[26]381
8.临泉府(左威卫)
《杨承恩墓志》:“寻转左威卫京兆临泉府左果毅都尉,未之任。”[26]515
按:唐代京兆府昭应县骊山有温泉,“温汤。在县南一百五十步,骊山之西北”[40]。由于距离长安较近,因此,“秦、汉、隋、唐人主皆常游幸,惟元宗特侈”[41]。唐代在骊山建有华清宫,因此,临泉府可能设在温泉附近。
9.无恤府
《唐康仙昂墓志》:“父芬,(上)党郡无恤府果毅。”*赵君平、赵文成主编《河洛墓刻拾零》图版287,第385页;亦见胡戟、荣新江编《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71页。
按:据《旧唐书》卷39《地理二·河东道·潞州》:“潞州大都督府隋上党郡。”[42]可知,唐代上党郡即河东道潞州。因此,无恤府属河东道。
10.窦承府
《郭府君墓志》:“开成二年,转窦承府折冲。”[26]891
11.软城府
《古英及夫人高氏墓志》:“曾祖,软城府折冲果毅,讳曕。”[26]915
12.瑶台府
《唐胡夫人王氏墓志》:“故胡府君夫人太原王氏,京兆醴泉人也。唐左金吾卫郎将士和之长女,醴泉县瑶台府左果毅志忠之女孙。”*赵君平、赵文成主编《河洛墓刻拾零》图版309,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418页。
按:《长安志》卷16《县六·醴泉》:“唐十六乡。有白鹿、长乐、瑶台、修文四乡,余不传。”[43]可知,唐代醴泉县有瑶台乡,瑶台府应位于此乡,属于京兆府。
以上增补的12个折冲府中,置于关内道京兆府的3个,即高陵府、临泉府、瑶台府;河东道潞州2个,即黎城府、无恤府;河北道幽州1个,即潞渠府;不知隶于何道、州的6个,即廉节府、同均府、陇西府、宝安府、窦承府、软城府。至此,唐折冲府数已达758府*刘思怡辑佚前人增补95府,并勘正其中存在讹误的5府,又新补19府,使折冲府总数达到737府。(见刘思怡著《唐折冲府新考》,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3期第160页)而后,客洪刚又增补9府(补10府,但廿四府为高祖初期之骠骑府,不为折冲府,因此略去),府数达746(见客洪刚著《唐折冲府补考》,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4期第143-144页)。加之今补12府,折冲府总数达758府。。
三、前见折冲府校补
由于资料所限,前人论著中,有些折冲府未详所隶卫或所设之道、州,今据新刊墓志,对其中可考补者,补列如下,并略做考释。
1.长丰府(左骁卫)
《唐李凤墓志并盖》:“父兢,左骁卫长丰府左果毅都尉,赠唐州刺史。”*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165,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65页。
2.孝敬府(左豹韬卫)
《唐单重忻墓志》:“父备,明威将军、左豹韬卫孝敬府折冲都尉、上柱国。”*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227,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27页。
按: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改左右威卫为左右豹韬卫”[44],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将左右豹韬卫改回左右威卫。因此,左豹韬卫即左威卫。
3.涑川府(左骁卫)
《唐曹仁墓志》:“遂授左骁卫绛州涑川府左果毅同正,赐绯。”*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265,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65页。
4.伏龙府(左武卫)
《唐曹仁墓志》:“逮开元二年,改左武卫同州伏龙府左果毅都尉同正。”*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265,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65页。
5.清义府(左骁卫)
《唐曹仁墓志》:“次子建忠,前左骁卫华阴郡清府别将。”*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265,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65页。
按:唐代华阴郡即华州。据《新唐书》卷37《地理一·关内道·华州》载:“有府二十,曰普乐、丰原、义全、清义……”[45]可知,唐代华州有清义府。而墓志所载华阴郡清府,“清”字后当缺一字,应为华州之清义府。
6.轵成府(右武卫)
《唐曹仁墓志》:“次子钦光,前右武卫河南府轵城府别将。”*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265,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65页。
7.育善府(左卫率)
《刘辟恶墓志》:“(贞观)四年,蒙受左卫率育善府右别将。”[26]124
8.政教府(右骁卫)
《陈法子墓志》:“(显庆)六年二月十六日,制授游击将军,右骁卫政教府右果毅都尉。”[26]271
9.大平府(右卫)
《陈法子墓志》:“乾封二年,除右卫大平府右果毅都尉。”[26]271
10.高凉府(右武卫)
《召弘安墓志》:“寻转右骁卫安信府左果毅都尉,又迁右武卫高凉府左果毅都尉。”[26]355
11.岐山府(左卫)
《陈守礼墓志》:“夙夜未懈,诏加左卫凤翔郡岐山府折冲都尉。”[26]667
12.蒲川府(右领军卫)
《唐刘明达墓志并盖》:“解褐右监门卫长上,寻授右领军卫蒲川府左果毅。”*赵君平、赵文成主编《河洛墓刻拾零》图版139,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179页。
13.丰浩府(左卫)
《唐单重忻墓志》:“累迁京兆丰浩府左果毅、蒲州兴乐府折冲、潞州黎城府折冲都尉。”*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227,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27页。
按:劳经原据《文苑英华》所载裴士淹撰《内侍陈忠盛神道碑》“长子仙鹤,昭武校尉、左卫丰浩府折冲”[23]7628,补此府,但不知隶于何州。今据此墓志可知,丰浩府属京兆府。
14.鹿陵府(右骁卫)
《高文贞墓志》:“又考周参选,迁京兆鹿陵折冲。”[26]453
按:劳经原据《文苑英华》收录苏颋撰《命吕休璟等北伐制》有赤水军副使、右骁骑卫鹿陵府折冲能昌仁[23]7627,补此府,但不知隶于何州。今据此墓志可知,鹿陵府属京兆府。
四、《新唐书·地理志》所载折冲府考实
《新唐书·地理志》所载折冲府名有重出、错讹之处,对此,前人在研究、增补折冲府时已经有所补正,但还有部分折冲府没有证实是否存在。笔者现据新刊墓志,将可证实存在者,列之如下:
1.淅谷府(左领军卫)
《唐刘明达墓志并盖》:“垂拱四年,改授游骑将军,守左领军卫淅谷府折冲,别敕陇右捡校监牧营田使。”*赵君平、赵文成主编《河洛墓刻拾零》图版139,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179页。
2.南乡府
《唐单重忻墓志》:“开元廿六年,改同州南乡府折冲都尉。”*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227,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27页。
3.归昌府
《唐裴智墓志》:“授君凤州归昌府左果毅。”*齐运通主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图版247,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47页。
综上所述,笔者在前人增考隋鹰扬府、唐折冲府基础上,据新刊墓志增补隋代鹰扬府10所、唐代折冲府12所,至此,隋鹰扬府数量已达139府,唐折冲府已达758府。同时笔者梳理了14所前人难以确认隶属卫、州的折冲府,并对《新唐书·地理志》所载3所未被证实的折冲府予以举证。随着更多隋、唐墓志的出土,将会辑佚出新的鹰扬府与折冲府名,府数将会进一步增加。
[1] 贺梓城.关于唐史中一些问题的纠正和补充——唐墓志铭札记之三[J].文博,1984(3):43-47.
[2] 武伯纶.唐京兆郡折冲府考逸[J].考古与文物,1990(6):90-97.
[3] 李方.唐折冲府增考[J].文史,1992(36):166-222.
[4] 王其祎.唐折冲府考补遗三条[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4):104.
[5] 张沛.昭陵碑石中的唐折冲府考[J].文博,1995(1):37-40.
[6] 周晓薇,王其祎.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3):129-138.
[7] 宋英.唐折冲府补考[J].人文杂志,1995(增刊):200-219.
[8] 周晓薇,王其祎.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续[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2):215-218.
[9] 周晓薇.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再续[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3):59-60.
[10] 沙知.敦煌吐鲁番文献所见唐军府名掇拾[J].敦煌学辑刊,1998(1):1-17.
[11] 杜文玉.唐京兆府内折冲府考逸[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3):200.
[12] 周晓薇.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三续[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3):61-66.
[13] 张沛.唐京兆府折冲府综考[J].文博,2002(5):51-58.
[14] 张沛.隋兵府考[J].文博,2003(6):37-43.
[15] 刘思怡.唐折冲府新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3):156-160.
[16] 张小永.隋代京兆郡鹰扬府汇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38-41.
[17] 客洪刚.唐折冲府补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4):142-148.
[18] 张小永.隋陇右诸郡鹰扬府汇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0(1):47-49.
[19] 张小永,王晗.隋代河南诸郡鹰扬府汇考[J].兰州学刊,2010(10):176-178.
[20] 张小永.隋代河东诸郡鹰扬府汇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53-56.
[21] 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第5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7:354.
[22] 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第4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7:276.
[23] 劳经原.唐折冲府考[M]//二十五史编:六.北京:中华书局,1998.
[24] 地理一·关内道·绥州[M]//刘昫,等.旧唐书:第38卷.北京:中华书局,1975:1412.
[25] 地理上·雕阴郡[M]//魏征,等.隋书:第29卷.北京:中华书局,1973:811.
[26] 胡戟,荣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7] 地理二·河北道·易州[M]//刘昫,等.旧唐书:第39卷.北京:中华书局,1975:1512.
[28] 地理二·河北道·怀州[M]//刘昫,等.旧唐书:第39卷.北京:中华书局,1975:1488.
[29] 地理中·河内郡[M]//魏征,等.隋书:第30卷.北京:中华书局,1973:848.
[30] 张沛.唐代折冲府汇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277.
[31]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13.
[32] 王昶.隋二·陈茂碑[M]//历代碑志丛书(四)·金石萃编:第39卷.影印清嘉庆十年经训堂刊本.南京:南京古籍出版社,1998:652.
[33] 王昶.唐二十一·乙速孤神庆碑[M]//历代碑志丛书(五)·金石萃编:第61卷.影印清嘉庆十年经训堂刊本.南京:南京古籍出版社,1998:267.
[34] 地理三·河东道·泽州[M]//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第39卷.北京:中华书局,1975:1008.
[35] 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36] 李吉甫.关内道二·京兆府下·高陵县[M]//元和郡县图志:第2卷.贺次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26.
[37] 李泰,等.雍州·高陵县[M]//括地志辑校:第1卷.贺次君,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10:22.
[38] 李吉甫.河东道四·潞州·黎城县[M]//元和郡县图志:第15卷.贺次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420.
[39] 乐史.河北道十八·幽州·潞县[M]//太平寰宇记:第69卷.王文楚,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1403.
[40] 宋敏求,李好文.县五·临潼[M]//长安志·长安志图:第15卷.辛德勇,郎洁,点校.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454.
[41] 程大昌.华清宫图·温泉说[M]//雍录:第4卷.黄永年,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83.
[42] 地理二·河东道·潞州[M]//刘昫,等.旧唐书:第39卷.北京:中华书局,1975:1476.
[43] 宋敏求,李好文.县六·醴泉[M]//长安志·长安志图:第16卷.辛德勇,郎洁,点校.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493.
[44] 百官上·十六卫[M]//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第49卷(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1281.
[45] 地理一·关内道·华州[M]//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第37卷.北京:中华书局,1975:964.
(责任编校:白丽娟)
A New Research on Junfu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DAI Jun-lu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C,a large number of epitaphs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have been unearthed and published. Some scholar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into these epitaphs by Lao Jingyuan,Luo Zhenyu and Gu Jiguang, have studied and supplemented Ying Yang Fu and Zhe Chong Fu, and published a number of academic paper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ase on these studies and publications has added 10 more Ying Yang Fus, 12 more Zhe Chong Fus, and made some corrections to previous findings.
the Sui Dynasty; the Tang Dynasty; YingYang Fu ;Zhe Chong Fu ; epitaph
K207;K24
A
1672-349X(2015)02-0052-05
10.16160/j.cnki.tsxyxb.2015.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