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纪念的新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抗战胜利系列讲话精神
2015-02-13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时代需要促使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的纪念与时俱进。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怎样纪念抗战胜利”的创造性回答,是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纪念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纪念的历史回顾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对抗战爆发周年的纪念,根据抗战局势的变化发展,先后通过八次纪念“七七”的活动,向人民宣传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和分裂,制止国民党反共浪潮,宣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思想,等等。解放战争时期,党对“七七”纪念日仍高度重视,先后举行了四次纪念活动。前三次纪念活动主题是: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饥饿政策、独裁政策和卖国政策,号召组织全民族的统一战线。1949年的抗战周年纪念活动,是民主革命时期最后一次“七七”纪念活动,其主题是:庆祝胜利,号召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建设新中国。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七七”的活动来看,存在两个鲜明特点:一是纪念“七七”活动与纪念“七一”活动相结合进行,二是以纪念“七七”活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
新中国建立后,开始把“七一”纪念和“七七”纪念分开进行。1951年,部分出于对肯定和宣传苏联援助我国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功绩的考虑,政务院发文确定“九三”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2年,曾把朝鲜反侵略战争两周年即“六二五”两周年和“七七”十五周年结合起来进行纪念。之后,党对“九三”纪念日有了新的认识。1955年是“九三”胜利10周年,《中央关于“九三”胜利日纪念问题的通知》提出,“以缓和远东局势和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为中心”[1]982来进行“九三”纪念。1965年7月10日,《中央宣传部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向中央的请示报告》指出,纪念活动要“宣传亚洲各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在击败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所作的贡献”[1]401-402。出于对国内国际局势考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战胜利的纪念,侧重于反对“美国单独与日媾和”,强调中国人民获得抗日战争胜利,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民得到了苏联在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长期支援和最后出兵解放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的伟大援助”[2]。其亲苏反美态度明显,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和地位,美英等国际社会给予中国抗战的支援等则回避不谈。
改革开放后,面对相对平稳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纪念中对国民党的抗日贡献给予了承认,指出“广大爱国的国民党官兵,也在正面作战的战场上进行了英勇斗争,建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八年抗战的道路是曲折的,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是值得珍惜的”[3]。同时,对国际社会给予中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中国和苏联、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付出无数牺牲,终于彻底打败了侵略者”[3]。此后,抗战胜利纪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分别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行。习近平总书记9月16日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纪念活动“充分体现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实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巨大升华,凝聚了戮力同心的奋斗力量,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展示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4]。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前人探索抗战胜利纪念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抗战胜利纪念,开启了抗战胜利纪念的新篇章。
2 时代需要呼唤抗战胜利纪念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阶层各自诉求不一,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尤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态势下,人们在肯定反腐败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某些担忧。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敌对势力想方设法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贬低、诋毁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歪曲历史,歪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尤其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历史。历史虚无主义以新的面貌迷惑大众,国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和平演变步伐,出现质疑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等杂音。如何消除杂音,凝聚共识,激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都需要解答。在国际上,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言论此起彼伏,中国与相关邻国的领土争端时有发生,中日关系问题错综复杂,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建立。如何消除消极影响,打开局面,塑造中国爱好和平和发展的形象,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问题,需要新办法。因此,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与发展抗战胜利纪念,是在重大的时代需要推动下产生的。这些时代需要有以下要点。
一是积极引导和疏导舆情的需要。舆情根源于物质生活之中,反映公众心理状态,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关系到民心向背。苏东剧变中的舆情失控教训,值得警示。因此,党必须牢固掌控主流舆情走向,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尤其是当今网络舆情传播之快,网络谣言与政治谣言的交织,所造成影响之大,难以估量。因此,必须对不良舆情加以控制和疏导,用主流舆情和政治清明回应各种谣言。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5]。
二是唱响中国梦主旋律的需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可是在此时代主题下,局部动乱、局部战争没有中断。正如习近平所说,“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6]。“美国称霸梦”“俄罗斯重塑辉煌梦”“欧洲复兴梦”“日本军政大国梦”等各种“梦”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显身手,与我们的中国梦有竞争、有合作,有的甚至有敌意。我们党对抗战胜利纪念的新发展,正是对中国梦内涵的再次彰显。
三是认真了解本国国情的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着抗战胜利纪念的重要内容,从而使纪念抗战胜利不仅仅是简单的纪念,更多的是通过纪念抗战胜利,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发挥广大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认清国情,促进发展。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这并不代表不需要进一步认识国情的新特点。我们必须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解决反腐败问题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中进一步认清国情,把握国情,立足基本国情,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观念。这也呼唤着抗战胜利纪念的新发展。
因此,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重新思考抗战胜利的纪念问题,要赋予抗战胜利纪念新的思想,发挥抗战胜利纪念的更大效能。也就是说,科学回答“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怎样纪念抗战胜利”问题,已成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时代课题。
3 中国共产党对“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怎样纪念抗战胜利”课题的创造性回答
对“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怎样纪念抗战胜利”问题的不同回答,会产生对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不同的态度,从而影响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实践及未来发展。习近平代表党中央,从价值追求和目标追求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问题;从答疑解惑、正视历史、传承精神和明晰路径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纪念抗战胜利”问题。我们党对抗战胜利纪念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新发展,对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开展及未来发展有重大意义,也必将丰富中国梦的内涵,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挥巨大影响。
3.1 关于“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
习近平对“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问题的回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面阐述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二是全面阐述抗战胜利纪念的目的。这一历史性的回答,彰显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
3.1.1 全面阐述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抗战胜利之所以值得纪念,正是因为抗战胜利具有伟大意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6]
3.1.2 全面阐述抗战胜利纪念的目的
习近平提出了抗战胜利纪念的目的:“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6]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能唤起人们的反思。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刻骨铭心。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绝不能让悲剧重演,就必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要更好地担当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责任,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也包括对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力量对中国抗战贡献的纪念。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支持。”[7]
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诫我们,落后必然要挨打,强大才会有尊严。抗日战争的历史同样告诉我们,只要全国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就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就能战胜一切敌人。纪念抗战胜利,最终落脚点还是为了开创未来。习近平号召:“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6]我们的既定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2 关于“怎样纪念抗战胜利”
为解答“怎样纪念抗战胜利”问题,习近平梳理了抗战胜利的原因,阐述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传承抗战精神等理论问题,明晰了巩固与升华抗战胜利成果的路径。
3.2.1 答疑解惑:正确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回应了大家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即“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从甲午失败到抗战胜利,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中国当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呢”[8]?对于这个问题,争论已久,不同立场基础上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习近平面对这个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绝不妥协和回避,对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关键和法宝”等问题作出了新论断。他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置于“决定因素”地位,符合历史事实和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也与一切爱国人士容易达成共识。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置于“关键”地位,也符合历史事实和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再次赢得广大人民的认同。将全民族抗战置于“重要法宝”地位,充分肯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同样符合历史事实,也容易获得更多同盟者的尊重。总之,习近平关于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关键和法宝的论述,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当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这一重大问题。
3.2.2 正视历史: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坚持用唯物史观追问历史,强调用纪念抗战胜利活动形式来教育和警示后人,为后人展现抗战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等历史脉络。与此同时,要求我们更要思索中国的未来,要化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习近平还指出,日本人民也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纪念抗战胜利并不是延续仇恨。同时指出,不延续仇恨,并不代表我们不有所痛恨。我们痛恨的是,那些矢口否认野蛮罪行,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的行径。习近平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决容不下沙子”[8]。不延续仇恨,不代表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不代表“我们眼里能容沙子”。中国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期望中日之间要以史为鉴,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3.2.3 传承精神:抗战精神
习近平赋予“抗战精神”以新的内涵。他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8]。他称其“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指出其“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8]。正因为抗战精神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正因为抗战精神弥足珍贵,所以我们要化精神为动力。正如曹鹏程的《珍视抗战胜利的精神遗产》所言:“抗战历史不朽,抗战精神不灭。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抗战精神铸就我们新的长城。”[9]
抗战精神是全民族的忧患危机意识达到顶点的产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精神是开放、包容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是指引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指南。习近平指出,传承抗战精神,最主要的是把抗战精神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精神绝非束之高阁之物,恰是日常生活的指引。我们认为,习近平强调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求运用抗战精神中的“坚韧”“信念”,去克服前行中的各种困难。有“愚公移山”之信念,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有“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劲头,就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3.2.4 明晰路径:“四个坚定不移”
习近平指出,巩固与升华抗战胜利成果,就是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必须有“四个坚定不移”,即“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8]。
从“四个坚定不移”的逻辑脉络来看,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并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心,是决定命运的道路。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1840年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对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全部碰壁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8]实践证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历过苦难的,更珍惜和平发展的重要,决不会把痛苦强加于其他国家之上,而愿意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共同发展。因此,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之义。第二,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更有利的发展条件。世人厌恶战争,爱好和平。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正如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会上所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10]第三,发展和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备内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前进中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也是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的重要支撑;改革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因此,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都是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 丰富、发展抗战胜利纪念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纪念的新发展,顺应时代需要而产生,从历史发展、价值判断和道路选择等多层面,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怎样纪念抗战胜利”这一时代课题,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4.1 给正确纪念抗战胜利以重要的理论指导
时代发展,亟需理论创新,而符合时代需要的理论创新必将开启新的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纪念抗战胜利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纪念抗战胜利的理论创新史。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战胜利纪念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方面,批判了关于抗战的各种错误言论和观点,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怎样纪念抗战胜利”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抗战胜利意义、抗战胜利原因、纪念抗战胜利目的、纪念抗战胜利走向等方面,都有新的理论阐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纪念抗战胜利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必将促使抗战胜利纪念更加积极健康发展。此外,在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战胜利纪念的理论创新中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光芒,为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抗战胜利纪念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法论。习近平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11]等观点,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最好的反驳和批判。习近平在回答“怎么样纪念抗战胜利”问题中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观点,不但给纪念抗战胜利以重要方法论指导,而且为巩固与升华抗战胜利成果,为构建良好国家间关系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基本价值判断。
4.2 是贯彻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载体
全面从严治党,已成为当今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新常态。而纪念抗战胜利与全面从严治党有着重要联系。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重大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党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治党历史以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无疑为当前的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鲜明的标杆,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回顾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抗战中成为中流砥柱、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历史,也必将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纪念抗战胜利,更是需要以全面从严治党来进行回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抗战胜利纪念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铭记和对先烈缅怀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展党、壮大党,从而更好地完成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因此,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发展抗战胜利纪念,不仅将指引未来的抗战胜利纪念,而且为贯彻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重要载体。
4.3 是塑造走和平发展道路形象的重要宣言
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因抗日战争的胜利而重新确立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塑造新的大国形象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发展抗战胜利纪念,是对探索塑造新型大国形象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强调,中国这一大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和平崛起,尊重历史,与邻友善,追求合作共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建设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而努力。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出现的“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先人早就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等语句,是丰富、发展抗战胜利纪念的重要思想观点,更好地塑造了中国坚持正义、热爱和平的国家形象。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束时的三句口号——“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是向全世界表达的中国热爱和平、坚持正义的重要宣言。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发展抗战胜利纪念,让世人更加清楚了解了中国“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怎样纪念抗战胜利”,成功塑造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国形象。
4.4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为共同理想努力奋斗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必须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必须要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必须要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不断前进。把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写进国家法律,就是为了使每个公民铭记抗战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启发他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然而,“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12]19。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战胜利纪念的丰富与发展,对“为什么纪念抗战胜利、怎样纪念抗战胜利”这一时代课题的创造性回答,一方面有力地批判了上述的攻击、丑化、污蔑等言论,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励着他们化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在习近平关于纪念抗战胜利的系列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地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49—1956)[G].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2]抗美援朝总会通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N].解放日报,1951-09-01.
[3]彭真.在首都各界人民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5-09-04.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大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15-09-17.[5]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6]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
[7]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
[8]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
[9]曹鹏程.珍视抗战胜利的精神遗产[N].人民日报,2014-09-04.
[10]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
[11]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