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神曲
2015-02-13杨瑞庆
文/杨瑞庆
漫评神曲
文/杨瑞庆
能产生无穷威力的人物或事物,常被称之为“神”。“神”还有多种解释:不可思议,特别稀奇的;超乎寻常,特别高超的;变幻莫测,特别新奇的;富有才华,特别强大的。最近几年来,网络上不断传出所谓“神曲”的称呼,就是指一些词意新鲜,旋律另类,节奏刺激,具有“轰炸”般听觉效果的歌曲。一般先在网络传播,后在社会流行,由于歌曲富有魅力,令人神往,故谓之“神曲”。
神曲确实神奇,不管男女老少都会欣喜若狂地喜爱。老年人常将神曲用于跳舞,青年人常将神曲用以煽情,都不约而同地利用神曲中不同凡响的词意、旋律、音响,与之共鸣,宣泄心中的炽热情感。但由于神曲没有严谨的定义,似有运用混乱的不当,有必要加以厘清,才能负起新形势下文艺评论应该担当的责任。
(一)
在歌曲发展史中,常有某首歌曲以独特的品性,在某个时间节点里开创了一类新歌风而引人瞩目。如上世纪70年代末,《信天游》(解承强词曲)领刮了西北风;80年代初,《一无所有》(崔健词曲)掀起了摇滚风;80年代中期,《同桌的你》(老狼词曲)领吹了校园风。应该说,这些歌风根据词意、旋律的特点都概括得比较正确。唯有这次“神曲”的诞生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神在何处?
从现在对神曲约定俗成的看法,大致十多年前在网络上热传的《老鼠爱大米》可以看作是神曲的雏形。这首歌一经出现,就以荒诞取胜。特别是一句“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旋律,简直是男女皆知,老少皆跟。先不管此歌所抒发的爱情,只觉词句滑稽、曲调有趣,大家就合着拍点跟着唱起来。
究其原因:可能是歌名讨的俏。鼠虽为“属相”之首,但人类对老鼠的印象还是反面角色,因为其还被列为“四害”之首。但这首歌曲偏要歌颂老鼠,令人不解。再说老鼠并不最爱大米,可能是为了押韵,为了调侃,才冒出了这句人见人爱的“老鼠爱大米”,还用它作了歌名,这就是神曲常有的夺人眼球之处吧!
可能是旋律讨的巧。曲调设计总体感觉平淡无奇,特别是A段只能算是一般般的“大路货”,只有“老鼠爱大米”这句主题性旋律还算通俗易唱,朗朗上口。这首歌就是凭借这句俗调,才勾起众多歌迷的学唱欲望。这是神曲中惯用的将性格音调反复强调的手法。
可能是媒体讨的好。这首歌算不上是一首词好曲美的优秀歌曲,由于很多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不遗余力地捧场,大量播放。一时间“老鼠爱大米”的歌声铺天盖地,深入人心,形成了如雷贯耳、狂轰滥炸的声势。接受者听多了自然会唱了,这是神曲总离不开媒体推手发力而产生了轰动效应。
这首《老鼠爱大米》的作品充其量是首平平常常的爱情歌曲,却实实在在地风靡了一阵,真有点神乎其神的魔力,简直出乎意料。现在说它是首神曲一点不为过,但当时还没有神曲的说
法,只把它归入网络红歌一类介绍。一阵风吹过后就销声匿迹,这也是后来神曲大致相仿的命运。
直到四五年前,龚琳娜演唱了一首具有创新意义的《忐忑》,由于歌曲一鸣惊人,而被网络首次敬为“神曲”。这首歌曲让人唱得神气活现、让人听得神魂颠倒,心里真有七上八下的忐忑感觉,不但取名《忐忑》,而且还被捧为所谓神曲的开山之作。
演唱者龚琳娜原是央视“青歌赛”上的银奖获得者,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具有扎实的演唱功力。2002年,与德国作曲家老锣结为伉俪后,一起潜心探索具有中国风的新音乐。2010年终于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忐忑》,不但走红网络,而且歌坛也好评如潮,龚琳娜成功东山再起,成为另类崛起的典型。她高超的演唱技巧、丰富的面部表情,看来喜感十足,听来激情迸发。
《忐忑》通篇只用衬词,运用了戏曲锣鼓节奏,分别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行当音色,在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组合下,营造出局促不安的忐忑窘境。演唱时表情夸张,唱法炫技,自从在网络上发布后就迅速传播。只因速度太快,音位太密,难度太大,学唱者大多只能唱得似是而非,真有点“神”不可攀的境地。神秘之处在于音符密集流动、模进连续滚动、音程连续跳动,这是老锣为爱妻量身定制的高难度旋律,所以一般人难以胜任。
原来神曲可亲不可近,难道神曲只是“神仙”(指专业歌手)的专利,百姓只有望曲兴叹?大家抱怨《忐忑》写得太怪、太难,何必要与有点玄妙的“神”字去挂上钩呢?再反观社会上男神、女神、舞神、歌神的称谓多如牛毛,常将一些具有卓越才华的人才敬为“神灵”,这是当代非常流行的网络语言,所以歌坛上为了高评一首新歌而冒出个“神曲”的称谓就不足为奇,只能听之任之了。
当时,龚琳娜和老锣只想创新民族音乐,去寻找一种全新的演绎方式,利用老锣无拘无束的作曲手法,利用龚琳娜左右逢源的演唱技巧,成就了《忐忑》的独领风骚。他们夫妇事先根本没有定位于“神曲”去打造,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首歌曲后来成了“神曲”的典范,这都是网络人给予的美称,他俩只能顺水推舟,继续在繁荣“神曲”的轨道上前行。随后创作了《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爱上大笨蛋》等歌曲,网络继续冠以“神曲”而推荐,但都反响平平,难以超越《忐忑》的影响。可见神曲不能主观定位,而需要客观认可的。
自从《忐忑》诞生以后,歌坛上似乎形成了一个共识——只要大胆创新,就有可能成为神曲。从此以后,不少作曲者和演唱者都跃跃欲试,盼望新作能借助网络推手而一夜成名。一时间,所谓的神曲蜂拥而至。特别是一些自由音乐人都在寻找突破,争取推出的歌曲能成为“神曲”,从而在歌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结果是喜忧参半,少部分成功了,大多数人失败了。即使有的被捧为“神曲”,也颇有争议,褒贬不一。
(二)
神曲深受社会欢迎是不争的事实,但神曲大多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娱乐性有余,正能量不够。最典型的例子是几年前响彻街头巷尾的《江南Style》,这首歌曲也被称为“神曲”。常看到有人利用该曲的摇滚音响编排成街舞,跳者忘乎所以,看者滑稽可笑,听者不知所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首有点无厘头的作品(无厘头解释为: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进行莫名其妙地组合,以达到搞笑的目的)。感到不解的是,这首哗众取宠之作,却着着实实地火了一把。
《江南Style》由韩国歌手朴载相首唱。一经推出,就直线窜红,被誉为“世界神曲”。特别是其中的“骑马舞”掀起了狂欢,至今余热未消,还跳到了第17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上。这种轰动效应可能连这位韩国歌手都始料未及。究其原因,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引起的少见多怪吧!
首先,歌名有点怪。此“江南”非我们认定的长江之南,而指韩国首尔的一个富人聚居区。英文单词“style”的中文释义为“时尚风格”,那么《江南style》就是首尔“江南人的当代范儿”。歌曲反映了那个地区男女玩乐的做派,歌名起得确实有点怪。
其次,歌词有点俗。通篇反映青年男女醉生梦死的庸俗生活。如“白天是那样温暖的男子汉,……到了晚上心脏会失控的男子汉。虽然看似文静却很懂得玩乐的女人,时机到了发束也会放开的女人……”(词意翻译来自网络),完全是一首裸露式的放纵情欲的低俗歌曲。
再次,演唱有点狂。在强烈节奏的衬托下,运用狂野的数板式宣泄,然后在高音区喊唱,与歌词中提供的情爱流露格格不入。从头至尾,音响喧嚣,音色直白,不像在互诉爱慕,简直像一首强横、武断的狂野歌曲。
最后,动作有点野。照理说,这是一首在咖啡茶座中演唱的温馨歌曲,应该是含情脉脉地演唱才符合此情此景的交流,但在演唱时配上了有点莫名其妙的骑马动作,一会儿驾驭,一会儿扬鞭,好像在草原上撒欢,野味十足。
真不明白歌手为什么要将这些毫无关联的表现手段进行拼装组合!是否在追求以搞笑为目的的凑合?是否要打造成无厘头作品?当了解词意后,只感到歌曲处理“文不对题”,有点隔靴搔痒的“臭美”。
但是,如果剔开歌词平心而论,音乐设计还是可圈可点,作者采用了当今青年人感兴趣的rap节奏和直抒胸臆的唱法,让广大男女直感刺激而疯狂追捧。事实上,由于一般人听不懂韩语,流行的原因并不是受到了歌词的诱发,而主要感染于:
一是摇滚乐。在强烈节奏的宣泄下,或喊叫、或喊唱,可以尽情释放快感。当今的时代节奏崇尚热情奔放,这
首歌正能投其所好。
二是骑马舞。由于处理另类,动作搞笑,而且简单易学,让人有立即模仿的冲动。不但唱起来载歌载舞,而且还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虽然歌曲的内容有点媚俗、歌曲的动作有点费解,但歌曲传播之快、普及之广确实前所未有。大概得益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靠制作精良。虽然是常见的说唱风格,由于节奏音响清晰,演唱音色饱满,不管是模仿演唱,还是选作伴奏,都有过瘾的满足感。
二靠网络介入。将视频与网络链接后就能无限辐射,在第一时间广而告之新作的视听“风貌”,然后吸引知音,成为推而广之的“二传手”。
三靠媒体炒作。经常听到媒体主持人讲起当今热传《江南Style》的信息,兴致所至还示范骑马舞,引起大家好奇,无意间为传播该歌推波助澜。
音乐市场残酷无情,欢喜就流行,讨厌就弃用。《江南Style》能风靡中国,应该佩服歌手的匠心独运。由于“韩流”早已涌入中国,就再用熟悉的“江南”字眼去拉近距离,尽管大多数人对“Style”的含义还一知半解,就凭“江南”切入,就足以引发兴趣。而且音调似唱非唱,只要会念节奏,就能靠近《江南Style》。再说骑马动作,即使挑剔拙朴,也会机械模仿,只为感染律动,放飞心情,而踏歌起舞。
虽然批评《江南Style》的创作格调不高,演绎手段不准,但音乐市场确实需要投放多色彩的作品,陶冶身心的歌曲需要,娱乐大众的歌曲也需要,所以,对于这首另类的《江南Style》可取包容的态度。好在大家喜爱的是旋律节奏和舞蹈动作,从没人去关注过词意内容(也听不懂“韩语”中唱了些什么),所以也没有产生多大让人担忧的负面影响。
“神曲”确有一呼百应的神奇功能,还有存在的价值,有的“神曲”还比较优秀。如凤凰传奇演唱的《最炫民族风》具有快、热、强的特点,唱得铺天盖地,群情振奋。张玮翻唱了《High歌》在“中国好声音”的比拼中名列前茅。特别是被称为神曲的《倍儿爽》还被选进了央视的“春晚”,说明有些被标以神曲的作品也得到了主流媒体的认可。
(三)
由于神曲具有受到狂热追捧的社会效应,所以很多歌曲都盼望能戴上“神曲”桂冠,以达到牵引眼球、扩大影响的目的。而且“神曲”定位不需权威部门的评定和授予,只需吹捧和恩赐就可以了。所以,当前歌坛上的神曲现象已有蔓延态势,似成泡沫,令人担心。
其实,神曲的定义至今都没有明确,大概只要是反响热的、题材怪的、节奏快的、音调奇的、音响刺的、演绎新的歌曲都可以称为“神曲”,所以网络上被称为“神曲”的名单已经列出了长长的一大串,在笔者看来,有的徒有虚名,纯粹是在挑逗耳目;有的稍有意思,成为张扬活力的另类歌曲,如花儿乐队演唱的《嘻唰唰》、大张伟演唱的《倍儿爽》、黄玲演唱的《High歌》、王麟演唱的《伤不起》等。但网络上把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也称为神曲就有点莫名其妙了,《春天里》是一首具有感情深度的抒情歌曲,离所谓的神曲风格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如果将《春天里》这种流行歌曲都当作神曲的话,那就会无限放大神曲的外延,最后导致神曲俯拾皆是,最终泛滥成灾。
为了掂量神曲价值,有两首作品值得一提。一首是前几年由慕容晓晓演唱的《爱情买卖》,一首是最近由筷子兄弟演唱的《小苹果》,这两首歌曲都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由于深得广大青年人的喜爱,而被捧为“神曲”。演唱并不高明,旋律并不夸张,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歌词涉及了爱情题材,走进了青年男女的心中,前者是诉说失恋的心声,后者是张扬爱情的宣言,所以前者颇有微词,后者赞声一片。
慕容晓晓从小喜爱戏曲,刚满 16岁就外出打工,由于她热爱歌唱,2005年从广州到了北京成为“北漂”一族,长驻酒吧,以唱歌谋生。为了出人头地,慕容晓晓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演唱新歌。直到2009年,她终于找到了《爱情买卖》,唱过之后发现大家都爱听,她就把歌曲传到了网上,想不到被疯狂点击,一炮走红,被网友捧为神曲。但也有人讨厌,说《爱情买卖》格调低俗,不屑一顾,评说似有道理,但慕容晓晓不受干扰地始终坚持自己的豪放风格,现在她已是歌坛上被公认的神曲高手。
筷子兄弟是由导演肖央和音乐人王太利组成集“编剧、导演、演员、创作、歌手”于一身的复合型组合。“筷子”一定要成双成对地演出,意在他们的组合不分你我,相互依赖。2007年携音乐作品登录互联网后,引起了爆炸式的反响,其作品朴素幽默、深刻感人。后来推出的《老男孩》吸引了众多眼球,从此,筷子兄弟的作品被人看好,最近推出了《小苹果》更是风靡歌坛,被认为又一首神曲横空出世。
为了使神曲更加迷人,制作者不但追求作品的独特和演唱的完美,而且还注重视觉画面为之锦上添花。《爱情买卖》犹似一部微电影,而《小苹果》融合了别有情趣的街舞设计,使歌曲更有感染力。尤其《小苹果》热情洋溢,充满阳光,更受青年人的欢迎。
这两首歌的成败得失,说明了所谓的神曲也有格调的高下,需要严肃把控,切忌随心所欲地在网络上抛出所谓的“神曲”。由于进网门槛较低,演唱者大多急功近利,有些人动不动就自命“神曲”,盼望作品能吸引眼球。其实,很多所谓的神曲都是平平常常的凡曲,所以大多“神曲”都是昙花一现的命运,人说“见光就死”。所以奉劝一些音乐人切忌用“神曲”来自我标榜,还是脚踏实地地去写歌、唱歌,然后在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这才是唱红歌曲的唯一途径。如果真有一天被网络捧为“神曲”,至少歌曲已经受到了大众欢迎,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福分,只能在努力中等待好运的降临。
虽然目前对“神曲”还有颇多争议,但毕竟这是歌坛上出现的新生事物,理论界应及时作出反应,及时作出评价,从而引领歌坛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根据已有的对所谓“神曲”的共识去总结,“神曲”可用“劲歌”取代比较合适,注明了这类歌曲往往具有气氛热烈、情绪高昂的品性——演唱带劲、欣赏来劲。而命名“神曲”则显得不伦不类。
有关网络不应为“神曲”的形成去刻意助推。当在网络上发现一首较受欢迎的歌曲时,可以给力推荐,但不能轻易将歌曲定性为“神曲”,因为“神曲”称谓还有炒作、拔高的嫌疑。
今日歌坛盼望百花齐放,既需要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歌曲,也需要歌唱多彩生活的娱乐性歌曲。面对当前的所谓“神曲”,不能捧杀,也不能打杀,只要不突破坚守健康的底线,可以允许存在,但不能成为主流。
话得说回来,有些“神曲”的创作手法和制作手法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如果“神曲”的称谓真被大家接受的话,那么让歌曲成为“神曲”也并不神秘。只要把歌曲写得热情四射,歌坛就会唱得神采飞扬,就能成为名正言顺的“神曲”。只要词曲作者全力创新,歌手艺人全力演绎,网络媒体全力推新,让热唱的劲歌成为当代人迸发活力的兴奋剂,在歌坛上发挥出神通广大的神奇效应。就是通过漫评“神曲”,使这类歌曲在今后的歌坛上能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 姜 楠)